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来源 :大舞台·教学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0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景教学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题,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语感,使学生爱学语文,学好语文,从而达到语文素养全面和谐发展的整体效应。
  【关键词】情境教学 语文素养
  
  《语文课标》中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味,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语义索养的培养是在一定的语文环境中进行的,每一篇文章就是一个特定的典型情境。字面之义、言外之声、微言深意,用词组句之妙,修饰表达之奇,莫不是在文章的语境中品味、领会,学生的感悟就是在这特定的典型情境中的感悟。学生作文,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抑或是自由命题作文都是一定情境的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在这特定的情境中,浮想联翩,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如果离开了这具体可感的情境,也就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因此,教师可以在情景教学中,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情境教学的含义及特征
  
  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的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教学效率。是从情与境、情与辞、情与礼,情与全面发展的辨证关系出发,创设典型的场景,激起学生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情境教学具有直观形象性、情知对称性、智能暗示性、意象相似性、理论潜在性等特征。
  1、直观形象性:情境就是具体的场合,景象或境地。这些对象、或者用眼可以看到,用耳可以听到,用手可以摸到,或者用多种感官可以感知到,可见形象性就是情境教学的首要特征。也就是说,情境教学要通过形象来进行教学。语文教材给情境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形象因素,为情景教学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材提供的形象因素大体可分为三类:①人物形象;②景物形象;③事物形象。
  2、情知对称性:认知与情感的对称,且统一在教学中,称为“情知对称”。情境教学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创设教学情境,做到“情境在眼前,我在情境中”。这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中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并存,同时发挥作用,实现情知对称。情境教学合理的解决了教学内容的关系,即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使学生在教学中同时攀登认知行为、认知目标和情感行为、情感目标这两个梯子,实现教学最优化。
  3、智能暗示性:情境教学又叫暗示教学。保加利亚情境教学的倡导者洛所诺夫认为,情境对人的心理具有明显的暗示作用。它用儲蓄和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相位产生影响。然而,情境教学中的智能暗示是一种认知暗示。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与与境之间发生种种信息交流,能极大的开发人的潜力,使人茅塞顿开。
  4、意象相似性:所谓意象,是指主观情境与外在物象的结合。在“相似中把课文的此情此景,变为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触景生情、借景抒情,与作者心灵相通,便于感知、理解课文。相似性为情境教学开拓了宽广的途径,带来了情境教学的无限生命力。
  5、理论潜在性:情境教学是理论与情境、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辨证统一。情境教学运用直观形象,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接受,给学生真切的内心视象,但决不能止于形象,而必须对具体形象进行概括。情境教学如果没有理论的内涵,它只能是内容贫乏、色彩苍白的花架子,它只能是没有灵魂的空壳子,既站不起来,也深入不下去。但是,情境教学的理论内涵必须是潜在的,是寓于教学情境中的,情境教学的理论内涵是由课文内容所提炼的教学目的所决定的。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往往营造教学情境,不仅让学生感知到情境的画面、色彩、音响等,而且能参考事物的本质及其相素关系进行认识。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了解语文情境教学的特证之后,教师要善于依据文章情境创设教学情境,展现多层次、多形态的情感场,使学生在情境中动情,充分感受语言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同时达到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的目的。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爱学语文
  古人云:“志不强者知不达。”志即感。没有情感,求知欲望不强烈,要掌握一定的知识是很难实现的,而人的情感体验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如果教师善于创设情境,去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健康的情感体验,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在教学中,依据教材特点,运用多种情境创设情境,想法训练起学生阅读全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爱学习的习惯。
  ①播放音乐渲染情境:创设语文情境,播放音乐对渲染情境是一种重要手段。通过音乐渲染情境,能更容易地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之中。因为音乐与语文有相通之处,都是反映社会生活,表情达意。音乐用它特有的感人的语言,展现鲜明的形象,渲染广远的意境,因而更便于激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如果能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就能够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语文教学就真正实现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②扮演角色体会情境:学生往往都很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那富有情趣的角色形象,接近儿童生活的戏剧形式,不仅可以唤起他们的新异感、好奇心,使他们激动不已,而且能产生巨大的角色效应。教师可以根据课文需要,让学生担任童话角色、身边角色。只要角色一出现,教室里的气氛就会立刻沸腾起来,课文中的角色不只在书本上,而就是自己或自己班集体的同学,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对教材中角色的语言、行为动作及思想情感还必须具有很真切的理解。语言表达能力、表现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③运用实物演示情境: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通过模拟演示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感知教材。一般知识性课文中涉及的物体,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实物一出示,学生就可以豁然领悟。实物演示既可以由教师展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展示。让学生自己展示实物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④运用语言描绘情境:教学语言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教师的语言往往能强化情境,渲染情境的氛围,使情境展示的形象更加鲜明,并带着情感的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激起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主动的进入到情境中,产生情感的体验。不同的教师的教学语言风格不同。当前我国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学语言风格有激昂雄浑、温柔委婉、典雅端庄、机智风趣、质朴清新等。不同的教学语言风格等待着教师的创造,去共同编织语文教学丰富多彩的图景。
  ⑤借助图画再现情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揭示了诗与画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样也揭示了文与画之间的关系。借助图画可以再现课文情境,把课文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图画面前,学生看的清楚,感受的真切。从画的颜色、明暗中不仅能迅速立体的感知课文内容,便于接受和理解,涵养美感,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绘图的创造性。新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借助图画再现情景,可以培养学生展开想象,凭借想象中的画面再现情境的能力,这样长期训练,学生就可以不需老师创设,而凭借着自己阅读文章的感受进入想象中的情境。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逐步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加强指点和启发,以引导学生认识的方向性;同时还要有感情的讲述,以便于学生充分的感受形象,进入情境。
