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很多新能源分布均匀,对于解决由能源引发的战争也有着重要意义。但发展过快,就产生了产能过剩的问题。我国新能源发展渐渐地凸现产能过剩。新能源产业是国家未来经济的支撑点和新的增长点,切勿跟风而上。
关键词:新能源;过剩;国家政策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氢能、海洋能等。随着传统能源日益紧缺,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鼓励新能源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新能源的生产规模和使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
新能源的各种形式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伸出所产生的热能。包括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聚变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也可以说,新能源包括各种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特别是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很多新能源分布均匀,对于解决由能源引发的战争也有着重要意义。但发展过快,就产生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全球金融危机,国内市场萎缩,价格下降,使完全依赖于国外订单的中国光伏企业遭遇寒冬;中国全球第一的巨大光伏产能成了沉重的负担,并导致了严峻的社会问题。光伏产业原来是一个暴利行业,最高的时候其原材料多晶硅的价格为每吨300美金,现在的价格已经跌落到每吨70-80美金之间。由于巨大的利润空间,一大批的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纷纷投入巨资进入光伏产业。2008年,全球太阳电池产量达到了7900MWP(兆瓦),比2007年增长了超过97.5%,创造了太阳能电池生产史上的年增长率最高纪录。其中我国的产量达到了2600MWP,占世界首位。2008年,世界完成太阳能电池装机容量为5600MWP,也就是说有2300MWP的太阳能电池还未被使用。
根据国家规划,我国已形成了东北、上海、四川三大核电装备制造基地,核岛大型铸锻件、压力容器、主管道、核级泵阀、吊环等关键设备已形成适度竞争。尽管如此,仍然出现了另起炉灶、一哄而起的现象,各地不宜再提新的核电装备制造基地,已完成国产化并已形成批量生产能力的产品也不宜再重复投资。目前二代改进型核级泵阀已经有十几家企业具备了制造能力,并且开始在市场上拼价格了。又如天然气长输管线大型全焊接球阀,国家已安排3家企业投入巨资研发生产,但现在全国至少有十几家企业依然在继续买设备、上能力,可谓四处开花。尽管国家急需,但再继续投资发展,其产能就大大超过需求了。
我国能源装备产业产能过剩已初步显现,而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能源装备企业必须广开思路,避免产业趋同化。如同火电设备一样,核电设备也有饱和的那一天。由于将核电视为继火电之后的又一巨大市场空间,相关能源装备制造企业高亢的热情,铆足了的劲头,使得该领域已现产能过剩苗头,三大动力集团和其他能源装备制造企业面临产能过剩之虞。能源装备自主化可谓是推进我国能源安全和技术发展的保证。近年来,通过确定一批自主化依托工程,我国强力推进能源装备国产化,有力保证了能源建设的需要。 这几年来我国电力工业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发电设备制造业坚实的基础,同时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大幅度降低了能源项目的建设成本,国产装备价格一般较同类进口设备低1/3~1/2,增强了能源产业的竞争力和市场活力。但不容忽視的是,目前国内制造企业已开始竞相压价,有些企业甚至不惜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竞争。从长远看,如果我们的用户都以最低价格中标,那么,无论是对制造企业,还是对核电、天然气长输管线这样的国家重大战略工程的安全来讲,都是不可取的。可以想象,若一个企业长期在亏损、不赚钱的情况下向国家提供这样的设备,将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还要盯紧,要关注、研究外资新动向。能源装备国产化必将使一些长期在中国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的外资品牌失去一部分市场,他们一方面大幅降价,阻挡刚刚耗尽精力的本土企业进入市场,另一方面在中国建立独资企业或由其控股合资的企业,继续占据中国市场。而其控股合资的对象往往是那些国产化成绩突出、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且已开始批量订货的企业。对此,国内的企业总是怕外资品牌不与它合资而选择其他企业,最终往往是抱着这种心态而不得不和国外合资--事实上,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合资企业很难获得外资品牌的核心技术。很希望本土的制造企业在和外资加强合作建立合资公司时有个永久的保障,即本土企业应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或者要把核心技术转让到合资企业中去。同时,也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能认真研究,制定一些导向性政策。
此外,还应该关注百万千瓦核电出口。装备制造业要有主动参与国际竞争的思维意识,一方面我们已经形成巨大产能,必须走出去谋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已具备了相当的实力,有走出去的条件。在核电领域,我国已具备百万千瓦级自主设计、制造和工程建设能力,关键设备的设计制造基本可以立足于国内,近几年陆续完成了汽轮机、发电机等常规专业设备的研制,同时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累计投入200亿~300亿元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形成了世界一流的核电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目前我国核电装备规划布局已基本形成,其潜在的生产能力能适应核电发展规划和出口需要。其中,二代改进型百万千瓦核电机组设备国产化率可达80%以上,核电关键设备的生产能力也已经初步形成。但还有两个因素制约百万千瓦核电的出口,一是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核电装备标准化体系,而惟有尽快制定标准化体系,才能更有利地推进设备出口;二是我国部分核主泵、核锻仪控系统等关键设备尚不掌握核心技术。对此,除了有一批优秀的本国供应商作为支撑,建立核电自主品牌并实现输出,也需要建立一套完善与本国企业发展相配套的核电发展法规体系,而这也将为本国的供应商团队开创更加广阔的世界核电市场。能源装备国产化任重道远。除了继续坚持政府有关部门的组织协调,用户支持积极配合,制造企业也要树立高度社会责任感,加强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和重点工程工期,珍惜和巩固来之不易的国产化成果。我们承担国家能源项目的装备制造企业在质量问题上要慎之又慎。
