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个自让我们变“迟钝”

来源 :创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358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你是一条狗,把另一条狗的叫声当作狮子吼是一件可耻的事,你可能因此失去一个朋友;但是将一声狮子吼当作一声狗吠,则可能要了你的命。”
  从很早开始,科学家们就知道,人们对危险的恐惧和对奖励的期盼会长久地改变我们的大脑。在每个人的一生中,我们总是不断地从或好或坏的经历中学习、成长,并获得宝贵的经验与教训,而那些厄运与好运所教会我们的事情,常常也会影响我们的一生。
  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中,异常关键的一环是学会识别与危险或奖励相关的那些信号,譬如深夜旷野上传来的数声嚎叫,也许意味着狼群的出现;而随风飘来的一缕香味则很可能暗示着有美食近在身旁。这些都是尽人皆知的常识,更是求生的本能。既然这种识别与学习是如此意义重大,就应该越准确无误越好。有趣的是,科学家们发现,情况并非如此。在某些时候,千百万年的物竞天择,替我们选出的,也许正是那些得低分的“后进生”。
  胆小的实验室猴子
  上世纪60年代,《科学》杂志上一篇不到一页的文章,记录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美国华盛顿的一位神经心理学家艾略特·赫斯特对五只猴子进行了训练,使得它们学到两项重要的“实验室技能”:它们必须每十秒钟按一次杠杆,才能避免电击;而同时,如果它们不停拉拽天花板上垂下的一根绳子,则可以得到食物奖励。在学习奖惩制度时,实验室的光照条件,一直在最亮的一档。
  当猴子们学会这套技巧后,科学家改变了实验的条件——开始调节实验室的灯光,而且,当室内光照低于最高亮度时,无论猴子是否摆弄杠杆和绳子,都不会有任何后果。赫斯特发现,猴子很快明白了“光线变暗时,不管怎么样都没有东西吃”,所以,它们只在强光下才不断地拉绳子。
  然而,对于电击与杠杆和光线强弱的关系,猴子却似乎无动于衷,不管光线强弱,它们都保持了按杠杆的习惯。换言之,这些猴子对待可能的奖励,讲求的是看准条件才出手,可是对待避免惩罚的态度,则是过分谨慎,绝不掉以轻心。也许是限于篇幅,赫斯特并未对这种现象的含义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只是简略地提及在临床上,患有焦虑症的病人往往对身边的各种刺激信号都显得高度敏感,与害怕电击的猴子做法似乎都有相似之处。当然,赫斯特的实验对象并不是人,而且光照条件是背景环境,而不是引发奖惩的刺激,如果要把这一实验结果用到人类身上,仅此一项实验,似乎还远远不够。
  恐惧误导了感官
  2010年,以色列科学家罗尼·帕兹的实验小组在国际神经学权威期刊《神经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一项新研究结果。他们发现,在相似的心理训练中,被试者对奖励和惩罚的学习“态度”,果然大不一样。
  他们的实验对象是39名健康的年轻人,而实验分为培训和检验两个阶段。在培训阶段中,被试者会听到频率分别为高(700赫兹)、中(500赫兹)、低(300赫兹)的三种声音,而这三种声音分别与“罚钱”、“没有后果”和“发钱”联系在一起。
  科学家同时向被试者提供了两个按钮,当他们听到“罚钱”音时,如果快速按下正确的按钮,就可以避免损失;而当他们听到“发钱”音时,也必须要按下另一个按钮,才能获得奖励。如果是“没有后果”的声音,则什么也不用做。实际上,损失和奖励的金额都不大——每次只约合人民币一元钱。
  通过培训,被试者掌握了按钮和声音高低的关系,在他们的头脑中,特定的按钮、音频和经济得失被联系在了一起。此后,实验进入了检验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被试者将听到各种频率高低不同的声音(从100—900赫兹不等),而且在他们面前,除了原先的两个按钮之外,又多出了一个新按钮。
  被试者被告知,如果听到刚才学习到的“罚钱”音,就要赶快按下“罚钱”键,而若听到“发钱”音,则需按下“发钱”键,如果听到既非“罚钱”也非“发钱”的声音,则按下新的按键。在这个阶段,只要他们按下正确的按键,就会得到奖励。实验的结果显示,被试者对“罚钱”音的分辨水平,远远低于他们对“发钱”音的分辨水平。他们常常把频率与“罚钱”音相差甚远的声音也错认成惩罚的符号,按下了“罚钱”键,而这种错误,在听到“发钱”音时则较少出现。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项研究的检验阶段里,无论被试者听到的是“罚钱”音还是“发钱”音,只要按对键,结果都是奖励,所以科学家认为,被试者对不同声音的不同反应,不能用“害怕丢钱”来解释,而是因为他们在学习阶段,将与惩罚有关的刺激信号大大泛化了。
  同一个小组的心理学家,在今年发表的另一项研究里,也得到相似的结果。这一次,刺激信号依然是不同频率的声音,但“奖惩”却与金钱无关,而是宜人或恶臭的味道。而且,在培训阶段,被试者无需做出任何判断,只是单纯地听到声音后便闻到味道,直接地将“好”、“坏”与声音信号联系在一起。
