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古代神话从原始社会时期过渡到奴隶社会早期,女神在各方面都接受着挑战,特别是在形象、地位上的变化尤其突出,下面就女神在这两个时期的变化,作一个分析。
关键词:神话传说 女神 演变
【中图分类号】B932
(一)神圣形象的演变
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早期的女神,她们的形象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基本上拜托了人兽合一的形象,就如前文所说的青女、宓妃、娥皇与女英,真可谓是美女的化身,不仅拥有女性的外貌,还拥有超凡的智慧,将女性的优点一一占全。
在这里主要分析的是西王母这一女神形象,有关西王母神话的文献记载最早是《山海经》,一共有三处,“西南之海,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纹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趣燃。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之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西王母梯几而戴胜,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 。综合一下可以看出,西王母长的人面虎身,一副野兽的外表,还有三只青鸟伴随左右,这是西王母最早的形象。但到了后来,关于西王母神话逐渐被人们接受传播,西王母不再一副野兽外表,而是逐渐进化到人的形象。“西王母所代表的西方狩猎部族文化,到了中原文化圈内,适应新的农耕文化发展的需要以及中原封建帝王的需求和理想,就产生了西王母这样天国至尊‘天母’和‘仙人’的更为复杂的神话人物形象” 这就不难解释,西王母发展到后来,在《西游记》中一副天母的形象,以及开蟠桃会、宴请宾客等一系列活动。
(二)主宰地位的演变
先从女娲说起,作为创世女神,她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是非同一般,甚至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她一人主宰世界,特别是主宰着人类的诞生与延续。这是由于她产生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原始社会的人类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因而作为母亲的地位就不自觉的被抬高,所以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何这个时期的女娲能够掌管世间万物、主宰一切,并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但到了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早期,女神们却早已不具备这样的权威、地位。她们不再像女娲一般统领世间万物,主宰一切,她们更多的是具有某一方面的天赋才能,正如前文所列举的职能女神、多情女神、人祖女神。特别是在男性神为中心的社会背景下,这一时期的女神逐渐变成男神的附庸,她们们的出现,契合的是男神的出现,从最初的主宰地位,变为男神们的母亲、妻子、女儿,甚至是臣子。虽说创世母神女娲也曾作为男神伏羲的妻子,但女娲同伏羲之间并未存在地位上的不平等,甚至在一段时间内可以说是独当一面,在伏羲死后,统领部落,这与后期的女神形成鲜明的对比。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早期的女神们,逐步退居男神身后,比如娥皇、女英,先是作为尧帝的女儿,遵从父亲的意思,嫁予了舜做妻子,随后一直在为舜筹谋,先是躲避其家人的残害,后又帮助舜治理国家,可以说是贤良的国母形象,在地位上与女娲是截然不同。还有作为男神母亲的螺祖、姜嫄跟简狄,她们本身并没有很突出的超能力,只是作为男神的母亲,将男神带到了人世间,为后世的人类做出了贡献,就如螺祖,她带动了养蚕业的发展,但那也只是为了帮助自己的丈夫来治理国家。因此,这一时期的女神,其主宰地位下降,逐渐成为了男神们的附庸,这是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人类的自我认识也在逐步发展,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表现。
(三)女性意识的演变
可以说人类的发展,在经历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的转变后,意识形态、思想观念可谓是发展神速。不仅女神们的神圣形象与主宰地位发生了改变,而且她们的女性意识也发生了改变。具体表现在女娲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早期的女神群体身上,上文在对女娲主宰地位描述的时候曾提到过,女娲是万物之母,主宰一切,她的女性意识很强,,这与她所处的母系氏族公社有关。同时,转到后期的女神,她们虽然变成了男神的附庸,但也有一些女神突破自我,对男性的权力提出质疑和,甚至是身处男权社会之下,也敢于追求自我,重新认识自己内心身处最真实的情感。