风电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新兴产业,是当前最有希望规模化发展的新能源。近几年,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风电成为社会投资热点,这也使得风电在一定程度上出现过剩。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曾要求“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引导风电设备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避免低水平扩张。2010年1月14日,国家发改委取消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规定。抑制产能过剩,不仅是发改委,近日,央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也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要体现“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旨在支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以及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随着风电设备制造技术的快速提高,我国已经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风电设备制造产业体系,同时风电设备的本地化比率逐步提高。但我国的风电产业存在着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标准、检测和认证体系不健全和风电设备投资过热、重复引进技术等问题。为改善风电产业现在面临的局面,首先要严格控制风电设备产能低水平扩张,其次要加强风电设备招投标管理、维护市场秩序,再次要加快风电设备标准检测认证和公共技术体系建设,最后要加强风电设备自主化工作,鼓励优势企业做大做强。虽然标准领导小组现在已经建立了,但什么时候能完全到位、发挥作用,也很难有一个准确的时限。
产能过剩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损失,比如钢铁行业,我国每年钢铁需求在2亿吨左右,而实际产能却高达近7亿吨。为此,我国在和世界三大铁矿石生产商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每年为铁矿石进口要多付出5000亿美金。新能源产业是国家未来经济的支撑点和新的增长点,切勿跟风而上。
关键词:新能源;过剩;国家政策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氢能、海洋能等。随着传统能源日益紧缺,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鼓励新能源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新能源的生产规模和使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
新能源的各种形式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伸出所产生的热能。包括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聚变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也可以说,新能源包括各种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特别是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很多新能源分布均匀,对于解决由能源引发的战争也有着重要意义。但发展过快,就产生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全球金融危机,国内市场萎缩,价格下降,使完全依赖于国外订单的中国光伏企业遭遇寒冬;中国全球第一的巨大光伏产能成了沉重的负担,并导致了严峻的社会问题。光伏产业原来是一个暴利行业,最高的时候其原材料多晶硅的价格为每吨300美金,现在的价格已经跌落到每吨70-80美金之间。由于巨大的利润空间,一大批的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纷纷投入巨资进入光伏产业。2008年,全球太阳电池产量达到了7900MWP(兆瓦),比2007年增长了超过97.5%,创造了太阳能电池生产史上的年增长率最高纪录。其中我国的产量达到了2600MWP,占世界首位。2008年,世界完成太阳能电池装机容量为5600MWP,也就是说有2300MWP的太阳能电池还未被使用。
根据国家规划,我国已形成了东北、上海、四川三大核电装备制造基地,核岛大型铸锻件、压力容器、主管道、核级泵阀、吊环等关键设备已形成适度竞争。尽管如此,仍然出现了另起炉灶、一哄而起的现象,各地不宜再提新的核电装备制造基地,已完成国产化并已形成批量生产能力的产品也不宜再重复投资。目前二代改进型核级泵阀已经有十几家企业具备了制造能力,并且开始在市场上拼价格了。又如天然气长输管线大型全焊接球阀,国家已安排3家企业投入巨资研发生产,但现在全国至少有十几家企业依然在继续买设备、上能力,可谓四处开花。尽管国家急需,但再继续投资发展,其产能就大大超过需求了。
