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了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提出了关于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几点思考,认为卢梭是一位彻底的自然主义者。
[关键词]卢梭 自然主义 教学思想
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是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其所著的教育名著《爱弥儿》,系统地阐述了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倡导自由,鼓励人们从封建专制的压迫和奴役下解放出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卢梭的自然主义的教育目的
卢梭被称为“浪漫主义运动之父”,提出了“回归自然”的口号,希望人按生命天性自然的生活、生长。卢梭是性善论的代表,其在?爱弥儿?中说:“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在他看来,儿童之所以乖张任性,不是自然造成的,而是教育的不良造成的。卢梭秉承天性的自然哲学观,认为教育的任务应该是使儿童“归于自然”,弃恶扬善,恢复其天性,即教育要“以天性为师,而不是以人为师”,人要成为“天性所造成的人,而不是人所造成的人”。
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强调对儿童进行教育,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自然的本性,所以卢梭的教育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即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卢梭的“归于自然”的原则落实到教育目的上,便要求教育培养自然人,其主要特征是具有独立自主性,天性能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这种人能够把自己的自然感情放在第一位,过一种富有人性与符合心性的率性的生活。卢梭在《爱弥儿》中对自然人是这样描述的: “从我的门下出去,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一个人。一个人应该怎样做人,他就知道怎样做人,他在紧要关头,不管对谁,都能尽到做人的本分。”卢梭认为,封建教育只会把儿童培养成为小霸王或小奴隶,或专横、残忍的,或顺从、怯懦的,而只有顺应儿童特性的教育才能培养出自然人,这种教育才是理想的教育。卢梭认为,在现实社会中,确切地说在统治阶级或者是上流社会中,是无法实现这一理想的。因此他提出,当儿童一出生,就应该把他们放到远离城市的乡村中去实施自然教育,让孩子在自然的怀抱中接受教育。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是: 强调顺应儿童的自然本性进行教育, 他要求在教育中尊重儿童的主动地位,使儿童在教育中的被动地位转变为主动地位,教师要多给儿童以自由,尊重儿童的天性,使儿童成为教育上的主人。
二、对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认识
在教育史上,卢梭一直被认为是自然主义者。但有人认为,卢梭的自然主义主张是不彻底的,具有威权主义的痕迹,这明显地表现在他的著作《爱弥儿》一书中。卢梭是爱弥儿的导师,其为爱弥儿设定了教育的目的、原则、方法、场所、程序和结果,并为其选择了职业和配偶,决定何时将其送入社会,因此他对爱弥儿干预太多,已经背离了自然主义教育的本质。认为卢梭威权教育的思想根源在于其政治目的: 要求在契约的基础上建立政府,在执行公意时理应具有绝对的权威,公民必须予以服从,所以认为卢梭实际上是一威权主义者。
卢梭是一真正的自然主义者,此观点在《爱弥儿》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卢梭所的自然教育是面向人本身,主张尊重儿童的天性、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自然规律,还主张人遵从自然规律,从自然当中学习。只要提及教育,就避免不了谈到教育的主体与客体,施教者作为教育的主体,在遵循教育原则、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势必会对受教育者加以指导,对其行为进行干预,但是干预并不意味着威权或强加,也不代表着不遵循自然规律。有学者指出:“教学就是有指导的学”,这就显示出了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调节、指导和干预。“教育意味着干预,干预因其交往的不对等性,无论怎样修饰,对受教育者来说都不是自然的。”但只要教育具有关怀行、建设性和策略性,干预就是有价值的,就有了教育性。而且,这种教育方式不正是遵从学生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尊重儿童的中心地位、承认儿童主体地位的体现,也与当下所倡导的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不谋而合。