最典型是多情女神里的瑶姬跟宓妃。瑶姬,有说她是炎帝之女,刚到婚嫁年龄就夭亡了,她的魂魄到了姑媱之山,化作一棵瑶草,天帝哀怜她,于是就封她做了巫山的云雨之神。在战国末年,楚怀王出游,住在名叫高唐的台馆,这位热情而浪漫的女神,竟然大白天亲自跑到高唐来,向正在午睡的楚怀王倾诉他的情爱。楚怀王醒来觉得又是惆怅,又是奇怪,于是便在高唐附近为她建造了一座名叫“朝云”的庙。时隔多年,楚怀王的儿子与诗人宋玉到此地游玩,听说了他父王的故事羡慕不已,更奇怪的事,到了晚上,他跟宋玉也做了同样的梦,宋玉还为此写下了《高唐赋》、《神女赋》,其中谈到瑶姬拒绝了楚襄王的无礼非分之想。可见,瑶姬并未向男性屈服,她有自己的思想意识,敢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在关于宓妃的众多神话传说里,她与河伯、后羿之间也有一段故事。传说宓妃是伏羲的女儿,因为渡过洛水的时候淹死了,于是化作落水的女神。有一次,“漫游的羿遇见了洛水女神” ,但此时的宓妃是河伯的妻子,但河伯本人是个浪荡不羁,对于妻子,自然没有真实情感,可以说宓妃的婚姻生活并不幸福,恰逢遇到盖世英雄后羿,自然会相互吸引,由此可见,宓妃也是有自我的,虽然对丈夫的所作所为没有奋力反击,但却在遇到羿的时候动了心,这与她所处的男权社会下的女性那以夫家为重形成鲜明的对比。即使在最后,这段感情无疾而终,但我们至少能看出她内心有所波动,她的女性意识没有停留在那个时代止步不前,而是进一步发展。
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出,中国古代社会,经历了从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演变的过程,不仅是女神发生了变化,更深层的是先民们从最初的盲目崇拜与宗教信仰,转变为理性的思考人生,特别是对人类起源的思考。从各方面都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社会的生产力得到发展的同时,还伴随着人类意识形态、思想观念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珂.《山海经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2]王增永.《神話学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3]李佩瑶.《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形象》.当代小说(下半月).2011年6月
关键词:神话传说 女神 演变
【中图分类号】B932
(一)神圣形象的演变
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早期的女神,她们的形象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基本上拜托了人兽合一的形象,就如前文所说的青女、宓妃、娥皇与女英,真可谓是美女的化身,不仅拥有女性的外貌,还拥有超凡的智慧,将女性的优点一一占全。
在这里主要分析的是西王母这一女神形象,有关西王母神话的文献记载最早是《山海经》,一共有三处,“西南之海,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纹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趣燃。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之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西王母梯几而戴胜,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 。综合一下可以看出,西王母长的人面虎身,一副野兽的外表,还有三只青鸟伴随左右,这是西王母最早的形象。但到了后来,关于西王母神话逐渐被人们接受传播,西王母不再一副野兽外表,而是逐渐进化到人的形象。“西王母所代表的西方狩猎部族文化,到了中原文化圈内,适应新的农耕文化发展的需要以及中原封建帝王的需求和理想,就产生了西王母这样天国至尊‘天母’和‘仙人’的更为复杂的神话人物形象” 这就不难解释,西王母发展到后来,在《西游记》中一副天母的形象,以及开蟠桃会、宴请宾客等一系列活动。
(二)主宰地位的演变
