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鄉土资源对于区域活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种类多样化,为幼儿教育提供更广泛的教育环境。幼儿教育工作者需对乡土资源进行有效利用,为幼儿创造出与生活相融、与民间艺术相结合的区域环境,使幼儿区域活动更加丰富,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新性、自主性。通过乡土资源丰富的教育知识的引入,在文化发展的同时扩展幼儿的认知层面。乡土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有效利用,不仅能对幼儿的健康发展起促进作用,也能够推进我国历史文明的传承。文章首先提出乡土资源应用中面临的问题,根据问题提出乡土资源的具体利用策略。
关键词:乡土资源;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发与利用
引言
在幼儿园教育期间,充分利用幼儿的好奇心与童真的想象力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局限的教育背景只会限制幼儿的创新性与自主性,约束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在幼儿教育中,近年来乡土资源的运用为幼儿教育提供一个新的方向。作为目前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形式,区域教育在扩宽教育环境的同时,为幼儿提供更丰富的教育活动。而乡土资源的加入,使区域环境更具特色,使教育内容更具文化意义,以切入生活点的角度传授知识,传承民族文化。
一、乡土资源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在乡土资源与幼儿教育的结合中,由于教育工作者对于利用方向与方式的理解不同,导致乡土资源的真正利用价值未完全体现,使乡土资源的应用效果不佳。
(一)重城市轻乡村
在目前的幼儿教育中,乡土资源的利用极具特色,然而部分教育工作者对乡土资源的理解有所偏差,导致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盲目追求城市化的导向。在乡土资源的教育中,应该充分利用其资源的民族特色,将民俗风情、人文特色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丰富区域活动,调动幼儿自主学习的热情。然而一味追求城市资源,而忽略本土文化带来的教育意义,导致教育过程与实际生活不贴切,幼儿无法切身体验区域活动带来的物质文化。
(二)重自然轻文化
乡土资源的种类多样化,然而在资源的利用中,目前的教育模式更注重自然资源,利用多种工具为幼儿搭建自然环境的装饰。在教育过程中,幼儿通过教师对自然资源的挖掘和利用,直观的体验大自然带来的生机。在这种地域背景下, 幼儿对乡土资源的理解较为片面,无法深入到相关的文化与知识中。我国地大物博,各个地区具有各自不同的文化风情,各自的文化背景也较为丰富。然而目前的幼儿教育中对于乡土资源的利用更注重自然,而对文化的挖掘较浅,乡土资源的真正意义并未完全体现。
二、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言传身教的教育模式
乡土资源具备强烈的地域特色,在实际的开发与利用中应该充分了解不同地区的不同文化特色,结合当地的民族风情为幼儿提供本土色彩活动。在区域活动的推进中为学生创设形象化的文化知识教育环境,扩展幼儿的认知层面,促进幼儿间的互动,提高幼儿对于本土文化的理解程度。
例如我国最为古老的剧种——昆曲。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昆曲作为艺术珍宝之一,充分体现了特色区域文化,在全国各地深受群众喜爱[1]。幼儿在家庭的影响下对于昆曲或许有所了解。针对幼儿时期学生的强烈好奇心,通过唱歌实践活动中为幼儿传授昆曲相关知识。利用“角色扮演”的相关活动,在昆曲的经典桥段,例如《牡丹亭》等家喻户晓的昆曲代表作等,为幼儿展示昆曲中的人物关系与互动。调动幼儿对于昆曲的关注和好奇度,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区域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分组,各组配合表演,深入了解昆曲的魅力。由于昆曲中部分歌词较为难以理解,幼儿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肢体动作为幼儿进行解释。形象生动的肢体表达不仅能令幼儿更易理解昆曲中的桥段内容,同时使幼儿更加积极的参与进区域活动中。
(二)活动区域的拓宽
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中,活动区域的拓宽也对乡土资源的实际运用有重要意义。除了幼儿园的学习环境以外,充分利用乡土资源的本土环境,在拓宽活动区域的同时,为幼儿提供更加直观的资源体验。在乡村的幼儿,幼儿园周边的山坡、土地都是可以利用的乡土资源。在城市的幼儿,可以去参观博物馆等具有历史背景的场所,用以强化幼儿的文化理解。幼儿教育工作者应结合不同区域的各自文化背景,在开展“热爱家乡”的活动中带领幼儿领略本土文化特色,并将活动中拍摄的照片或者视频等制成宣传片等[2]。
例如,在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之一的荡口古镇,距今已有三年多年的历史。在区域活动中,将自然景色的视频进行播放,引导幼儿深入本土文化的学习理解。使幼儿在教育工作者的提问中加深对景点文化的知识了解,深入幼儿对家乡文化的认知层次。
三、结束语
面对目前教育工作者在幼儿教育中对于乡土资源利用的理解偏差,通过教育工作者的言传身教和活动区域的拓宽,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加深教育工作者利用乡土资源的意识。乡土资源的进一步传播以及创新,能够强化幼儿教育中乡土资源的学习意义,使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对于本土文化的保护意识更加强烈,有效推进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王珊. 探究乡土资源在农村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开发与利用[J]. 明日, 2019(13):217-217.
