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的教学

来源 :当代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hua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主要指计算机、多媒体、通信与网络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它对语文教学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给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使语文教学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小学课堂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各种语文能力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发展学生健康个性,提高审美能力等艰巨任务。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发挥信息技术教学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刻不容缓。
  1 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兴趣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起着巨大的驱动作用。然而,兴趣并非天生就有,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趣味性、独特性来满足学生的心理引起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再现情景,使课文内容形象化,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
  如教学《太空生活趣事多》一文,学生对太空世界的失重不大熟悉,无法想象和地球生活的差别。课本上虽有对“睡觉、漱口、行走”等的描述,但缺乏具体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不能形成表象,学生也不可能充分感知太空生活的有趣,学习的兴趣不高,且课堂气氛不活跃。所以,我从互联网上、学校资源库中搜集了各种有关太空生活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并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贯穿在各教学环节当中。这些,都是学生不曾注意或根本没机会见到的。尤其在观看了宇航员在太空生活的视频后,使这些远离学生生活的实际内容一下子就被学生所接受,教学难点迎刃而解。而且为学生增加大量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表象。学生学得愉快,我教得轻松。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事物表象进行分析、综合的想象能力逐渐得到提高。
  2 利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的特点,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为了克服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缺点,缩短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距离,可以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克服教学难点,达到“启其所感,导其所难”的目的,开发学生的智能,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如学习《王二小》一课,在敌人杀害了王二小时,事件发展到最紧张的时刻,音乐适时地配合着“小英雄王二小”这一重点文字和图片出现,是教师和学生处在一个紧张、伤痛的氛围中,在这个时刻,学生的情感顿时受到了文字、图片、声音三重冲击。紧张的气氛因此而营造出来了,对王二小的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学生甚至流下了眼泪,为小英雄王二小的牺牲感到悲伤。由此,学生也体会到这里是理解课文的重点,并且真正理解课文的主旨。在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对环境进行选择加工,创设所需的教育情境,让他们在声像的环境中受到美的熏陶、情的感染。教师只需因势利导加以点拨,课文的难点就得以突破,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3 利用信息技术开拓思维,提高能力
  信息技术具备大量储存信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能使教学内容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并能使资源共享,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乡下人家》一文时,先让学生反复品读文章,领悟乡村那独特、迷人的风光,再让学生随着一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有目的地欣赏一幅普通的农家生活的画面,学生不由自主地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并提醒学生注意那生动的画面,看谁记得多。然后让学生回忆画面,发挥想象,选自己喜欢的一个场面写一段话。这样,通过感知、思索、描绘、再现,就会由衷地赞美乡下人家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家园,装点自己的生活,使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得到深华。可见,利用多媒体教学,应用画面、音乐等媒介将课文中抽象的文字,转变为具体可感的审美形象,也是增强审美感知力的重要途径。
  总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互相交互、互相整合的一体化,是语文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生动活泼,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乐的目的,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达到“高效”的教学!
其他文献
日常中的观察能帮助学好数学,而在不断学习数学过程中有效培养观察能力,又能为学生出身社会服务,它俩相辅相成。在数学课程活动中,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和运用的四个领域的学习,都离不开细致耐心观察的良好习惯和能力,高级的洞察力也需要观察力作前提,进而才会形成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现实社会,成为创新型人才。因此数学活动中必须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大家都才能有效地学习自己的数学。  
期刊
在参加一次省级培训时,听东北师大一位教授讲过,在日本看到一篇儿童看图故事:一个孩子第一次独自去奶奶家,要走过一条小路,而孩子走过一片开野花的草地时,他被民间飞舞的蝴蝶吸引,离开小路去追蝶,蝴蝶飞走了,他来到一条小河旁,去捉小鱼。鱼没捉到,一条狗追来了,吓得他跑啊跑,绕过一个小山包,走了不知多久,他终于找到了奶奶家。  听到这里,我不禁陷入了深思:我们的孩子受到的是一种什么教育?是一种盲目的“正确”
期刊
本人从事数学教学已好几年了。通过几年的教学生活,本人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学好数学,关键在兴趣。众所周之,小学生的思维受成长所限,认识感知实际知识需要一个过程,培养其兴趣,尤其重要,特别是抽象的数学问题,更是如此。那么,如何就其特点,结合实际,引发兴趣,为他们搭建认知桥梁的方法就显得较为重要了。正如有位哲人所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本人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1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
期刊
开学近一个月来,在语文课上,常见老师让学生用笔来在书上写写,画画。  写些什么,画些什么呢?在低年级语文课上,老师要学生把课文中的生字和生词画下来读几遍,可生字有注音,标志很明显,而词语就那么几个,在我看来画与不画没有多大区别。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则要求画出好句子。如优美的片断啦,重点人物的话啦,等等。还有的要求用横线或波浪线画下来,甚至在段落里的重点词下再画上着重号。导致有的孩子画线画不直,画点又画
期刊
笔者2005年毕业后参加工作,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了解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的教学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教好这部分知识,下面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1 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  细致审题,明白题意,是准确解答应用题的先决条件。教学中可先让学生根据解题要求找出题中直接条件和间接条件,构建起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确定数量关系。为了培养其细致审题的习惯,我常把一些容易混淆的题目同时出现,让其分析计算。  
期刊
【摘要】大千世界,丰富多彩,生活其中的学生每天都在经历着真实的生活体验,是作文的“源”,这“源”里充满了童真童趣。教师从生活体验开始,引导学生学会“观看”; 阅读文质兼美的作品,给予学生“观看”的眼光这两方面,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写作。  【关键词】敏感性; 观看; 有眼光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教学费时多而成效差,学生作文通病多而难提升。写作要求写作者对自己的生活,对他人的生活中的
期刊
自主式学习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是起源于英国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吸引受国际援助的当地人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援助项目中,使国际援助获得成功,英国形成了自主式的社会学理论。后来,自主式学习法被引进教育教学领域,逐渐形成了自成体系的学习法。  1 传统教学方法与自主教学方法的比较  在初中排球教学中,目前我国使用的是传统体育教学方式,教学中过分强调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即教师尽力让学
期刊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除了要给予孩子爱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教育态度,科学的教育方法。然而,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我们许多家长只有满腔热情,只有殷切期望,按照自己的想法给孩子设计实现目标的路线,在教育孩子的态度和方法上不得当,不科学,存在不少误区,需要引起家长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误区一:过分溺爱孩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很容易走入的第一个误区就是“过分溺爱孩子”。父母对孩子的要求
期刊
做计算题总是出错,应用题不会做,这样的学生通常被称为数学“学困生”。学习学习困难,并非全是他们本人的错,遗传因素、环境条件、家庭背景、父母所受教育等都有影响。我们必须全面加以综合分析和研究,绝不能以偏概全,一味指责学生,甚至一棒子打死。“学困生”大多也不乏上进心,他们也渴望成绩一天比一天有进步,并为此进行着不懈的努力,迫切渴望得到周围人尤其是老师的理解和帮助。因此,帮助数学“学困生”是我们每一位数
期刊
【摘要】本文以一次课堂教学的实例,说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地使用一些选择题,不仅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反馈和巩固,而且能够自然地引起下文,从而使课堂更加流畅,更具整体性和连贯性。  【关键词】历史课堂; 选择题; 承上启下  不知道有多少青年教师有着和我同样的困惑:如何巧妙地实现教学内容的衔接和过渡?如何顺其自然地承上启下?从而让整个课堂显得更流畅,更具有整体性和连贯性。为此,我进行过多次的尝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