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在新京报针对“最难就业年”进行的一份调查问卷中,“找工作是否动用过关系”一项,成了受访者颇为关注的焦点。调查显示,约有21.5%的受访学生承认自己为求职动用过“关系”。(见《新京报》)
据报道,部分高校老师建议部分缺乏“关系”的应届生到二三线城市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持这种观点的老师对“关系”求职现象的分析是欠妥的,缺乏“关系”的毕业生就该去二三线城市发展,难道一线城市打拼的人大都是靠“关系”求得一职的吗?不可否认,“关系”求职现象在当前社会的确占一定比重,但是这种现象无论在哪座城市都有可能存在,即便你回到偏远的县城也难以避免。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保持良好的求职心态,对大学生毕业生极为重要。且不说媒体热炒今年是“最难就业年”,其实在多年前,“先就业再择业”已经成为不少大学毕业生的首选方式。过分渲染“拼爹”等“关系”求职,显然会对应届毕业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关系”求职现象,有着错综复杂的社会背景,部分高校应该因势利导,引导和培养毕业生良好的就业心态。既要正确看待“关系”求职现象,更要坦然面对一些挫折,尽管鼓励更多的毕业生去二三线城市发展,是出于善意,但是,分析问题要客观,不能把问题扩大化。
据全国妇联最新的统计
学毕业生的首选方式。过分渲染“拼爹”等“关系”求职,显然会对应届毕业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关系”求职现象,有着错综复杂的社会背景,部分高校应该因势利导,引导和培养毕业生良好的就业心态。既要正确看待“关系”求职现象,更要坦然面对一些挫折,尽管鼓励更多的毕业生去二三线城市发展,是出于善意,但是,分析问题要客观,不能把问题扩大化。
据全国妇联最新的统计,目前中国18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人数有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占全国儿童的21.9%。(见《深圳晚报》)
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0-5岁的农村留守儿童人数达2342万,占农村留守儿童总数的38.37%。而6-11岁留守儿童的比例也高达32%。这就意味着,11岁以下的低龄儿童,是留守儿童中的“主力军”。然而,越是低龄的孩子,对父母的需求就越大。他们需要的不只是父母物质上的照料,还有精神上的抚慰。但他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父母为了供养他们而到异乡打工,疏于对他们的照顾,使他们成为事实上的“孤儿”。长期与父母分开生活,使部分留守儿童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心理偏差,如孤僻内向、情绪消极、胆小怕事等,而这些正是“情感饥渴”的表现。
在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上,需要的不仅是家长的努力,政府部门也有义务为留守儿童及其父母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在城市,除了适当降低城市准入门槛外,也可提供廉租房和一定的教育补贴;在农村,要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并由专人负责,定期走访,对孩子们进行心理辅导。
责任编辑 邹韵文
据报道,部分高校老师建议部分缺乏“关系”的应届生到二三线城市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持这种观点的老师对“关系”求职现象的分析是欠妥的,缺乏“关系”的毕业生就该去二三线城市发展,难道一线城市打拼的人大都是靠“关系”求得一职的吗?不可否认,“关系”求职现象在当前社会的确占一定比重,但是这种现象无论在哪座城市都有可能存在,即便你回到偏远的县城也难以避免。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保持良好的求职心态,对大学生毕业生极为重要。且不说媒体热炒今年是“最难就业年”,其实在多年前,“先就业再择业”已经成为不少大学毕业生的首选方式。过分渲染“拼爹”等“关系”求职,显然会对应届毕业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关系”求职现象,有着错综复杂的社会背景,部分高校应该因势利导,引导和培养毕业生良好的就业心态。既要正确看待“关系”求职现象,更要坦然面对一些挫折,尽管鼓励更多的毕业生去二三线城市发展,是出于善意,但是,分析问题要客观,不能把问题扩大化。
据全国妇联最新的统计
学毕业生的首选方式。过分渲染“拼爹”等“关系”求职,显然会对应届毕业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关系”求职现象,有着错综复杂的社会背景,部分高校应该因势利导,引导和培养毕业生良好的就业心态。既要正确看待“关系”求职现象,更要坦然面对一些挫折,尽管鼓励更多的毕业生去二三线城市发展,是出于善意,但是,分析问题要客观,不能把问题扩大化。
据全国妇联最新的统计,目前中国18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人数有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占全国儿童的21.9%。(见《深圳晚报》)
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0-5岁的农村留守儿童人数达2342万,占农村留守儿童总数的38.37%。而6-11岁留守儿童的比例也高达32%。这就意味着,11岁以下的低龄儿童,是留守儿童中的“主力军”。然而,越是低龄的孩子,对父母的需求就越大。他们需要的不只是父母物质上的照料,还有精神上的抚慰。但他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父母为了供养他们而到异乡打工,疏于对他们的照顾,使他们成为事实上的“孤儿”。长期与父母分开生活,使部分留守儿童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心理偏差,如孤僻内向、情绪消极、胆小怕事等,而这些正是“情感饥渴”的表现。
在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上,需要的不仅是家长的努力,政府部门也有义务为留守儿童及其父母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在城市,除了适当降低城市准入门槛外,也可提供廉租房和一定的教育补贴;在农村,要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并由专人负责,定期走访,对孩子们进行心理辅导。
责任编辑 邹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