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射:让儿童表达走向自觉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cingking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投射”源于心理学上的术语,是指把自己的性格、态度、动机或欲望,“投射”到客体身上。在儿童表达中常出现断断续续的,缺乏连贯性、条理性和逻辑性等情况,运用“投射”心理效应,可以让儿童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要表达的想法借由客观事物表达出来,从而走向言语自觉,促进个体精神的发育和成长。
  【关键词】投射;儿童表达;自觉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7-0029-02
  【作者简介】顾佳佳,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南京,211100),二级教师,南京市玄武区优秀中队辅导员。
  经常有家长问到关于孩子表达的问题。的确,由于诸多原因,儿童的语言发展极不平衡:有的已经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有的则害怕与陌生人交谈,还有的害怕说错而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等等。那么是什么让儿童之间的表达力有如此巨大的差异呢?在儿童思维的海洋里都发生了什么?从想到说再到写,如果比作一条意识的河流,那又是如何连接的呢?
  弗洛伊德把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分为三部分: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平常能被我们意识到的,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是在潜意识层面以下。当我们对自己的言(行、思)有所觉察,这已经是在意识层面了。最终,通过说或写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什么是表达力呢?我以为,它是用外部的行为(语言、神态、身段等)把思想表达出来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某一事物的认知和表达,常加入了自己的想法,这样的效应在心理学上称为“投射”。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者认为,所谓“投射”是指把自己的性格、态度、动机或欲望,转移到客体身上,认为别人也有同样的特征。[1]杜甫的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都是投射的例子。那么如何运用投射心理,培养儿童的言语表达能力,让儿童表达走向自觉?我带着疑问与好奇,走上了一条探寻之路。
  一、游戏投射:挖掘自我
  游戏对于儿童挖掘自我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德国哲学家福禄贝尔说:“在童年期中,游戏使个体内在的精神潜能逐渐现实化。”“儿童热衷于游戏,并不是出于对教师外在诱导行为的反应,而是因为游戏是儿童内在本质的内在自我表现,是内在本质出于其本身的必要性和需要的外在表现。”[2]
  不久前,我与二年级的学生开展了一项体验规则的游戏活动。
  师:我们一起完成一个游戏——全班同学以最快的速度从后门出教室,再从前门进,最后以所有人都坐下为准,计算同学们完成此项游戏的最快时间。
  (学生开始七嘴八舌地预估完成游戏的时间,在听到教师“开始”的口令,就立刻你推我搡、争先恐后地拥出教室。)
  师:很遗憾,同学们用时2分36秒,没有达到你们刚刚预计的1分30秒哦!在刚才游戏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有什么感受?
  生1:有人推我,很不舒服。
  生2:有两个人跟大家反着走,把队伍都冲乱了。
  师:那么怎样才能快速、合理地完成好这项游戏?请同学们自己商量一下解决的办法吧。
  生3:我觉得大家不能一起进。
  生4:对!我们得排队,两个两个人走。
  生5:两个两个人走,太慢了!我提议:我们按小组的顺序依次出教室。
  …………
  师:同学们愿意再试试吗?
  从上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表达自己独特意见的时候,教师并没有扮演成“执法者”,而是作为观察者和陪伴者,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独自解决问题。
  其实,在日常教学时,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儿童非常在意同伴或成人对自己的认可和评价,只有处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他们才会愿意主动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此时儿童的语言才会自然流淌。
  师:这个游戏我们一起尝试了四遍,时间从2分36秒到最终的1分27秒,同学们有什么体会与大家分享?
  生1:我觉得和同学们共同完成一件事情,特别开心!
