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学生的思品与创新

来源 :中国教师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ke_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推动国家之间的竞争,而国家之间的竞争又是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又是青年人创新能力的竞争。学校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素质培养
  在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新世纪,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人才竞争的关键是创新,创新的希望在青年人。而学校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习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收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思德品德》课是否感兴趣,将直接影响其思维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富有创新意识,创设一个崇尚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以生动形象的描述、富有情趣的讲解、准确漂亮的板书和丰富的面部表情,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唤起思维的灵感,激发学生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对于教材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在教学中就要遵循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事物的规律,深入浅出,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去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运用录音、录像、幻灯片等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
  2 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地发展,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它是一种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教师创设与教材内容相符合的教学情境,制造一种能激起学生思考的条件和氛围,使学生在客观情境中获得具体的感受,从而激发其相应情感,由此引导学生关注教学内容,产生积极的态度倾向,把激起的强烈情感投入教学活动,进而刺激学生思考、探究的需要,发展其创造思维。教学情景有形象情景、问题情景、故事情景等。
  2.1 形象情景教学。形象情景就是教师利用音像、漫画、小品等形象手段,把学生引进科学知识的殿堂。通过创始形象情景,激起学习欲望,渲染课堂气氛,开拓学生视野,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鳴,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提高之目的。
  2.2 问题情景教学。问题情景就是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提出与教材有关的问题,从而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问题情景的设置一定要突出学生的兴趣,一般是在重点、难点、社会热点和思维盲点处提出问题,使学生心理上造成悬念,从而促使他们去探究、深思、发现和解决问题,激发他们浓厚的求知欲。
  2.3 故事情景教学。故事情景就是教师选用引人入胜的科学故事、历史典故、新闻背景消化为情景材料,引导学生从中去接受事物的本质规律,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3 开展思维训练,锤炼学生创新能力
  任何发现和发明,任何科学理论的创立都在求异思维的基础上。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又称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没有“求异发散”,也就没有“创新”。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鼓励学生多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发展求异思维。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围绕问题进行发散思维,既有利于打破墨守成规的思维模式,能用前所未有的新知觉去认识事物,提出新的创见,具有多向性和跨越性的优势,又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主导地位,所以为了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使他们成为独立思考,锐意创新的人才,就应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多发问,即使某些发问是可笑的,也要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要善于发现他们思维的浪花,更要从积极的方面去加以鼓励,并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和失败的原因,变错误为正确,变失败为成功,不挫伤学生求异思维的积极性。当发散量增加到一定程度而成为质的时候,发散就变成了创造。
  在教学中,还可以进行诸如突破定势思考法、大胆猜测思考法、标新立异思考法、追奇创新思考法等创造性思维训练。只有充分发挥各种思考方法的威力,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做到奇思妙计,有如泉涌,具有极大的创造性,并最终在实践活动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4 重视学法指导,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凝聚于知识中的智力因素才能转化为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学法指导入手,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这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法指导的设计是有层次的,以自学方法为例,第一层次是预习,给预习提纲,指导学生学会逐字逐句地阅读,理解其中的关键词语,然后是逐段逐节地阅读,理解并归纳其中的重点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学习阅读方法;第二层次是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笔记,比较、归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社会实际提出问题,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三层次应该让学生学会独立获取信息,并且将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结构结合,主动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地获取知识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质的飞跃。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作为立足点,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实践、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进而达到理论的内化和情感的升华,增强社会责任感,最终达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21世纪合格人才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要】情境认知理论强调知识构建过程中个人与集体、人与物质环境以及知与行之间的交互作用。本文首先对该理论进行简要阐述,并据此提出英语教学情境设计的三个原则:实效性、启发性、多元性。最后提出了创设问题情境、合作情境、探究情境和生活情境等情境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情境認知;英语教学;情境设计  随着近年来人们对教育规律的不断深化探索,以学生为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逐渐代替了以学生为知识灌输对象
期刊
小学数学教育如何开展有效的素质教育,下面就自已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体会中,我谈谈自已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1 理解数学素质的含义  数学素质主要指通过后天的学习所获得的数学观念、知识、能力的总称。它包括良好的数学意识、科学的思维品质、较强的创造能力以及熟练地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在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2 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要想真正在数学教
期刊
俗话说:“好习惯终身受益”。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础,也是人素质高低的体现。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如果正确引导就会成为栋梁之材,相反就会给学生的一生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初中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也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更有利于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针对我们的教学中存在的重事实性知
期刊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1 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
期刊
【摘要】语文自学能力是激发小学生主体性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授人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我认为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给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三方面入手,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兴趣;自学方法;自学习惯  小学生处于学习的起步阶段,他们往往对未来世界充满强烈的认知欲望。作为农村小学的学生,本身在学校所获得知识就有限,加上
期刊
【摘要】国防是一个国家综合力量的重要体现,当代国际竞争激烈,拥有强大的现代化国防是对外开放,国际交流,国际竞争的有力保障。国防建設的基础是国防教育,学校是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历史学科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学历史教师应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树立国防观念、不断提高国防素质,为建设祖国强大的国防打好基础,培养国防后备力量。  【关键词
期刊
随着党和国家坚定优先发展教育的决心越来越强,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全社会对孩子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却很少关注孩子们心理素质的健康成长。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潜能的发挥是受心理状况决定的,要做合格的人才,必须注意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与保持,21世纪需要生理、心理和人格都健全的人才。作为"望生成才"的教育工作者,在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上,肩挑重担,任重而道远。  1
期刊
【摘要】“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理念,如何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⑴联系生活,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具有时代感的学习材料,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建构;⑵展示过程,变示范性教材为探究性学习材料,让学生体验数学;⑶拓展空间,变封闭性教材为开放性素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材;联系生活;探究材料;开放素材  新课程改革实施几年
期刊
学数学的目的是在于应用数学。而在课堂中恰当地联系我们生活素材,即便于学生掌握本节内容的重难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勤学好学的习惯和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及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根据已知的数学现象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进而引导学生动脑、小组合作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既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期刊
【摘要】通过“德”“智”“紧”的字理析解,引典及名言,让学生明白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毕业生。  【关键词】如何;成为;合格;小学毕业生  今天我跟大家聊一个话题: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毕业生,想与同学们解读分享三个字。  第一个字“德”  “德”分解为彳(行的半文,在此表示行为),十(用横竖表示端正、正值),罒(目的横倒),一、心,会意为行正(行为端正),目直(目不斜视),心一(用心专一),這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