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推动国家之间的竞争,而国家之间的竞争又是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又是青年人创新能力的竞争。学校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素质培养
在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新世纪,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人才竞争的关键是创新,创新的希望在青年人。而学校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习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收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思德品德》课是否感兴趣,将直接影响其思维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富有创新意识,创设一个崇尚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以生动形象的描述、富有情趣的讲解、准确漂亮的板书和丰富的面部表情,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唤起思维的灵感,激发学生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对于教材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在教学中就要遵循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事物的规律,深入浅出,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去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运用录音、录像、幻灯片等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
2 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地发展,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它是一种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教师创设与教材内容相符合的教学情境,制造一种能激起学生思考的条件和氛围,使学生在客观情境中获得具体的感受,从而激发其相应情感,由此引导学生关注教学内容,产生积极的态度倾向,把激起的强烈情感投入教学活动,进而刺激学生思考、探究的需要,发展其创造思维。教学情景有形象情景、问题情景、故事情景等。
2.1 形象情景教学。形象情景就是教师利用音像、漫画、小品等形象手段,把学生引进科学知识的殿堂。通过创始形象情景,激起学习欲望,渲染课堂气氛,开拓学生视野,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鳴,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提高之目的。
2.2 问题情景教学。问题情景就是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提出与教材有关的问题,从而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问题情景的设置一定要突出学生的兴趣,一般是在重点、难点、社会热点和思维盲点处提出问题,使学生心理上造成悬念,从而促使他们去探究、深思、发现和解决问题,激发他们浓厚的求知欲。
2.3 故事情景教学。故事情景就是教师选用引人入胜的科学故事、历史典故、新闻背景消化为情景材料,引导学生从中去接受事物的本质规律,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3 开展思维训练,锤炼学生创新能力
任何发现和发明,任何科学理论的创立都在求异思维的基础上。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又称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没有“求异发散”,也就没有“创新”。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鼓励学生多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发展求异思维。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围绕问题进行发散思维,既有利于打破墨守成规的思维模式,能用前所未有的新知觉去认识事物,提出新的创见,具有多向性和跨越性的优势,又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主导地位,所以为了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使他们成为独立思考,锐意创新的人才,就应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多发问,即使某些发问是可笑的,也要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要善于发现他们思维的浪花,更要从积极的方面去加以鼓励,并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和失败的原因,变错误为正确,变失败为成功,不挫伤学生求异思维的积极性。当发散量增加到一定程度而成为质的时候,发散就变成了创造。
在教学中,还可以进行诸如突破定势思考法、大胆猜测思考法、标新立异思考法、追奇创新思考法等创造性思维训练。只有充分发挥各种思考方法的威力,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做到奇思妙计,有如泉涌,具有极大的创造性,并最终在实践活动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4 重视学法指导,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凝聚于知识中的智力因素才能转化为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学法指导入手,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这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法指导的设计是有层次的,以自学方法为例,第一层次是预习,给预习提纲,指导学生学会逐字逐句地阅读,理解其中的关键词语,然后是逐段逐节地阅读,理解并归纳其中的重点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学习阅读方法;第二层次是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笔记,比较、归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社会实际提出问题,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三层次应该让学生学会独立获取信息,并且将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结构结合,主动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地获取知识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质的飞跃。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作为立足点,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实践、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进而达到理论的内化和情感的升华,增强社会责任感,最终达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21世纪合格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素质培养
在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新世纪,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人才竞争的关键是创新,创新的希望在青年人。而学校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习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收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思德品德》课是否感兴趣,将直接影响其思维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富有创新意识,创设一个崇尚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以生动形象的描述、富有情趣的讲解、准确漂亮的板书和丰富的面部表情,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唤起思维的灵感,激发学生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对于教材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在教学中就要遵循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事物的规律,深入浅出,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去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运用录音、录像、幻灯片等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
2 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地发展,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它是一种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教师创设与教材内容相符合的教学情境,制造一种能激起学生思考的条件和氛围,使学生在客观情境中获得具体的感受,从而激发其相应情感,由此引导学生关注教学内容,产生积极的态度倾向,把激起的强烈情感投入教学活动,进而刺激学生思考、探究的需要,发展其创造思维。教学情景有形象情景、问题情景、故事情景等。
2.1 形象情景教学。形象情景就是教师利用音像、漫画、小品等形象手段,把学生引进科学知识的殿堂。通过创始形象情景,激起学习欲望,渲染课堂气氛,开拓学生视野,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鳴,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提高之目的。
2.2 问题情景教学。问题情景就是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提出与教材有关的问题,从而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问题情景的设置一定要突出学生的兴趣,一般是在重点、难点、社会热点和思维盲点处提出问题,使学生心理上造成悬念,从而促使他们去探究、深思、发现和解决问题,激发他们浓厚的求知欲。
2.3 故事情景教学。故事情景就是教师选用引人入胜的科学故事、历史典故、新闻背景消化为情景材料,引导学生从中去接受事物的本质规律,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3 开展思维训练,锤炼学生创新能力
任何发现和发明,任何科学理论的创立都在求异思维的基础上。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又称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没有“求异发散”,也就没有“创新”。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鼓励学生多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发展求异思维。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围绕问题进行发散思维,既有利于打破墨守成规的思维模式,能用前所未有的新知觉去认识事物,提出新的创见,具有多向性和跨越性的优势,又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主导地位,所以为了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使他们成为独立思考,锐意创新的人才,就应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多发问,即使某些发问是可笑的,也要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要善于发现他们思维的浪花,更要从积极的方面去加以鼓励,并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和失败的原因,变错误为正确,变失败为成功,不挫伤学生求异思维的积极性。当发散量增加到一定程度而成为质的时候,发散就变成了创造。
在教学中,还可以进行诸如突破定势思考法、大胆猜测思考法、标新立异思考法、追奇创新思考法等创造性思维训练。只有充分发挥各种思考方法的威力,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做到奇思妙计,有如泉涌,具有极大的创造性,并最终在实践活动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4 重视学法指导,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凝聚于知识中的智力因素才能转化为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学法指导入手,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这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法指导的设计是有层次的,以自学方法为例,第一层次是预习,给预习提纲,指导学生学会逐字逐句地阅读,理解其中的关键词语,然后是逐段逐节地阅读,理解并归纳其中的重点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学习阅读方法;第二层次是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笔记,比较、归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社会实际提出问题,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三层次应该让学生学会独立获取信息,并且将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结构结合,主动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地获取知识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质的飞跃。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作为立足点,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实践、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进而达到理论的内化和情感的升华,增强社会责任感,最终达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21世纪合格人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