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涌现出很多高人气的综艺节目,比如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把娱乐类的综艺节目推向了一个高潮,成为电视综艺节目的王牌;而另外一种观察类综艺节目的代表作品《奇葩说》,也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热烈欢迎。本文以《奇葩说》为例,从传播学的视角分析了当前观察类综艺节目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策略。
关键词:传播学视觉;综艺节目;现状分析
一.前言
《奇葩说》是2014年11月29 日开播的一档网络自制综艺节目,迄今为止已经播出了六季,作为一档观察类综艺节目自推出以来就广受好评,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一群不甘于现状的综艺制作人员的努力。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群敢于打破传统的媒体人,综艺节目的制作水平才会不断提高,并且始终朝着更“正能量”的方向发展。
二.以《奇葩說》为例分析我国观察类综艺节目的现状
(一)传播的主体
《奇葩说》的主持人马东出身央视,担纲过《挑战主持人》等话题度非常高的节目,而蔡康永、高晓松、金星等导师也都是著名的娱乐节目主持人。他们几位不仅主持经验丰富,临场应变能力也非常强,可以看出《奇葩说》的创作团队非常专业。该节目对于参加辩论的选手都进行了由外而内的包装,通过放大选手们的闪光点,来提升他们的辨识度,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印象[1]。通过这个节目,很多默默无闻的人才,被打造成辩论明星。
(二)传播的内容
《奇葩说》的录制过程充分考虑到了年轻人的审美观,在视觉和听觉上都进行了巧妙的编辑和组合。节目辩题都是年轻人最关注的话题,选手在辩论过程中,也常结合自身的经历来现身说法,这大大增强了节目的真实性。比如选手讲述自己在北京工作的经历,一些观众也有着类似的体验,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明白,这一下子就拉近了观众和辩手的距离,让人们对节目产生了更强的认同感。
(三)传播渠道
《奇葩说》的定位本来就是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借助爱奇艺的媒体资源,基本实现了全网多平台的即时传播。只要下载爱奇艺APP,无论是PC,还是平板或者智能手机,都可以实时观看到《奇葩说》的最新节目,也可以通过微博和微信品台对节目进行持续的关注。传播渠道的不断拓宽,让《奇葩说》的人气持续高涨,知名度也随之越来越高。
(四)传播的对象
《奇葩说》主要针对的是“90后”富有个性的年轻人,节目中的很多话题也都带有明显的“90后”特征。众所周知,这个节目一个很重要的噱头,就是提示超过40岁的人在“90后”陪同下观看。节目组还经常邀请一些著名专家和明星嘉宾来助阵,利用名人效应,进一步提升《奇葩说》对年轻人的影响力。
(五)传播的效果
在传统印象里,辩论就是一群清高的知识分子在那里咬文嚼字,没有什么实质类容,也不会产生任何建设性的意见。但《奇葩说》却完全不是这个样子,选手们都极具亲和力,辩论的都是生活中的实际难题。节目氛围轻松愉快,在让观众得到放松的同时,还能有效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三.以《奇葩说》为例探讨提升我国综艺节目品质的策略
(一)淡化主持人的角色
《奇葩说》彻底颠覆了大家对主持人的固有印象,在这档节目里,主持人和观众是处于平等的位置,他们只起到对现场嘉宾的辩论和发言进行串联和总结的作用,尽量弱化了自己在节目中的存在感。比如马东在调控现场的同时,有时自己也参与到辩论中去,降低了观众对主持人的感知度,让整场节目衔接得更加自然。
(二)增强主持人语言的个性化
马东在主持《奇葩说》时,人们完全感觉不到这是一个曾今的央视主持人,他的语言风格变得幽默风趣,网络金句张口就来,节目整体上带有很强的喜剧效果[2]。在面对不同嘉宾时,主持人和导师都灵活转换自己的台词,以求达到最佳的现场效果。节目因此产生了很多的经典语录,不但让观众得到了很大的乐趣,也提升了节目整体的品味和内涵。
(三)提升主持人服装的新鲜感
