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通俗文化与语文教学千丝万缕的联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lianwaiguo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俗文化随着现代传媒的普及而迅速广泛地浸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语文教学离不开社会生活,自然也会涉及通俗文化。本文力求从广告、流行音乐和影视剧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其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的独特作用和效果,阐述通俗文化与语文课堂教学的密切联系。
  关键词: 通俗文化 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广告 流行音乐 影视剧
  
  随着时代进步及电子设备的普及和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通俗文化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成分,甚至大有占据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之势。通俗文化给予大众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使大众受到极大诱惑,得到了满足。青少年正是通俗文化受众中最庞大的群体,他们越来越依赖于在直观、生动、形式多样的传媒手段下接受文化的熏陶。在这种情势下,如果语文课堂仍排斥通俗文化,固守传统文化,就难免会使学生兴味索然,从而难免会疏远语文课堂。
  通俗文化是指适合一般人的水平和需要,易于被社会大众接受的文化。通俗文化已渗入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我们应该让通俗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她的独特作用与效果。
  通俗文化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教育工作者面对青少年学生这个庞大的通俗文化接受群体时,不能因为担忧通俗文化可能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就强制学生拒绝通俗文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必修)》设有“神奇武侠”单元;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被搬上哈佛大学课堂;上海市把通俗文化现象及对青少年的影响作为高考作文试题。这些变化都可以看到文化教育界对通俗文化的吸纳。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如何对待通俗文化呢?在以传统文化为主体的前提下,也要吸收通俗文化中的精华,并利用学生对通俗文化的喜好,让通俗文化及其传播的技术手段丰富语文课堂。因为通俗文化繁杂多样,这里主要从学生接触较多的广告、流行音乐、影视剧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发挥通俗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独特作用和效果:
  
  (一)广告——语文进入生活最直接的通道
  
  广告尤其是电视广告为达到一鸣惊人的效果,充分运用现代电子技术,高价聘请青少年追崇的明星担任形象代言人,设计充满创意,广告词短小新颖。
  (1)广告词注重挖掘人性价值。如耐克“Just do it”,鼓励人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美特斯·邦威“不走寻常路”,倡导青少年摆脱世俗束缚,勇于创新,创出全新的人生之路;李宁“一切皆有可能”,让青少年敢于尝试,只要努力一切都会成功,奇迹终会出现。这些符合青少年味口的充满青春激情的优秀广告词成为了新俗语,为语文世界增添新成员。
  (2)广告中大量使用修辞手法。雪碧广告词“晶晶亮,透心凉”,押“ang”韵,简洁的六个字琅琅上口,给人带来一种清风拂面的凉爽之感;丰田车广告词“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既引用谚语,又运用顶真的手法,使上下句语势连贯、逻辑严密,说明丰田车销路广,并含蓄地说明丰田车品质高性能优良的特点,贵州茅台酒广告词“空杯尚留满杯香”用夸张的手法突出茅台酒香醇浓厚的特质,给受众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优秀的广告词中总少不了修辞的影子,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有趣地学习修辞手法,并学习灵活运用修辞手法。
  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适当关注广告词,评判其优劣,乃至自己动手写,而这也已成为语言表达运用中考查内容之一。
  
  (二)流行音乐——语文衔接生活最方便的桥梁
  
  近年来,语文教材中对诗歌的重视大大加强,这是个可喜的现象,可学生对诗歌阅读、理解和欣赏能力的贫乏给诗歌教学带来了不小的困难。而流行音乐运用语言和旋律创设意境,拓宽听者的想象空间,引起共鸣。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诗歌和流行音乐的密切关系,利用流行音乐帮助、丰富诗歌教学。
  1.流行音乐中的诗歌
  从诗歌历史看,很长一段时间内,诗就是歌,歌就是诗。中国早期的“诗三百”都是有曲调、可以吟唱的。从这个角度看,现代的流行歌曲,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乐府诗。如今流行歌曲中融入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有着浓郁的中国特色。受到青少年极度追捧的周杰伦的《菊花台》“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淌”,《青花瓷》“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听到这些歌词,相信谁也不能否认这就是诗。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对这些歌曲的喜爱,引导他们关注、分析诗化的歌词,体会这些歌词和诗歌的异曲同工之妙,并有利于消减学生对诗歌的的畏惧心理。
  2.古词新曲
  还有一些古典诗歌,今人把它编作新曲,如邓丽君《独上西楼》源自李煜《相见欢》,费玉清《问君能有几多愁》来自李煜的《虞美人》,伊能静《念奴娇》编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虽说这些诗词的古韵已难得一闻,但谱上新曲借助流行曲调和明星的演唱,却更能让青少年学生接受。
  不可忽视的是流行音乐中有着许多歌词语言口语化,表达简单直白,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这些歌词和诗歌作比较,从而体会出诗歌用语注重推敲,简洁凝练,内涵层次丰富等特点。通过比较,加深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和了解。在中国几千年文化的进程中,音乐和诗歌都是密不可分的,音乐用声音、诗歌用文字共同传载着中华文化中古老和现代的双重涵义。
  
