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由政府资助全国性长期照顾老人体系的国家,即使在今天,也只有寥寥几个国家可以做到……
战后日本经济降到冰点。战争结束时,日本的国民财富至少损失了三分之一,城市生活水准降到战前的35%,乡村生活水准也降到了战前的65%。不过,这些抽象数字并不能形象地描述当时人们的窘境。
战后日本民众最大的窘境,是饥饿。为了填饱肚子,人们什么都吃。战后成长起来的日本孩子的童年记忆是抓青蛙和蚱蜢。不是抓来弄神经反射什么的,而是吃。还有杂志正儿八经地写文章,教导人们如何寻找有食用价值的树皮。
窘困的战后日本民众发明了两个词:竹笋式生活、洋葱生活。竹笋和洋葱都是被一层一层剥开的,而饥饿的人们出售或典当财物,是一点一点地少掉的,他们的尊严,也是一层一层被剥开的。这就像杨宗纬《洋葱》唱的,一层一层一层地剥开我的心。
那时,由于食物短缺,黑市非常发达。即使有黑市,人们也无法完全解决短缺问题。当时日本人举办婚礼常常没有宴席,来祝贺的人得自己带饭团参加婚礼。那时候,还常有令人尊敬的老人因为偷了几块番薯而被捕的新闻见报,就像《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更令人惊讶的是,一家闹老鼠的旅馆的老板,不得不放弃用含有老鼠药的食饵来灭鼠的办法,因为人们会捡起饵料吃下去……
孩子们流行三个游戏:黑市游戏、潘潘游戏、民主游戏。黑市游戏是模仿黑市上的买卖交易;“潘潘”是战后日本对专门站街做美国大兵生意的妓女的称呼,潘潘游戏就是假扮妓女拉客或帮做妓女的姐姐拉客(那时孩子学会的第一句英文是,给我巧克力。第二句英文则是,你想见见我姐姐吗?);民主游戏则是模仿左翼示威运动。
悲惨景象持续时间并不算长。从1950年到1973年,日本经济以惊人步伐迈进,被史学家称作“高度成长时期”。这20多年里,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递增10%,这个纪录只有1980年代以后的中国可以媲美。还有另外一个数据是,资本递增速度每年22%,这在历史上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媲美。到1973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与苏联的第三大经济体。
伴随着战后的经济奇迹,日本人的生活水准也迅速提高,从吃蚱蜢和树皮,到小康、中产甚至以上。1970年代对普通日本人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有90%的人认为自己是中产阶级,另一项类似的调查数字略低些,但也达到了75%的人。现在中国人有多少认为自己是中产呢?尤其是在股市刚屠杀了一批中产之后。
早在1950年代中期,日本人就提出了生活消费品的三大神器。对!神器这个词就是日本来的。我们常说,亚洲女孩要好看有三大神器:日本女孩靠化妆,韩国女孩靠整容,中国女孩靠什么?当然是靠美图秀秀咯!
1950年代日本居家的三大神器是黑白电视机、洗衣机和电冰箱,那时普通中国人对这三个东西怕都还没怎么见过。到1960年代中期,由于大多数日本人已经拥有了这三大神器,新三大神器出来了,英文字母都是C开头,彩色电视机、小汽车、空调。而彼时的中国大陆,却还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努力从大饥荒的阴影中走出,却很快又陷入文革风暴。
顺便说一下,日本战后一度也使用粮票等购物票证,但在1950年代初就废止了,而在几年后,中国开始用粮票了……
那么,日本战后经济奇迹是如何取得的?历史学界给出了若干解释:
第一,在1950年代—1960年代,全球自由国家的经济整体成长都非常快,日本加入了全球自由国家的经济贸易体系,均沾了整体快速成长的优势。此外,由于经济学所谓“后发优势”,日本更后来居上,一跃前列。
第二,朝战。朝战是日本战后经济腾飞的起点。1950年朝战开始后,日本为美国提供大量的军需品,出口迅猛增长,三年朝战换得了数十亿美元外汇,同时也拉动了就业。与此同时,中国却为朝战承担了高昂的战争费用,苏联援助的军事物资,后来都折算成钱由我们还了。
第三,日本战后不能发展自己的军队,这对经济反而是个大利好。有人估算,如果日本战后用于军费的开支与西德的水准大致相同,那么它到1974年的经济总值也许要损失30%。
第四,日本资源相对稀缺,是个狭长的带状海岛,限制发展,但其地理特质也帮助它能以较低的成本沿海岸修成打通全国的交通干线。而日本的工业布局也围绕交通干线形成,铁路运输和海运都非常便利发达。日本内陆离海最远的地方,只有100多公里,日本人想看海非常容易,“想和你一起看大海,说声我爱你”,比唱歌还容易。
第五,日本发展本来苦于资源缺乏,比如缺煤。但1950年代之后,世界范围内石油的发现及大规模应用,让日本解决了廉价且可靠的工业能源的问题。工业不用太高成本就可以迅速发展。
第六,日本人民的储蓄率高,到1970年代居民储蓄率超过20%,这就给工业提供了庞大的可利用资金。日本人民的消费能力也很强,带动国内市场的繁荣和发明,比如日本人很喜欢照相机,最开始从美国进口,后来自己发明、生产,反过来卖给美国人。汽车也是如此。我们就不一样了,我们喜欢别人的东西,就山寨一个,然后再卖给自己人。我见过最震撼的山寨产品,是一个山寨手机,它的标志是被咬了一口的橙子。这太离谱了!
