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关于夯实实体经济,建设制造强省的四川方略正在成都市深入实施。
3月16日,世界疫情发展愈烈,成都的复工复产紧张而有序地推进,成都市发布《2020年产业生态圈和产业功能区建设工作计划》,聚焦“5+5+1”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开启新一轮产业功能区建设大潮。产业功能区,脱胎于世界经济前沿的一种全新发展方式,被称为开发区建设的3.0版本的经济变革,以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和经济组织方式为重心,在成都已践行三年。
成都之东的成华区,紧承成都市的这轮产业变革,在新经济大潮中不断翻涌着产业复兴的浪花,其产业正脱胎换骨,煥发勃勃生机。
时不我待,锐意前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已在开年之初由中央定调。成都是双城之一,向东向南发展全力对接重庆。
成华区是成都东进的前沿阵地,成华区委书记刘光强表示,成华区作为成都“中优”战略布局的核心区块,理应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中找准功能定位和主责主业,做强成都“主干”重要支撑。
革故鼎新,凤凰涅槃。作为成都最为出名的老工业基地,成华区产业发展也经历了从1.0版到3.0版的蜕变。
1.0版,成华工业引领蓉城。国家“一五”计划时期成都东郊是全国三大电子工业基地之一,历经国家“三线”建设的投入,汇聚了千人以上工业企业多达160多家、从业人员接近20万。尤其改革开放后,创造了电缆产量等多项“全国第一”,双燕冰箱、峨眉牌自行车等“成都造”产品畅销全国,东郊的工业产值占据全市“半壁江山”。
2.0版,经济转型迈向宜居宜业的现代城区。进入新世纪,成华抢抓成都“东调”“北改”“中优”三大历史机遇转型升级,1725亩工业仓储物流用地“调减”和5325亩公服用地公共绿地“调增”,初步实现传统工业物流集散地向现代服务业汇集地转型、生产为主的老工业区向宜居宜业的现代城区升级、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迈进的“三个历史性转变”。
3.0版,紧扣成都产业生态圈和产业功能区建设,三大产业功能区正撑起成华全新的未来。成华正满怀豪情聚焦四川“5+1”现代产业体系和成都“5+5+1”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倾力夯实实体经济,全力做强成都“主干”重要支撑。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汪小琦一直关注着成华区的产业布局和发展历程。他说,产业是城市的“血液”,只有把城市产业做强做精,提升资源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才能在新一轮城市发展竞争中脱颖而出。
而成华区正布局的三大产业功能区正是着眼于已有的资源要素,立足成都“公园城市”的内涵,融入文旅文脉,发力绿色生态,正迈向“人城产”一体的产业高端。
在“新天府会客厅”访谈中,刘光强详细介绍了成华三大产业功能区布局和建设情况。
熊猫星球国际旅游度假区。熊猫是与长城、故宫并称“最能体现中国元素的三大文化名片”,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正在成华辖区内。2017年,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启动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四川省委省政府响亮打出了“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的口号,“三九大”中的“大”正是指大熊猫。目前,成华正抓住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和“三城三都”等重大机遇,发挥熊猫国际品牌和北湖生态资源两大优势,重点发展“熊猫主题旅游”和“熊猫主题文创”两大主导产业,培育提升“科研科普”和“国际交往”两大核心功能,全力打造四川大熊猫文旅品牌核心承载地和成都世界旅游名城首选目的地。2019年9月25日“熊猫星球”重大项目开建,建成后至2035年,年游客量将达1650万人次,其中,龙头项目“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改扩建工程”完成后,规模将扩大至3525亩,是现在的3倍。未来,“国际熊猫+北湖生态”的旅游功能区将成为生态型国际化的旅游胜地,建成四川大熊猫文旅品牌核心承载地和成都世界旅游名城首选目的地。
