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卉尿素在张家港小麦生产上的施用效果研究

来源 :农业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longj_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家港市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江苏 张家港 215600)
  摘 要:化肥的合理施用对提高粮食作物产量、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单产,探索张家港市小麦高产的措施,改变不科学的施肥习惯,优化施肥技术和方法,本研究利用小分子丰卉尿素进行了肥料相关施用效果试验,探索当前生产条件下小麦降氮对产量及效益的影响,为小麦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追肥采用丰卉尿素,其用量为常规尿素的2/3,单产增加比较明显,且追肥中氮肥施用量可减少1/3;穗期追施K肥不仅有利于抗倒伏而且产量较未追施K肥的田块有所提高。
  关键词:丰卉尿素;小麦;产量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049
  影响小麦产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自然因素、品种、土壤肥力、栽培技术等。土壤肥力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生产发展,农业生产中盲目、过量、不合理使用化肥造成的土壤板结、肥力下降、肥料利用率降低、环境安全受到影响、农作物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累积,品质降低等不利结果日益受到重视。据统计,合理施用肥料的增产贡献率约45%,但我国农田小麦的氮、磷和钾利用率分别仅为28.2%、10.7%和30.3%[1-2]。深入研究粮食作物养分吸收律,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肥料的浪费损失,提高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对农民增收、国家粮食安全尤为必要。为实现张家港市小麦肥料合理施用,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本研究通过在小麦生产过程中追施丰卉尿素和常规尿素的对比试验,为提高氮肥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找出适合本地及周边地区小麦生产上合适的肥料品种及施肥用量,从而在实践中推广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丰卉尿素(南京正美实农化有限公司,有效养分含量≥46%,产品形态为颗粒状),高复肥(15-15-15),尿素,碳酸氢铵。小麦品种为“扬麦16号”。
  1.2 试验地点
  试验于2016年5月27日开展。设在张家港市稻麦科技示范基地进行,供试土壤为沙性土,土壤肥力水平中等。
  1.3 试验处理
  试验中各处理基肥相同,统一施用碳酸氢铵22.5kg和高复肥25kg,基蘖穗肥投入比例为4:2:4。试验分5个处理开展,处理(1)追肥采用丰卉尿素,用量22.5kg/667m2;处理(2)追肥采用丰卉尿素,按用量22.5kg/667m2加KCL7.5kg;处理(3)追肥采用丰卉尿素,按用量15kg/667m2(普通尿素用量的2/3)加KCL7.5kg;处理(4)追肥采用常规尿素,按用量22.5kg/667m2加KCL7.5kg;处理(5)无肥区。试验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小区面积66.88 m2。
  1.4 试验方法
  各处理11月2日播种,除草等农艺措施保持一致。用种量8kg/667m2,碳酸氢铵和复合肥作基肥,尿素和KCL用作追肥。各处理基本苗数在13.5~14.5万苗/667m2左右。试验期间考察各生育期性状,成熟期测实际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肥料处理对小麦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从表1可见,T1处理的穗数最高,达31.17万/667m2,T5无追肥处理的穗数最少,为18.6万/667m2。其余3个处理以T3处理的穗数最高为 27.73万/667m2。从穗型来看,T3处理每穗为38.24粒,略高于T1、T2处理,明显高于T4处理33.3粒和T5处理30.57粒。从千粒重来看,T4处理的千粒重38.86g为最高,略高于T2、T3、T5,3个处理,但差异不明显。表1实际产量可见,K肥施用相同的情况下,T3处理下产量最高,达到341.88kg/667m2,与T2、T4处理差异显著,T1和T2相同尿素品种和用量施用下,T2处理的产量略高19.92kg/667m2,差异不显著。无肥区T5处理产量为190.32kg/667m2,实际产量最低。在肥料利用率方面,有研究指出,N 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3-4],可见,此观点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在相同管理模式下,相比常规施肥,丰卉尿素减量施用会使N 肥利用率显著提高,群体生长合理,群体中后期生长条件较好,利于在合理穗数前提下攻取大穗,取得高产。而追施K肥有可能会提高产量,但产量差距不大。
  2.2 不同肥料处理对小麦茎蘖动态的影响
