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促进生物学教学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i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方法的新颖性、趣味性是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信息技术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现象,它的生动性,趣味性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同时,作用于学生的视听器官,能够有效地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启发兴趣。所谓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因此,通过一定的方法和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二植株的生长时,通过信息技术在学生面前展示叶芽发育成枝和叶,花芽发育成花蕾后慢慢开放的全过程。结果,学生很容易掌握芽的种类和发育过程。
  二、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一心脏时,重点是心脏的结构、血液循环的途径。这不仅是本章本节的重点,而且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为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心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的途径,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首先,在大屏幕上展示心脏的结构,让学生清晰地看到了心脏的四个腔、四个腔壁的厚薄、心房与心室间、心室与动脉间的瓣膜及与各腔相连的血管,心脏收缩和舒张动画,学生理解了心脏的工作原理。然后,将血液循环路线图展现给学生,学生认真观看,积极思考,教师加以讲述,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对所学知识有了深刻地理解和掌握。
  三、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主动探究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讲述种子萌发的条件时,不先指出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而是向学生指出:种子在贮存的时候并不萌发,在播种到田地里,它就萌发了,这说明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条件。那么,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呢?(明确目的)。然后,运用信息技术展示给学生看,同时跟学生谈话,把观察的结果逐步地写在黑板上(记录)。最后跟学生讨论(资料的处理),让学生自己得出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自身条件是种子必须是完整的,而且胚必须是活的;外界条件是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自始至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在这种条件下,学生的思维就会处于一种积极的活跃的状态,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就会永远伴随着智能的发展。学生获得的知识信息就不但容易被接受,而且会转化为长期的记忆。
  四、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资料分析主要是给学生提供图文资料,让学生通过资料分析和讨论,自己得出结论。“资料分析”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资料分析,为了分析得更全面,更透徹,应用信息技术,将人的营养始终与周围的环境相联系的画面展现给学生看,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使学生认识到人与生物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五、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进一步探究能力
  进一步探究旨在鼓励学生进行扩展性的探究和实践。例如:在学习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章第一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以后,学生已经知道了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叶绿素的形成是否与光有关?指导学生进行进一步探究。[提出问题]光是形成叶绿素的条件吗?[作出假设]光是形成叶绿素的条件。展示画面,学生先将韭黄和韭菜进行对比观察,发现它们颜色的不同,然后看到长势完全相同的两盆韭黄,一盆放在光下,另一盆放在暗处,一段时间以后,观察两盆韭黄颜色的变化:放在光下的那盆韭黄颜色变成绿色,放在暗处的那盆韭黄颜色没有变化。[得出结论]光是形成叶绿素的条件。[表达和交流]韭黄和韭菜的培植条件只有遮光和不遮光的不同,叶绿素的形成与光有关。以上整个探究过程,简单明了,提高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他文献
一、依据分组原则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有的小组讨论气氛热烈,而有的小组却场面冷清。究其原因,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被编在了一组,而成绩较差的学生被编成了一个组,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合作学习时冰火两重天的现象。合作学习的分组安排要合理,分工要明确。科学、合理的分组,是保证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为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优势,教师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
期刊
高效课堂就是注重效率、强调教学成效的课堂。高效的化学课堂要求在化学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基础,以提升学生的化学素质为目的,通过一些有效的教学手段而达成课堂的高质量、高效益。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新课程理念下提高高中化学课堂高效性的几点认识。  一、学案的制作及应用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高中化学教学中采用“学案导学”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教师把学案作为问题的载体,让学生在学案中感觉问题、发现问题
期刊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制作、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冲破了传统教育教学抽象、单调的模式,将图、文、声、像等不同载体与现代计算机技术有机融合在一起,以直观明了、形象生动的教学,使学生的耳、口、眼、手、脑等多种感官得到有效的锻炼,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力、理解力、记忆力等多种能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效性、可信度。为此,我们采用现
期刊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下面结合这几年的物理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开展创造思维的兴趣  愉快的教学环境,学生容易产生兴趣,没有精神压力,使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在物理教学中,问题与疑问是探究的起点,也是探究教学的一个基本特征,必须努力创设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物理问题情境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通过实物、模型、演示实验或电教多媒体来展示情境
期刊
上完课后,静心回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和得与失。这节复习课我设计的基本思路是:突出知识重点兼顾全面复习巩固,以生活情景展开课堂讨论,重视课堂反馈,强化基本知识、能力的训练,以达到提高复习教学的效果。  1.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建立较完整的知识结构,注意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光的反射与折射贯穿全章,是重中之重的知识点,它是一根主线,把各部分的知识紧紧联系在一起,平面镜成像也是本章复习的重点知识。在复习教学中
期刊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历史与社会》也已成功地走过几个春秋,凭着这几年的点滴积累,觉得课前导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结合时事,事实导入  《历史与社会》是新编教材,特别是九年级课本,时事性比较强。利用事实导入会更贴近实际,增强实效性,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了解到了国际大事。例如:《制定世界貿易的“游戏规则中”》一课,首先用多媒体、录像导入,教师播放《实话实说》中的片段,再结合图片,教师向学生展
期刊
一、营造“新课堂”,激发学生的“群体喜好”  “群体喜好”是学生们的最好老师,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尤其在农村中学,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导致大部分初中学生都不愿意“掺和”到历史课的课堂活动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喜好,要巧妙构思每一堂课的过程,专心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设计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等,以点燃学生的热情。比如:教师在课堂的开头讲述一个离奇的历史故事(如讲
期刊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形式有多种多样,怎样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笔者认为要抓好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抓好入门教育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
期刊
高中物理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都是个难点,作为一名物理老师如何让基础差的同学学好物理呢?我想应该注意改进教学方法,使基础差的同学也能学好物理,  首先,应该重视实验的作用,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理学中的原理,而不是去记忆,大多数同学都去背物理,那可就错了。物理一定要去做实验,条件好的学校可以让每一个同学都去做实验,在实验中体会物理的乐趣。而且记忆也会相当深刻。物理考试中也会有实验题,如果这种类型的实验
期刊
一、通过生动逼真的活动,创设历史情境。  我在讲到七年级下《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一)》中的“雕版印刷术”时,要求学生课前购买一块橡皮擦,并在上面反刻自己的名字或格言。在课堂上讲到这一知識点时,学生纷纷拿出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谈出自己制作的感受。这样,通过模型的制作,再现历史情境,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学生对雕版印刷术的认识会更加深刻,创新能力在动手中得到培养。  二、通过实物模型创设历史情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