卢梭在其《爱弥儿》中,设定了一个他为之满意和意欲培养的学生,用自己所推崇的教育方法加以指导,正是这样的安排,卢梭才能实施自然主义教育原则使他培养“新人”的目的得以实现。卢梭的教育目的能否实现,是否是一“乌托邦”,关于这个问题应与其政治目的相联系。卢梭不仅仅是一教育家,其更多的是一政治家和思想家,其著作《社会契约论》,倡导建立一种建立在民主公平基础上的共同体,而这种共同体的每个人都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要建立这样的一种共同体,势必要培养一种拥护和支持此共同体的公民,而这就需要有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作支撑,随之产生了自然教育,《爱弥儿》应运而生。笔者认为,卢梭的爱弥儿是他在《社会契约论》中“公民”的具体化,他要的正是要培养无数个这样的公民,来冲破当时封建社会的牢笼,建立一民主、自由、平等的社会。
也有观点认为卢梭是“消极教育”的代表,他主张“归于自然”和“自然后果法”,卢梭认为城市的喧嚣、浮华不利于爱弥儿的成长,所以将其放在乡村进行教育,在大自然中学习,将其培养成真正的自然人。所以有人认为卢梭太消极了,他没有将爱弥儿自身融入社会中,爱弥儿就感受不到真正的社会状况,一个连社会都不了解的人,又怎么会适应社会呢?他们认为卢梭的教育只适合活在“当下”,而不适合活在活生生的社会中,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在社会中处处碰壁。但卢梭的教育是指向于未来的,他力求培养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新人”,这是他的教育目的,而此目的正是指向建立最终的理性王国。只能说卢梭最终的教育目的是建立在当下教育的基础上。至于“自然后果法”,卢梭主张对儿童自己造成的错误,不要急于去弥补,而要让儿童自己接受自然的惩罚,其承受痛苦的过程,也就是其接受自然教育的过程。当然,对儿童的错误先置之不理,稍后再适当干预,这其中当然不乏人强加的自然法则,是建立在人之作用的基础上。但是,建立在适度基础上的人为干预,儿童自身得到知识的能力便会增强,主体地位也会体现出来。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从人本身出发,主张尊重儿童的天性特点和自然发展的规律,其思想蕴含了教育教学心理化的萌芽。卢梭主张的德育、智育、体育教育,对我国的素质教育和和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宝贵的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 [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35.
[2]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125.
[3]刘庆昌.爱智统一的教育原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 山西太原)
[关键词]卢梭 自然主义 教学思想
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是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其所著的教育名著《爱弥儿》,系统地阐述了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倡导自由,鼓励人们从封建专制的压迫和奴役下解放出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卢梭的自然主义的教育目的
卢梭被称为“浪漫主义运动之父”,提出了“回归自然”的口号,希望人按生命天性自然的生活、生长。卢梭是性善论的代表,其在?爱弥儿?中说:“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在他看来,儿童之所以乖张任性,不是自然造成的,而是教育的不良造成的。卢梭秉承天性的自然哲学观,认为教育的任务应该是使儿童“归于自然”,弃恶扬善,恢复其天性,即教育要“以天性为师,而不是以人为师”,人要成为“天性所造成的人,而不是人所造成的人”。
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强调对儿童进行教育,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自然的本性,所以卢梭的教育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即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卢梭的“归于自然”的原则落实到教育目的上,便要求教育培养自然人,其主要特征是具有独立自主性,天性能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这种人能够把自己的自然感情放在第一位,过一种富有人性与符合心性的率性的生活。卢梭在《爱弥儿》中对自然人是这样描述的: “从我的门下出去,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一个人。一个人应该怎样做人,他就知道怎样做人,他在紧要关头,不管对谁,都能尽到做人的本分。”卢梭认为,封建教育只会把儿童培养成为小霸王或小奴隶,或专横、残忍的,或顺从、怯懦的,而只有顺应儿童特性的教育才能培养出自然人,这种教育才是理想的教育。卢梭认为,在现实社会中,确切地说在统治阶级或者是上流社会中,是无法实现这一理想的。因此他提出,当儿童一出生,就应该把他们放到远离城市的乡村中去实施自然教育,让孩子在自然的怀抱中接受教育。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是: 强调顺应儿童的自然本性进行教育, 他要求在教育中尊重儿童的主动地位,使儿童在教育中的被动地位转变为主动地位,教师要多给儿童以自由,尊重儿童的天性,使儿童成为教育上的主人。