东郊记忆艺术区。这个片区将成为文创新高地,发展“艺术展演”“数字娱乐”“影视传媒”主导产业,引进了合纵文化、繁星戏剧村、今日头条、紫光影业等一批文创龙头项目,以及华荔娱乐等12家西南首店。同时,将成为时尚打卡地,原红光厂改造成了“东郊记忆”,原禾创药业仓库改造成了“完美文创公园”等。这里还是宜居生活地,成都自然博物馆,引进七中英才学校、万汇学校等公益配套,植入工业元素和生态环境,建成二仙公园、杉板桥公园、圣灯公园、沙河城市公园、城东体育公园等大型城市公园和方家河等滨水生态绿道,已经成为宜居宜游的新空间。 成都龙潭新经济产业功能区。这是成都市批准成立的第一个新经济产业功能区,主要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共享经济”,聚集了新经济企业420家,功能区年总产值达700亿元。这个功能区产业支撑强,聚焦机器人、数字通信、检验检测等细分领域产业发展,打造新经济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引进了4家世界500强企业项目,落户了芯片银行等32个重大产业项目,推动成焊宝玛等3家企业跻身全市新经济“双百”企业,扶持卡诺普快速成长为行业标准制定企业,龙潭检验检测园入选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集聚区,22万平方米航天产业园加快建设,25万平方米东广人工智能谷年底开建,目前功能区正加速从工业经济向新经济转型升级。
三大产业功能区描绘出成华产业功能布局,正加速重构成都之东的全新经济版图。
时代赋予成华重任,只争朝夕。以产业功能区为核心的成华宏伟蓝图已经谋定,把蓝图变为现实更离不开实干、巧干、苦干。
新冠肺炎疫情并未打乱成华的发展步伐,2月20日抗疫正酣,成华区各部门就紧张投入到抗击疫情保复工复产的行动中。区委外事办、区投促局、区卫健局会同新客站管委会推进外资企业一站式服务,稳定企业发展信心。
自2月10日开始,成华区双桥子街道针对辖区驻区企业、楼宇企业、规模以上重点企业等三类企业成立了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专班,8个企业联络组,由街道班子成员担任组长带队上门,并依托钉钉、QQ、微信等在线智能平台,推行“不见面指尖审核”、“管家式”呼叫服务,成都正华电子仪器有限公司等企业迅速复工复产。街道的贴心服务备受企业称赞。
双桥子街道还建立定期分析研判制度,定期召开专题研判会,对企业诉求和在线咨询进行分析研判,帮助企业筹措防疫物资、开展防疫宣传、健全防疫管理,助力企业有序复工复产。
一个产业功能区就是若干城市新型社区,这是成华“人城产”一体化的新理念。后疫情时代,产业发展不仅未止步,反而又注入了诸多新内涵——
优布局、强功能,提高人城产“融合度”。秉持“一个产业功能区就是若干城市新型社区”理念,做优功能区内部空间组团和多维功能体系,前瞻精准布局各类专业生产设施、品质生活配套和智慧城市项目,运用公园城市理念、小街区规制等方式提升功能区宜居性舒适度,不断满足产业细分需求和产业人群生活个性需求。
优项目、强支撑,提高主产业“显示度”。紧扣提升产业生态圈细分领域产业显示度、配套率和竞争力,做优落细三大功能区主导产业“两图一表”,以精准招引龙头项目做强产业链核心支撑,以持续引进培育关联、配套、协作企业补链强链,加快打造一批专而精的“单打冠军”。
优机制、强保障,提高运维管“专业度”。落实功能区建设主体责任,推行“一功能區一模式”管理机构和“委街融合”运行机制,制定功能区放权赋能“两张清单”“两项机制”,推动便企利企政务服务事项全面纳入功能区综合服务平台,深化功能区“功能结构模型”“员额制”“市场化选聘”“差异化薪酬”等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成华,以三大产业功能区建设为核心,正重塑成都东部经济版图,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成华力量。
(图片除署名外由成都市成华区委宣传部提供)
