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在农村中学已推行一段时间,它给传统课堂带来的影响力之大是总所周知的,在所有的课堂中,影响最大的当推语文课堂。新课改相对于传统课堂,就似那丢进一池春水的石头。这无怪乎人们会说新课改激起了农村语文教学的“千层浪”啊。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兴趣
不少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动”起来,他们在课堂上开展了很多活动,形式也丰富多彩,用鼠标代替粉笔,用录音代替教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完全代替教师的引导······课堂上确实比“过去”热闹多了,可是热闹过后留下的却微乎其微,以至于不少语文教师大呼:新课改在农村中学是行不通的!
真的是新课改这种新生事物不适宜在农村中学语文课堂这块土地上生存吗?认真思考,激烈讨论之后,笔者发现这一切其实是农村中学不少语文教师对新课改实质理解不透彻造成的。新课改要求课堂“动”起来,它不是我们教师理解的课堂形式花样多起来,而是要教师在课堂上最大程度地把学生调动起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开启其智慧之门,碰撞出无数的独一无二的“美丽火花”。
因此,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想落实新课改要求,收到实效,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转变教师“角色”。
农村中学不少语文教师口里说实行“新课改”,骨子里却依然墨守成规,放不下旧教学模式,还是过去的“满堂灌”,“一言堂”。有时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才临时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去编排一节课,其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农村中学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想要切实推行新课改跟上教育的时代步伐,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就要敢于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作为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我们要敢于挑战自己熟悉的传统课堂教学,积极仿效教育前沿的新举措,也创建出一种活力满满的开放结构的课堂,允许学生自由组合,大胆讨论文本,陈述独到的见解。
试想一下,如果学生只是听教师的客观介绍,不亲临其境品尝文本的“原汁原味”,又哪里谈得上创新与求异呢?俗话说得好“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语文教师又怎么能够完全代替学生去阅读文本呢?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品读文本,品出“异味”,而且始终要明白一点:教师只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才是教学的“主演”。教师的职责和任务不是當语文能力的搬运工,当语文知识的传声筒,而应是让学生在一堂课里养成自觉主动学习、思维的好习惯和品质;引导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树立正确的观点。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彻底转变“角色”,新课改才能得以真正实施!
二、重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在农村中学的各门功课中,语文可说是一个很难学好的科目,教语文有多难,听语文教师“上辈子杀了猪,这辈子教语文”的打趣就可见一斑。教师尚且如此,学生就更不用说了。究其原因就是语文教学知识零碎繁杂,系统性不如其他学科强,需记忆和创新的成分多,对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较高。常言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语文教师不要忘记一个最好的法宝——兴趣。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应是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推行新课改的首要任务。
语文教师该如何去培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究。(1)精心设计导语。在学生学习文本之前,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文本,针对文本设计精美的导语,一开场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住,把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求知欲望调动起来。(2)把握阅读节奏。语文教学核心始终是阅读为主,教师要想学生始终保持激昂的情绪,就要在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灵活地运用多种手段,让学生不断地品尝到发现的快乐,自我价值不断地得到体现。(3)巧用教学辅助手段。现在农村中学的教学设备虽然比不了大城市的先进,但和十几年前相比已有很大改观,只要教师巧妙利用这些设备,也会不同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关注基础积累。
在小学时抢着答问的学生,上了中学之后就很少主动回答问题。出现这种怪象,究其因是初中教师不太关注基础积累。农村中学许多语文教师一向不太重视基础积累,推行新课改后,更忽视了这一点,认为那是小学语文教师该干的事,自己的任务就是提升学生阅读、鉴赏文本,写作的能力。这种观点是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极大误解。常言道“万丈高楼平地起”,语文教师都清楚,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如果没有必要的积累来谈什么深层次的阅读,那纯粹是一句空话。因此,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之前,一定要先关注学生的基础积累,这其中包括文学常识,字词句的理解、积累,精彩语段和名篇的背诵默写等等。
你叫把“原驰蜡象”总写成“原弛腊象”基础知识这样薄弱的学生,去阅读赏析文本,那岂不是让瞎子点灯?任你教师在台上讲得天花乱坠,他也是“想说爱你不容易”啊!所以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不要一味埋怨自己的学生不如城里学生聪明,其实很多问题是自己不重视基础积累造成的!
四、教学问题设计要精化。
在推行新课改的过程中,农村中学的许多语文教师为了让自己的课堂和学生都“动”起来,在课堂上确实设置了不少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轮番陈述,课堂气氛看似热闹,可是最后学生收获的却并不多,这是教师一通“乱问”的结果。所以语文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在提问时必须做到目的明确:你想让学生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得到什么?学生应从何角度,用何方法和思路来阐述?……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所收获。笔者在教《我的叔叔于勒》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我家经济拮据,为什么还要去哲尔赛岛游玩呢?问题一出,学生们的思维就活跃起来了:有说是为了促成姐姐的婚事,有说是为了表现菲利普夫妇爱慕虚荣,有说是为了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最后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白了文本这样安排是为了让菲利普夫妇与于勒叔叔在船上相遇,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
总之,实行新课改是时代所需,我们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新课改语文教师,就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去不断反思,不断更新,不断突破。
参考文献
[1] 常小霞.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20(04):28-29.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兴趣
不少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动”起来,他们在课堂上开展了很多活动,形式也丰富多彩,用鼠标代替粉笔,用录音代替教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完全代替教师的引导······课堂上确实比“过去”热闹多了,可是热闹过后留下的却微乎其微,以至于不少语文教师大呼:新课改在农村中学是行不通的!
