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当前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冷就业现状的思考入手,结合市场的现实需求及中职计算机专业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定位培养目标、加强专业课程建设、提高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素质、多途径加强计算机实践课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五个方面提出了中职计算机专业建设如何走向市场的方案建议,以期与同行探讨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计算机专业建设 市场需求
一、问题提出
当前,我国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出现了一种自相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是市场上计算机类人才需求的缺口很大,另一方面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就业形势却呈现出下滑的趋势,具体体现在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同时导致招生困难。究其原因,有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但主要是中职学校计算机类专业培养的学生特色不突出,学生存在着“不软不硬、不上不下”、“博而不精、适应期长”等缺陷,具体表现在:
(1)培养的人才和市场需要脱节
目前,一些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在专业设置、专业课程的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上,呈现出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及手段相对滞后等现象,造成了教育和市场需求的脱节,导致学生就业后工作适应能力差,通过自学或重新培训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
(2)发展后劲不足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普遍存在岗位层次低、发展后劲不足的现象。目前,一些中职学校的培养手段相对落后,毕业生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远远不能适应各行各业对计算机专业多方位、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近几年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表明,中职生进入用人单位后,能够独挡一面的极少,多数只能担当基础性或维护性工作。
二、现象分析
从当前市场需求来看,伴随着数码设备走入普通家庭,大众对视频处理、媒体编辑的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 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更加注重对外宣传、塑造企业文化,对多媒体制作人才需求也在增加。同时伴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资源的共享,各类企业都在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广泛开展计算机应用。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电子政务、企业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化,使网络应用人才供不应求……由此可见当前计算机人才不是不需要,而是严重紧缺。
三、解决措施
(一)合理定位培养目标,构建专业技能教学体系。
1.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
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不同于电子、机械专业,既不是工厂的流水线,也不是批量生产的车间,其岗位技能具有较强的行业相关性。因而,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也不能是同规格的“批量生产”,必须面向职业岗位进行多层次、多元化的培养。
2、职业岗位能力及技能教学体系的确定
反思我们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 明显落后于职业岗位的技能发展需要。据此提出了进行专业建设的新思路:社会调查→岗位群→专业模块→课程设置,即根据中职生就业的岗位群,设置相应的专业模块,逐步使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二)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结构上要打破传统的按照技术学科进行教材编写的模式,开发和推广与计算机技术发展、应用密切联系的综合性和案例性课程的教材。对不同专业方向所需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各种应用软件课程进行取舍,注重社会实效性和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1.中职计算机专业“行业化和方向化课程设置”思想的提出
计算机行业很需要有一技之长的专门人才,“行业化”的一大特征是专门化,课程设置有单一的目标,有相对集中的科目,学习目标相对要高、精、专、深,所培养的人才是 “专才”而不是“通才”。
我国计算机职业教育著名品牌北大青鸟APTECH 针对中职学校教育特点,开发了适合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的计算机职业培训课程,启蒙星教育,它充分运用“以项目为导向”的先进职业教育方法,课程的学习紧密围绕 “项目”开展,并且项目的设计和选择注意与企业实际需求相结合,着重传授学生实际工作中所需的技术知识、操作技能,使学生了解工作的相关流程,能够让学生走出校门就顺利进入职场。这类课程已在国内一些中职学校试行,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就这个意义上说,“课程设置方向化”势在必行。
2.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合理设置
“通”和“专”是辩证的,“素质化”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的潜力。除了政治、语文、数学、英语、职业道德等文化课外,“素质化”还应包括“专业修养”课程的内容,比如“网络广告设计”专业,其课程还应包括素描、色彩、书法、广告设计、标志设计、音乐基础、摄影艺术等。这些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学生形成“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本专业必备的“艺术素质”,加设“专业修养课”是培养学生成才的首要环节。
“素质化”课程旨在积累深厚根基,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模块化”课程旨在“专才教育”,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模块。每个模块均有“素质课程(包含文化课和专业修养课)”、“项目实践课程”和“就业培训课程”三部分组成,它是培养学生成才的必要基石。
(三)努力提高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素质,精心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
“名师出高徒”,计算机教师的专业能力决定着教学质量,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在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中,应注重使他们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较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
随着信息技术与应用的发展,没有谁能把计算机专业所有的内容都掌握住,计算机专业技能逐步细化,计算机专业课程也随之逐步细化。由此,让专业老师根据自身特长选择专业发展方向就显得十分重要,这对教师自身而言是教学专业生命的延续,对学校专业而言是教师专业质量增值的途经。
(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计算机知识之博大精深,应用领域之广,技术发展之快以及带有不可预知性和随机性问题出现的特点,将使计算机专业人员要不断地接受着新的挑战。而中职学生的自学能力一般都很薄弱,当走向社会遇到新的问题时,没有了教师的指导,学生只能自己去解决。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讲授课程时,避免填鸭式教学,教师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让学生逐渐形成良性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也应当对学生正确定位,不可过高或过低地评价学生。
參考文献:
[1]郑颖.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探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8):178 - 179.
[2]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教职成〔2005〕1号
[3]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 号
[4]黄胜利.计算机教学与“高原现象”[J].河南教育,2007(3)_
[5]潘静,祁利平.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7(11).
[6]师功锋.北大青鸟APTECH“ACCP启蒙星”全新的计算机中职教育课程模式和课程体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9).
