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江三角洲的兴起观中国经济发生质的变化

来源 :经济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o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产品凭借廉价的劳动力席卷全球。但是,以廉价劳动力为基础的“珠江三角洲”发展模式正走向终结。现在,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是以内需为中心、高度产业化的“长江三角洲”发展模式。不能错看这种变化。
  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的工厂”。中国拥有廉价的、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运用来自全世界的投资,大量生产廉价产品,通过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向世界输出通货紧缩。这是“世界工厂”留给世人的拂之不去的印象。
  SARS问题发生后,中国一度担心经济发展速度会降低,但现在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和出口都在扩大,另一方面,在中国内地,还有一亿多的剩余劳动力。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自然认为中国的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会半永久地保持下去。2003年9月20日,西方七国(G7)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总裁会议上,七国一致要求中国将人民币升值,正是因为担心中国的这种经济增长模式继续保持下去,会对本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但是,如果认为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主导的高速增长仍会持续下去,将导致判断失误,因为中国目前已经进入一个新的经济发展时期。能够说明这种情况的就是代表中国经济的两大地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所发生的变化。
  
   吸引外资占第一位的长江三角洲
  
  2002年,中国实际吸引的外资额在发展中国家中列第一位,而且,对华投资热潮有增无减。
  从投资的地区来看,所吸引的外资中约有33%集中在以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约有22%集中在以广东省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从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总额来看,长江三角洲已经超过巴西和墨西哥,居于第一位,珠江三角洲在这三个地区之后,排在第四位(见表1)。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拥有如此巨大的外资投入,当然其产业规模在发展中国家中也占居首位,成为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两个支柱。
  但是,近年来,这两个地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珠江三角洲原来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最近,长江三角洲明显地迎头赶了上来。
  从这两个地区的经济增长率来看,以1995年为分界线,1995年以前,珠江三角洲地区一直超过长江三角洲地区。2001年,长江三角洲外资投资额超过了珠江三角洲,而且,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到2002年为止,珠江三角洲的出口额仍对长江三角洲保持优势,但双方差距已经很小。
  这两个地区表现出来的差距,显示出两个问题:(1)、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发展模式不同,最近,长江三角洲的发展模式凸显出优势;(2)、用单一模式已经不能正确理解中国经济整体。
  那么,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呢?
  
  珠江三角洲带动的中国模式的极限
  
  直到20世纪70年代,珠江三角洲还一直是中国南方的落后地区。1979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在深圳、珠海建立经济特区,率先实行改革开放,珠江三角洲由落后地区一跃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先锋。在20世纪80、90年代,中国经济增长率超过9%,而珠江三角洲的年增长率更是达到13%—14%。珠江三角洲取得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就是吸引外资和扩大出口。从1996年开始,珠江三角洲外国直接投资额持续保持每年超过110亿美元的高水平,从90年代后半叶开始到现在,其出口额一直占中国总出口额的35%—40%。
  珠江三角洲的这种发展模式,和我们一般理解的中国模式相接近。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区首先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内地的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寻求廉价劳动力的外资企业也相继进入。之后,珠江三角洲的低成本生产与其近邻香港所拥有的贸易、金融功能相结合,形成了“委托贸易加工制度”,成为劳动密集型加工组装工业的一大基地,取得巨大的经济增长。而且,随着进入珠江三角洲企业的不断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进一步扩大,但劳动力供应充足,因此工资并没有增长,长期保持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成本竞争力。其中,电子零部件产业是最大的受益者,珠江三角洲成为全球屈指可数的电子产业集中地。
  


  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看来要超过珠江三角洲。那么,长江三角洲的发展模式和珠江三角洲模式是否一样呢?
  从对进入长江三角洲的众多企业的走访调查等的分析结果来看,一个关键的问题是产业结构的升级(见表2)。如果说以骨干中小企业为中心、凭借劳动成本优势出口电子产品是珠江三角洲的典型模式的话,那么,长江三角洲模式则是以大企业为中心的技术与资本集约型产业,成套生产从消费材料到高新技术产品的各类商品,既面向出口,同时也发展内需。从表2各项指标的对比中,可以区分出珠江三角洲属于产业结构仍未升级、长江三角洲已经升级。
  长江三角洲的兴起,标志着中国开始转向以扩大内需和产业结构升级带动经济发展。
  
