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敲”的典故我们并不陌生:著名的“苦吟派”诗人贾岛骑在驴背上苦思“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反复斟酌是用“推”,还是用“敲”,以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他自己也曾说:“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古人的炼字不可说不经典,现在的作文教学是不是也可以从中受到一些启发呢?
一
作文的现状:作文=难度高的作业=很难量化的作业。
学生写作文是最感头疼的事,要么大翻特翻作文书,要么咬着笔头冥思苦想,要么胡乱拼凑不知所言,这样的文章交上来,老师也叫苦不迭。为什么作文从小学三年级甚至一年级就开始写,从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一直写到中学毕业,仍然是老师和学生最感挠头的事?按一个学期最少写六篇大作文计算,九年的时间就是一百零八篇,这还不包括各学期的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单元检测、征文比赛等,几百次的作文训练与讲评为什么效果如此不明显?
讲评之后,作文本发了下来。
请看下面几种现象:
现象之一:××同学赶紧打开作文本,先看看分数,再把老师的评语认认真真看一遍,从眉批看到总批,直到看明白为止,然后把本合上,下次作文课再打开。
现象之二:××同学打开作文本,先看分数,95分则手舞足蹈,65分则唉声叹气,真是有时欢喜有时忧,看完分数后本子一合,该干什么干什么去。
现象之三:××同学连作文本都不打,问他为什么,则理直气壮地回答:“看也是那么多,不看也是那么多,看不看有什么区别?”
以上三种现象非常常见,我们的身边比比皆是,我们从中看出了什么?
一是学生关注的是分数,而忽略了作文本身。
二是作文的批改注重的是批语和讲评,而忽略了文章的修改。
批和改应该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两只脚,一只瘸了,肯定就跑不快了。怨不得学生不会写作文,作文水平难以提高,是不是我们太重视写、太忽略改了。文学大家的文章尚且要经历反反复复的删改增添,学生的作文真的可以一气呵成、一字千金吗?
二
认识到了这一点,我在作文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希望可以积累一点经验与教训,在作文教学中找到一条比较平坦、不太弯曲的小路。
措施之一:指导要细。初级阶段就低不就高,指导要针对层次较低的学生,指导内容一定要细致,大到文章主题的确立,选材的标准,段落的安排,小到过渡句怎样写,用什么修辞方法,甚至哪个词语在哪处出现,能详则详。几乎指导完,作文的雏形就已经出来了。不要害怕束缚孩子的想象力,就像学习说话一样,必须告诉他“我比爸爸不低”是不对的,应该说“我比爸爸高”,这才是对的。作文也要告诉学生,这样写才是对的。这类作文训练大都以命题作文为基础。
措施之二:作文的批改变评语式为分析式或建议式。不再写这个段落好、全文主题鲜明、结构完整、语言通顺等套话。对一些好的过渡、句子分析出好在哪里,对文章中出现的不足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让学生作为参考。如一位学生写雪,“雪花如同棉絮,铺天盖地的压下来,劈头盖脸的袭过来。大的,小的,都一起在赛跑,跑得慢的,被风刮起,像仙女翩翩起舞;跑得快的,像一闪而过的流星”,我在句子的下面按惯例画上波浪线以示表扬,在旁边注上“这个‘压’字用得好,突出了雪势之大,而且充满一种动感,文章一下子活了起来”。讲评时,我把评语读了出来,同时请学生发表意见,还可以对句中哪个词语进行品评?同学们有的抓住“袭”,有的抓住“翩翩起舞”,有的抓住“流星”,还有的学生按自己的思路,抓住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分析得非常细致。学生会分析,才说明他理解了,理解之后,运用起来才会更方便。
