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患者男性,54岁,主因左下肢麻、凉、痛20年加重1个月收入我院.查体:血压170/90 mm Hg(1 mm Hg=0.133kPa),脉搏100次/min,血液生化及免疫学检查未见异常。
【机 构】
:
100029,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超声诊断科,100029,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超声诊断科,100029,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超声诊断科,100029,北京,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性,54岁,主因左下肢麻、凉、痛20年加重1个月收入我院.查体:血压170/90 mm Hg(1 mm Hg=0.133kPa),脉搏100次/min,血液生化及免疫学检查未见异常。
其他文献
孕妇,30岁,孕2产1,孕27周行产前超声检查.超声显示:胎儿头位,双顶径6.8 cm,头围24.5 cm,腹围19.7 cm,股骨长5.4 cm,肱骨长4.9 cm,小脑横径3.2 cm.羊水最大深度4.7 cm,胎儿心率151次/min,心律齐.胎儿脊柱呈双带平行排列.胎盘附着于子宫后壁,厚3.6 cm,胎盘Ⅰ级.四腔心显示左室略大,内测及1.0 cm×0.7 cm及1.0 cm×1.2 cm
近年来,靶向超声分子成像的发展十分迅猛,靶向超声造影剂在靶组织中的特异聚积程度是实现超声分子成像的关键,决定这种特异聚积程度的最重要因素是靶向超声造影剂的靶向黏附效能.在评价靶向超声造影剂黏附效能的众多技术和方法中,新兴的平行板流动腔技术展示了其特有的优势,并被认为是体外评价靶向超声造影剂黏附效能最有用的方法,本文就平行板流动腔在靶向超声造影剂研究中的进展作一概述。
本研究采用对比方法建立时相指标及回声特征分类法,对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的超声造影时相及增强特征进行分析,探讨超声造影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患者女,50岁,2年前发现右乳房肿物,明显增大2个月来院就诊.门诊查体:右乳腺外下象限扪及约3cm×3cm的肿物,质硬,活动度差,皮肤表面无红肿、压痛,乳头无溢液及溢血.超声检查:右侧乳腺外下象限腺体内见一圆形肿物(图1).大小约2.0 cm×1.9 cm,呈囊实性改变,无回声内见不规则乳头状实性结构,壁较厚,内部乳头附着的部分壁连续中断,边缘模糊不清,周围部分腺体回声偏低不均,乳头结构内部血流较
目的 比较分析超声造影和腹腔镜超声对胰岛素瘤术前定位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期接受超声造影检查和术中腹腔镜超声检查的33例有明确术后病理诊断的胰岛素瘤患者的资料,比较两种影像学方法对胰岛素瘤定位诊断的准确性.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超声造影诊断胰岛素瘤的敏感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2.3%(36/39)、90.0%(36/40);腹腔镜超声与病理结果完全一致;两种影像学技术对胰岛素瘤的定位诊断准确率
目的 根据超声破坏微泡造影剂可增加细胞膜通透性的原理,探讨一种新的受体介导基因转移技术.方法 将c-myc基因反义寡核苷酸(ASODN)、荧光素标记的特异性配体半乳糖基化多聚赖氨酸(G-PLL)与载体SonoVue微泡结合,用超声介导微泡破裂的方法使c-myc ASODN转染于人肝癌细胞SMMC-7721,观察其对癌细胞的作用.结果 体外实验结果显示,1.5 MHz脉冲波,10%工作周期,机械指数
目的 探讨卵巢癌腹膜转移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对可疑为卵巢癌的27例患者术前进行盆腹腔超声检查,观察有无腹膜种植转移.结果 手术病理证实27例患者均为卵巢癌,其中22例有腹膜种植转移,5例无腹膜种植转移.19例患者超声检查发现腹膜转移病灶,超声诊断率为86.4%.腹膜转移的主要声像图表现为:腹膜上散在低回声或中等回声结节16例,腹膜不均匀增厚12例.结论 超声对卵巢癌腹膜种植病灶的诊断率较高,超声
目的 探讨超声辐照脂质膜微泡对血管平滑肌细胞骨架组装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采用免疫荧光和荧光细胞化学技术.观察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对VSMCs骨架(微丝、微管和中间丝)组装的影响,以及频率1 MHz、声强0.3 W/cm2的连续波超声联合脂质膜微泡辐照VSMCs 120 s后上述结构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DGF-BB组细胞内F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性囊腺瘤的声像图特征.方法 对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性囊腺瘤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肝内胆管性囊腺瘤的二维声像图均呈境界清楚的多房囊性肿块,肿块与胆管关系密切但无相通,囊内分隔带厚薄不均匀、分布不规则,部分分隔带上可见乳头状突起和微钙化,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分隔带内可见小血管走行.结论 沿肝内胆管走行而不与之相通的多房囊性肿块是肝内胆管性囊腺瘤的一
患者女,37岁,因右乳刺痛1个月来我院检查.体格检查:双乳对称,柔软,未触及肿物,右乳按压后有明显刺痛.乳头未见溢液.超卢表现:双侧乳腺腺体厚约0.9~1.1 cm,腺体内未见囊实占位性病变;右侧乳腺乳头水平以上大范围的乳腺回声增强、不均,可见弥漫性分布的斑点状强回声(图1),后方伴声尾,挤压后可见部分强回声点有一定流动性,未测及明显乳管扩张征象.双侧腋下未见异常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