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 35例肺栓塞的临床诊断步骤与治疗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50514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肺栓塞的临床诊断步骤及治疗效果,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07年10月收住ICU并确诊的35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步骤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35例肺栓塞患者中,首次误诊率高达68.6%,血气分析异常者占94.3%,心电图异常者占31.4%,超声心动图呈典型改变者占82.9%,血浆D-二聚体>500μg/L者占100.0%,增强螺旋CT和磁共振显像异常者分别占100.0%和94.3%.其中17例深静脉血栓,10例创伤骨折或手术,3例心房颤动,2例羊水栓塞,2例深静脉置管,1例原因不明.接受抗凝治疗的16例患者中有2例死亡(均为羊水栓塞患者),接受溶栓治疗的19例患者中有3例死亡.结论 肺栓塞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多不典型,从而导致误诊率高,提高对肺栓塞的诊断意识和完善诊断步骤是提高肺栓塞诊断率的关键.除羊水栓塞患者以外,溶栓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其他文献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活动中体验过程,进而培养其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情境教学自始至终都突出学生的“体验”。要让学生“体验”,就要求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可听、可言、可触摸、可经历、可操作的情境,尽可能把思想品德课中抽象的知识还原成事实,把简单乏味的书本内容演绎成趣味盎然的视
一、我的课堂。我选择    课堂改革的具体目标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和归宿,构建独特的教学模式,达到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目的。学生的课堂,学生选择。而他们选择的也正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
目的探讨应用血浆吸附(PAP)与血浆置换(PE)治疗肝性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45例肝性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同时,随机分为PAP1组(行PAP1次)15例、PAP2组(连续行PAP3次,间隔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