二、对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认识
在教育史上,卢梭一直被认为是自然主义者。但有人认为,卢梭的自然主义主张是不彻底的,具有威权主义的痕迹,这明显地表现在他的著作《爱弥儿》一书中。卢梭是爱弥儿的导师,其为爱弥儿设定了教育的目的、原则、方法、场所、程序和结果,并为其选择了职业和配偶,决定何时将其送入社会,因此他对爱弥儿干预太多,已经背离了自然主义教育的本质。认为卢梭威权教育的思想根源在于其政治目的: 要求在契约的基础上建立政府,在执行公意时理应具有绝对的权威,公民必须予以服从,所以认为卢梭实际上是一威权主义者。
卢梭是一真正的自然主义者,此观点在《爱弥儿》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卢梭所的自然教育是面向人本身,主张尊重儿童的天性、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自然规律,还主张人遵从自然规律,从自然当中学习。只要提及教育,就避免不了谈到教育的主体与客体,施教者作为教育的主体,在遵循教育原则、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势必会对受教育者加以指导,对其行为进行干预,但是干预并不意味着威权或强加,也不代表着不遵循自然规律。有学者指出:“教学就是有指导的学”,这就显示出了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调节、指导和干预。“教育意味着干预,干预因其交往的不对等性,无论怎样修饰,对受教育者来说都不是自然的。”但只要教育具有关怀行、建设性和策略性,干预就是有价值的,就有了教育性。而且,这种教育方式不正是遵从学生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尊重儿童的中心地位、承认儿童主体地位的体现,也与当下所倡导的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不谋而合。
卢梭在其《爱弥儿》中,设定了一个他为之满意和意欲培养的学生,用自己所推崇的教育方法加以指导,正是这样的安排,卢梭才能实施自然主义教育原则使他培养“新人”的目的得以实现。卢梭的教育目的能否实现,是否是一“乌托邦”,关于这个问题应与其政治目的相联系。卢梭不仅仅是一教育家,其更多的是一政治家和思想家,其著作《社会契约论》,倡导建立一种建立在民主公平基础上的共同体,而这种共同体的每个人都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要建立这样的一种共同体,势必要培养一种拥护和支持此共同体的公民,而这就需要有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作支撑,随之产生了自然教育,《爱弥儿》应运而生。笔者认为,卢梭的爱弥儿是他在《社会契约论》中“公民”的具体化,他要的正是要培养无数个这样的公民,来冲破当时封建社会的牢笼,建立一民主、自由、平等的社会。
也有观点认为卢梭是“消极教育”的代表,他主张“归于自然”和“自然后果法”,卢梭认为城市的喧嚣、浮华不利于爱弥儿的成长,所以将其放在乡村进行教育,在大自然中学习,将其培养成真正的自然人。所以有人认为卢梭太消极了,他没有将爱弥儿自身融入社会中,爱弥儿就感受不到真正的社会状况,一个连社会都不了解的人,又怎么会适应社会呢?他们认为卢梭的教育只适合活在“当下”,而不适合活在活生生的社会中,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在社会中处处碰壁。但卢梭的教育是指向于未来的,他力求培养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新人”,这是他的教育目的,而此目的正是指向建立最终的理性王国。只能说卢梭最终的教育目的是建立在当下教育的基础上。至于“自然后果法”,卢梭主张对儿童自己造成的错误,不要急于去弥补,而要让儿童自己接受自然的惩罚,其承受痛苦的过程,也就是其接受自然教育的过程。当然,对儿童的错误先置之不理,稍后再适当干预,这其中当然不乏人强加的自然法则,是建立在人之作用的基础上。但是,建立在适度基础上的人为干预,儿童自身得到知识的能力便会增强,主体地位也会体现出来。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从人本身出发,主张尊重儿童的天性特点和自然发展的规律,其思想蕴含了教育教学心理化的萌芽。卢梭主张的德育、智育、体育教育,对我国的素质教育和和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宝贵的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 [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35.
[2]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125.
[3]刘庆昌.爱智统一的教育原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 山西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