  进入长江三角洲型经济发展过渡期的中国经济
  
  中国国民收入的增加导致了中国国内市场的扩大。迄今为止,被称为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物的市场准入限制等阻碍了市场的成熟,但中国保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又公开了开放市场的时间表,外资企业发展内需产品的速度开始加快。
  长江三角洲已经提供企业所关心市场规模和收益水平。长江三角洲地区三省市总人口达1.36亿,超过了整个日本的总人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GDP约2900亿美元,上海市的人均GDP 约4900美元。上海市拥有很多优越条件,在世界上有很高的知名度,很多外资企业将中国总部设在上海。如此一来,世界各国的直接投资纷纷涌入长江三角洲。
  在珠江三角洲,由于工资水平上升,使得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下降,因此,产业升级的速度缓慢。而长江三角洲本来就拥有众多的有实力的国有企业,拥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可进行行业扩展。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教育水平很高,技术和知识也很先进。
  从1990年开始,中国政府实行复兴上海的发展战略,扩展城市,创建工业区,招商引资,到90年代后期进入正常轨道。原有的产业基础得以扩大,日本、美国等众多国际知名企业以电子、汽车相关企业为中心,开始大规模地投资上海,投资重点是技术与知识集约型产业。台湾的IT相关产业也大规模进入上海。
  


  长江三角洲劳动资源供求紧张,工资呈上升趋势。即使如此,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增长模式也远比珠江三角洲模式有可操作性。这一事实宣示了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特点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增长的极限。
  
  放弃中国通缩威胁论,专心于市场发展战略
  
  现在,珠江三角洲正在努力发展汽车工业等内需产业。例如,广州市有三家日资汽车生产厂家供应汽车生产用钢板的厂家也落户广州。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内需很大,日后会对长江三角洲形成挑战,可以说,现在的珠江三角洲型增长模式在中国是个别现象,是产业发展过渡时期的形态。
  中国正转入内需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如果推动产业升级,就增加了世界以及日本的对华出口和直接投资的机会。实际上,2003年上半年,日本对中国出口总额与2001年同期相比增加了36.5%,增加的主要产品种类是原材料、机械零件、耐久消费品等,这也反映出中国在扩大消费和进行产业升级。日本对中国的贸易收支赤字比2001年减少了23.8%。
  这样一来,中国通货紧缩威胁论就失去了说服力。我一直认为,中国输出通货紧缩之说是将相对价格与一般物价混为一谈了,而且,2002年度,日本从中国的进口只占GDP的1.6%,因此,中国输出通货紧缩的说法是错误的。虽然有不少人从日本国内多种产业的价格下调考虑,强调通货紧缩的压力,但我们还要考虑,最近以原材料为中心的对华出口价格的上扬,已经影响到了国内的市场。2003年6月份的对华出口价格比上2002年上升了6.9%,而且,6月份的对华贸易条件(出口价格/进口价格)也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也就是说,日本在对华贸易中所获得的利益在不断增大。
  今后,日本的对华出口还将进一步扩大。中国加入WTO之后,关税也会下调。即使中国目前不让人民币升值,不实行浮动汇率制,为了减少美元剩余,中国政府也会扩大进口。另一方面,中国的出口产品依然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此类产品的比例会减少,对日本的通货紧缩压力也将减小。
  中国内需的扩大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意味着在日本身边出现了一个经济大国,对日本的每个产业、每个公司来说,产生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从这一点来说,中国形成了威胁。但是,从宏观方面看,中国成为拥有巨大购买力的出口对象,一旦中国实现自由资本交易,那么就会成为金融方面的重点投资对象之一。因此,我们不能局限于中国向日本输出通货紧缩的认识,要积极应对邻国出现一个巨大市场的挑战,制定正确的战略。
其他文献
国内物价水平受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情况是近年来国内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2005年8月国内汇率制度改革到2013年6月的历史月度数据为样本,基于EG二步法和误差修正模型
介绍了基于现场总线技术LonWorks的电度表监控网络系统。该系统实现了自动抄表和计费等功能,使用方便。文中给出了系统硬件和软件的具体实现方法,易于扩容,界面友好。实际应
在简要介绍了I2C总线数字电位器X9221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可程控增益放大器AD625,设计了一个由单片机软件编程控制适合于多量程范围的测量放大器。
根据遇到的实际问题,介绍了多路脉冲采集器从软件和硬件上实现低功耗的方法.
简要阐述了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压降对电能计量装置的影响,分析了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压降产生原因和降低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压降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