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发展理念是方向,是钥匙,首要的是创新。创新发展作为国家“十三五”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驱动因素,也是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关键之举。为推进科技文化创新创意产业融合发展,长沙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国家创新创意中心三年行动计划。这是立足于湖南科技文化创新创意发展基础优势,深化创新驱动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部署。
创新创意产业已崛起为国际一流城市新地标
创新创意是指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科学技术和知识文化有机结合所构成的创意产业,系跨越三次产业领域并引领其升级换代的非独立性产业,亦是关联融合并内化提升三次产业品质的一种新业态。
创新创意通过產业化已经不单局限于产业层面,而是与城市发展有机融合,向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并重的方向推进,并逐渐成为城市经济、城市就业、城市影响力、城市吸引力和城市品牌的核心维度。
基于创意经济的资产和财富形态主要表现为以文化价值、人的创造力、企业创新能力,以及品牌价值与知识、技术等无形资产,且已日益上升为企业和社会财富主体的大趋势,如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谷歌的无形资产价值,现已占到整个公司市值的75%等。
随着知识经济规模的逐渐壮大,其创新创意产业正日益成为现代经济发展和国际国内创建一流城市的新地标。如英、美、澳、日等老牌发达国家,其创意产业已占到GDP的20%以上水平,美国已占到25%,成为仅次于军工的支柱产业,英国伦敦创意产业是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在我国,深化创新驱动与促进创意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已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安排,深圳、上海、北京、杭州等经济发达城市,都把它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重点来扶持。
长沙作为湖南省会城市,科教创新人才荟萃,湖湘文化底蕴深厚,发展创新创意产业具有相对优势。尤其是创意经济需要消费来支撑与引领,长沙系全国首批文化消费试点城市,被誉为“娱乐之都”,且拥有全省新型城镇化带动消费提升的巨大空间。长沙市规划将建成千万人口级超大城市,消费引擎将广泛吸纳创新创意人才。按国际居住标准,湖南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2016)仅29.89%,长年在沿海大城市务工者达820万人之多,全省约有占到户籍人口1/3,即2500万乡村人口,希望进入大都市圈,而未能实现入城梦的供给侧缺口,致使全省消费水平、消费需求对增长的贡献率均低于全国20%以上。这将给以消费为载体的创意产业发展带来无限商机与活力。只要把握好全球性创新创意产业发展的良机,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完全可以实现知识与智能经济时代的跨越式发展。
长沙科技文化创新创意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长沙作为“影视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的总部基地,同时又是科教研发人才与机构荟萃的地方,在我国中部地区及其省会城市中,创新创意产业发展具备良好基础与比较优势。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先发优势。湖南文化创意产业2016年实现增加值1911亿元,省会长沙约占90%,在全国城市排行中仅次于北京与杭州。在《中国文化品牌报告》发布榜上,“湘字号”文化品牌占到全国16.2%;并有11家企业获“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有17家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湖南广电品牌价值列亚洲第4位,其旗下芒果TV进入亚欧美国家与地区已超过500万用户;中南出版传媒集团综合实力排名世界第6,中南传媒数字产品输出9个国家并进入欧洲市场,受益学生达到2000多万人。尤其是湖南卫视广告收入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1.8亿元,成为中国首个年创收百亿元的地方台。动漫游戏产业也涌现出蓝猫动漫、金鹰卡通、山猫卡通等知名品牌,“蓝猫淘气”“麦咭”获誉中国动漫十大品牌。2016年长沙当选为“东亚文化之都”中国代表城市。
科技创新与研发软实力具有比较优势。长沙市驻有高等院校60余所,其中进入创建“双一流”大学4所;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家、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16个,在中部排名仅次于武汉;并有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69个。聚集了袁隆平等世界知名科学家等两院院士57名,引进留学归国人员和海外专家1000多名,共有科技研发人员42万人,基本形成了创新创意产业链接全覆盖。2016年授权专利14961件,年末有效发明专利数16885件,居全国省会城市第7位。十八大以来(2013-2016)来湖南(主要在长沙)共获得国家科技奖励77项,连年保持全国前7位。
创新创意产业具有发展优势。长沙系“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集聚有高新技术企业1136家,2016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868亿元,高于武汉的2423亿元和郑州的450亿元,居中部地区省会之首。体现市场活力风向标的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6035亿元,占到64.7%,分别高于武汉的5010亿元和郑州的4761亿元,及其占比42.1%和59.6%,其绝对值和所占比重亦居中部省会城市之首。长沙创新创意的高科技产品,如银河、天河系列高性能计算机、超级杂交水稻、北斗系列关键技术、炭/炭航空材料、粉末冶金、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大飞机配件、世界最大功率电力机车、最长臂架泵车、最大功率海上风力发电机、运行速度最快列车的牵引电传动系统、人工干预最短的无人驾驶车等,均已达到或接近世界领先水平。