[7]吴桂斌.试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J].科技资讯.2006(9).
[8]应世根.对中职学校计算机类专业领域实施课程置换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7(33)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计算机专业建设 市场需求
一、问题提出
当前,我国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出现了一种自相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是市场上计算机类人才需求的缺口很大,另一方面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就业形势却呈现出下滑的趋势,具体体现在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同时导致招生困难。究其原因,有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但主要是中职学校计算机类专业培养的学生特色不突出,学生存在着“不软不硬、不上不下”、“博而不精、适应期长”等缺陷,具体表现在:
(1)培养的人才和市场需要脱节
目前,一些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在专业设置、专业课程的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上,呈现出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及手段相对滞后等现象,造成了教育和市场需求的脱节,导致学生就业后工作适应能力差,通过自学或重新培训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
(2)发展后劲不足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普遍存在岗位层次低、发展后劲不足的现象。目前,一些中职学校的培养手段相对落后,毕业生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远远不能适应各行各业对计算机专业多方位、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近几年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表明,中职生进入用人单位后,能够独挡一面的极少,多数只能担当基础性或维护性工作。
二、现象分析
从当前市场需求来看,伴随着数码设备走入普通家庭,大众对视频处理、媒体编辑的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 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更加注重对外宣传、塑造企业文化,对多媒体制作人才需求也在增加。同时伴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资源的共享,各类企业都在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广泛开展计算机应用。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电子政务、企业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化,使网络应用人才供不应求……由此可见当前计算机人才不是不需要,而是严重紧缺。
三、解决措施
(一)合理定位培养目标,构建专业技能教学体系。
1.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
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不同于电子、机械专业,既不是工厂的流水线,也不是批量生产的车间,其岗位技能具有较强的行业相关性。因而,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也不能是同规格的“批量生产”,必须面向职业岗位进行多层次、多元化的培养。
2、职业岗位能力及技能教学体系的确定
反思我们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 明显落后于职业岗位的技能发展需要。据此提出了进行专业建设的新思路:社会调查→岗位群→专业模块→课程设置,即根据中职生就业的岗位群,设置相应的专业模块,逐步使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二)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结构上要打破传统的按照技术学科进行教材编写的模式,开发和推广与计算机技术发展、应用密切联系的综合性和案例性课程的教材。对不同专业方向所需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各种应用软件课程进行取舍,注重社会实效性和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1.中职计算机专业“行业化和方向化课程设置”思想的提出
计算机行业很需要有一技之长的专门人才,“行业化”的一大特征是专门化,课程设置有单一的目标,有相对集中的科目,学习目标相对要高、精、专、深,所培养的人才是 “专才”而不是“通才”。
我国计算机职业教育著名品牌北大青鸟APTECH 针对中职学校教育特点,开发了适合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的计算机职业培训课程,启蒙星教育,它充分运用“以项目为导向”的先进职业教育方法,课程的学习紧密围绕 “项目”开展,并且项目的设计和选择注意与企业实际需求相结合,着重传授学生实际工作中所需的技术知识、操作技能,使学生了解工作的相关流程,能够让学生走出校门就顺利进入职场。这类课程已在国内一些中职学校试行,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就这个意义上说,“课程设置方向化”势在必行。
2.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合理设置
“通”和“专”是辩证的,“素质化”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的潜力。除了政治、语文、数学、英语、职业道德等文化课外,“素质化”还应包括“专业修养”课程的内容,比如“网络广告设计”专业,其课程还应包括素描、色彩、书法、广告设计、标志设计、音乐基础、摄影艺术等。这些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学生形成“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本专业必备的“艺术素质”,加设“专业修养课”是培养学生成才的首要环节。
“素质化”课程旨在积累深厚根基,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模块化”课程旨在“专才教育”,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模块。每个模块均有“素质课程(包含文化课和专业修养课)”、“项目实践课程”和“就业培训课程”三部分组成,它是培养学生成才的必要基石。
(三)努力提高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素质,精心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
“名师出高徒”,计算机教师的专业能力决定着教学质量,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在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中,应注重使他们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较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
随着信息技术与应用的发展,没有谁能把计算机专业所有的内容都掌握住,计算机专业技能逐步细化,计算机专业课程也随之逐步细化。由此,让专业老师根据自身特长选择专业发展方向就显得十分重要,这对教师自身而言是教学专业生命的延续,对学校专业而言是教师专业质量增值的途经。
(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计算机知识之博大精深,应用领域之广,技术发展之快以及带有不可预知性和随机性问题出现的特点,将使计算机专业人员要不断地接受着新的挑战。而中职学生的自学能力一般都很薄弱,当走向社会遇到新的问题时,没有了教师的指导,学生只能自己去解决。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讲授课程时,避免填鸭式教学,教师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让学生逐渐形成良性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也应当对学生正确定位,不可过高或过低地评价学生。
參考文献:
[1]郑颖.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探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8):178 - 179.
[2]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教职成〔2005〕1号
[3]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 号
[4]黄胜利.计算机教学与“高原现象”[J].河南教育,2007(3)_
[5]潘静,祁利平.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7(11).
[6]师功锋.北大青鸟APTECH“ACCP启蒙星”全新的计算机中职教育课程模式和课程体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9).
[7]吴桂斌.试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J].科技资讯.2006(9).
[8]应世根.对中职学校计算机类专业领域实施课程置换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