  生2:本来我被人撞到的时候很不舒服、很生气,但是后来想到以前我也喜欢这样撞别人,就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了。
  生3:在这个游戏中,最重要的还是方法:从最开始实行的1—2—3—4组依次出门的顺序,到4—3—2—1组,再到最后的1—4—2—3组,如何节省时间,同学们的办法是让跑得慢的和快的穿插进行,我觉得,这是我们一起想到的最好的办法。
  从混乱、觉察、反思,继而协商、调整。上述整个活动过程由学生独立完成。此案例中隐藏的口语交际是真实、有效的。根据儿童心理学家本杰明·沃特曼的观点:儿童本能和自发的活动使他们获得了形成概念化、结构化能力的机会,同时也把他们带到了日常行为活动中可以直观触及的层面,儿童可以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感受来对直观世界进行探索。也就是说,游戏为儿童提供了一个让其“体验”那些令他们困扰、冲突、疑惑的社会场景的机会,尤其对于那些不具备流畅语义表达能力的幼儿。[3]
  二、图文投射:形成自我
  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学生在阅读图画和文字的时候,如同照镜子一般,不断形成自我。”因此,我以阅读为载体,引导学生不断前行。
  伯纳德·韦伯的绘本《勇气》里有着这样一些故事:小男孩尽管怕黑,却勇敢地自己睡觉;可爱的小姐姐,面对调皮孩子的戏弄,勇敢地保护自己的弟弟;紧张的小男孩脱离了安全轮的保护,歪歪倒倒地向前骑着车……在给二年级的学生读这个绘本之前,我期待:他们能正视自己,发现自己实际上有多坚强。在读绘本的时候,我发现,他们脸上的表情千变万化:或自豪、或担心、或喜悦、或佩服。我知道他们此时看见了许多画面,体验了很多情感。
  在后来学生的习作中,我看到了如下的文字:
  勇气,是在书店和家长走丢的时候,能主动借电话联系。
  勇气,是在跑步的时候累了,却不停下,继续跑。
  勇气,是你面前有块蛋糕,却能和大家分享。
  勇气,是穿透云雾的阳光,直达心底,驱走黑暗。
  绘本对于儿童来说,是最直观的。平常在和学生的接触中,我发现,因为绘本更符合儿童早期阅读的特点和习惯,所以比一般纯文本更能激发儿童的兴趣。从图文中,儿童能敏感地捕捉到内在的信息,常常会不自觉地把自己带入其中,将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人物,也因此更乐于和伙伴分享隐藏内心的秘密。
  教育是“让人成为他自己”的过程,课程是“使人成为他自己”必须获得的“经验”。[4]儿童的假设、感叹、领悟等等都是对周围世界或自我的积极探索、思考、认识和解释。因此,我们所做的是给予“爱和自由”,让儿童主动参与建构自己成长需要的课程。
  从潜在的精神到现实的精神,游戏投射、图文投射呈螺旋式促进个体精神的发育和成长。运用投射心理,让儿童表达走向自觉,是我正在实践中的课题,是否有更多元的方式,这是我今后要追寻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徐彬.官僚个体与组织的政治心理学研究——基于精神分析学的理论与方法[J].党政干部学刊,2010(12):15-18.
  [2]潘新和.重在“言语生命”“诗意生命”的养护——言语生命动力学写作教学论之二[J].语文教学参考,2008(4):10-12.
  [3]加利·兰德雷斯.游戏治疗[M].雷秀雅,葛高飞,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
  [4]李建成.让儿童主动参与建构自己成长需要的课程[J].人民教育,2012(19):19-22.
  注:本文获2014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一等奖,有删改。
其他文献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隶属于控制学科与工程学科,是理工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在中职、高职、本科院校的相关自动化类专业都有相应专业课程的设置,但在课程内容、实验、实训、教学效果等方面,有不同的编排和侧重,通过比较,我们将进一步领会高职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我们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实践,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技能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课程改革获
本文针对我国电信运营商激烈的竞争局面,提出了实施项目管理可作为加强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观点。概括和讨论了我国电信运营商实施项目管理的必然性,实施项目管理的意义、方法以
一个72小时加上另一个72小时,即一个3天加上另一个3天。CHIC在这短短的6天里汇聚了17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个品牌参展,12万观众加参展现众,N级的人气指数。CHIC在行业中地位的不断
应收账款是企业市场竞争的产物,是企业拥有的、经过一定期间才能兑现的债权,它具有资产的某些属性。应收账款对企业具有某些不利影响。如何规避应收账款对企业的不利影响,搞
<正>碧波荡漾、灵动多彩的射阳河水孕育了她温润澄澈的爱心;兼收并蓄、深沉蕴藉的江淮文化赋予了她锐意进取的豪情;仁爱精勤、厚德笃行的阜宁实小校风濡染了她敢为人先的独特
【摘要】教学作为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共同体内的交往,要求让每个参与活动的人都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与成长。从教学过程观着眼,在课堂中要实现人的发展成长,依赖于课堂生长本身。只有课堂教学的展开过程呈现出独特的育人价值,课堂才会充满生长气息。准确解读教材与学生,才能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智慧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切入点,才能展开有生长的教学;有效的、高质量的师生互动,更是实现高质量的语文课堂的关键
Anna Sui的服装历来以色彩艳丽闻名,各种各样的图案印花,层次丰富的服装搭配,都使她的服装更能抓住观众的眼球。有人说,在今年Annasui的秋冬成衣show上,充满了歌舞女郎的味道:但在
“宗洋”缘何迅速崛起,得益于公司的完善管理。现代企业.人才是关键.以人为本.科学管理使”宗洋”十几年来,成功感受颇深.广揽人才而又知人善任.是”宗洋“名牌的基础。
孟宪承先生在其文集中有这样一段关于“学习律”的记述:“某一联结跃跃准备欲动时,动则满足,不动则烦恼;某一联结不准备动作时,强使之动,发生烦恼。”由此可见,“让学习真正发生”的前提,是对学习之动静规律的熟谙,是对学习者之心向变化的了然。而在此基础上,以“适切”为标准的选择,对助推学习发生而言,自然是客观且必然的。  余洁老师似乎深谙此理,她的教学,生动而具象地诠释了“适切”这一教学的自然法则。  一
钱坤南数学名师工作室成立于2009年7月,是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名师工作室之一。工作室两轮成员共有22人,分别来自吴江全区十多所学校。工作室领衔人钱坤南,现任苏州市吴江经济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