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语文的教学资源,优化语文的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校间融合的教育体系。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增长才干。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 拓展
生活是一个大舞台,学生的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与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构建一个鲜活的课堂,才能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活力,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要开发身边丰富的生活资源,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一、与教学相通的生活舞台
生活是我们人生的舞台,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舞台。既然如此,作为教师,我们就更责无旁贷地让学生把学习语文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去探索,去感受这“大舞台”。从而达到“活化”语文,教活教材。
1.接通学生脑海中的生活源
儿童的思维是天真活泼的,他们的思维不同于我们成年人。儿童是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接通学生生活中的感受,讲求艺术,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如在教学《给颜黎民的信》,让他们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说“要像蜜蜂采蜜一样”是什么样的读书方法,“叮在一处”又是一种什么读书方法,这样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结合,形成对比,充分让学生感受鲁讯先生那种蕴含的深刻道理。在课堂教学中,有些事物在学生生活中不太出现,学生的生活经验还达不到理解的程度,这时,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媒体,帮助学生体验。如教学《飞夺沪定桥时》一文,利用“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庆”和“飞夺沪定桥时的悲壮”的影视片,让学生最直观地感悟文中的“暖”和“寒”来引发学生的对红军那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拓展学生的生活经验
小学语文的教材相对学生的生活而言比较单一,而学生人小,生活的经验不够丰富,所以就更要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扫除障碍,拓展学生的生活经验。这也就要求老师在课中,对教材进行生活化的处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学生的学习特点,同时还要增强学生的实践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脑等各种感官,从而达到教“活”语文的目的。如教学《新型玻璃》一课,课中可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是玻璃厂的推销员,向大家介绍自己工厂生产的玻璃,它具有什么特点,如何让别人买自己的玻璃,它又具有什么功能等,这些与现在的生活比较贴近,学生操作简便,容易理解。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这堂课会让学生泛味,学习起来也觉得枯燥了。
语文教学还要与其他的学科结合起来,以课文为凭借,用语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样的教学也是很能拓展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让学生画一画“我们的隐蔽地、敌人的阵地的示意图,体会志愿军潜伏地的危险处境;《走向奥运》让学生数数自己知道的我国的奥运冠军,感悟到祖国综合国力的强大;《黄山奇石》让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的风景当导游,给大家介绍黄山的美景,感受祖国壮丽山河……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不仅是师生关系,还是朋友,是导演,让学生演好剧本。
二、让生活成为语文的“活水”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的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因为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工具——语文,它一旦与生活相联系,马上就会生动活泼起来。
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为了更形象地让学生体会到鸟的动态美。我在教学中,并没有停留书本中,而是抛出了这样一个趣味性的话题:“假如你是一只小鸟,你可能会在说些什么?”这时课堂中沸腾开了,大部分学生对小鸟都有一种喜爱之情,因此,学生争着把自己当作小鸟,说出自己心里想说的、想唱的。这位教师不仅仅停留于此,接着又抛出另一个可爱的问题启发学生有更多的联想,由此学生想到了保护动物,背起了保护动物的顺口溜,唱起了爱护动物的歌。整个课堂“活”了,这是语文课堂的自然生成,这是一群多么可爱的孩子。后来我又蹲下身子看学生,与学生的生活接通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学生想在一起,如果不能放下书本,那很可能就把学生引向了“死胡同”。
可见,语文教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语文来源于生活,可是又反应生活,生活给语文教学更大的空间,它让语文真正地成为了交流思想,表情达意,传播文化的综合学科。
三、让生活成为语文的温床
1.走向生活,走向快乐
学生虽然年龄小,但都有了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同时也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在生活中,他们也有了生活的乐趣。如果我们能把两者都结合起来,那何愁学生不学好语文呢?为此,我们的语文教学首先就要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向往。如教学古诗《咏柳》,可让学生想象春天来了,百花盛开的景象,向大家介绍花园里柳枝发芽,柳条在春风中随风飘摇美景。又如,在教学《景阳冈》在指导学生理解武松的豪爽个性时,可让学生表演武松喝酒的片断;学生在学习中,回到了自己熟悉的生活,与课文产生的共鸣。
当学生在理解有困难的时候,同样也要借助生活,接受学生与文章的情感距离。人与文本的对话,同样也能起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教学《走向生活》,这篇课文是一篇外国文学,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难理解。我在课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是怎样和陌生人交上朋友的?这时教室里不安静了,都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交友方式。这样对理解课文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2.丰富生活,体验生活
我们对生活的观察、理解、交流、言论,这本身就是语文,吕淑湘先生说过:语文课与别和课有所不同,学生随时都有机会学习语文。当然,学科的教学应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这是永恒的真理,在我们让学生立足生活的同时,也就安排好课的前后两头。
课前,当然是要预习的,要让学生搜集有关的资料,从获取课文中的知识。如教学《匆匆》,让学生搜集珍惜时间的名言、格言。教学《草船借箭》,让学生搜集有关《三国演义》的有关资料,比老师想要介绍的就多得多。课后的延伸也是语文教学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让学生把课中所学到的知识、方法扩展出去,接触更多的生活经验,去体验生活。