真的是新课改这种新生事物不适宜在农村中学语文课堂这块土地上生存吗?认真思考,激烈讨论之后,笔者发现这一切其实是农村中学不少语文教师对新课改实质理解不透彻造成的。新课改要求课堂“动”起来,它不是我们教师理解的课堂形式花样多起来,而是要教师在课堂上最大程度地把学生调动起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开启其智慧之门,碰撞出无数的独一无二的“美丽火花”。
因此,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想落实新课改要求,收到实效,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转变教师“角色”。
农村中学不少语文教师口里说实行“新课改”,骨子里却依然墨守成规,放不下旧教学模式,还是过去的“满堂灌”,“一言堂”。有时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才临时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去编排一节课,其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农村中学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想要切实推行新课改跟上教育的时代步伐,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就要敢于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作为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我们要敢于挑战自己熟悉的传统课堂教学,积极仿效教育前沿的新举措,也创建出一种活力满满的开放结构的课堂,允许学生自由组合,大胆讨论文本,陈述独到的见解。
试想一下,如果学生只是听教师的客观介绍,不亲临其境品尝文本的“原汁原味”,又哪里谈得上创新与求异呢?俗话说得好“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语文教师又怎么能够完全代替学生去阅读文本呢?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品读文本,品出“异味”,而且始终要明白一点:教师只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才是教学的“主演”。教师的职责和任务不是當语文能力的搬运工,当语文知识的传声筒,而应是让学生在一堂课里养成自觉主动学习、思维的好习惯和品质;引导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树立正确的观点。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彻底转变“角色”,新课改才能得以真正实施!
二、重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在农村中学的各门功课中,语文可说是一个很难学好的科目,教语文有多难,听语文教师“上辈子杀了猪,这辈子教语文”的打趣就可见一斑。教师尚且如此,学生就更不用说了。究其原因就是语文教学知识零碎繁杂,系统性不如其他学科强,需记忆和创新的成分多,对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较高。常言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语文教师不要忘记一个最好的法宝——兴趣。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应是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推行新课改的首要任务。
语文教师该如何去培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究。(1)精心设计导语。在学生学习文本之前,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文本,针对文本设计精美的导语,一开场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住,把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求知欲望调动起来。(2)把握阅读节奏。语文教学核心始终是阅读为主,教师要想学生始终保持激昂的情绪,就要在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灵活地运用多种手段,让学生不断地品尝到发现的快乐,自我价值不断地得到体现。(3)巧用教学辅助手段。现在农村中学的教学设备虽然比不了大城市的先进,但和十几年前相比已有很大改观,只要教师巧妙利用这些设备,也会不同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关注基础积累。
在小学时抢着答问的学生,上了中学之后就很少主动回答问题。出现这种怪象,究其因是初中教师不太关注基础积累。农村中学许多语文教师一向不太重视基础积累,推行新课改后,更忽视了这一点,认为那是小学语文教师该干的事,自己的任务就是提升学生阅读、鉴赏文本,写作的能力。这种观点是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极大误解。常言道“万丈高楼平地起”,语文教师都清楚,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如果没有必要的积累来谈什么深层次的阅读,那纯粹是一句空话。因此,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之前,一定要先关注学生的基础积累,这其中包括文学常识,字词句的理解、积累,精彩语段和名篇的背诵默写等等。
你叫把“原驰蜡象”总写成“原弛腊象”基础知识这样薄弱的学生,去阅读赏析文本,那岂不是让瞎子点灯?任你教师在台上讲得天花乱坠,他也是“想说爱你不容易”啊!所以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不要一味埋怨自己的学生不如城里学生聪明,其实很多问题是自己不重视基础积累造成的!
四、教学问题设计要精化。
在推行新课改的过程中,农村中学的许多语文教师为了让自己的课堂和学生都“动”起来,在课堂上确实设置了不少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轮番陈述,课堂气氛看似热闹,可是最后学生收获的却并不多,这是教师一通“乱问”的结果。所以语文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在提问时必须做到目的明确:你想让学生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得到什么?学生应从何角度,用何方法和思路来阐述?……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所收获。笔者在教《我的叔叔于勒》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我家经济拮据,为什么还要去哲尔赛岛游玩呢?问题一出,学生们的思维就活跃起来了:有说是为了促成姐姐的婚事,有说是为了表现菲利普夫妇爱慕虚荣,有说是为了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最后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白了文本这样安排是为了让菲利普夫妇与于勒叔叔在船上相遇,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
总之,实行新课改是时代所需,我们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新课改语文教师,就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去不断反思,不断更新,不断突破。
参考文献
[1] 常小霞.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20(04):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