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常规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卫星、雷达及自动站等资料,分析了广东省2014年7月8日和8月1日2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结果表明:2次强对流天气均发生
【基金项目】
:
佛山市气象局科学技术研究项目(20130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常规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卫星、雷达及自动站等资料,分析了广东省2014年7月8日和8月1日2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结果表明:2次强对流天气均发生在台风外围第3象限偏西北气流控制下,但触发机制不尽相同。7月8日强对流过程与中低层中尺度辐合线北抬有关,是在中低层转西南风时触发;8月1日强对流过程与下沉气流加强有关,偏北气流在近地面与西南气流交汇形成中尺度辐合线,该辐合线自北向南影响广东省中部触发大范围强对流天气;热力和不稳定指数对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具有指示意
其他文献
深圳市气象观测梯度塔自然闪电观测平台开展雷电流采集系统、高速摄像系统、大气平均电场测量、磁场测量、快慢电场测量等多要素的观测实验。主要介绍雷电流测量配置及前期测
以小麦品种扬麦13、扬麦16为实验材料,在田间设置了3个氮素水平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拔节期到灌浆期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氮磷含量与冠层高光谱反射率的关系。结果显示,LAI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并在整个生育期内先增大后减小。LAI与二阶导数SD1691、SD506和一阶导数FD407、FD440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00、0.569、0.506、0.477,在α=0.0
利用1967—2013年影响斗门热带气旋的频数、强度以及海温、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指数等资料,采用M-K法、Yamamoto法、功率谱分析以及相关方法分析了影响斗门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
利用龙川国家基本气象站1966—2015年日照时数资料,应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和滑动T检验等,分析龙川县近50年来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龙川县年日照时
根据广东省86个气象站1961—2014年气象资料,采用日均相对湿度和能见度标准,以及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研究了广东省霾日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61-20
根据1996-2014年广东省雷电灾害事故统计数据、1999-2014年广东省闪电定位资料和广东省各地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口数量,选取地闪密度、雷电灾害频数、经济(GDP)损失模数、生命易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