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高效课堂;教学效率;目标;组织;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 G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2—0039—01
教学效率是教学改革的一条重要标准。教学改革的成败怎样判断,一堂课的优劣怎样衡量,一名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怎样评价,当然其标准是多方面的,而视其教学效率如何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所谓教学效率,就是教学单位时间(通常指一节课)内完成的教学工作量。显然,在不增加教学时间的条件下,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多,学到的本领更多,当然是执教者教学水平高的体现,课堂教学出色的体现,教学改革成功的体现。下面,笔者就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课堂的教学目标是课堂的中心,是一节课最终达到的目的。它不仅关乎教学内容,而且关乎整个课堂教学的效率。那么,怎样的教学目标才是科学的呢?
首先,教学目标要有一个完善的体系,既要有宏观调控又要有微观设计。它需要预设,即要根据《新课标》确定总体目标,根据年级要求确定年级目标,根据单元要求确定单元目标。这样就可以避免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使得整个教学过程科学有序,高效低耗。
其次,教学目标要体现学生能力的变化,应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生成与发展,即它的不断完善以预设目标为起点,但又不拘泥于预设目标。学生的能力由“识记——理解——感受——领悟——模式——迁移——创造”逐渐过渡,教学目标也应体现这样的变化,以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
最后,教学目标要简明突出。知识靠的是一点一滴的积累,一堂课这也舍不得放,那也舍不得丢,到处是重点,到头来,学生反而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重点。一名出色的教师,其教学目标必定是简明突出的,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学得轻松,也学得实在,教学效率自然就高。
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1.功夫用在备课上。
(1)备课标。全面贯彻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具体教学实际把其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同时还要灵活使用新课标,一切有利于教育学生的教学行为都可算做正常的教学行为。
(2)备教材。通过对教材的研讨,明确我们是利用教材教,而不是在教教材。因此,必须吃透教材,掌握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弄清自己该教什么,怎么样教,并且设计到教学过程中去,使教学过程活而有效。
(3)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体系,知道学生该学什么,始终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分层设计有利于学生探究和巩固知识的练习题目,使每一名学生都有事可做,都有成功感,体验学习的快乐。
2.教方法比教知识更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在提倡终身教育的理念,我们的教育并不是教给学生多少枯燥的知识,而是教给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这样学生在科学有效的方法指导下进行的学习必然是有效的,也必将是高效的。
3.能力训练是课堂教学的归宿。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我们在集体备课时,精选题目,分别设置巩固知识、能力提升和体现知识前后联系的题目,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课堂上精讲巧问,并进行必要的板演训练和讲评,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要着眼于能力训练。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 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节课是否能吸引学生,我认为课前导入很重要,课前导入一般用于授课开始,方法以故事导入法、设疑导入法、温故导入法、实验导入法为主,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然引入新课。例如,在讲解《大气压强》这节内容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一个玻璃杯,一小桶水,一张硬纸片,让一名学生用硬纸片盖住空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后倒过来,后放手,硬纸片马上掉下来,让另一名学生用硬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过来,后放手,硬纸片没有掉下来,就同学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直接提问进入新课讲解。
2. 开展课外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学就要用,把所学的知识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以致用的真正价值,从而反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课外活动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主要场所。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活动,结合学校实际,因地制宜。或开展小组讨论,或进行科技辅导,或搞小制作、小发明等活动,比如,在学校操场上,让学生测量旗杆的高度;利用学校附近的山坡,让学生测量山脚与山顶的气压等等,利用这些可操作性强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编辑:郭裕嘉
【中图分类号】 G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2—0039—01
教学效率是教学改革的一条重要标准。教学改革的成败怎样判断,一堂课的优劣怎样衡量,一名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怎样评价,当然其标准是多方面的,而视其教学效率如何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所谓教学效率,就是教学单位时间(通常指一节课)内完成的教学工作量。显然,在不增加教学时间的条件下,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多,学到的本领更多,当然是执教者教学水平高的体现,课堂教学出色的体现,教学改革成功的体现。下面,笔者就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课堂的教学目标是课堂的中心,是一节课最终达到的目的。它不仅关乎教学内容,而且关乎整个课堂教学的效率。那么,怎样的教学目标才是科学的呢?
首先,教学目标要有一个完善的体系,既要有宏观调控又要有微观设计。它需要预设,即要根据《新课标》确定总体目标,根据年级要求确定年级目标,根据单元要求确定单元目标。这样就可以避免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使得整个教学过程科学有序,高效低耗。
其次,教学目标要体现学生能力的变化,应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生成与发展,即它的不断完善以预设目标为起点,但又不拘泥于预设目标。学生的能力由“识记——理解——感受——领悟——模式——迁移——创造”逐渐过渡,教学目标也应体现这样的变化,以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
最后,教学目标要简明突出。知识靠的是一点一滴的积累,一堂课这也舍不得放,那也舍不得丢,到处是重点,到头来,学生反而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重点。一名出色的教师,其教学目标必定是简明突出的,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学得轻松,也学得实在,教学效率自然就高。
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1.功夫用在备课上。
(1)备课标。全面贯彻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具体教学实际把其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同时还要灵活使用新课标,一切有利于教育学生的教学行为都可算做正常的教学行为。
(2)备教材。通过对教材的研讨,明确我们是利用教材教,而不是在教教材。因此,必须吃透教材,掌握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弄清自己该教什么,怎么样教,并且设计到教学过程中去,使教学过程活而有效。
(3)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体系,知道学生该学什么,始终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分层设计有利于学生探究和巩固知识的练习题目,使每一名学生都有事可做,都有成功感,体验学习的快乐。
2.教方法比教知识更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在提倡终身教育的理念,我们的教育并不是教给学生多少枯燥的知识,而是教给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这样学生在科学有效的方法指导下进行的学习必然是有效的,也必将是高效的。
3.能力训练是课堂教学的归宿。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我们在集体备课时,精选题目,分别设置巩固知识、能力提升和体现知识前后联系的题目,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课堂上精讲巧问,并进行必要的板演训练和讲评,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要着眼于能力训练。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 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节课是否能吸引学生,我认为课前导入很重要,课前导入一般用于授课开始,方法以故事导入法、设疑导入法、温故导入法、实验导入法为主,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然引入新课。例如,在讲解《大气压强》这节内容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一个玻璃杯,一小桶水,一张硬纸片,让一名学生用硬纸片盖住空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后倒过来,后放手,硬纸片马上掉下来,让另一名学生用硬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过来,后放手,硬纸片没有掉下来,就同学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直接提问进入新课讲解。
2. 开展课外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学就要用,把所学的知识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以致用的真正价值,从而反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课外活动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主要场所。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活动,结合学校实际,因地制宜。或开展小组讨论,或进行科技辅导,或搞小制作、小发明等活动,比如,在学校操场上,让学生测量旗杆的高度;利用学校附近的山坡,让学生测量山脚与山顶的气压等等,利用这些可操作性强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