不可否认,教学是一门艺术。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去学习、去体验、去感受,立足于生活。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真正地贴近生活,走进生活,学生才能更尽情地表达自我。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 拓展
生活是一个大舞台,学生的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与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构建一个鲜活的课堂,才能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活力,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要开发身边丰富的生活资源,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一、与教学相通的生活舞台
生活是我们人生的舞台,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舞台。既然如此,作为教师,我们就更责无旁贷地让学生把学习语文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去探索,去感受这“大舞台”。从而达到“活化”语文,教活教材。
1.接通学生脑海中的生活源
儿童的思维是天真活泼的,他们的思维不同于我们成年人。儿童是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接通学生生活中的感受,讲求艺术,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如在教学《给颜黎民的信》,让他们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说“要像蜜蜂采蜜一样”是什么样的读书方法,“叮在一处”又是一种什么读书方法,这样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结合,形成对比,充分让学生感受鲁讯先生那种蕴含的深刻道理。在课堂教学中,有些事物在学生生活中不太出现,学生的生活经验还达不到理解的程度,这时,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媒体,帮助学生体验。如教学《飞夺沪定桥时》一文,利用“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庆”和“飞夺沪定桥时的悲壮”的影视片,让学生最直观地感悟文中的“暖”和“寒”来引发学生的对红军那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拓展学生的生活经验
小学语文的教材相对学生的生活而言比较单一,而学生人小,生活的经验不够丰富,所以就更要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扫除障碍,拓展学生的生活经验。这也就要求老师在课中,对教材进行生活化的处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学生的学习特点,同时还要增强学生的实践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脑等各种感官,从而达到教“活”语文的目的。如教学《新型玻璃》一课,课中可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是玻璃厂的推销员,向大家介绍自己工厂生产的玻璃,它具有什么特点,如何让别人买自己的玻璃,它又具有什么功能等,这些与现在的生活比较贴近,学生操作简便,容易理解。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这堂课会让学生泛味,学习起来也觉得枯燥了。
语文教学还要与其他的学科结合起来,以课文为凭借,用语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样的教学也是很能拓展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让学生画一画“我们的隐蔽地、敌人的阵地的示意图,体会志愿军潜伏地的危险处境;《走向奥运》让学生数数自己知道的我国的奥运冠军,感悟到祖国综合国力的强大;《黄山奇石》让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的风景当导游,给大家介绍黄山的美景,感受祖国壮丽山河……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不仅是师生关系,还是朋友,是导演,让学生演好剧本。
二、让生活成为语文的“活水”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的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因为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工具——语文,它一旦与生活相联系,马上就会生动活泼起来。
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为了更形象地让学生体会到鸟的动态美。我在教学中,并没有停留书本中,而是抛出了这样一个趣味性的话题:“假如你是一只小鸟,你可能会在说些什么?”这时课堂中沸腾开了,大部分学生对小鸟都有一种喜爱之情,因此,学生争着把自己当作小鸟,说出自己心里想说的、想唱的。这位教师不仅仅停留于此,接着又抛出另一个可爱的问题启发学生有更多的联想,由此学生想到了保护动物,背起了保护动物的顺口溜,唱起了爱护动物的歌。整个课堂“活”了,这是语文课堂的自然生成,这是一群多么可爱的孩子。后来我又蹲下身子看学生,与学生的生活接通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学生想在一起,如果不能放下书本,那很可能就把学生引向了“死胡同”。
可见,语文教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语文来源于生活,可是又反应生活,生活给语文教学更大的空间,它让语文真正地成为了交流思想,表情达意,传播文化的综合学科。
三、让生活成为语文的温床
1.走向生活,走向快乐
学生虽然年龄小,但都有了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同时也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在生活中,他们也有了生活的乐趣。如果我们能把两者都结合起来,那何愁学生不学好语文呢?为此,我们的语文教学首先就要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向往。如教学古诗《咏柳》,可让学生想象春天来了,百花盛开的景象,向大家介绍花园里柳枝发芽,柳条在春风中随风飘摇美景。又如,在教学《景阳冈》在指导学生理解武松的豪爽个性时,可让学生表演武松喝酒的片断;学生在学习中,回到了自己熟悉的生活,与课文产生的共鸣。
当学生在理解有困难的时候,同样也要借助生活,接受学生与文章的情感距离。人与文本的对话,同样也能起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教学《走向生活》,这篇课文是一篇外国文学,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难理解。我在课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是怎样和陌生人交上朋友的?这时教室里不安静了,都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交友方式。这样对理解课文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2.丰富生活,体验生活
我们对生活的观察、理解、交流、言论,这本身就是语文,吕淑湘先生说过:语文课与别和课有所不同,学生随时都有机会学习语文。当然,学科的教学应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这是永恒的真理,在我们让学生立足生活的同时,也就安排好课的前后两头。
课前,当然是要预习的,要让学生搜集有关的资料,从获取课文中的知识。如教学《匆匆》,让学生搜集珍惜时间的名言、格言。教学《草船借箭》,让学生搜集有关《三国演义》的有关资料,比老师想要介绍的就多得多。课后的延伸也是语文教学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让学生把课中所学到的知识、方法扩展出去,接触更多的生活经验,去体验生活。
不可否认,教学是一门艺术。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去学习、去体验、去感受,立足于生活。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真正地贴近生活,走进生活,学生才能更尽情地表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