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国及各省市的各套高考数学试题中出现很多创新型且背景丰富的试题。它们具有立意的鲜明性,背景的深刻性,情境的新颖性,设问的灵活性。然而,高考试题,无论命题者如何匠心独运,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创造性,都不可能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都是有其深刻的背景。首先,试题立足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重视对基础知识和通性通法的考查,试题的呈现和解答注重常规思路和基本方法。很多高考试卷充分体现了“用教材编高考题”的理念,大多数试题来源于教材。
教材是课程的具体化,高考命题最根本的依据是教材,试题的呈现形式、语言的描述方式、符号的表达等都用教材中的语言与知识。
在求活、求新、求变的命题指导思想下,高考数学试题虽然不可能考查单纯背诵、记忆的内容,也不会考查课本上的原题,但对高考试卷进行分析就不难发现,许多题目都能在课本上找到“影子”,不少高考题就是将课本题目进行引申、拓宽和变化,这些源于教材,又不同于教材的题目,体现高考“贴近考生、背景公开、控制难度”的原则和“以课本为本”的原则,但其灵活性及创造性远远高于教材。且看如下题目:
2011四川,理,20
设d为非零实数, , .
(1)写出 ,并判断 是否为等比数列。若是,给出证明;若不是,说明理由;
(2)设 ,求数列 的前n项和 。
命题背景:
本题作为高考数学22个题目中的第20題,当属中高档题目,相对来说就有一定的难度了。此类题目是高考数学题中重要的一类,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高考的选拔功能。然而,我们在教材中还是可以找到其相关的原型。
本题是由如下两个题改编而成的:
1.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二册(下B)”第133页复习参考题B组第8题第(2)小题:
课本是考试内容的载体,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学生智能的生长点,是最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只有吃透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构建数学的知识网络,以不变应万变。
教材是课程的具体化,高考命题最根本的依据是教材,试题的呈现形式、语言的描述方式、符号的表达等都用教材中的语言与知识。
在求活、求新、求变的命题指导思想下,高考数学试题虽然不可能考查单纯背诵、记忆的内容,也不会考查课本上的原题,但对高考试卷进行分析就不难发现,许多题目都能在课本上找到“影子”,不少高考题就是将课本题目进行引申、拓宽和变化,这些源于教材,又不同于教材的题目,体现高考“贴近考生、背景公开、控制难度”的原则和“以课本为本”的原则,但其灵活性及创造性远远高于教材。且看如下题目:
2011四川,理,20
设d为非零实数, , .
(1)写出 ,并判断 是否为等比数列。若是,给出证明;若不是,说明理由;
(2)设 ,求数列 的前n项和 。
命题背景:
本题作为高考数学22个题目中的第20題,当属中高档题目,相对来说就有一定的难度了。此类题目是高考数学题中重要的一类,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高考的选拔功能。然而,我们在教材中还是可以找到其相关的原型。
本题是由如下两个题改编而成的:
1.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二册(下B)”第133页复习参考题B组第8题第(2)小题:
课本是考试内容的载体,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学生智能的生长点,是最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只有吃透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构建数学的知识网络,以不变应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