先从女娲说起,作为创世女神,她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是非同一般,甚至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她一人主宰世界,特别是主宰着人类的诞生与延续。这是由于她产生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原始社会的人类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因而作为母亲的地位就不自觉的被抬高,所以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何这个时期的女娲能够掌管世间万物、主宰一切,并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但到了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早期,女神们却早已不具备这样的权威、地位。她们不再像女娲一般统领世间万物,主宰一切,她们更多的是具有某一方面的天赋才能,正如前文所列举的职能女神、多情女神、人祖女神。特别是在男性神为中心的社会背景下,这一时期的女神逐渐变成男神的附庸,她们们的出现,契合的是男神的出现,从最初的主宰地位,变为男神们的母亲、妻子、女儿,甚至是臣子。虽说创世母神女娲也曾作为男神伏羲的妻子,但女娲同伏羲之间并未存在地位上的不平等,甚至在一段时间内可以说是独当一面,在伏羲死后,统领部落,这与后期的女神形成鲜明的对比。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早期的女神们,逐步退居男神身后,比如娥皇、女英,先是作为尧帝的女儿,遵从父亲的意思,嫁予了舜做妻子,随后一直在为舜筹谋,先是躲避其家人的残害,后又帮助舜治理国家,可以说是贤良的国母形象,在地位上与女娲是截然不同。还有作为男神母亲的螺祖、姜嫄跟简狄,她们本身并没有很突出的超能力,只是作为男神的母亲,将男神带到了人世间,为后世的人类做出了贡献,就如螺祖,她带动了养蚕业的发展,但那也只是为了帮助自己的丈夫来治理国家。因此,这一时期的女神,其主宰地位下降,逐渐成为了男神们的附庸,这是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人类的自我认识也在逐步发展,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表现。
(三)女性意识的演变
可以说人类的发展,在经历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的转变后,意识形态、思想观念可谓是发展神速。不仅女神们的神圣形象与主宰地位发生了改变,而且她们的女性意识也发生了改变。具体表现在女娲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早期的女神群体身上,上文在对女娲主宰地位描述的时候曾提到过,女娲是万物之母,主宰一切,她的女性意识很强,,这与她所处的母系氏族公社有关。同时,转到后期的女神,她们虽然变成了男神的附庸,但也有一些女神突破自我,对男性的权力提出质疑和,甚至是身处男权社会之下,也敢于追求自我,重新认识自己内心身处最真实的情感。
最典型是多情女神里的瑶姬跟宓妃。瑶姬,有说她是炎帝之女,刚到婚嫁年龄就夭亡了,她的魂魄到了姑媱之山,化作一棵瑶草,天帝哀怜她,于是就封她做了巫山的云雨之神。在战国末年,楚怀王出游,住在名叫高唐的台馆,这位热情而浪漫的女神,竟然大白天亲自跑到高唐来,向正在午睡的楚怀王倾诉他的情爱。楚怀王醒来觉得又是惆怅,又是奇怪,于是便在高唐附近为她建造了一座名叫“朝云”的庙。时隔多年,楚怀王的儿子与诗人宋玉到此地游玩,听说了他父王的故事羡慕不已,更奇怪的事,到了晚上,他跟宋玉也做了同样的梦,宋玉还为此写下了《高唐赋》、《神女赋》,其中谈到瑶姬拒绝了楚襄王的无礼非分之想。可见,瑶姬并未向男性屈服,她有自己的思想意识,敢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在关于宓妃的众多神话传说里,她与河伯、后羿之间也有一段故事。传说宓妃是伏羲的女儿,因为渡过洛水的时候淹死了,于是化作落水的女神。有一次,“漫游的羿遇见了洛水女神” ,但此时的宓妃是河伯的妻子,但河伯本人是个浪荡不羁,对于妻子,自然没有真实情感,可以说宓妃的婚姻生活并不幸福,恰逢遇到盖世英雄后羿,自然会相互吸引,由此可见,宓妃也是有自我的,虽然对丈夫的所作所为没有奋力反击,但却在遇到羿的时候动了心,这与她所处的男权社会下的女性那以夫家为重形成鲜明的对比。即使在最后,这段感情无疾而终,但我们至少能看出她内心有所波动,她的女性意识没有停留在那个时代止步不前,而是进一步发展。
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出,中国古代社会,经历了从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演变的过程,不仅是女神发生了变化,更深层的是先民们从最初的盲目崇拜与宗教信仰,转变为理性的思考人生,特别是对人类起源的思考。从各方面都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社会的生产力得到发展的同时,还伴随着人类意识形态、思想观念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珂.《山海经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2]王增永.《神話学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3]李佩瑶.《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形象》.当代小说(下半月).201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