[2]徐彤. 乡土资源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开发与利用[J]. 新智慧, 2020, 000(001):P.40-40.
关键词:乡土资源;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发与利用
引言
在幼儿园教育期间,充分利用幼儿的好奇心与童真的想象力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局限的教育背景只会限制幼儿的创新性与自主性,约束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在幼儿教育中,近年来乡土资源的运用为幼儿教育提供一个新的方向。作为目前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形式,区域教育在扩宽教育环境的同时,为幼儿提供更丰富的教育活动。而乡土资源的加入,使区域环境更具特色,使教育内容更具文化意义,以切入生活点的角度传授知识,传承民族文化。
一、乡土资源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在乡土资源与幼儿教育的结合中,由于教育工作者对于利用方向与方式的理解不同,导致乡土资源的真正利用价值未完全体现,使乡土资源的应用效果不佳。
(一)重城市轻乡村
在目前的幼儿教育中,乡土资源的利用极具特色,然而部分教育工作者对乡土资源的理解有所偏差,导致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盲目追求城市化的导向。在乡土资源的教育中,应该充分利用其资源的民族特色,将民俗风情、人文特色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丰富区域活动,调动幼儿自主学习的热情。然而一味追求城市资源,而忽略本土文化带来的教育意义,导致教育过程与实际生活不贴切,幼儿无法切身体验区域活动带来的物质文化。
(二)重自然轻文化
乡土资源的种类多样化,然而在资源的利用中,目前的教育模式更注重自然资源,利用多种工具为幼儿搭建自然环境的装饰。在教育过程中,幼儿通过教师对自然资源的挖掘和利用,直观的体验大自然带来的生机。在这种地域背景下, 幼儿对乡土资源的理解较为片面,无法深入到相关的文化与知识中。我国地大物博,各个地区具有各自不同的文化风情,各自的文化背景也较为丰富。然而目前的幼儿教育中对于乡土资源的利用更注重自然,而对文化的挖掘较浅,乡土资源的真正意义并未完全体现。
二、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言传身教的教育模式
乡土资源具备强烈的地域特色,在实际的开发与利用中应该充分了解不同地区的不同文化特色,结合当地的民族风情为幼儿提供本土色彩活动。在区域活动的推进中为学生创设形象化的文化知识教育环境,扩展幼儿的认知层面,促进幼儿间的互动,提高幼儿对于本土文化的理解程度。
例如我国最为古老的剧种——昆曲。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昆曲作为艺术珍宝之一,充分体现了特色区域文化,在全国各地深受群众喜爱[1]。幼儿在家庭的影响下对于昆曲或许有所了解。针对幼儿时期学生的强烈好奇心,通过唱歌实践活动中为幼儿传授昆曲相关知识。利用“角色扮演”的相关活动,在昆曲的经典桥段,例如《牡丹亭》等家喻户晓的昆曲代表作等,为幼儿展示昆曲中的人物关系与互动。调动幼儿对于昆曲的关注和好奇度,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区域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分组,各组配合表演,深入了解昆曲的魅力。由于昆曲中部分歌词较为难以理解,幼儿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肢体动作为幼儿进行解释。形象生动的肢体表达不仅能令幼儿更易理解昆曲中的桥段内容,同时使幼儿更加积极的参与进区域活动中。
(二)活动区域的拓宽
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中,活动区域的拓宽也对乡土资源的实际运用有重要意义。除了幼儿园的学习环境以外,充分利用乡土资源的本土环境,在拓宽活动区域的同时,为幼儿提供更加直观的资源体验。在乡村的幼儿,幼儿园周边的山坡、土地都是可以利用的乡土资源。在城市的幼儿,可以去参观博物馆等具有历史背景的场所,用以强化幼儿的文化理解。幼儿教育工作者应结合不同区域的各自文化背景,在开展“热爱家乡”的活动中带领幼儿领略本土文化特色,并将活动中拍摄的照片或者视频等制成宣传片等[2]。
例如,在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之一的荡口古镇,距今已有三年多年的历史。在区域活动中,将自然景色的视频进行播放,引导幼儿深入本土文化的学习理解。使幼儿在教育工作者的提问中加深对景点文化的知识了解,深入幼儿对家乡文化的认知层次。
三、结束语
面对目前教育工作者在幼儿教育中对于乡土资源利用的理解偏差,通过教育工作者的言传身教和活动区域的拓宽,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加深教育工作者利用乡土资源的意识。乡土资源的进一步传播以及创新,能够强化幼儿教育中乡土资源的学习意义,使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对于本土文化的保护意识更加强烈,有效推进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王珊. 探究乡土资源在农村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开发与利用[J]. 明日, 2019(13):217-217.
[2]徐彤. 乡土资源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开发与利用[J]. 新智慧, 2020, 000(001):P.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