3月16日,世界疫情发展愈烈,成都的复工复产紧张而有序地推进,成都市发布《2020年产业生态圈和产业功能区建设工作计划》,聚焦“5+5+1”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开启新一轮产业功能区建设大潮。产业功能区,脱胎于世界经济前沿的一种全新发展方式,被称为开发区建设的3.0版本的经济变革,以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和经济组织方式为重心,在成都已践行三年。
成都之东的成华区,紧承成都市的这轮产业变革,在新经济大潮中不断翻涌着产业复兴的浪花,其产业正脱胎换骨,煥发勃勃生机。
做强成都“主干”重要支撑
时不我待,锐意前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已在开年之初由中央定调。成都是双城之一,向东向南发展全力对接重庆。
成华区是成都东进的前沿阵地,成华区委书记刘光强表示,成华区作为成都“中优”战略布局的核心区块,理应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中找准功能定位和主责主业,做强成都“主干”重要支撑。
革故鼎新,凤凰涅槃。作为成都最为出名的老工业基地,成华区产业发展也经历了从1.0版到3.0版的蜕变。
1.0版,成华工业引领蓉城。国家“一五”计划时期成都东郊是全国三大电子工业基地之一,历经国家“三线”建设的投入,汇聚了千人以上工业企业多达160多家、从业人员接近20万。尤其改革开放后,创造了电缆产量等多项“全国第一”,双燕冰箱、峨眉牌自行车等“成都造”产品畅销全国,东郊的工业产值占据全市“半壁江山”。
2.0版,经济转型迈向宜居宜业的现代城区。进入新世纪,成华抢抓成都“东调”“北改”“中优”三大历史机遇转型升级,1725亩工业仓储物流用地“调减”和5325亩公服用地公共绿地“调增”,初步实现传统工业物流集散地向现代服务业汇集地转型、生产为主的老工业区向宜居宜业的现代城区升级、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迈进的“三个历史性转变”。
3.0版,紧扣成都产业生态圈和产业功能区建设,三大产业功能区正撑起成华全新的未来。成华正满怀豪情聚焦四川“5+1”现代产业体系和成都“5+5+1”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倾力夯实实体经济,全力做强成都“主干”重要支撑。
三大产业功能区重塑蓉东未来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汪小琦一直关注着成华区的产业布局和发展历程。他说,产业是城市的“血液”,只有把城市产业做强做精,提升资源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才能在新一轮城市发展竞争中脱颖而出。
而成华区正布局的三大产业功能区正是着眼于已有的资源要素,立足成都“公园城市”的内涵,融入文旅文脉,发力绿色生态,正迈向“人城产”一体的产业高端。
在“新天府会客厅”访谈中,刘光强详细介绍了成华三大产业功能区布局和建设情况。
熊猫星球国际旅游度假区。熊猫是与长城、故宫并称“最能体现中国元素的三大文化名片”,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正在成华辖区内。2017年,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启动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四川省委省政府响亮打出了“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的口号,“三九大”中的“大”正是指大熊猫。目前,成华正抓住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和“三城三都”等重大机遇,发挥熊猫国际品牌和北湖生态资源两大优势,重点发展“熊猫主题旅游”和“熊猫主题文创”两大主导产业,培育提升“科研科普”和“国际交往”两大核心功能,全力打造四川大熊猫文旅品牌核心承载地和成都世界旅游名城首选目的地。2019年9月25日“熊猫星球”重大项目开建,建成后至2035年,年游客量将达1650万人次,其中,龙头项目“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改扩建工程”完成后,规模将扩大至3525亩,是现在的3倍。未来,“国际熊猫+北湖生态”的旅游功能区将成为生态型国际化的旅游胜地,建成四川大熊猫文旅品牌核心承载地和成都世界旅游名城首选目的地。
