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作为第一任老师,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幼儿专心做事情的习惯。家长要了解幼儿兴趣、爱好,以便更好的为培养幼儿专心做事的习惯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同时恰当合理的利用各种材料,为幼儿的活动提供丰富的物质保障。
关键字:专心;有意识
对于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来说,父母是他(她)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他的第一所学校。一个孩子的言行举止时刻会受到家人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对孩子一生的成长都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幼儿养成“专心做事”的习惯呢?在这方面家长要怎样做呢?下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家长应该尽可以多的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
我们今天所谈的是在家庭中怎样培养孩子“专心做事”的习惯。很多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做事情不投入感到困惑,但又难于没有好办法。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让孩子在动手、动脑的操作中学习专心,那么在家里,我希望家长仍然配合教师,用同样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习惯。因为在幼儿园里的时间,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已经注意了活动的安排,那么在家,父母们一定要把这个方法延续下来,这样与幼儿园的活动融为一体,幼儿很容易适应。
孩子在家里的活动,多数为搭积木、绘画、听故事、玩具车或看电视。在这样的活动中,家长就要注意引导孩子了,让孩子们把精力全部投入到他们喜欢的事情当中,这样,孩子自然就专心了。家长应从孩子的实际水平和兴趣出发,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材料与幼儿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家长必须为孩子提供充裕的玩具和操作物,支持孩子自主的操作活动的延伸。当原有材料不能满足当前活动需要时,可以适时增添材料;当孩子对某些新材料感到困惑时,家长可以提示或示范材料的玩法;当原有材料的玩法在孩子的认知范围内已玩尽,家长可以提醒或展示材料的多种玩法;当材料缺少时,家长可提供替代物的选择和建议,这样可以使孩子增加许多玩法,增加玩的持久性和创造性。
二、家长要从多角度衡量,为幼儿选择积极、健康且有助于能力培养的活动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也是培养孩子“专心做事”的首要条件。不少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家长教他识字、背儿歌的时候,总是静不下心来学,而电视里如果出现广告、唱歌等节目时,他(她)们却专心投入,而且不知不觉跟着去学。那我们先来分析一下电视在孩子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电视有它特殊的魅力和功用,它适合孩子形象思维的特点,有利于扩大儿童的知识面,让也孩子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学到许多有趣的、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学到的知识。孩子是要一年一年的长大,他(她)们的思维也在不断的发展。因此,即使是教学性、知识性很强的电视节目,也不能代替孩子自己的游戏。这是因为电视学习,对孩子至少有几个弊端:一是由于它生动活泼的优势几乎不需要孩子动用无意注意和有意记忆,因而利于在这两个方面的发展:二是它的非参与性,使孩子在电视学习中不需要动手、动脑能力的发展;第三孩子看电视时间过长会导致身心疲劳,无意注意和无意记忆的效率也会下降。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孩子在看电视的时候的确专心,但这种专心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发展,对日后孩子主动学习、勤于思考会造成不良影响。许多家长为此着急,没想到单是让孩子玩,还有这么多的学问,在家里多数时间,孩子就是看电视的。我们所提倡的是寻找一种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途径,让孩子通过这条途径,养成“专心”做事的良好习惯。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积累的经验表明,让孩子从小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学会“专心”、学会“坚持”是非常必要的。孩子的天性就是“玩”,那么怎样引导也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培养其“专心”呢?我认为,首先要考虑到孩子对此活动是否有兴趣。