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在背部弹力纤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8年10月间收治的90例背部弹力纤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高频超声检查,对患者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0例患者经高频超声检查确诊82例,诊断正确率为91.1%,8例患者误诊为脂肪瘤。超声声像图显示肿物位于肌肉层深处,呈扁椭圆形态或扁平形态,肿物大小2.7cmx3.4cmx3.7cm-9.6cmX7.0cmx2.8cm,边界欠清晰,包膜未显示,内部回声不均匀,以中等偏高回声为主,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表明所有病灶内部均末探及明显血流信号。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在背部弹力纤维瘤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为临床诊断提高重要依据,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背部弹力纤维瘤;高频超声;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5-092-01
弹力纤维瘤是临床较为少见的一种软组织肿变,由于其多发生于肩胛下角区,因此临床又称为背部弹力纤维瘤。临床研究认为弹力纤维瘤并不是一种真性肿瘤,而是反应性增生,弹力纤维瘤的生长较为缓慢,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这给临床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高频超声检查在背部弹力纤维瘤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0例背部弹力纤维瘤患者的高频超声检查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8年10月间收治的90例背部弹力纤维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因背部局部肿物入院就诊,无明显临床症状,后经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明确诊断。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34-71岁,平均年龄(47.6±2.0)岁,病程1-7年,平均(3.2±0.6)年。单侧发病52例,双侧发病38例。
1.2检查方法 选用LOGQ9和LOGQ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超声探头频率6-12MHz,检查时嘱患者将肿物突出于皮肤表面,探头涂抹耦合剂后将探头置于肿物处。多切面、多角度扫查病变区,观察皮肤、皮下组织、肌层、肿物等,详细记录肿物的位置、大小、边界、内部回声、血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同时观察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情况。
2结果
本组90例背部弹力纤维瘤患者经高频超声检查确诊82例,诊断正确率为91.1%,8例患者误诊为脂肪瘤。超声声像图显示肿物位于肌肉层深处,32例呈扁椭圆形态,48例呈扁平形态。肿物大小2.7cmx3.4cmx3.7cm-9.6cmx7.0cmx2.8cm,边界欠清晰,包膜未显示,内部回声不均匀,以中等偏高回声为主,可见沿病灶长轴排列的条索样高回声,后方回声无明显衰减,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表明所有病灶內部均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
3讨论
弹力纤维瘤的临床发病率不高,在组织学上弹力纤维瘤主要由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构成,纤维组织出现透明变性,纤维细胞较少。弹力纤维分散于纤维组织中,病灶内可见灶性脂肪细脚。关于背部弹力纤维瘤的发病原因目前临床尚无定论。肩胛骨与胸壁之间的连接称为肩甲胸壁关节,肩甲胸壁关节在肩关节的运动中起到重要作用,肩胛下角是肩胛骨活动最活跃的部位,该部位与胸壁间的摩擦最重,摩擦力增加、局部反应性外伤以及胶原变性等是导致背部弹力纤维瘤发病的主要原因。
背部弹力纤维瘤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与常见软组织肿瘤相似,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主要以局部肿物来院就诊,因此临床诊断较为困难,临床容易误诊,从而延误了患者的治疗时机。目前临床诊断背部弹力纤维瘤的方法主要有超声、CT、MRI等,超声检查具有良好的组织分辨率,能够清晰显示皮肤、皮下组织、肌层、骨膜等组织,同时对于肿物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良好的显示,此外通过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还能够显示肿物内部血供情况,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因此在目前背部弹力纤维瘤的临床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高频超声检查对于背部弹力纤维瘤的诊断正确率为91.1%,超声检查提示肿物主要位于肌肉层深处,呈扁椭圆形态或扁平形态,边界欠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以中等偏高回声为主,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未探及病灶内明显血流信号,这与邹洪达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背部弹力纤维瘤主要位于胸壁深部,超声显示瘤体相对于查体所见要大,肿物内部回声不均匀,表现为条索样高低回声相间的团块是由于强回声为团块中灶状分布的脂肪组织,低回声为粗大弹力纤维,增生程度不同导致了数量不等的条带状结构出现。此外背部弹力纤维瘤为反应性假肿瘤样病变,内部血管少,肿物生长缓慢,因此彩色多普勒检查未探及内部明显血流信号。