东郊记忆艺术区。这个片区将成为文创新高地,发展“艺术展演”“数字娱乐”“影视传媒”主导产业,引进了合纵文化、繁星戏剧村、今日头条、紫光影业等一批文创龙头项目,以及华荔娱乐等12家西南首店。同时,将成为时尚打卡地,原红光厂改造成了“东郊记忆”,原禾创药业仓库改造成了“完美文创公园”等。这里还是宜居生活地,成都自然博物馆,引进七中英才学校、万汇学校等公益配套,植入工业元素和生态环境,建成二仙公园、杉板桥公园、圣灯公园、沙河城市公园、城东体育公园等大型城市公园和方家河等滨水生态绿道,已经成为宜居宜游的新空间。 成都龙潭新经济产业功能区。这是成都市批准成立的第一个新经济产业功能区,主要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共享经济”,聚集了新经济企业420家,功能区年总产值达700亿元。这个功能区产业支撑强,聚焦机器人、数字通信、检验检测等细分领域产业发展,打造新经济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引进了4家世界500强企业项目,落户了芯片银行等32个重大产业项目,推动成焊宝玛等3家企业跻身全市新经济“双百”企业,扶持卡诺普快速成长为行业标准制定企业,龙潭检验检测园入选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集聚区,22万平方米航天产业园加快建设,25万平方米东广人工智能谷年底开建,目前功能区正加速从工业经济向新经济转型升级。
三大产业功能区描绘出成华产业功能布局,正加速重构成都之东的全新经济版图。
后疫情时代拓展产业新空间
时代赋予成华重任,只争朝夕。以产业功能区为核心的成华宏伟蓝图已经谋定,把蓝图变为现实更离不开实干、巧干、苦干。
新冠肺炎疫情并未打乱成华的发展步伐,2月20日抗疫正酣,成华区各部门就紧张投入到抗击疫情保复工复产的行动中。区委外事办、区投促局、区卫健局会同新客站管委会推进外资企业一站式服务,稳定企业发展信心。
自2月10日开始,成华区双桥子街道针对辖区驻区企业、楼宇企业、规模以上重点企业等三类企业成立了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专班,8个企业联络组,由街道班子成员担任组长带队上门,并依托钉钉、QQ、微信等在线智能平台,推行“不见面指尖审核”、“管家式”呼叫服务,成都正华电子仪器有限公司等企业迅速复工复产。街道的贴心服务备受企业称赞。
双桥子街道还建立定期分析研判制度,定期召开专题研判会,对企业诉求和在线咨询进行分析研判,帮助企业筹措防疫物资、开展防疫宣传、健全防疫管理,助力企业有序复工复产。
一个产业功能区就是若干城市新型社区,这是成华“人城产”一体化的新理念。后疫情时代,产业发展不仅未止步,反而又注入了诸多新内涵——
优布局、强功能,提高人城产“融合度”。秉持“一个产业功能区就是若干城市新型社区”理念,做优功能区内部空间组团和多维功能体系,前瞻精准布局各类专业生产设施、品质生活配套和智慧城市项目,运用公园城市理念、小街区规制等方式提升功能区宜居性舒适度,不断满足产业细分需求和产业人群生活个性需求。
优项目、强支撑,提高主产业“显示度”。紧扣提升产业生态圈细分领域产业显示度、配套率和竞争力,做优落细三大功能区主导产业“两图一表”,以精准招引龙头项目做强产业链核心支撑,以持续引进培育关联、配套、协作企业补链强链,加快打造一批专而精的“单打冠军”。
优机制、强保障,提高运维管“专业度”。落实功能区建设主体责任,推行“一功能區一模式”管理机构和“委街融合”运行机制,制定功能区放权赋能“两张清单”“两项机制”,推动便企利企政务服务事项全面纳入功能区综合服务平台,深化功能区“功能结构模型”“员额制”“市场化选聘”“差异化薪酬”等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成华,以三大产业功能区建设为核心,正重塑成都东部经济版图,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成华力量。
(图片除署名外由成都市成华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