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霞客是经楚雄进入祥云后,经过云南驿,再从冉家屯(今阮营)后的水目山南麓上山的。
这是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十二月初十七日。他先到了玉皇阁,经过普贤寺,再到了灵光寺。想去访无住,不遇。然后到观音阁,看到了《渊公碑》。在普贤寺里,他看到了大香樟、木犬、枯井、风洞、寺抱塔。徐霞客在水目山歇息了一天。第三天,十九日,他准备下山了。但天气不好,下起了雨加雪。滇西祥云的冬天是很少下雪的,几年才碰得上一次。幸而天公作美,上午雨雪就停了,天朗气清。他便下了山,完成了他的祥云水目山之旅。
有位名叫聂鲁达的诗人说过:“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云南祥云的水目山,南诏大理国的皇家禅林,这座尘封千年的古佛教寺院,历经千年风风雨雨,当时光流逝,繁华如梦,她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人文沉淀等等才逐渐变得清晰、坚强、深刻。
人们因为各种理由来到这里,因为它能给的理由实在太多:寺抱塔,北岗塔林,舍利子,徐霞客,担当等等。其实,光是一连串的数字,就足以打动世人踏上这座神秘的禅寺。初建于1300多年前的皇家禅林;滇西名僧中普济、净妙、皎渊等水目七祖:被称为诗书画“三圣”的担当普荷:有近10位大理国国主在水目寺受戒出家:保存完好的59座墓塔:历经千年的唐代茶花:近400多年的明代月季……
踏入神秘的水目寺,我们神奇地发现一种蕴藏,一种对接,它的兴衰、它的历史、它的传说故事和它的佛教文化。进入水目寺,得从唐代开始。据现存《水目寺碑铭》记载,南诏龙兴四年(唐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南诏国王命普济庆光禅师到水目山开山建寺。按此推算,水目山是云南开创较早的佛教圣地之一,其佛事活动要比大理崇圣寺早11年,比佛教名山鸡足山早700余年。经过多次整修扩建,到明末清初时水目山达到鼎盛,修建起规模宏大的梵刹寺宇建筑群。从唐元和八年到明清时期的高僧持续修建,先后依山建起了水目寺、宝华寺、灵光寺、地藏寺、金龙寺、大觉寺、普贤寺、塔盘寺、倒影寺、经板阁、玉皇阁、观音阁、三教阁、无影庵、戒月静室……
今天,除了保存下来的水目寺、普贤寺、1996年重建的宝华寺和塔盘寺、灵光寺、经板阁、观音阁、玉皇阁、三教阁的遗址已经发现外,其余已湮没在悠悠岁月的莽莽林海深处。
水目寺,也称常住寺,是水目山至今保存较为完整且规模较大的南诏大理国皇家佛教禅院。全寺一进三院,坐西向东,沿山坡由下至上是山门、塔院、前殿、大雄宝殿,南北两侧又配以僧房、香积厨、斋堂、职事室、茶室、云会堂等。紧靠天王殿其北有一小院,由一主殿和一配殿组成。主殿坐西向东,称土主殿,配殿坐南朝北,里面供奉普济庆光禅师开山时所作的“木犬”。塔院为水目寺的第一院,由于寺已毁,只留下塔基之上耸立的被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水目寺塔”。穿过右侧中堂为后院,环境极为清幽,大殿前廊右侧一门直通院外小路之旁的枯井……
普贤寺位于水目山中庵。寺前箐沟长满苍翠古林,在水目寺与普贤寺之间有灵光寺遗址。普贤寺坐西向东,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八年,开山祖师大济了益禅师开山时,先建大殿,后建前楼,再建禅室云堂,铸普贤金像供奉。现存的普贤寺是1992年在原址上重建的寺院,有大殿、左右厢房及二耳房、僧舍、厨房等。
位于水目山上庵的宝华寺,是水目山的历史辉煌点,附近茂密的元江栲古森林如千纳万众,还在绕围皈依。明末清初云南著名僧侣如担当、梵山、悟桢、知空、非相、容光等均在寺内授戒或开坛讲学。