本研究误诊的8例患者中,均误诊为脂肪瘤,因此。临床应重视背部弹力纤维瘤与脂肪瘤的鉴别诊断。脂肪瘤一般发生于脂肪层,超声检查可见肿物界限清晰,有包膜回声,内部呈低或等回声,后部回声不变或增强。此外,通过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还能够与恶性肿瘤进行鉴别诊断,一般来说恶性肿瘤内部可见有丰富的动静脉血流信号。
综上所述,高频超声检查在背部弹力纤维瘤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为临床诊断提高重要依据,提高诊断正确率。在实际检查过程中临床医师应做好背部弹力纤维瘤的鉴别诊断工作,以降低误诊、漏诊发生率。
[关键词]背部弹力纤维瘤;高频超声;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5-092-01
弹力纤维瘤是临床较为少见的一种软组织肿变,由于其多发生于肩胛下角区,因此临床又称为背部弹力纤维瘤。临床研究认为弹力纤维瘤并不是一种真性肿瘤,而是反应性增生,弹力纤维瘤的生长较为缓慢,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这给临床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高频超声检查在背部弹力纤维瘤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0例背部弹力纤维瘤患者的高频超声检查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8年10月间收治的90例背部弹力纤维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因背部局部肿物入院就诊,无明显临床症状,后经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明确诊断。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34-71岁,平均年龄(47.6±2.0)岁,病程1-7年,平均(3.2±0.6)年。单侧发病52例,双侧发病38例。
1.2检查方法 选用LOGQ9和LOGQ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超声探头频率6-12MHz,检查时嘱患者将肿物突出于皮肤表面,探头涂抹耦合剂后将探头置于肿物处。多切面、多角度扫查病变区,观察皮肤、皮下组织、肌层、肿物等,详细记录肿物的位置、大小、边界、内部回声、血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同时观察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情况。
2结果
本组90例背部弹力纤维瘤患者经高频超声检查确诊82例,诊断正确率为91.1%,8例患者误诊为脂肪瘤。超声声像图显示肿物位于肌肉层深处,32例呈扁椭圆形态,48例呈扁平形态。肿物大小2.7cmx3.4cmx3.7cm-9.6cmx7.0cmx2.8cm,边界欠清晰,包膜未显示,内部回声不均匀,以中等偏高回声为主,可见沿病灶长轴排列的条索样高回声,后方回声无明显衰减,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表明所有病灶內部均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
3讨论
弹力纤维瘤的临床发病率不高,在组织学上弹力纤维瘤主要由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构成,纤维组织出现透明变性,纤维细胞较少。弹力纤维分散于纤维组织中,病灶内可见灶性脂肪细脚。关于背部弹力纤维瘤的发病原因目前临床尚无定论。肩胛骨与胸壁之间的连接称为肩甲胸壁关节,肩甲胸壁关节在肩关节的运动中起到重要作用,肩胛下角是肩胛骨活动最活跃的部位,该部位与胸壁间的摩擦最重,摩擦力增加、局部反应性外伤以及胶原变性等是导致背部弹力纤维瘤发病的主要原因。
背部弹力纤维瘤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与常见软组织肿瘤相似,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主要以局部肿物来院就诊,因此临床诊断较为困难,临床容易误诊,从而延误了患者的治疗时机。目前临床诊断背部弹力纤维瘤的方法主要有超声、CT、MRI等,超声检查具有良好的组织分辨率,能够清晰显示皮肤、皮下组织、肌层、骨膜等组织,同时对于肿物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良好的显示,此外通过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还能够显示肿物内部血供情况,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因此在目前背部弹力纤维瘤的临床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高频超声检查对于背部弹力纤维瘤的诊断正确率为91.1%,超声检查提示肿物主要位于肌肉层深处,呈扁椭圆形态或扁平形态,边界欠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以中等偏高回声为主,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未探及病灶内明显血流信号,这与邹洪达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背部弹力纤维瘤主要位于胸壁深部,超声显示瘤体相对于查体所见要大,肿物内部回声不均匀,表现为条索样高低回声相间的团块是由于强回声为团块中灶状分布的脂肪组织,低回声为粗大弹力纤维,增生程度不同导致了数量不等的条带状结构出现。此外背部弹力纤维瘤为反应性假肿瘤样病变,内部血管少,肿物生长缓慢,因此彩色多普勒检查未探及内部明显血流信号。
本研究误诊的8例患者中,均误诊为脂肪瘤,因此。临床应重视背部弹力纤维瘤与脂肪瘤的鉴别诊断。脂肪瘤一般发生于脂肪层,超声检查可见肿物界限清晰,有包膜回声,内部呈低或等回声,后部回声不变或增强。此外,通过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还能够与恶性肿瘤进行鉴别诊断,一般来说恶性肿瘤内部可见有丰富的动静脉血流信号。
综上所述,高频超声检查在背部弹力纤维瘤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为临床诊断提高重要依据,提高诊断正确率。在实际检查过程中临床医师应做好背部弹力纤维瘤的鉴别诊断工作,以降低误诊、漏诊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