医卫与旅游等资源亦具有相对优势。在全国顶级88所三甲医院中,长沙就有9所。湘雅医院是全国第一所中外合办医院,人称“南湘雅、北协和”。据统计,长沙吸引异地就医者人次,仅次于北京与成都位列全国第三。长沙又是国家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三千多年的古城文化和近代红色文化闻名遐迩,旖旎的山水自然风貌吸引全球,创意旅游业发展优势明显。同时,长沙还是首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被称为文化消费方式越来越多元的“娱乐之都”,具备创新创意产业发展良好的消费生态等。
长沙创建科技文化创新创意中心的政策措施
确立创意城市目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与省有关文件精神和长沙建设国家创新创意中心的行动计划,努力提升湖湘文创产业的品牌美誉度、开放包容度和国际知名度,让长沙成为全国重要的科技文化创意及产业发展运营体验中心。推进创新创意产业集约化、多元化和高端化发展,国际化水平和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国家创新创意中心格局基本形成。
办好创新创意园区。以创新创意优势产业、龙头企业、重大项目、知名品牌为依托,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备、富有活力、效益明显的国家级、省市级创新创意产业园区。依托园区更好吸引和集聚高校、科研单位、重点实验室、媒体技术开发与企业研发中心等多种力量,着力突破一批前沿技术、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每年实现若干关键产品和科技装备的创新与升级。
打响文化创意品牌。拓展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创意网络城市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介“快乐长沙”与“创意长沙”,努力扩大长沙创意城市的国际国内影响力。进一步办好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汉语桥、长沙国际动漫游戏展、橘洲国际音乐节、移动互联网岳麓峰会、中国浏阳国际花炮文化节等节会,打响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品牌。打造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长沙戏剧艺术中心等,提升城市品位,逐步形成长沙创意城市的新地标。
深化科技文化创意融合。做大做强包括影视、广告包装、动漫游戏、新闻出版、设计和会展等数字化产业。融合金融服务业,搭建起科技文化与金融中介平台,更好提供项目对接、信息资讯、业务培训等融资服务;融合创新创意现代化农业,建设发展多功能主题农业园、美丽乡村、都市农庄等,培育壮大观光、体验、餐饮、科教、文卫体等创新创意新业态。
推进创新创意人才工程。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把它视为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构件来做,明确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人才与促进创新。同时,配套深化教育改革特别是职教和高教的改革,做到把创新创意创业作为学历教育的必修课,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端适用型人才。
创新创意产业已崛起为国际一流城市新地标
创新创意是指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科学技术和知识文化有机结合所构成的创意产业,系跨越三次产业领域并引领其升级换代的非独立性产业,亦是关联融合并内化提升三次产业品质的一种新业态。
创新创意通过產业化已经不单局限于产业层面,而是与城市发展有机融合,向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并重的方向推进,并逐渐成为城市经济、城市就业、城市影响力、城市吸引力和城市品牌的核心维度。
基于创意经济的资产和财富形态主要表现为以文化价值、人的创造力、企业创新能力,以及品牌价值与知识、技术等无形资产,且已日益上升为企业和社会财富主体的大趋势,如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谷歌的无形资产价值,现已占到整个公司市值的75%等。
随着知识经济规模的逐渐壮大,其创新创意产业正日益成为现代经济发展和国际国内创建一流城市的新地标。如英、美、澳、日等老牌发达国家,其创意产业已占到GDP的20%以上水平,美国已占到25%,成为仅次于军工的支柱产业,英国伦敦创意产业是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在我国,深化创新驱动与促进创意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已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安排,深圳、上海、北京、杭州等经济发达城市,都把它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重点来扶持。
长沙作为湖南省会城市,科教创新人才荟萃,湖湘文化底蕴深厚,发展创新创意产业具有相对优势。尤其是创意经济需要消费来支撑与引领,长沙系全国首批文化消费试点城市,被誉为“娱乐之都”,且拥有全省新型城镇化带动消费提升的巨大空间。长沙市规划将建成千万人口级超大城市,消费引擎将广泛吸纳创新创意人才。按国际居住标准,湖南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2016)仅29.89%,长年在沿海大城市务工者达820万人之多,全省约有占到户籍人口1/3,即2500万乡村人口,希望进入大都市圈,而未能实现入城梦的供给侧缺口,致使全省消费水平、消费需求对增长的贡献率均低于全国20%以上。这将给以消费为载体的创意产业发展带来无限商机与活力。只要把握好全球性创新创意产业发展的良机,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完全可以实现知识与智能经济时代的跨越式发展。