水目山上现在的每一座寺院和过去每一座寺院的遗址,都透露着曾经有过的辉煌历史。明清时期成为云南汉传禅宗佛教中心的宝华寺,那正是:“水目宏开,层层云山归足下;宝华普映,朵朵鲜花献佛前”。
位于水目寺北岗的塔林,是你不得不去的地方。走人塔林,会触动你的根根心弦,让隐退的鸟声风声腾空而起。风声诉说着种种久远的佛音禅语,让感动的松林随机而动,发出种种玄妙的回音,让出走凡俗的高僧如何站在一定的高度审视白己。北岗塔林,不仅风格与众不同,而且数量在云南在中国西南也堪称第一,所以一直就有“北观少林寺、南看水目山”的说法。
这是摘自多年前云南信息港的一条新闻: “作为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系列活动之一的祥云水目山佛门圣物(舍利子)安放仪式在佛教胜地水目山隆重举行。至此,这一出土多年、海内外游客慕名已久却一直未能亲睹神韵的佛门圣物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在230多名僧众的护送及4万多名游客的目送下重新回归了水目山墓塔林的地宫。……据了解,水目山是云南开创较早的佛教胜地之一,其寺院始建于唐朝,兴盛于宋元,延续于明清,鼎盛时期,僧众多达3000余人,一度成为滇西地区的佛教中心。由此也造就了著名的全国第三大塔林——北岗塔林。北岗塔林建于南宋嘉定四年即公元1211年,历史上有100多座,现存共计81座,网寂僧众数以万计,被誉为“云南佛教的金字招牌”。2000年开始,祥云县对墓塔林进行了保护性整修,舍利子、衣钵、锡杖等埋藏了千年的珍贵文物相继出土,并轰动一时……” 在后来一千多年的烽烟历史中,水目山历经了沧桑跌宕,浴火重生。经过历代高僧的努力和不断重建,水目山一直持续至今。水目山先后出现了普济、净妙、皎渊、阿标、彻庸、无住与非相禅师等水目诸祖,把水目山推向了云南,乃至全国佛教禅宗的巅峰。
这是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十二月初十七日。他先到了玉皇阁,经过普贤寺,再到了灵光寺。想去访无住,不遇。然后到观音阁,看到了《渊公碑》。在普贤寺里,他看到了大香樟、木犬、枯井、风洞、寺抱塔。徐霞客在水目山歇息了一天。第三天,十九日,他准备下山了。但天气不好,下起了雨加雪。滇西祥云的冬天是很少下雪的,几年才碰得上一次。幸而天公作美,上午雨雪就停了,天朗气清。他便下了山,完成了他的祥云水目山之旅。
有位名叫聂鲁达的诗人说过:“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云南祥云的水目山,南诏大理国的皇家禅林,这座尘封千年的古佛教寺院,历经千年风风雨雨,当时光流逝,繁华如梦,她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人文沉淀等等才逐渐变得清晰、坚强、深刻。
人们因为各种理由来到这里,因为它能给的理由实在太多:寺抱塔,北岗塔林,舍利子,徐霞客,担当等等。其实,光是一连串的数字,就足以打动世人踏上这座神秘的禅寺。初建于1300多年前的皇家禅林;滇西名僧中普济、净妙、皎渊等水目七祖:被称为诗书画“三圣”的担当普荷:有近10位大理国国主在水目寺受戒出家:保存完好的59座墓塔:历经千年的唐代茶花:近400多年的明代月季……
踏入神秘的水目寺,我们神奇地发现一种蕴藏,一种对接,它的兴衰、它的历史、它的传说故事和它的佛教文化。进入水目寺,得从唐代开始。据现存《水目寺碑铭》记载,南诏龙兴四年(唐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南诏国王命普济庆光禅师到水目山开山建寺。按此推算,水目山是云南开创较早的佛教圣地之一,其佛事活动要比大理崇圣寺早11年,比佛教名山鸡足山早700余年。经过多次整修扩建,到明末清初时水目山达到鼎盛,修建起规模宏大的梵刹寺宇建筑群。从唐元和八年到明清时期的高僧持续修建,先后依山建起了水目寺、宝华寺、灵光寺、地藏寺、金龙寺、大觉寺、普贤寺、塔盘寺、倒影寺、经板阁、玉皇阁、观音阁、三教阁、无影庵、戒月静室……