  从图1不同肥料处理下的茎蘖动态可见,追施等量K肥处理下,T3处理的苗数发苗快,分蘖有力,其次是T2处理,T4常规尿素处理高峰苗虽然也高,但前期发苗不如其他2个处理,最终成穗数也低于其他2个处理。如图1可见,N肥施用量相同的情况下,T1处理的高峰苗达到 66.37万/667m2,穗数达到31.17万/667m2,从T1的茎蘖动态来看,高峰苗数偏多,群体过大,对个体生长不利,不利形成大穗。T2处理发苗速度、高峰苗及成穗苗均比T4处理略高。无追肥T5处理明显发苗迟缓,分蘖无力,最终成穗不足。以上表明:N肥的施用有利用提高群体数量,但由于群体数量过大,会造成田间郁闭,群体小气候条件变劣,田间影响个体生长发育,还会增加后期倒伏的可能性。减量施用丰卉尿素对增加后期分蘖增长动态具有明显优势,也更有利于群体结构的优化,从而利于光能利用,并可改善中后期群体内部通风透光条件,强鞘壮秆,利于群体达到偏高的穗数。
  2.3 不同肥料处理对小穗结实率的影响
  从图2不同肥料处理下的小穗数可见,T1结实小穗最高为16.48个,与T2处理下16.36个及T3处理下16.14个相差不明显,比T4、T5处理下的结实小穗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丰卉尿素减量的T3处理结实小穗和总小穗排数数量一般,但结实率最高。丰卉尿素未减量处理下的T1、T2处理的结实小穗和总小穗数高,但结实率不及T3处理。表明:小穗排数多不一定结实率就高。可见N肥施用量增多有利于增加小穗数和结实小穗,但不一定能提高结实率。图2中可得,T3结实率最高,达到88.28%,T5结实率最低,为79.89%,T3处理的结实率与其它处理呈显著差异,T1、T2、T4、T5结实率差异不显著。在K肥追施相同的情况下,T2和T4结实率保持一致,而丰卉氮肥减量施用的T3处理结实率则最高。可见,减量施用丰卉尿素可以明显提高小麦的结实率。而同等N肥追施下,穗期增施K肥對结实率影响不大。
  3 结论
  3.1 肥料施用量
  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5],增施氮肥是提高小麦产量的一个重要措施,但施用大量氮肥也会造成肥料利用率低、土壤酸化等一系列问题。从经济效益、环境因素及减少化肥面源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考虑,丰卉肥料减量施用,较常规尿素更能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实现养分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促进小麦增产提质、节本增效,降低肥料用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减轻肥料面源污染。
  3.2 由于小麦抽穗后
  多次受强风降雨等不利天气的影响,张家港市小麦生长后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倒伏。从试验田块来看,T1处理下小麦倒伏比较严重,倒伏面积达到75%;T2、T4处理部分倒伏,倒伏面积为30%左右;T3和T5两处理基本没有倒伏。可见,N肥过多投入会加重小麦后期倒伏的可能,同时K肥的投入有利于茎杆的强韧,减少后期不利天气引起的倒伏。
  参考文献
  [1]张福锁,王激清,张卫峰,等.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现状与提高途径[J].土壤学报,2008,45(5):915-924.
  [2]朱兆良,文启孝.农田生态系统中化肥的去向和氮素管理[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28-245.
  [3]余宗波,邹娟,肖兴军,等.湖北省小麦施氮效果及氮肥利用率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5):911-914,920.
  [4]谭和芳,谢金学,汪吉东,等.氮磷钾不同配比对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08,24(3):279-283.
  [5]冯波,王法宏,刘延忠,等.氮肥运筹对小麦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影响的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2006(6):103-107.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试验研究密度对杂交玉米品种特征特性及产量方面的影响,探索玉米密植的技术措施经验,摸索出适合曲靖县玉米的最佳种植密度,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玉米品种;产量影响;最佳密度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833043  陆良属热带高原季风性冬干夏湿气候区,干湿分明,降雨集中,年均气温15.1℃,≥10℃活动积温44
摘 要: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对葡萄对单果重影响不明显,可极显著的增加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对果实 Vc和总蛋白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葡萄;腐植酸;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总蛋白;单果重  中图分类号:S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039  腐植酸主要是动物、植物的遗骸,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和转化以及地球化学的一系列过程形成和积累起来的成分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