第七,当然还有日本人力资源的优势。日本战后非常重视国民教育,劳动力素质较高,与此同时,日本企业管理人员也富含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这个众所周知。
日本战后经济奇迹也并非全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奇迹。日本政府非常重视产业政策,以通产省为最重要的经济指导部门,不过政府主要靠说服而非强制来引导企业的经营生产行为。举个例子,1950年代奥地利人发明了一项很好的制钢法,一般来说是企业单独与专利拥有者谈购买事项。但这个专利太贵,通产省就说服日本主要的钢铁企业联合买下这个专利,然后共同使用。依靠这种办法,日本钢铁企业获得了很好的技术,所花费用却比美国企业少得多。 当然,我们要再次强调,日本政府对企业是说服或扶持,不是强制或指令,这样才能既起到政府的协调规划作用,又不至于伤害企业的自主性经营。
如今,日本虽然尚未从1990年代的经济泡沫破灭的痛苦中完全走出来,但它仍是世界上最发达和先进的经济体之一。日本是世界上最干净、最有效利用能源的国家;日本的公共交通系统有效而方便,世界一流;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由政府资助全国性长期照顾老人体系的国家,即使在今天,也只有寥寥几个国家可以做到……
战后日本经济降到冰点。战争结束时,日本的国民财富至少损失了三分之一,城市生活水准降到战前的35%,乡村生活水准也降到了战前的65%。不过,这些抽象数字并不能形象地描述当时人们的窘境。
战后日本民众最大的窘境,是饥饿。为了填饱肚子,人们什么都吃。战后成长起来的日本孩子的童年记忆是抓青蛙和蚱蜢。不是抓来弄神经反射什么的,而是吃。还有杂志正儿八经地写文章,教导人们如何寻找有食用价值的树皮。
窘困的战后日本民众发明了两个词:竹笋式生活、洋葱生活。竹笋和洋葱都是被一层一层剥开的,而饥饿的人们出售或典当财物,是一点一点地少掉的,他们的尊严,也是一层一层被剥开的。这就像杨宗纬《洋葱》唱的,一层一层一层地剥开我的心。
那时,由于食物短缺,黑市非常发达。即使有黑市,人们也无法完全解决短缺问题。当时日本人举办婚礼常常没有宴席,来祝贺的人得自己带饭团参加婚礼。那时候,还常有令人尊敬的老人因为偷了几块番薯而被捕的新闻见报,就像《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更令人惊讶的是,一家闹老鼠的旅馆的老板,不得不放弃用含有老鼠药的食饵来灭鼠的办法,因为人们会捡起饵料吃下去……
孩子们流行三个游戏:黑市游戏、潘潘游戏、民主游戏。黑市游戏是模仿黑市上的买卖交易;“潘潘”是战后日本对专门站街做美国大兵生意的妓女的称呼,潘潘游戏就是假扮妓女拉客或帮做妓女的姐姐拉客(那时孩子学会的第一句英文是,给我巧克力。第二句英文则是,你想见见我姐姐吗?);民主游戏则是模仿左翼示威运动。
悲惨景象持续时间并不算长。从1950年到1973年,日本经济以惊人步伐迈进,被史学家称作“高度成长时期”。这20多年里,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递增10%,这个纪录只有1980年代以后的中国可以媲美。还有另外一个数据是,资本递增速度每年22%,这在历史上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媲美。到1973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与苏联的第三大经济体。
伴随着战后的经济奇迹,日本人的生活水准也迅速提高,从吃蚱蜢和树皮,到小康、中产甚至以上。1970年代对普通日本人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有90%的人认为自己是中产阶级,另一项类似的调查数字略低些,但也达到了75%的人。现在中国人有多少认为自己是中产呢?尤其是在股市刚屠杀了一批中产之后。
早在1950年代中期,日本人就提出了生活消费品的三大神器。对!神器这个词就是日本来的。我们常说,亚洲女孩要好看有三大神器:日本女孩靠化妆,韩国女孩靠整容,中国女孩靠什么?当然是靠美图秀秀咯!