措施之三:作文可以进行简单的量化评分。本着鼓励为主的原则,确定一个基准分85分,能够按照指导按部就班地写作,达到主题、结构、语句方面的基本要求(作文二、三类文),错别字较少的即可得到85分,在此基础上酌情加减分。把分数标在明处,因为什么加分,由于什么减分,让学生明白。对于写作有一定基础,没有按指导写的只要写得好,分数会达到90分甚至更高,同样标出加减分的原因。同样写雪,一位同学的题目拟为“飞花”,我在旁边标注:“题目简洁,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而且在人们的眼前创造了一个诗一般的美丽意境。新颖优美, 1分。”这种方法更直观地肯定了同学们的优秀之处,让他们发现原来自己的语言也非常独特、非常有魅力。
措施之四:作文的修改不可忽视。作文讲评后,对整体情况进行小结,对大多数同学摘出他们的好的段落、句子或词语,予以表扬,大家共享。对于出现的问题也要共享,避免以后再出现同样的漏洞。之后的作文修改分两个层次:85分以上的同学直接在原文上进行修改,下一次作文获得自由选题甚至摘抄的权利,未达到85分的同学则要针对减分的原因进行思考。第二次作文任务就是重新改写本文,把上次出现的问题改正,把上次丢失的分数找回来,达到85分或更高分数。两次作文课之后,一次完整的作文指导、写作及讲评、修改告一段落。
三
一是对作文无从下手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路子,虽然作文写得千差万别,但基本上文章的骨架是可以立得住的。老师的批改和建议不会太零落,出现的问题也比较集中,容易进行归纳。相对来讲,批改的难度有所降低,学生也觉得达到标准不是天方夜谭,减轻了写作的畏难情绪。
二是作文讲评,优缺共享。因为问题比较集中,讲评也就更有针对性。而且,讲评以表扬为主,大家一起欣赏好文章、优美语句,出现的问题只对文不对人,没有压力,保护了自尊心,提高了积极性,许多学生不再怕上作文课,还有部分学生相当期盼上作文课。
三是作文量化,优缺自现。量化的目的就是使文章的写作、讲评、修改都有章可循。虽然不全面,但作为一种媒介与过渡还是有一定优势的。好的地方学生会继续发扬,差的地方学生也会明白为什么不能这样写,应该怎样写,修改的过程就是另一次的写作过程,自然写一次就会好一次,作文的水平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四是一次作文,二次修改。达到标准分的同学会非常喜悦、兴奋,第二次的作文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奖励,而不是一种任务。摘抄也好,自己选题写作也罢(虽然开始这一部分同学很少,但不是绝对没有),对于他们仍然是一次学习与提高的过程。未达到标准的同学因为知道自己减分的原因,可以很容易地改正并达标,也算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心里自然有一份轻松感。
一
作文的现状:作文=难度高的作业=很难量化的作业。
学生写作文是最感头疼的事,要么大翻特翻作文书,要么咬着笔头冥思苦想,要么胡乱拼凑不知所言,这样的文章交上来,老师也叫苦不迭。为什么作文从小学三年级甚至一年级就开始写,从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一直写到中学毕业,仍然是老师和学生最感挠头的事?按一个学期最少写六篇大作文计算,九年的时间就是一百零八篇,这还不包括各学期的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单元检测、征文比赛等,几百次的作文训练与讲评为什么效果如此不明显?
讲评之后,作文本发了下来。
请看下面几种现象:
现象之一:××同学赶紧打开作文本,先看看分数,再把老师的评语认认真真看一遍,从眉批看到总批,直到看明白为止,然后把本合上,下次作文课再打开。
现象之二:××同学打开作文本,先看分数,95分则手舞足蹈,65分则唉声叹气,真是有时欢喜有时忧,看完分数后本子一合,该干什么干什么去。
现象之三:××同学连作文本都不打,问他为什么,则理直气壮地回答:“看也是那么多,不看也是那么多,看不看有什么区别?”
以上三种现象非常常见,我们的身边比比皆是,我们从中看出了什么?
一是学生关注的是分数,而忽略了作文本身。
二是作文的批改注重的是批语和讲评,而忽略了文章的修改。
批和改应该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两只脚,一只瘸了,肯定就跑不快了。怨不得学生不会写作文,作文水平难以提高,是不是我们太重视写、太忽略改了。文学大家的文章尚且要经历反反复复的删改增添,学生的作文真的可以一气呵成、一字千金吗?