家长们都知道,孩子们从小就喜欢玩积木、拼板、画画等操作性的活动,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的。我们以玩积木为例来分析一下孩子在动手操作时是怎样培养其“专心做事”的习惯的。与以上所讲的看电视不同的是,玩积木一类操作性游戏的特点是在操作过程中学习,孩子在进行这项活动时,5-6岁的孩子常常是在头脑里先设计一个所搭物体的大致轮廓,然后就依着这个设计动手。为了完成这个设计,孩子要寻找适合的材料。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孩子都可以专心致志地玩上十几分钟、几十分钟,有的甚至更长时间,孩子们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操作之中,那么自然就专心起来了。而处于3-4岁年龄段的孩子,即使没有完整的作品出现,但他们仍然是边操作边思考,注意力也全部投入进去了,也专心的做。对于那些好动的孩子,这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动手、动脑操作性游戏能控制孩子的“手脚”,还能让孩子在操作之中充分利用大脑,去想办法,以协助自己操作的完成。这样活动的选择,自然就培养了孩子“专心做事”的习惯。
三、家长在活动中主动充当支持者与合作者的角色
(一)家长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
许多家长在与自己的孩子交流时,总是站在师者的角度用指挥甚至命令的语言与孩子进行交流,这样就拉开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使孩子对家长产生了生疏感或是恐惧感。形成这样的关系,可以想象家长还怎样与孩子共同活动呢?更谈不上在活动中充当支持者与合作者了。
孩子由于受年龄和社会经验的限制,往往会出现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此时家长就要以欣赏的态度,鼓励的语言引导孩子运用已有的经验获得新经验,从而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家长在参与孩子的活动时,只要活动是安全的,就应该允许和鼓励其尝试,如果在尝试中失败了,作为家长,您还要鼓励孩子说:“你的方法不一定正确,但你敢于尝试,妈妈(爸爸)很高兴,我们再用其它的方法试一试。”孩子听到这样的鼓励一定信心百倍,更增加了尝试的信心。
(二)引导孩子从身边的小事中获取知识经验
家长与孩子接触的时间多、机会多、场合多,这就为家长了解孩子,帮助孩子提供了机会,几乎每个孩子对于大自然都有一种出乎天性的热爱,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刺激着孩子的听觉,各种颜色刺激着孩子的视觉,各种物品的不同质地刺激着孩子的触觉……大自然中在许多成年人看来平淡无奇的事物,都可能对儿童产生新鲜的刺激,使孩子感到无限的愉悦。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多种感官获得一定的感性经验,在互通互融的自然环境中获得创造的源泉。
关键字:专心;有意识
对于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来说,父母是他(她)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他的第一所学校。一个孩子的言行举止时刻会受到家人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对孩子一生的成长都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幼儿养成“专心做事”的习惯呢?在这方面家长要怎样做呢?下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家长应该尽可以多的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
我们今天所谈的是在家庭中怎样培养孩子“专心做事”的习惯。很多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做事情不投入感到困惑,但又难于没有好办法。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让孩子在动手、动脑的操作中学习专心,那么在家里,我希望家长仍然配合教师,用同样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习惯。因为在幼儿园里的时间,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已经注意了活动的安排,那么在家,父母们一定要把这个方法延续下来,这样与幼儿园的活动融为一体,幼儿很容易适应。
孩子在家里的活动,多数为搭积木、绘画、听故事、玩具车或看电视。在这样的活动中,家长就要注意引导孩子了,让孩子们把精力全部投入到他们喜欢的事情当中,这样,孩子自然就专心了。家长应从孩子的实际水平和兴趣出发,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材料与幼儿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家长必须为孩子提供充裕的玩具和操作物,支持孩子自主的操作活动的延伸。当原有材料不能满足当前活动需要时,可以适时增添材料;当孩子对某些新材料感到困惑时,家长可以提示或示范材料的玩法;当原有材料的玩法在孩子的认知范围内已玩尽,家长可以提醒或展示材料的多种玩法;当材料缺少时,家长可提供替代物的选择和建议,这样可以使孩子增加许多玩法,增加玩的持久性和创造性。