  这是心理学中最常见的一种基本训练,被广泛地使用在与恐惧相关的研究中。这项研究发现,被试者将声音频率与香臭联系在一起之后,他们对与臭相关的声音的辨别能力大大下降,将许多相似但是频率不同的声音都归为“臭”类。
  这些相似的实验结果,都显示了不同的结果——奖励或惩罚、好运或厄运——会影响大脑的学习、识别能力。那些与坏结果相关的经历,往往会让我们的大脑变得“迟钝”,失去对线索、信息的精确判断能力,把一大类似是而非的信号都笼统地划归在一起。有趣的是,科学家认为,这种能力也许恰恰对我们的生存有着重要的意义。
  硬币的两面
  “宁可错认一百,也不放过一次。”这种神经机制是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但对于那些焦虑症或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来说,并非好事。
  前文提到的罗尼·帕兹在2010年那篇文章的开头,提到一个颇有启发性的类比:“如果你是一条狗,把另一条狗的叫声当作狮子吼是一件可耻的事,你可能因此失去一个朋友;但是将一声狮子吼当作一声狗吠,则可能要了你的命。”
  正是因为危险信号对我们是如此重要,忽略它将导致严重的后果,所以我们的神经系统在学习识别时,才本着“宁可错认一百,也不放过一次”的原则,不但把最初经历牢牢记住,而且将它的特性提炼、泛化,让它的边界变得模糊。
  话说回来,你7岁时听到的那声狼嚎,很可能和27岁时听到的那声颇有差距,你所需要辨别的,是所有狼嚎的特点,而不是那一只特定饿狼的骇人音色,为了这样的目的,哪怕是把邻家的狗叫误听成狼嚎,也在所不惜。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千百万年来的进化之中,自然选择为我们留下了那些因为害怕而变得“迟钝”、能够成功泛化危险信号的那些先祖。
  可是,像大多数“正常”生理特征一样,如此有用的神经机制,如果越过边界,也会变得异常有害。科学家发现,对于那些本来就具有特定心理状况,譬如焦虑症或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来说,这种泛化信号的学习识别过程会被过度发挥,以至于他们的日常生活仿佛布满暗雷。
  一位退役军人曾这样告诉心理学家:“每一次我闻到放焰火时的硝烟味,或者听到火警长鸣,我都似乎又回到了战场。”甚至,在他去加油站的时候,汽油的味道都会让他感到危险,进而产生恐惧和惊慌。
  这样的个体描述,在科学家的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在2010年发表在《美国精神病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以塞缪尔·利塞克为首的美国科学家报道,患有恐慌症的病人泛化危险信号的能力,确实比健康人要明显得多。
  在他们的实验中,被试者面前的屏幕上会出现或大或小的两种圆圈,小圆圈出现后风平浪静,可是大圆圈的出现却伴以一次轻微的电击——它虽然无痛无害,却足以让被试者觉得“不舒服”。
  当被试者把大圆圈和电击的危险联系在一起之后,只要一见到大圆圈,就会因为惊恐而产生眨眼反应。在实验的检验阶段,被试者的屏幕上可以出现十种圆圈,直径都在最初的大、小圆圈之间。随着圆圈大小不同,被试者的惊恐眨眼程度也会不同。
  研究者发现,当圆圈的直径小于大圆圈的80%时,健康人群的眨眼反应都不会有显著升高;可是,对于恐慌症患者而言,直径一旦增加到大圆圈的60%,就足以让他们的眨眼反应显著升高。这就说明,恐慌症的患者对判断危险信号的阈值,要比健康人低得多。
  找到心结,往往有助于解开心结。塞缪尔·利塞克等人就在文章中提出,了解到恐慌症患者在认知学习中与健康人的区别,也许会帮助我们有的放矢地开发新的治疗方法。也许有一天,我们可以通过使用特定的药物,或者加强心理训练,提高人脑对不同信号的辨别精度,从根源上治疗那些与焦虑、危险、惊恐有关的心理疾病。
其他文献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出生在六月江南的他,有着与生俱来的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长大后的他,从容不迫,天生的细致和后天孜孜不倦的学习,使他成为了一个极具创新精神的发明人。  叶吉,1957年6月生于江苏省江阴。先后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中国科技工程学院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工学学士;1976年进入交通部澄西船厂工作;1983年在江阴澄西机械施工
期刊
6月5日,正值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期间,王健林在北京签署了一份在俄罗斯投资高达25亿至30亿美元的意向协议书。万达集团将联合中国泛海控股集团(以下简称“泛海”)计划在莫斯科、圣彼得堡、北高加素或俄罗斯其他地区建设大型文化、旅游和商业的综合设施,目前该投资意向书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和外交部。但这并不是万达集团走出国门的第一笔巨额投资。早在5月21日,万达集团宣布将斥资31亿美元,(并购交易总额26亿美元,
期刊