二
认识到了这一点,我在作文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希望可以积累一点经验与教训,在作文教学中找到一条比较平坦、不太弯曲的小路。
措施之一:指导要细。初级阶段就低不就高,指导要针对层次较低的学生,指导内容一定要细致,大到文章主题的确立,选材的标准,段落的安排,小到过渡句怎样写,用什么修辞方法,甚至哪个词语在哪处出现,能详则详。几乎指导完,作文的雏形就已经出来了。不要害怕束缚孩子的想象力,就像学习说话一样,必须告诉他“我比爸爸不低”是不对的,应该说“我比爸爸高”,这才是对的。作文也要告诉学生,这样写才是对的。这类作文训练大都以命题作文为基础。
措施之二:作文的批改变评语式为分析式或建议式。不再写这个段落好、全文主题鲜明、结构完整、语言通顺等套话。对一些好的过渡、句子分析出好在哪里,对文章中出现的不足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让学生作为参考。如一位学生写雪,“雪花如同棉絮,铺天盖地的压下来,劈头盖脸的袭过来。大的,小的,都一起在赛跑,跑得慢的,被风刮起,像仙女翩翩起舞;跑得快的,像一闪而过的流星”,我在句子的下面按惯例画上波浪线以示表扬,在旁边注上“这个‘压’字用得好,突出了雪势之大,而且充满一种动感,文章一下子活了起来”。讲评时,我把评语读了出来,同时请学生发表意见,还可以对句中哪个词语进行品评?同学们有的抓住“袭”,有的抓住“翩翩起舞”,有的抓住“流星”,还有的学生按自己的思路,抓住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分析得非常细致。学生会分析,才说明他理解了,理解之后,运用起来才会更方便。
措施之三:作文可以进行简单的量化评分。本着鼓励为主的原则,确定一个基准分85分,能够按照指导按部就班地写作,达到主题、结构、语句方面的基本要求(作文二、三类文),错别字较少的即可得到85分,在此基础上酌情加减分。把分数标在明处,因为什么加分,由于什么减分,让学生明白。对于写作有一定基础,没有按指导写的只要写得好,分数会达到90分甚至更高,同样标出加减分的原因。同样写雪,一位同学的题目拟为“飞花”,我在旁边标注:“题目简洁,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而且在人们的眼前创造了一个诗一般的美丽意境。新颖优美, 1分。”这种方法更直观地肯定了同学们的优秀之处,让他们发现原来自己的语言也非常独特、非常有魅力。
措施之四:作文的修改不可忽视。作文讲评后,对整体情况进行小结,对大多数同学摘出他们的好的段落、句子或词语,予以表扬,大家共享。对于出现的问题也要共享,避免以后再出现同样的漏洞。之后的作文修改分两个层次:85分以上的同学直接在原文上进行修改,下一次作文获得自由选题甚至摘抄的权利,未达到85分的同学则要针对减分的原因进行思考。第二次作文任务就是重新改写本文,把上次出现的问题改正,把上次丢失的分数找回来,达到85分或更高分数。两次作文课之后,一次完整的作文指导、写作及讲评、修改告一段落。
三
一是对作文无从下手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路子,虽然作文写得千差万别,但基本上文章的骨架是可以立得住的。老师的批改和建议不会太零落,出现的问题也比较集中,容易进行归纳。相对来讲,批改的难度有所降低,学生也觉得达到标准不是天方夜谭,减轻了写作的畏难情绪。
二是作文讲评,优缺共享。因为问题比较集中,讲评也就更有针对性。而且,讲评以表扬为主,大家一起欣赏好文章、优美语句,出现的问题只对文不对人,没有压力,保护了自尊心,提高了积极性,许多学生不再怕上作文课,还有部分学生相当期盼上作文课。
三是作文量化,优缺自现。量化的目的就是使文章的写作、讲评、修改都有章可循。虽然不全面,但作为一种媒介与过渡还是有一定优势的。好的地方学生会继续发扬,差的地方学生也会明白为什么不能这样写,应该怎样写,修改的过程就是另一次的写作过程,自然写一次就会好一次,作文的水平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四是一次作文,二次修改。达到标准分的同学会非常喜悦、兴奋,第二次的作文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奖励,而不是一种任务。摘抄也好,自己选题写作也罢(虽然开始这一部分同学很少,但不是绝对没有),对于他们仍然是一次学习与提高的过程。未达到标准的同学因为知道自己减分的原因,可以很容易地改正并达标,也算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心里自然有一份轻松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