1950年代日本居家的三大神器是黑白电视机、洗衣机和电冰箱,那时普通中国人对这三个东西怕都还没怎么见过。到1960年代中期,由于大多数日本人已经拥有了这三大神器,新三大神器出来了,英文字母都是C开头,彩色电视机、小汽车、空调。而彼时的中国大陆,却还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努力从大饥荒的阴影中走出,却很快又陷入文革风暴。
顺便说一下,日本战后一度也使用粮票等购物票证,但在1950年代初就废止了,而在几年后,中国开始用粮票了……
那么,日本战后经济奇迹是如何取得的?历史学界给出了若干解释:
第一,在1950年代—1960年代,全球自由国家的经济整体成长都非常快,日本加入了全球自由国家的经济贸易体系,均沾了整体快速成长的优势。此外,由于经济学所谓“后发优势”,日本更后来居上,一跃前列。
第二,朝战。朝战是日本战后经济腾飞的起点。1950年朝战开始后,日本为美国提供大量的军需品,出口迅猛增长,三年朝战换得了数十亿美元外汇,同时也拉动了就业。与此同时,中国却为朝战承担了高昂的战争费用,苏联援助的军事物资,后来都折算成钱由我们还了。
第三,日本战后不能发展自己的军队,这对经济反而是个大利好。有人估算,如果日本战后用于军费的开支与西德的水准大致相同,那么它到1974年的经济总值也许要损失30%。
第四,日本资源相对稀缺,是个狭长的带状海岛,限制发展,但其地理特质也帮助它能以较低的成本沿海岸修成打通全国的交通干线。而日本的工业布局也围绕交通干线形成,铁路运输和海运都非常便利发达。日本内陆离海最远的地方,只有100多公里,日本人想看海非常容易,“想和你一起看大海,说声我爱你”,比唱歌还容易。
第五,日本发展本来苦于资源缺乏,比如缺煤。但1950年代之后,世界范围内石油的发现及大规模应用,让日本解决了廉价且可靠的工业能源的问题。工业不用太高成本就可以迅速发展。
第六,日本人民的储蓄率高,到1970年代居民储蓄率超过20%,这就给工业提供了庞大的可利用资金。日本人民的消费能力也很强,带动国内市场的繁荣和发明,比如日本人很喜欢照相机,最开始从美国进口,后来自己发明、生产,反过来卖给美国人。汽车也是如此。我们就不一样了,我们喜欢别人的东西,就山寨一个,然后再卖给自己人。我见过最震撼的山寨产品,是一个山寨手机,它的标志是被咬了一口的橙子。这太离谱了!
第七,当然还有日本人力资源的优势。日本战后非常重视国民教育,劳动力素质较高,与此同时,日本企业管理人员也富含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这个众所周知。
日本战后经济奇迹也并非全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奇迹。日本政府非常重视产业政策,以通产省为最重要的经济指导部门,不过政府主要靠说服而非强制来引导企业的经营生产行为。举个例子,1950年代奥地利人发明了一项很好的制钢法,一般来说是企业单独与专利拥有者谈购买事项。但这个专利太贵,通产省就说服日本主要的钢铁企业联合买下这个专利,然后共同使用。依靠这种办法,日本钢铁企业获得了很好的技术,所花费用却比美国企业少得多。 当然,我们要再次强调,日本政府对企业是说服或扶持,不是强制或指令,这样才能既起到政府的协调规划作用,又不至于伤害企业的自主性经营。
如今,日本虽然尚未从1990年代的经济泡沫破灭的痛苦中完全走出来,但它仍是世界上最发达和先进的经济体之一。日本是世界上最干净、最有效利用能源的国家;日本的公共交通系统有效而方便,世界一流;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由政府资助全国性长期照顾老人体系的国家,即使在今天,也只有寥寥几个国家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