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早认识《作文周刊》是在1982年,那时,我还是一个刚到城里上学,拘谨青涩、勤奋好学的穷学生。一天,语文老师拿着一张报纸,兴冲冲地走进教室:“想写好作文,想考上好大学,想吃上商品粮吗?山西省的《作文周刊》,专门辅导写作的,一年才几块钱,谁要订啊?”不少城里的同学站起来,争先恐后地挤向老师,你半年,我一年,争着订购,忙得语文老师团团转。我犹豫了半天,拿出身上仅有的三块钱,也订了一套。要知道,我当时一个月的生活费才五块钱啊!
那是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作文周刊》的出现,好比雪中送炭。每一期报纸来了,大家都如饥似渴,一睹为快,然后,再逐字逐句地品味、消化。
那年,我考上了师范类学校,毕业后,我进入了家乡的重点中学,教了语文。我也像当年的恩师一样,拿着一张《作文周刊》,笑眯眯地向同学们介绍:“《作文周刊》,专门辅导写作的,谁要订啊?”然后,我的学生们早读时拿着《作文周刊》,吃饭时拿着《作文周刊》,晚自习写作文时,也拿着《作文周刊》……
这一切,那么熟悉,那么亲切,让人感慨万分。
我很喜欢写作,工作之余,总爱写点心得体会。20世纪90年代,电脑还是奢侈品,投稿要先在稿纸上一笔一画地写 出来,再跑到邮局,郑重其事地装进信封,寄往《作文周刊》编辑部。虽然常常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但是,我还是不断地歪着头爬格子,一如既往地寄出去,乐此不疲。等有了电脑,更喜欢舞文弄墨了,在电脑上碼好文字,只需用鼠标轻轻一点,文章便发送给远在山西的《作文周刊》编辑部,实乃便捷!
大概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吧,在27年的教学生涯中,《作文周刊》刊发了不少我的作品。有一次,我点开百度,输入我的名字,看到我在《作文周刊》发表的文章,居然被很多网站收藏,被很多同行点赞,看着看着,我的双眼有点湿润,非常感激《作文周刊》给我这样一个平台,让我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有机会将自己关于写作的心得发表,广泛地传播。这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2013年,因工作变动,我与《作文周刊》失去了联系。一晃三年过去了,我从初一教到初三,再回到初一,居然一篇作文指导类的文章都没写,我的笔生锈了!
转机再次到来!2016年9月,教完了《济南的冬天》,一名学生居然模仿课文写了一篇日记《海南的冬天》。我读了,赞叹之余,也为这样优秀的作文没有展示的机会而怅然若失。茫然中,我坐在电脑前,胡乱搜索着,突然,一条《作文周刊》初中版的信息闪现出来,真是既惊又喜,我连忙复制初中版的电子邮箱,将学生的作文发了出去。
鼠标轻轻一点,让我重新找到了组织,回到《作文周刊》的温暖怀抱。很快,编辑老师给我回信,并向我约稿,重新唤醒了我的写稿热情。短短半年间,《难忘的经历》《童年“鸡”事》《师爱如海》等一批稿件被印成了铅字……
在新的学校,我每周上十八节课,还要兼做校刊主编,很忙,写稿只能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可是,我一点也不觉得累,因为《作文周刊》给予我信任,也给予我证明自己价值的机会!每当邻居们相约江边喝茶、海边垂钓时,我都会躲进小楼,敲着键盘,敲着过去的记忆,敲着现在的热忱,敲着未来的畅想,此乐何极!
值得一提的插曲是,就在我应编辑之约,撰写本文时,副校长打来电话,问我可有时间替他撰写一篇文艺汇演讲话,我几乎脱口而出:“没时间,我正在完成一个重要刊物的约稿,很急……”
就在此时,外边操场上传来汇演悠扬的歌舞声,可怎么美得过我的心情?我的心已经许给了《作文周刊》,我正用自己的拙笔,书写着我对她的款款深情!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作文周刊》啊,叫我如何不爱你?!
那是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作文周刊》的出现,好比雪中送炭。每一期报纸来了,大家都如饥似渴,一睹为快,然后,再逐字逐句地品味、消化。
那年,我考上了师范类学校,毕业后,我进入了家乡的重点中学,教了语文。我也像当年的恩师一样,拿着一张《作文周刊》,笑眯眯地向同学们介绍:“《作文周刊》,专门辅导写作的,谁要订啊?”然后,我的学生们早读时拿着《作文周刊》,吃饭时拿着《作文周刊》,晚自习写作文时,也拿着《作文周刊》……
这一切,那么熟悉,那么亲切,让人感慨万分。
我很喜欢写作,工作之余,总爱写点心得体会。20世纪90年代,电脑还是奢侈品,投稿要先在稿纸上一笔一画地写 出来,再跑到邮局,郑重其事地装进信封,寄往《作文周刊》编辑部。虽然常常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但是,我还是不断地歪着头爬格子,一如既往地寄出去,乐此不疲。等有了电脑,更喜欢舞文弄墨了,在电脑上碼好文字,只需用鼠标轻轻一点,文章便发送给远在山西的《作文周刊》编辑部,实乃便捷!
大概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吧,在27年的教学生涯中,《作文周刊》刊发了不少我的作品。有一次,我点开百度,输入我的名字,看到我在《作文周刊》发表的文章,居然被很多网站收藏,被很多同行点赞,看着看着,我的双眼有点湿润,非常感激《作文周刊》给我这样一个平台,让我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有机会将自己关于写作的心得发表,广泛地传播。这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2013年,因工作变动,我与《作文周刊》失去了联系。一晃三年过去了,我从初一教到初三,再回到初一,居然一篇作文指导类的文章都没写,我的笔生锈了!
转机再次到来!2016年9月,教完了《济南的冬天》,一名学生居然模仿课文写了一篇日记《海南的冬天》。我读了,赞叹之余,也为这样优秀的作文没有展示的机会而怅然若失。茫然中,我坐在电脑前,胡乱搜索着,突然,一条《作文周刊》初中版的信息闪现出来,真是既惊又喜,我连忙复制初中版的电子邮箱,将学生的作文发了出去。
鼠标轻轻一点,让我重新找到了组织,回到《作文周刊》的温暖怀抱。很快,编辑老师给我回信,并向我约稿,重新唤醒了我的写稿热情。短短半年间,《难忘的经历》《童年“鸡”事》《师爱如海》等一批稿件被印成了铅字……
在新的学校,我每周上十八节课,还要兼做校刊主编,很忙,写稿只能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可是,我一点也不觉得累,因为《作文周刊》给予我信任,也给予我证明自己价值的机会!每当邻居们相约江边喝茶、海边垂钓时,我都会躲进小楼,敲着键盘,敲着过去的记忆,敲着现在的热忱,敲着未来的畅想,此乐何极!
值得一提的插曲是,就在我应编辑之约,撰写本文时,副校长打来电话,问我可有时间替他撰写一篇文艺汇演讲话,我几乎脱口而出:“没时间,我正在完成一个重要刊物的约稿,很急……”
就在此时,外边操场上传来汇演悠扬的歌舞声,可怎么美得过我的心情?我的心已经许给了《作文周刊》,我正用自己的拙笔,书写着我对她的款款深情!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作文周刊》啊,叫我如何不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