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经济水平和人们的生活条件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存在着一定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且差剧在逐步的拉大。造成了很严重的不平衡性,不利于我国经济的良性及可持续性发展。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存在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现状,以及造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做浅要的分析和研究。希望能给相关人员,起到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成因
引言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将影响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良性发展,随着差异的不断加剧,会影响我国资源的有效分配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国家政治经济的统一,为此必须找到造成的原因并且据此提出有效合理的解决对策,从而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均衡。
1.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差异
1.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存在较大的差异
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总额差异是呈现先平缓后加剧的变化。自改革开放到1992年十四年的时间内,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四大区域的人均GDP差距变化较小,西部区域对比东部区域来说[1],有一些较小的差距在发生。而中部区域和东北区域对比东部区域来说,则几乎不存在变动。但是自1993年后,到2008年的15年时间里,根据相关统计资料表明,中部和西部区域以及东北区域对比东部区域来说,差异在明显的加大,尤其是从2003年开始,差距的变化相对剧烈与明显。例如,根据资料显示,1993年我国东部区域的人均GDP是4500元左右,中部区域,东北区域,还有西部区域与之相比,分别少了2500元,1500元,和2500元左右。而2003年统计的资料则是,我国东部区域的人均GDP总额是18000左右,中部区域,东北区域,还有西部区域与之相比,分别少了10000元,5500元,和10000元左右,这个差距是相当明显和严重的。并且在2008后至今差距仍然在不断的拉大。我国的人均GDP增速的顺序也是呈现类似“W”型交差变化的,通过相关数据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四大地区人均GDP增长变动情况和四大地区GDP总额的增长变动情况是相类似的,在改革开放到1993年变化是从相对缓和到急剧。2005年,西部地区的GDP增速是11.9%超过了东部地区的11.7%,排到了第二的位置。2007到2008年,西部地区的GDP增速分别是14%和13%左右,超过了东部地区的12%和9.5%,上升到了四大地区的第三位置[2]。从中可以证明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东北振兴战略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但是中部的塌陷之崛起战略还没有做到位。
1.2经济结构与空间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
我国东部地区沿海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普遍较高,而农业在GDP中的比重还不到三成,非农业比重超过了七成。但是在西部区域,农业的比重超过了五成,很多省份都是农业大省,工业弱省,财政穷省,东部地区主要以城市为核心,对周边产业进行蔓延,形成了一个城乡一体化模式的经济圈。西部区域的城市化水平不足,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的中,西部,东部区域的城镇化水平比值是1.55:1:2.70。东部区域的城镇密度是西部区域的55倍左右,其中的各个省区内部也存在很不平衡的发展,形成了不平衡状态的梯级形状。人均GDP的绝对差和相对差分别呈现波浪型和类似倒“U”型的变动,改革开放到2008年,除了1978年至1981年和1983年东北地区是我国人均GDP最高的地区及1991年中部地区是人均GDP最低的地区之外,我国人均GDP的大致分布一直是比较稳定的,总体情况是,东部地区排首位,西部地区排最末。其中二者之间的绝对差距,从1982年的330元左右到2008已经增加到了20400元左右,是1982年的62倍左右,年均增加值是750元左右。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6.8%,波浪型是呈现向上的不断增长势头,相对差的变化呈现倒U型,昭示着我国四大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在不断扩大,区域之间的绝对值也在不断拉大,减小差距还需要做很多努力工作。
2.造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差异的原因
2.1我国相关政策方面的原因所致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到邓小平南下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我国的改革开放措施都是主要围绕从沿海向内地逐渐发展为中心开展相关工作的。这种改进方式导致了东部沿海地区受益匪浅,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内陆区域的发展。虽然1992年以后,我国提出了全面改革开放的重要政策,但是此前政策差异形成的环境,导致了外资企业依然更愿意选择投资在我国的沿海城市。相关资料统计分析,1985年到1996年,我国的全部实际外资额是1500亿美金左右,其中东部沿海城市达到了1300亿美元,超过了八成。另外,收到市场方面的趋势,中西部区域还有很大部分的国内资金通过银行,横向投资和股票市场等方式流入到了沿海城市。投资政策也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上世纪中期,我国的投资主要偏向了东北地区,60年代则把根据三线建设的政策,把重点移向了内陆。这些都是由国家方面做出的政策,没有实际的完全考虑到地方上的局部利益。这种不正确的投资方式并没有减小我国收入的区域性差距。
2.2我国的相关制度方面的原因所致
根据我国的国情,可以知道我国目前甚者今后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是以邓小平的理论指导为核心,坚持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然而,在这个改革的阶段,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差异很严重,只要一个地区存在高度非国有化控制程度,那么计划控制的作用就越小,经济市场化的程度才能很高。根据相关资料表明[3],目前阶段我国的东部沿海城市的非国有经济比值,经济发展速度都远大于内陆地区,从而导致了进一步的拉大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的经济发展差值。
3.结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由于相关政策及区域地理条件的差异和历史遗留下来的一些特殊因素导致了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整体较快,但是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异却在不断的拉大,必须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关手段加以控制和解决,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协调性发展。(作者单位: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赵伟,何莉.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地区差异的收敛性分析[J].财贸经济.2006(09)