二、家长要从多角度衡量,为幼儿选择积极、健康且有助于能力培养的活动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也是培养孩子“专心做事”的首要条件。不少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家长教他识字、背儿歌的时候,总是静不下心来学,而电视里如果出现广告、唱歌等节目时,他(她)们却专心投入,而且不知不觉跟着去学。那我们先来分析一下电视在孩子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电视有它特殊的魅力和功用,它适合孩子形象思维的特点,有利于扩大儿童的知识面,让也孩子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学到许多有趣的、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学到的知识。孩子是要一年一年的长大,他(她)们的思维也在不断的发展。因此,即使是教学性、知识性很强的电视节目,也不能代替孩子自己的游戏。这是因为电视学习,对孩子至少有几个弊端:一是由于它生动活泼的优势几乎不需要孩子动用无意注意和有意记忆,因而利于在这两个方面的发展:二是它的非参与性,使孩子在电视学习中不需要动手、动脑能力的发展;第三孩子看电视时间过长会导致身心疲劳,无意注意和无意记忆的效率也会下降。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孩子在看电视的时候的确专心,但这种专心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发展,对日后孩子主动学习、勤于思考会造成不良影响。许多家长为此着急,没想到单是让孩子玩,还有这么多的学问,在家里多数时间,孩子就是看电视的。我们所提倡的是寻找一种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途径,让孩子通过这条途径,养成“专心”做事的良好习惯。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积累的经验表明,让孩子从小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学会“专心”、学会“坚持”是非常必要的。孩子的天性就是“玩”,那么怎样引导也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培养其“专心”呢?我认为,首先要考虑到孩子对此活动是否有兴趣。家长们都知道,孩子们从小就喜欢玩积木、拼板、画画等操作性的活动,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的。我们以玩积木为例来分析一下孩子在动手操作时是怎样培养其“专心做事”的习惯的。与以上所讲的看电视不同的是,玩积木一类操作性游戏的特点是在操作过程中学习,孩子在进行这项活动时,5-6岁的孩子常常是在头脑里先设计一个所搭物体的大致轮廓,然后就依着这个设计动手。为了完成这个设计,孩子要寻找适合的材料。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孩子都可以专心致志地玩上十几分钟、几十分钟,有的甚至更长时间,孩子们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操作之中,那么自然就专心起来了。而处于3-4岁年龄段的孩子,即使没有完整的作品出现,但他们仍然是边操作边思考,注意力也全部投入进去了,也专心的做。对于那些好动的孩子,这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动手、动脑操作性游戏能控制孩子的“手脚”,还能让孩子在操作之中充分利用大脑,去想办法,以协助自己操作的完成。这样活动的选择,自然就培养了孩子“专心做事”的习惯。
三、家长在活动中主动充当支持者与合作者的角色
(一)家长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
许多家长在与自己的孩子交流时,总是站在师者的角度用指挥甚至命令的语言与孩子进行交流,这样就拉开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使孩子对家长产生了生疏感或是恐惧感。形成这样的关系,可以想象家长还怎样与孩子共同活动呢?更谈不上在活动中充当支持者与合作者了。
孩子由于受年龄和社会经验的限制,往往会出现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此时家长就要以欣赏的态度,鼓励的语言引导孩子运用已有的经验获得新经验,从而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家长在参与孩子的活动时,只要活动是安全的,就应该允许和鼓励其尝试,如果在尝试中失败了,作为家长,您还要鼓励孩子说:“你的方法不一定正确,但你敢于尝试,妈妈(爸爸)很高兴,我们再用其它的方法试一试。”孩子听到这样的鼓励一定信心百倍,更增加了尝试的信心。
(二)引导孩子从身边的小事中获取知识经验
家长与孩子接触的时间多、机会多、场合多,这就为家长了解孩子,帮助孩子提供了机会,几乎每个孩子对于大自然都有一种出乎天性的热爱,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刺激着孩子的听觉,各种颜色刺激着孩子的视觉,各种物品的不同质地刺激着孩子的触觉……大自然中在许多成年人看来平淡无奇的事物,都可能对儿童产生新鲜的刺激,使孩子感到无限的愉悦。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多种感官获得一定的感性经验,在互通互融的自然环境中获得创造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