长沙科技文化创新创意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长沙作为“影视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的总部基地,同时又是科教研发人才与机构荟萃的地方,在我国中部地区及其省会城市中,创新创意产业发展具备良好基础与比较优势。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先发优势。湖南文化创意产业2016年实现增加值1911亿元,省会长沙约占90%,在全国城市排行中仅次于北京与杭州。在《中国文化品牌报告》发布榜上,“湘字号”文化品牌占到全国16.2%;并有11家企业获“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有17家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湖南广电品牌价值列亚洲第4位,其旗下芒果TV进入亚欧美国家与地区已超过500万用户;中南出版传媒集团综合实力排名世界第6,中南传媒数字产品输出9个国家并进入欧洲市场,受益学生达到2000多万人。尤其是湖南卫视广告收入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1.8亿元,成为中国首个年创收百亿元的地方台。动漫游戏产业也涌现出蓝猫动漫、金鹰卡通、山猫卡通等知名品牌,“蓝猫淘气”“麦咭”获誉中国动漫十大品牌。2016年长沙当选为“东亚文化之都”中国代表城市。
科技创新与研发软实力具有比较优势。长沙市驻有高等院校60余所,其中进入创建“双一流”大学4所;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家、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16个,在中部排名仅次于武汉;并有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69个。聚集了袁隆平等世界知名科学家等两院院士57名,引进留学归国人员和海外专家1000多名,共有科技研发人员42万人,基本形成了创新创意产业链接全覆盖。2016年授权专利14961件,年末有效发明专利数16885件,居全国省会城市第7位。十八大以来(2013-2016)来湖南(主要在长沙)共获得国家科技奖励77项,连年保持全国前7位。
创新创意产业具有发展优势。长沙系“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集聚有高新技术企业1136家,2016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868亿元,高于武汉的2423亿元和郑州的450亿元,居中部地区省会之首。体现市场活力风向标的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6035亿元,占到64.7%,分别高于武汉的5010亿元和郑州的4761亿元,及其占比42.1%和59.6%,其绝对值和所占比重亦居中部省会城市之首。长沙创新创意的高科技产品,如银河、天河系列高性能计算机、超级杂交水稻、北斗系列关键技术、炭/炭航空材料、粉末冶金、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大飞机配件、世界最大功率电力机车、最长臂架泵车、最大功率海上风力发电机、运行速度最快列车的牵引电传动系统、人工干预最短的无人驾驶车等,均已达到或接近世界领先水平。
医卫与旅游等资源亦具有相对优势。在全国顶级88所三甲医院中,长沙就有9所。湘雅医院是全国第一所中外合办医院,人称“南湘雅、北协和”。据统计,长沙吸引异地就医者人次,仅次于北京与成都位列全国第三。长沙又是国家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三千多年的古城文化和近代红色文化闻名遐迩,旖旎的山水自然风貌吸引全球,创意旅游业发展优势明显。同时,长沙还是首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被称为文化消费方式越来越多元的“娱乐之都”,具备创新创意产业发展良好的消费生态等。
长沙创建科技文化创新创意中心的政策措施
确立创意城市目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与省有关文件精神和长沙建设国家创新创意中心的行动计划,努力提升湖湘文创产业的品牌美誉度、开放包容度和国际知名度,让长沙成为全国重要的科技文化创意及产业发展运营体验中心。推进创新创意产业集约化、多元化和高端化发展,国际化水平和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国家创新创意中心格局基本形成。
办好创新创意园区。以创新创意优势产业、龙头企业、重大项目、知名品牌为依托,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备、富有活力、效益明显的国家级、省市级创新创意产业园区。依托园区更好吸引和集聚高校、科研单位、重点实验室、媒体技术开发与企业研发中心等多种力量,着力突破一批前沿技术、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每年实现若干关键产品和科技装备的创新与升级。
打响文化创意品牌。拓展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创意网络城市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介“快乐长沙”与“创意长沙”,努力扩大长沙创意城市的国际国内影响力。进一步办好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汉语桥、长沙国际动漫游戏展、橘洲国际音乐节、移动互联网岳麓峰会、中国浏阳国际花炮文化节等节会,打响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品牌。打造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长沙戏剧艺术中心等,提升城市品位,逐步形成长沙创意城市的新地标。
深化科技文化创意融合。做大做强包括影视、广告包装、动漫游戏、新闻出版、设计和会展等数字化产业。融合金融服务业,搭建起科技文化与金融中介平台,更好提供项目对接、信息资讯、业务培训等融资服务;融合创新创意现代化农业,建设发展多功能主题农业园、美丽乡村、都市农庄等,培育壮大观光、体验、餐饮、科教、文卫体等创新创意新业态。
推进创新创意人才工程。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把它视为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构件来做,明确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人才与促进创新。同时,配套深化教育改革特别是职教和高教的改革,做到把创新创意创业作为学历教育的必修课,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端适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