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山深变质带内两类晚渐新世花岗岩成因及其构造指示

来源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xtronnp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河-哀牢山构造带发育了广泛的、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造山作用紧密相关的新生代构造-岩浆作用,出露于云南哀牢山变质带中段的两个花岗岩样品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26.2±0.5 Ma和26.8±0.5 Ma,说明哀牢山变质带并不全是扬子板块结晶基底的下元古界,也存在新生代岩浆岩。花岗岩锆石εHf(t)分别为+0.3+6.9和-9.8-0.7,平均为+3.4和-4.3,其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分别为526853 Ma和9031 355 Ma。低εHf(t)花岗岩源岩可能是元古宙哀牢山群变质杂砂岩,高εHf(t)花岗岩源自软流圈地幔热源加热诱发的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晚渐新世红河剪切带剪切作用切穿了岩石圈地幔;渐新世印支地块两侧的高黎贡山和哀牢山走滑剪切系统肢解了东南亚不同的块体,为印支地块向东南方向的挤出创造了条件。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心血管疾病病人日常饮食、活动等的调查分析,来了解患者的自我管理情况。方法:问卷调查158例患者151常饮食、活动、接受健康教育等情况。数据采用SPSSll.5软件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