[2] 贾娜,周一星. 中国城市人均GDP差异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6(08)
[3] 钱运春. 长三角城市群的崛起与中国和平发展[J].社会科学.2006(08)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成因
引言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将影响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良性发展,随着差异的不断加剧,会影响我国资源的有效分配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国家政治经济的统一,为此必须找到造成的原因并且据此提出有效合理的解决对策,从而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均衡。
1.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差异
1.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存在较大的差异
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总额差异是呈现先平缓后加剧的变化。自改革开放到1992年十四年的时间内,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四大区域的人均GDP差距变化较小,西部区域对比东部区域来说[1],有一些较小的差距在发生。而中部区域和东北区域对比东部区域来说,则几乎不存在变动。但是自1993年后,到2008年的15年时间里,根据相关统计资料表明,中部和西部区域以及东北区域对比东部区域来说,差异在明显的加大,尤其是从2003年开始,差距的变化相对剧烈与明显。例如,根据资料显示,1993年我国东部区域的人均GDP是4500元左右,中部区域,东北区域,还有西部区域与之相比,分别少了2500元,1500元,和2500元左右。而2003年统计的资料则是,我国东部区域的人均GDP总额是18000左右,中部区域,东北区域,还有西部区域与之相比,分别少了10000元,5500元,和10000元左右,这个差距是相当明显和严重的。并且在2008后至今差距仍然在不断的拉大。我国的人均GDP增速的顺序也是呈现类似“W”型交差变化的,通过相关数据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四大地区人均GDP增长变动情况和四大地区GDP总额的增长变动情况是相类似的,在改革开放到1993年变化是从相对缓和到急剧。2005年,西部地区的GDP增速是11.9%超过了东部地区的11.7%,排到了第二的位置。2007到2008年,西部地区的GDP增速分别是14%和13%左右,超过了东部地区的12%和9.5%,上升到了四大地区的第三位置[2]。从中可以证明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东北振兴战略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但是中部的塌陷之崛起战略还没有做到位。
1.2经济结构与空间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
我国东部地区沿海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普遍较高,而农业在GDP中的比重还不到三成,非农业比重超过了七成。但是在西部区域,农业的比重超过了五成,很多省份都是农业大省,工业弱省,财政穷省,东部地区主要以城市为核心,对周边产业进行蔓延,形成了一个城乡一体化模式的经济圈。西部区域的城市化水平不足,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的中,西部,东部区域的城镇化水平比值是1.55:1:2.70。东部区域的城镇密度是西部区域的55倍左右,其中的各个省区内部也存在很不平衡的发展,形成了不平衡状态的梯级形状。人均GDP的绝对差和相对差分别呈现波浪型和类似倒“U”型的变动,改革开放到2008年,除了1978年至1981年和1983年东北地区是我国人均GDP最高的地区及1991年中部地区是人均GDP最低的地区之外,我国人均GDP的大致分布一直是比较稳定的,总体情况是,东部地区排首位,西部地区排最末。其中二者之间的绝对差距,从1982年的330元左右到2008已经增加到了20400元左右,是1982年的62倍左右,年均增加值是750元左右。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6.8%,波浪型是呈现向上的不断增长势头,相对差的变化呈现倒U型,昭示着我国四大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在不断扩大,区域之间的绝对值也在不断拉大,减小差距还需要做很多努力工作。
2.造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差异的原因
2.1我国相关政策方面的原因所致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到邓小平南下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我国的改革开放措施都是主要围绕从沿海向内地逐渐发展为中心开展相关工作的。这种改进方式导致了东部沿海地区受益匪浅,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内陆区域的发展。虽然1992年以后,我国提出了全面改革开放的重要政策,但是此前政策差异形成的环境,导致了外资企业依然更愿意选择投资在我国的沿海城市。相关资料统计分析,1985年到1996年,我国的全部实际外资额是1500亿美金左右,其中东部沿海城市达到了1300亿美元,超过了八成。另外,收到市场方面的趋势,中西部区域还有很大部分的国内资金通过银行,横向投资和股票市场等方式流入到了沿海城市。投资政策也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上世纪中期,我国的投资主要偏向了东北地区,60年代则把根据三线建设的政策,把重点移向了内陆。这些都是由国家方面做出的政策,没有实际的完全考虑到地方上的局部利益。这种不正确的投资方式并没有减小我国收入的区域性差距。
2.2我国的相关制度方面的原因所致
根据我国的国情,可以知道我国目前甚者今后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是以邓小平的理论指导为核心,坚持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然而,在这个改革的阶段,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差异很严重,只要一个地区存在高度非国有化控制程度,那么计划控制的作用就越小,经济市场化的程度才能很高。根据相关资料表明[3],目前阶段我国的东部沿海城市的非国有经济比值,经济发展速度都远大于内陆地区,从而导致了进一步的拉大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的经济发展差值。
3.结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由于相关政策及区域地理条件的差异和历史遗留下来的一些特殊因素导致了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整体较快,但是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异却在不断的拉大,必须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关手段加以控制和解决,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协调性发展。(作者单位: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赵伟,何莉.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地区差异的收敛性分析[J].财贸经济.2006(09)
[2] 贾娜,周一星. 中国城市人均GDP差异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6(08)
[3] 钱运春. 长三角城市群的崛起与中国和平发展[J].社会科学.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