在传统电视节目中,主持人的着装一般都非常内敛,但马东在主持《奇葩说》时却常常造型夸张、服装颜色鲜艳醒目,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这种着装风格与“奇葩”二字正好不谋而合。对于一档注重个性的综艺节目来说,主持人的着装也间接反映了节目的定位和追求,如果整天西装革履,反而会显得不合时宜,也与节目的气质相悖。
(四)选择适宜的人员阵容
《奇葩说》的参赛选手都是按照“唯才是举”的原则来进行挑选的,大多数出身于普通家庭,不存在什么暗箱操作,只要你有足够的才华,就有资格参加辩论,赢家会获得丰厚的奖励;选择导师也是从专业的角度来进行考量,并非完全以知名度作为标准[3]。这样最大限度的保障了节目的公平公正,避免出现外行评价内行的尴尬局面。
(五)提升整体内涵
当前很多综艺节目还停留在完全依赖流量,来增加关注度的层面上,这已经让很多人产生了审美疲劳。《奇葩说》则采用了多种不同的切入点,整体上更富有内涵,节目会邀请一些知名度非常高的明星,这些“男神女神”纵横各类领域,有文艺圈儿的,也有演艺界的,更甚还有企业家的加入等。此外,节目更注重对素人团队的培养,很多非常优秀的辩论人才,都通过这档节目被打造成辩论艺术家。如第一季的奇葩之王马薇薇,第三季的奇葩之王黄执中等。虽然他们在辩论界有享有很高的地位,但对于普通民众来说知名度并不高,得益于《奇葩说》这档节目的宣传,他们的辩才得到了更多人的了解和赞赏。
四.结语
通过对《奇葩说》这档节目进行分析,我们对当前观察类综艺节目的现状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可以看出我国的综艺节目正在发生积极的转变,从传统的只追求收视率,开始朝着提升节目内涵的方向发展,这一点很值得欣慰。但我们不能盲目乐观,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还充斥着很多劣质综艺节目的事实,只有不断革新综艺节目的形式和内容,才能带给广大观众最佳的视听体验。
参考文献
[1]陈晨.大众传播视野下《奇葩说》辩手的话语分析 ——以第五季第9期为例[J].青年时代,2019,(18):49-50.
[2]朱文浩.从传播学角度解析《奇葩说》的成功之道[J].新媒体研究,2019,5(4):132-133.
[3]段亚楠.综艺节目对于辩论的有效传播 ——以《奇葩说》为例[J].传媒论坛,2019,2(12):99-100.
[4]马薇薇、黄执中、周玄毅等.[M].好好说话,2017,01(14):12-15
关键词:传播学视觉;综艺节目;现状分析
一.前言
《奇葩说》是2014年11月29 日开播的一档网络自制综艺节目,迄今为止已经播出了六季,作为一档观察类综艺节目自推出以来就广受好评,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一群不甘于现状的综艺制作人员的努力。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群敢于打破传统的媒体人,综艺节目的制作水平才会不断提高,并且始终朝着更“正能量”的方向发展。
二.以《奇葩說》为例分析我国观察类综艺节目的现状
(一)传播的主体
《奇葩说》的主持人马东出身央视,担纲过《挑战主持人》等话题度非常高的节目,而蔡康永、高晓松、金星等导师也都是著名的娱乐节目主持人。他们几位不仅主持经验丰富,临场应变能力也非常强,可以看出《奇葩说》的创作团队非常专业。该节目对于参加辩论的选手都进行了由外而内的包装,通过放大选手们的闪光点,来提升他们的辨识度,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印象[1]。通过这个节目,很多默默无闻的人才,被打造成辩论明星。
(二)传播的内容
《奇葩说》的录制过程充分考虑到了年轻人的审美观,在视觉和听觉上都进行了巧妙的编辑和组合。节目辩题都是年轻人最关注的话题,选手在辩论过程中,也常结合自身的经历来现身说法,这大大增强了节目的真实性。比如选手讲述自己在北京工作的经历,一些观众也有着类似的体验,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明白,这一下子就拉近了观众和辩手的距离,让人们对节目产生了更强的认同感。
(三)传播渠道