  (三)影视剧——语文透视人生最有效的窗口
  
  1.影视剧大都进行实景拍摄,直观、具体地展示人物形象、风土人情和社会历史背景,能够让学生得到更切实的感受,拓宽视野。语文教学中如遇上学生未曾经历、难以想象的事物时,不妨与影视剧中类似的内容链接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由于其中服饰和建筑摆设已鲜能得见,教师可展示电视剧《红楼梦》相关片断的图片,虽说未能完全还原,但姑且作些介绍,让学生尽可能得到一些直观、切实的认识、体会。
  2.影视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包括多种艺术类型,在以文学艺术为基本要素的基础上,兼容了演员表演、摄影、音乐等,把文字放置在现实情景之中作更加充实的阐释,并注重加强视觉艺术效果和情节艺术效果。观摩、欣赏影视剧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审美能力大有裨益。
  中学语文教师要积极从丰富多样的通俗文化中寻找出更多的有用资源,将现实生活中的通俗艺术进一步融入到中学语文教学中,丰富语文教学,让中学语文教学更富有生活气息。
  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的“诗歌篇”中收入了罗大佑歌曲《现象七十二变》。主编陈洪认为:“诗歌历史上,诗与歌是交融的。《诗经》里的国风最初就是民谣俚曲。”可见通俗文化和传统文化两个矛盾体,虽有对立面,更有统一面,并不是泾渭分明的,而且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二者将不断交融贯通。总之,我们应当“站在民间大众的价值立场,以世俗化的人生态度,平民化的文化观念与审美趣味”来看待通俗文化,用观察人文关怀精神和用理性批判精神对待通俗文化,将通俗文化请进中学语文课堂,充分吸收其精华,借助它及其它技术手段,丰富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增加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居住的要求不仅仅是关注居住功能、以及面积大小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是居住以外的东西,那就是环境,居住区环境景观是改善生态环境质
城市公园的主要功能是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需要,提供休息、游览、锻炼等的重要场所,同时还起着生态功能、空间景观功能、防灾功能等多种功能,因此如何设计出美观、实用、令公
财务管理是医院管理活动的中心环节,本文对新《医院财务制度》下的医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及核算、内部控制等财务管理活动的具体内容进行了阐述,同时也系统总结了这些财务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进步,建筑艺术的发展和演变,建筑装饰设计的范围就显得异常宽阔和复杂,文章通过对饰面装修中的抹灰饰面、涂料饰面、地面工程处理等进行
近几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急速增长的城市人口和土地资源的紧张使得城市中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而地下室工程也逐渐成为高层建筑工程中一项不可或
本实验采用蛋内注射的方式来探讨胚胎发育早期大豆黄酮处理对雏鸡生长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测定下丘脑和肝脏生长相关基因的表达,初步探讨了蛋内注射大豆黄酮影响雏鸡生长的作用
以林业经济必须主动融合到市场经济中为基本思想,以宏观林业经济运行的市场化设计为视点,对林业经济市场化建设的基本框架和实施林业经济的市场化途径做一些探索.提出市场机
当前的生物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师生过分沉浸在课外辅导读物题海中而冷落了教材,学生疲于应付各种大量的练习题,生硬地掌握教材的知识,一到考试时总感到答题非常困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在整个课堂教学环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怎样把“老师独导”变为“学生演导”或“师生合导”,是值得研究的命题。具体来说,要把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设计得出新、出奇,出巧,具有创造性,可以灵活运用下列方式。    一、朗诵导入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关的诗文,请同学上台作激情朗诵,把学生引入到诗文的美妙意境中去,以此引入语文教学。如:同学们,你们有谁读过郭沫若先生的
学生既要在语文的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更要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蕴藏的美。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使其拥有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操、正确的审美观和敏锐的洞察力,把学习语文看作是一个享受美的过程。    一、感悟语言美    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寄情于诗文。用语言文字描绘自然的美,抒写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表达人间的真爱……文本便成了美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