  ⑥联系生活展示情境: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一切文章都是彼时彼地的生活在作家头脑里的反映的产物。以文章为例子,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须“披文入情”、“沿波讨源”。也就是说,要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反映的生活,而后才能领略作者在文章中表露的感情,进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所以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对语文教学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它既给学生“导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给学生“开源”,促进学生表达对生活的感受。
  2、强化情境,培养语感,使学生学好语文
  要使情境能产生作用于儿童心理的良好效应,必须讲究情境的强度,被感知的事物,只有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感知的清晰。因此,在重点词句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激起的情楮,加深内心体验,让学生从材料的字里行间把握关键词句,并通过重点段的学习感悟全文。同样,读书也要悟出文章中的传神字语,而作为一个读者对文章神韵的敏锐感受,便是语感。教师应凭借所创设的情境,抓住教材传神之笔,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培养学生品尝语感的能力。
  ①首先,要使学生在准确把握词语的含义的基础上,对文章的选词炼句加以揣摩比较,“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知其义”又力求“究其蕴”。
  ②要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直觉和创造性思维中,训练学生正确的语感。
  ③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吟诵中品味语感。朗读和诵读是我国语文教育传统中的有益于积累,能够有效提高语文素养的好方法。可以从文章的声律气韵入手,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有助于积累素材,培养语感,体验品味,情感投入,达到语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目的。
  三、总结
  采用多种手段创设语文情境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想象和思维,促使智力和语文能力的发展。这是一种自主、自动的学习。同时,教师创设的富于感情色彩的情境能使学容易收到情感的震动,自身体验,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受到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习变成一种自在、愉快的情感交流活动。知识、能力、智力、情感多方面的培养糅合在一起,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省卫辉市教师进修学校)
其他文献
在中等职业教育中,英语教学目标是通过这一阶段的英语学习,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和职业技术方面交流的能力,为今后的发展和进一步学习英语打好基础的同时,使他们在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在综合人文素质方面进一步得到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当地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培养高尚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语言学习体
期刊
去年9月,全国各大媒体几乎都报道了这样的新闻:97岁的复旦大学迎来一个"惊世骇俗"的开学盛典---244名学生,重选专业到新系。   很多媒体都用上了诸如:"全国闻所未闻!""奇迹从何而来?"等极具主观色彩的感叹性语句。   念过大学的人都知道,"转系难,难于上青天", 从高中文理分科开始,到通过高考步入大学,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就好像被领进了一个个小胡同里,分专业进行培养。高考一锤定音,转专业谈何
期刊
【摘要】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政治制度在其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作为一种极具实践智慧的制度安排,在现代化的背景中与政治稳定有着极大的相关性,这种土地制度为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的现代化进程中提供了其所需的政治稳定。尽管一般认为现代化会产生不稳定,而现代性才能导致稳定。但是正是由于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创制使得在现代化阶段的政治稳定成为可能。本文关注的是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与政治稳定的相关
期刊
长期以来,中学政治课教学普遍处于尴尬状况。一方面,从学生的健康成长、人材的培养、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发展需要出发,政治课起着其他科不能替代的作用。不仅不能取消,必须还要加强,关于这一点,古今中外都有共识,另一方面,从存在的实际情况看,在教学中普遍表现出的是老师难教。学生厌学,教学情况用"挣扎着前进"来形容一点不会过份。从效果来看也不能令人满意:学习中学生普遍存在着:重视的,只重视分数,为分数而学习,
期刊
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教育唯一的工作和全部的工作可总结在一个概念之中——道德。”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主要工作就是教书育人,即要在教书的同时进行育人工作。  语文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二为一。而且新课标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达成上强调“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也就
期刊
情景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是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  创设好的情境能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好的情境教学能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好的教学情境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丰富想象,内化知识,强化学生
期刊
班主任是天下最小的主任,但其工作极复杂、艰辛、有趣,它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艺术。班级管理要有针对性和创造性,初中班主任的班级教育管理可按年级分阶段,分时期管理,每一时期每一阶段的工作重心及方法、途径都不尽相同。    第一阶段:过渡、养成期  从小学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基本上还保持着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告别了小学“保姆式”的教育模式,从依赖家长和老师的被动从属地位向主动地位转化。同
期刊
目前,在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所有教师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努力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有效教学的具体行为,寻求一种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又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适合学生自主发展需要的教育教学方式。事实上,采用什么方式来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增强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就初中思想政治课如何有效教学谈谈笔者自已的粗淺见解,与同行切磋。  在思想
期刊
古人云:“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文以载道”。语文教学的原则之一即文道结合的原则。这条原则要求语文教学不仅要“授业”、“解惑”,还要“传道”,即充分利用语文课文中生动、丰富的德育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现行的语文教材就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选文不仅体现语文工具性,更凝结着古今中外熠熠生辉的思想精华,比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崇高情感,勤劳朴实、诚实可信等传统美德,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等优良品质
期刊
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和课改的实施,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师角色的转变是实施课改的关键。有人说教师是演员,也有人说教师是导演,不论怎样去解说,教学活动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在教师、学生、教材、教学这个多边活动中,教师所担当的角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语文教学而言,语文教师只有不断转换自己的角色,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    一、语文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新课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