《奇葩说》的定位本来就是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借助爱奇艺的媒体资源,基本实现了全网多平台的即时传播。只要下载爱奇艺APP,无论是PC,还是平板或者智能手机,都可以实时观看到《奇葩说》的最新节目,也可以通过微博和微信品台对节目进行持续的关注。传播渠道的不断拓宽,让《奇葩说》的人气持续高涨,知名度也随之越来越高。
(四)传播的对象
《奇葩说》主要针对的是“90后”富有个性的年轻人,节目中的很多话题也都带有明显的“90后”特征。众所周知,这个节目一个很重要的噱头,就是提示超过40岁的人在“90后”陪同下观看。节目组还经常邀请一些著名专家和明星嘉宾来助阵,利用名人效应,进一步提升《奇葩说》对年轻人的影响力。
(五)传播的效果
在传统印象里,辩论就是一群清高的知识分子在那里咬文嚼字,没有什么实质类容,也不会产生任何建设性的意见。但《奇葩说》却完全不是这个样子,选手们都极具亲和力,辩论的都是生活中的实际难题。节目氛围轻松愉快,在让观众得到放松的同时,还能有效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三.以《奇葩说》为例探讨提升我国综艺节目品质的策略
(一)淡化主持人的角色
《奇葩说》彻底颠覆了大家对主持人的固有印象,在这档节目里,主持人和观众是处于平等的位置,他们只起到对现场嘉宾的辩论和发言进行串联和总结的作用,尽量弱化了自己在节目中的存在感。比如马东在调控现场的同时,有时自己也参与到辩论中去,降低了观众对主持人的感知度,让整场节目衔接得更加自然。
(二)增强主持人语言的个性化
马东在主持《奇葩说》时,人们完全感觉不到这是一个曾今的央视主持人,他的语言风格变得幽默风趣,网络金句张口就来,节目整体上带有很强的喜剧效果[2]。在面对不同嘉宾时,主持人和导师都灵活转换自己的台词,以求达到最佳的现场效果。节目因此产生了很多的经典语录,不但让观众得到了很大的乐趣,也提升了节目整体的品味和内涵。
(三)提升主持人服装的新鲜感
在传统电视节目中,主持人的着装一般都非常内敛,但马东在主持《奇葩说》时却常常造型夸张、服装颜色鲜艳醒目,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这种着装风格与“奇葩”二字正好不谋而合。对于一档注重个性的综艺节目来说,主持人的着装也间接反映了节目的定位和追求,如果整天西装革履,反而会显得不合时宜,也与节目的气质相悖。
(四)选择适宜的人员阵容
《奇葩说》的参赛选手都是按照“唯才是举”的原则来进行挑选的,大多数出身于普通家庭,不存在什么暗箱操作,只要你有足够的才华,就有资格参加辩论,赢家会获得丰厚的奖励;选择导师也是从专业的角度来进行考量,并非完全以知名度作为标准[3]。这样最大限度的保障了节目的公平公正,避免出现外行评价内行的尴尬局面。
(五)提升整体内涵
当前很多综艺节目还停留在完全依赖流量,来增加关注度的层面上,这已经让很多人产生了审美疲劳。《奇葩说》则采用了多种不同的切入点,整体上更富有内涵,节目会邀请一些知名度非常高的明星,这些“男神女神”纵横各类领域,有文艺圈儿的,也有演艺界的,更甚还有企业家的加入等。此外,节目更注重对素人团队的培养,很多非常优秀的辩论人才,都通过这档节目被打造成辩论艺术家。如第一季的奇葩之王马薇薇,第三季的奇葩之王黄执中等。虽然他们在辩论界有享有很高的地位,但对于普通民众来说知名度并不高,得益于《奇葩说》这档节目的宣传,他们的辩才得到了更多人的了解和赞赏。
四.结语
通过对《奇葩说》这档节目进行分析,我们对当前观察类综艺节目的现状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可以看出我国的综艺节目正在发生积极的转变,从传统的只追求收视率,开始朝着提升节目内涵的方向发展,这一点很值得欣慰。但我们不能盲目乐观,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还充斥着很多劣质综艺节目的事实,只有不断革新综艺节目的形式和内容,才能带给广大观众最佳的视听体验。
参考文献
[1]陈晨.大众传播视野下《奇葩说》辩手的话语分析 ——以第五季第9期为例[J].青年时代,2019,(18):49-50.
[2]朱文浩.从传播学角度解析《奇葩说》的成功之道[J].新媒体研究,2019,5(4):132-133.
[3]段亚楠.综艺节目对于辩论的有效传播 ——以《奇葩说》为例[J].传媒论坛,2019,2(12):99-100.
[4]马薇薇、黄执中、周玄毅等.[M].好好说话,2017,01(14):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