“人生须走崎岖路,平坦路上无英豪;做开创性的科学事业,往往是得不到大多数人理解的,而获得世人的赞颂是在事业成功之时;人才难得,人才发光的环境更难得;才能犹如一张支票,要兑现才有价值。”这是广州巍峰矿产应用研究所所长古菊云的人生格言。  古菊云,教授、高级工程师,1936年10月生于广东五华。1960年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早年留校任教,后调广东有色金属地质勘察局工作,现为广州巍峰矿产应用研究所所长。
期刊
毕伟,原名毕占信,出身于中医世家,中医学教授。现任华溪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华溪美容院院长及区政协委员。1995年,毕伟自主创建了华溪中医药研究院、华溪美容院、华溪玉容中医中药研究所、华溪酒厂、华溪食品厂等企业,在全国有千余家的连锁机构,业务遍及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及海外一些国家与地区。曾获“当代最具影响力企业家”、“世界杰出华人”等荣誉。  苦心钻研守卫健康  毕伟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便对医学充满了
期刊
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对民族医药探索的成果,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蕴含着非常宝贵的科学内涵,值得现代医药学深入研究。当今,世界人口剧增,环境污染严重,野生植物药材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条件也受到了严重破坏,自然生态中的药材已十分有限,远远未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林忠平表示,如果提倡到自然条件较好的深山老林采集草药,势必会加快中草药资源的濒危和灭绝。因此,人工栽培便成了中草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之路。而在此同时,应该重
期刊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中生产垃圾、生活垃圾的产量越来越大,垃圾处理问题已成为困扰全球城市发展的难点。一般废弃物多夹杂有PVC塑料,一经焚化处理,将会产生危害人体的戴奥辛,此物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一时间,如何处理戴奥辛一直是工业生产中的难题,也成了世界各地科学家致力研究的课题之一。  著名发明家、三誉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张坤树,独辟蹊径,开拓创新,发现奈米热触媒可有效便捷地抑制
期刊
白春英,1970年出生于内蒙古(蒙古族)。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日本岐阜大学医学系,2008年3月获医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白春英回到家乡内蒙古,于2008年9月经人才引进来到了赤峰学院医学院任分子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目前在赤峰学院医学院承担《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医用生物学》及公选课《常见遗传病的特征及分子基础》等教学工作。  白春英非常热爱教育事业,毕业后便一心投入到教研事业当中。她始
期刊
向来以远见著称的万达集团,凭借其过人的战略野心与执行力,正在全力构建其全产业帝国的梦想:万达院线冲刺IPO(首次公开募股)、收购国际大型影院AMC、每年新开15家百货店、星级酒店快速扩张、旅游产业风生水起……  然而,与全产业链布局相伴相生的,还有难以预知的风险和挑战。近日,《创新时代》特邀请正略钧策管理咨询顾问赵丽燕作客“独家策划”栏目,就万达集团重金并购AMC能否盈利、“万千百货”更名为“万达
期刊
NO1  一种野生山核桃嫁接技术  专利权人:陈光华  专利号:201110236874.3  专利简介:  该技术选用野生山核桃或麻柳为砧木,砧木断口削成斜面,斜面高的一面上端削去3—5cm长的外皮呈“V”字型,接穗枝条削去向芽方的外皮,拨开砧木“V”字型肉质皮层,使肉质皮层与木质部分离,将接穗斜面向内紧靠砧木的木质部,从上而下插入,再用农用地膜从砧木和接穗枝接口处套满砧木锯口,露出接穗枝,扎紧
期刊
在第七届国际发明展览会优秀项目對接会上,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促进中心从专家筛选的几百项优秀发明项目中又精心挑选了31个项目汇编成册提供给与会者,同时邀请了其中8位发明人或合作者现场介绍项目的显著创新点、应用前景、期望的合作方式等,从本期起,本刊特从中遴选有代表性的发明项目予以展示。  NO1 环保型纳米水溶性(非油)系列轧制润滑油  发明人:张洪民  发明人简介:  张洪民大专学历,高工,非油润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