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养成理性思考的习惯,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提升。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选择适切的数学实验内容、设计跨学科的数学实验主题等策略,提升学生的数学实验能力。
[关键词]提升;数学实验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27-0038-01
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入数学实验,不仅能促进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可以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学生由于参与数学实验的机会少,所以数学实验能力普遍较弱。那么,如何提升学生的数学實验能力呢?
一、选择适切的数学实验内容
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选择适切的数学实验内容,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那么,怎样的数学实验内容才是适切的呢?可以把枯燥、抽象的数学学习过程变得直观化、可视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需求的数学实验内容就是适切的。同时,教师还应依据学生的年段特点,对学生的数学实验过程进行合理规划,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实验中提升数学实验能力。
例如,教学一年级《比一比》《分一分》和二年级《使两种物体数量相等》《用同样的小正方形摆出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等内容时,借助数学实验,可以深化学生的认知;教学三年级《1千米有多长》《1千克重多少》和四年级《1毫升是多少》等内容时,教师可引领学生通过数学实验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教学《多边形的面积》《种子的发芽率》《圆柱与圆锥的体积》等内容时,可让学生按数学实验的步骤探究新知,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真正理解所学知识。
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甄选出适合学生进行数学实验的内容,让学生亲自去观察、去思考、去操作,经历数学知识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这样引入数学实验的教学,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数学实验能力的提升。
二、设计跨学科的数学实验主题
进行跨学科的数学实验,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可以促进学生整理与分析、推理与表达等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以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数学实验,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出恰当的跨学科的数学实验主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实验效果。
例如,教学《多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教师把教学内容与学校的实际活动结合起来。首先,教师提前一段时间安排学生参与学校花坛及草地的种植、栽培等美化活动;其次,让学生以观察日记的形式记录花草的发芽、生长过程,并诵读描写、赞美与花草有关的文章;再次,在花草长大后,让美术组成员进行写生;最后,让学生测量出花坛和草地的长、宽等数据,计算出它们的占地面积。这样教学把各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记忆深刻,而且获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数学教学中,设计跨学科的数学实验主题,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提高学生参与数学实验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不断深入探究所学的数学知识。
三、在生活中自主进行数学实验
作为数学教师,应有大数学观意识,引领学生的数学实验从单一走向多元,不仅走出教室,而且走出校园,让数学实验的触角向学生的实际生活延伸,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实验的魅力与价值,提升学生的数学实验能力。
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认识时、分、秒》《面积单位的认识》《体积单位的认识》等内容时,教师可基于具体内容的特点进行全面规划、整合,设计走出校园的数学实验,让学生在生活中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以《千克与克》教学为例,教师设计以下的数学实验:(1)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有苹果、梨、橘子等),先预估一下几个水果有1千克重,然后亲自称一称,把自己预估的结果和实际称重的结果记录下来;(2)选择几种禽蛋,如鸡蛋、鸭蛋等,先估一估,再称一称,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3)先预估一下哪些物品可能有10千克重,再称一称,做好记录;(4)观察超市里装米、面的袋子,先预估一下重量,再记录它的实际重量。进行这样的数学实验后,学生对千克的认识比单纯地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要多得多,学习效果也更好。
由此可见,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把数学实验从教室转移到学生熟悉的生活中,这样既可以深化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实验能力。
总之,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更好地学习数学,而且可以把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由课内走向课外,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实验能力。
(责编 杜华)
[关键词]提升;数学实验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27-0038-01
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入数学实验,不仅能促进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可以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学生由于参与数学实验的机会少,所以数学实验能力普遍较弱。那么,如何提升学生的数学實验能力呢?
一、选择适切的数学实验内容
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选择适切的数学实验内容,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那么,怎样的数学实验内容才是适切的呢?可以把枯燥、抽象的数学学习过程变得直观化、可视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需求的数学实验内容就是适切的。同时,教师还应依据学生的年段特点,对学生的数学实验过程进行合理规划,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实验中提升数学实验能力。
例如,教学一年级《比一比》《分一分》和二年级《使两种物体数量相等》《用同样的小正方形摆出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等内容时,借助数学实验,可以深化学生的认知;教学三年级《1千米有多长》《1千克重多少》和四年级《1毫升是多少》等内容时,教师可引领学生通过数学实验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教学《多边形的面积》《种子的发芽率》《圆柱与圆锥的体积》等内容时,可让学生按数学实验的步骤探究新知,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真正理解所学知识。
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甄选出适合学生进行数学实验的内容,让学生亲自去观察、去思考、去操作,经历数学知识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这样引入数学实验的教学,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数学实验能力的提升。
二、设计跨学科的数学实验主题
进行跨学科的数学实验,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可以促进学生整理与分析、推理与表达等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以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数学实验,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出恰当的跨学科的数学实验主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实验效果。
例如,教学《多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教师把教学内容与学校的实际活动结合起来。首先,教师提前一段时间安排学生参与学校花坛及草地的种植、栽培等美化活动;其次,让学生以观察日记的形式记录花草的发芽、生长过程,并诵读描写、赞美与花草有关的文章;再次,在花草长大后,让美术组成员进行写生;最后,让学生测量出花坛和草地的长、宽等数据,计算出它们的占地面积。这样教学把各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记忆深刻,而且获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数学教学中,设计跨学科的数学实验主题,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提高学生参与数学实验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不断深入探究所学的数学知识。
三、在生活中自主进行数学实验
作为数学教师,应有大数学观意识,引领学生的数学实验从单一走向多元,不仅走出教室,而且走出校园,让数学实验的触角向学生的实际生活延伸,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实验的魅力与价值,提升学生的数学实验能力。
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认识时、分、秒》《面积单位的认识》《体积单位的认识》等内容时,教师可基于具体内容的特点进行全面规划、整合,设计走出校园的数学实验,让学生在生活中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以《千克与克》教学为例,教师设计以下的数学实验:(1)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有苹果、梨、橘子等),先预估一下几个水果有1千克重,然后亲自称一称,把自己预估的结果和实际称重的结果记录下来;(2)选择几种禽蛋,如鸡蛋、鸭蛋等,先估一估,再称一称,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3)先预估一下哪些物品可能有10千克重,再称一称,做好记录;(4)观察超市里装米、面的袋子,先预估一下重量,再记录它的实际重量。进行这样的数学实验后,学生对千克的认识比单纯地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要多得多,学习效果也更好。
由此可见,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把数学实验从教室转移到学生熟悉的生活中,这样既可以深化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实验能力。
总之,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更好地学习数学,而且可以把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由课内走向课外,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实验能力。
(责编 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