今天,除了保存下来的水目寺、普贤寺、1996年重建的宝华寺和塔盘寺、灵光寺、经板阁、观音阁、玉皇阁、三教阁的遗址已经发现外,其余已湮没在悠悠岁月的莽莽林海深处。
水目寺,也称常住寺,是水目山至今保存较为完整且规模较大的南诏大理国皇家佛教禅院。全寺一进三院,坐西向东,沿山坡由下至上是山门、塔院、前殿、大雄宝殿,南北两侧又配以僧房、香积厨、斋堂、职事室、茶室、云会堂等。紧靠天王殿其北有一小院,由一主殿和一配殿组成。主殿坐西向东,称土主殿,配殿坐南朝北,里面供奉普济庆光禅师开山时所作的“木犬”。塔院为水目寺的第一院,由于寺已毁,只留下塔基之上耸立的被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水目寺塔”。穿过右侧中堂为后院,环境极为清幽,大殿前廊右侧一门直通院外小路之旁的枯井……
普贤寺位于水目山中庵。寺前箐沟长满苍翠古林,在水目寺与普贤寺之间有灵光寺遗址。普贤寺坐西向东,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八年,开山祖师大济了益禅师开山时,先建大殿,后建前楼,再建禅室云堂,铸普贤金像供奉。现存的普贤寺是1992年在原址上重建的寺院,有大殿、左右厢房及二耳房、僧舍、厨房等。
位于水目山上庵的宝华寺,是水目山的历史辉煌点,附近茂密的元江栲古森林如千纳万众,还在绕围皈依。明末清初云南著名僧侣如担当、梵山、悟桢、知空、非相、容光等均在寺内授戒或开坛讲学。
水目山上现在的每一座寺院和过去每一座寺院的遗址,都透露着曾经有过的辉煌历史。明清时期成为云南汉传禅宗佛教中心的宝华寺,那正是:“水目宏开,层层云山归足下;宝华普映,朵朵鲜花献佛前”。
位于水目寺北岗的塔林,是你不得不去的地方。走人塔林,会触动你的根根心弦,让隐退的鸟声风声腾空而起。风声诉说着种种久远的佛音禅语,让感动的松林随机而动,发出种种玄妙的回音,让出走凡俗的高僧如何站在一定的高度审视白己。北岗塔林,不仅风格与众不同,而且数量在云南在中国西南也堪称第一,所以一直就有“北观少林寺、南看水目山”的说法。
这是摘自多年前云南信息港的一条新闻: “作为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系列活动之一的祥云水目山佛门圣物(舍利子)安放仪式在佛教胜地水目山隆重举行。至此,这一出土多年、海内外游客慕名已久却一直未能亲睹神韵的佛门圣物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在230多名僧众的护送及4万多名游客的目送下重新回归了水目山墓塔林的地宫。……据了解,水目山是云南开创较早的佛教胜地之一,其寺院始建于唐朝,兴盛于宋元,延续于明清,鼎盛时期,僧众多达3000余人,一度成为滇西地区的佛教中心。由此也造就了著名的全国第三大塔林——北岗塔林。北岗塔林建于南宋嘉定四年即公元1211年,历史上有100多座,现存共计81座,网寂僧众数以万计,被誉为“云南佛教的金字招牌”。2000年开始,祥云县对墓塔林进行了保护性整修,舍利子、衣钵、锡杖等埋藏了千年的珍贵文物相继出土,并轰动一时……” 在后来一千多年的烽烟历史中,水目山历经了沧桑跌宕,浴火重生。经过历代高僧的努力和不断重建,水目山一直持续至今。水目山先后出现了普济、净妙、皎渊、阿标、彻庸、无住与非相禅师等水目诸祖,把水目山推向了云南,乃至全国佛教禅宗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