我国能源装备产业产能过剩已初步显现,而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能源装备企业必须广开思路,避免产业趋同化。如同火电设备一样,核电设备也有饱和的那一天。由于将核电视为继火电之后的又一巨大市场空间,相关能源装备制造企业高亢的热情,铆足了的劲头,使得该领域已现产能过剩苗头,三大动力集团和其他能源装备制造企业面临产能过剩之虞。能源装备自主化可谓是推进我国能源安全和技术发展的保证。近年来,通过确定一批自主化依托工程,我国强力推进能源装备国产化,有力保证了能源建设的需要。 这几年来我国电力工业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发电设备制造业坚实的基础,同时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大幅度降低了能源项目的建设成本,国产装备价格一般较同类进口设备低1/3~1/2,增强了能源产业的竞争力和市场活力。但不容忽視的是,目前国内制造企业已开始竞相压价,有些企业甚至不惜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竞争。从长远看,如果我们的用户都以最低价格中标,那么,无论是对制造企业,还是对核电、天然气长输管线这样的国家重大战略工程的安全来讲,都是不可取的。可以想象,若一个企业长期在亏损、不赚钱的情况下向国家提供这样的设备,将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还要盯紧,要关注、研究外资新动向。能源装备国产化必将使一些长期在中国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的外资品牌失去一部分市场,他们一方面大幅降价,阻挡刚刚耗尽精力的本土企业进入市场,另一方面在中国建立独资企业或由其控股合资的企业,继续占据中国市场。而其控股合资的对象往往是那些国产化成绩突出、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且已开始批量订货的企业。对此,国内的企业总是怕外资品牌不与它合资而选择其他企业,最终往往是抱着这种心态而不得不和国外合资--事实上,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合资企业很难获得外资品牌的核心技术。很希望本土的制造企业在和外资加强合作建立合资公司时有个永久的保障,即本土企业应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或者要把核心技术转让到合资企业中去。同时,也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能认真研究,制定一些导向性政策。
此外,还应该关注百万千瓦核电出口。装备制造业要有主动参与国际竞争的思维意识,一方面我们已经形成巨大产能,必须走出去谋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已具备了相当的实力,有走出去的条件。在核电领域,我国已具备百万千瓦级自主设计、制造和工程建设能力,关键设备的设计制造基本可以立足于国内,近几年陆续完成了汽轮机、发电机等常规专业设备的研制,同时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累计投入200亿~300亿元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形成了世界一流的核电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目前我国核电装备规划布局已基本形成,其潜在的生产能力能适应核电发展规划和出口需要。其中,二代改进型百万千瓦核电机组设备国产化率可达80%以上,核电关键设备的生产能力也已经初步形成。但还有两个因素制约百万千瓦核电的出口,一是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核电装备标准化体系,而惟有尽快制定标准化体系,才能更有利地推进设备出口;二是我国部分核主泵、核锻仪控系统等关键设备尚不掌握核心技术。对此,除了有一批优秀的本国供应商作为支撑,建立核电自主品牌并实现输出,也需要建立一套完善与本国企业发展相配套的核电发展法规体系,而这也将为本国的供应商团队开创更加广阔的世界核电市场。能源装备国产化任重道远。除了继续坚持政府有关部门的组织协调,用户支持积极配合,制造企业也要树立高度社会责任感,加强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和重点工程工期,珍惜和巩固来之不易的国产化成果。我们承担国家能源项目的装备制造企业在质量问题上要慎之又慎。
风电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新兴产业,是当前最有希望规模化发展的新能源。近几年,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风电成为社会投资热点,这也使得风电在一定程度上出现过剩。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曾要求“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引导风电设备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避免低水平扩张。2010年1月14日,国家发改委取消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规定。抑制产能过剩,不仅是发改委,近日,央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也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要体现“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旨在支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以及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随着风电设备制造技术的快速提高,我国已经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风电设备制造产业体系,同时风电设备的本地化比率逐步提高。但我国的风电产业存在着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标准、检测和认证体系不健全和风电设备投资过热、重复引进技术等问题。为改善风电产业现在面临的局面,首先要严格控制风电设备产能低水平扩张,其次要加强风电设备招投标管理、维护市场秩序,再次要加快风电设备标准检测认证和公共技术体系建设,最后要加强风电设备自主化工作,鼓励优势企业做大做强。虽然标准领导小组现在已经建立了,但什么时候能完全到位、发挥作用,也很难有一个准确的时限。
产能过剩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损失,比如钢铁行业,我国每年钢铁需求在2亿吨左右,而实际产能却高达近7亿吨。为此,我国在和世界三大铁矿石生产商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每年为铁矿石进口要多付出5000亿美金。新能源产业是国家未来经济的支撑点和新的增长点,切勿跟风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