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式转换层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探讨

来源 :房地产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_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具体的工程实际,详细阐述了梁式转换层模板支撑系统的设计、支撑搭设及构造要求、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的技术要点,以促进该项施工技术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转换层;模板支撑;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施工
  1、工程概况
  某商业金融用房,1层为站台,2层以上用作商业办公区,为满足1层公用设施及上部办公用房的功能要求,在1层设置梁式转换层以调节上、下层不同的室内空间功能要求。
  框支梁内主筋为HRB400 级 28 钢筋,截面尺寸共分8种。其中截面尺寸最大1100mm×2250mm,最小为 750mm×12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5,主梁最大跨度为16.8m; 框支柱内主筋为HRB400 级 32 钢筋,截面尺寸 4 种,其中截面尺寸最大1200 mm×1400mm,最小为 750mm×7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45。楼板厚度 2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5(见图1)。
  图1转换层结构立面
  2、施工重点及难点分析
  1)模板支撑系统
  本转换层梁截面尺寸巨大,梁体自重及施工荷载非常大,且属高支模,施工的安全度和稳定性要求高。因此,确定转换层梁板的支撑系统方案,确保支撑系统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整体稳定性,是施工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2)钢筋连接与绑扎
  转换层梁的配筋量大、主筋长、布置密,梁柱节点区钢筋纵横交错。因此,关键是正确地翻样和下料,保证钢筋绑扎到位。
  3)叠合层承载力验算
  设置模板支撑系统后,转换结构施工阶段的受力状态与使用阶段是不同的,应对转换梁及其下部楼层的楼板进行施工阶段的承载力验算。
  4)混凝土浇筑及裂缝控制
  梁柱节点核心区钢筋密集,混凝土自由下落困难,截面尺寸巨大,大体积混凝土容易产生温差及收缩裂缝。因此,关键是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和防止裂缝的产生。
  3、方案选择
  转换层纵向柱网间距为9.5m,横向柱网间距为16.8m。框支梁截面最大为1100mm×2250mm,框支梁自重荷载 56.25kN/m2,加上施工活荷载,总荷载约60kN/m2。考虑到转换层混凝土自重以及施工荷载非常大,且梁下的楼板无法直接承受其荷载,因此方案经专家论证后采用叠合浇筑法。应用叠合梁原理将转换梁分2次浇筑叠合成型。第1次浇筑高度至 6.320m 即次梁梁底标高,待第1次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 80% 以上时,再浇筑 6.320~7.170m 转换层板面,利用第1次浇筑混凝土形成的梁支承第2次浇筑混凝土的自重及施工荷载,采用此施工技术时,转换梁下的钢管支撑系统只需考虑承受第1次的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荷载,因而可减小其下部钢管支撑的负荷,同时混凝土分层浇筑可缓解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高、温度应力过大对控制裂缝的不利影响。
  4、模板及支撑系统
  转换梁模板支撑体系: 采用 48×3.5标准钢管搭设模板支撑系统,钢管支撑只考虑承受第1次浇筑的混凝土自重及施工荷载。由于地下室顶板浇筑厚度为200mm,不能承载上部支模体系傳递的全部荷载,因此根据计算必须用1层以下的支撑传递至地下室底板承担。要求地下室顶板混凝土浇筑后,梁板支撑模板均不能拆除。转换梁下支撑体系立杆间距为900mm,大横杆步距 ≤1200mm,梁下小立杆间距450mm,在靠近杆顶和杆脚处,各用水平连杆双向拉结固定、剪刀撑设置在梁两侧的立杆垂直面上。梁的线荷载较大,为保证荷载可靠传递给立杆,梁底采用可调支座,梁两侧采用双扣件,立杆下采用通常铺设200mm×50mm 配钢垫板,整个支撑架按满堂脚手架的要求搭设。梁模板采用18mm 厚胶合板作模板,梁背楞采用 50mm×100mm 木方配 M14 对拉螺栓用标准钢管固定。背楞间距 500mm,螺栓间距: 水平500mm,竖向 400mm。梁模板安装时,要求按 0.3% L起拱(L为梁的最大跨度)。
  5、钢筋工程
  5.1转换梁配筋加强
  本工程采用叠合浇筑法。选取转换层外围截面尺寸为800mm×2 200mm,跨度为16.8m,混凝土强度等级C35 的转换梁进行计算。
  经计算,第1次浇筑梁顶即叠合层配置 928@400 钢筋(As=5542mm2)抵抗截面支座负弯矩。为方便施工配置的负弯矩钢筋按照非通长纵筋布设,纵筋伸出支座长度的取值规定为: 对于端支座,为本跨的净跨值,对于中间支座,支座两边较大一跨的净跨值。选配 8@2506 肢箍筋即可满足要求(见图 2)。
  图 2 转换梁配筋
  5.2 钢筋绑扎
  梁底模支撑好后,进行转换梁钢筋绑扎,绑扎步骤: 搭设钢筋支撑架→清扫工作面→对主筋纵向位置定位划线→用支撑及箍筋定好主筋的横向位置→在主筋上划好箍筋位置线,安放好箍筋并绑扎→把 25mm 垫铁放在梁底、梁边,同时取掉支撑把梁放下→在模板上划好板底筋的位置线并绑好板底筋→等水电配管完毕后、同样分好板负筋位置并绑扎→最后调整间距并垫上足够马凳。
  5.3 钢筋加工与连接
  1) 为保证转换梁内钢筋连接质量和方便施工,梁中所有受力钢筋均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
  2) 梁柱核心区箍筋是重点也是难点,在梁筋绑扎前按照设计图纸100mm 间距,计算出柱头内箍筋数量,在安放好梁底筋后加入柱箍筋,保证转换梁腰筋分布均匀,严禁多加或者少加,并在未封柱模板前安设完毕,并绑扎好。
  3) 转换梁钢筋大而多,梁设有 3 排主筋,上、下排钢筋之间设置 25mm 垫铁,间距1m,并于梁主筋进行绑扎; 上、下排钢筋应对齐绑扎,严禁错缝绑扎,在避开纵向钢筋的接头部位每隔1.5~2m 布设下料管,以便混凝土灌注和振捣。   4) 由于转换梁内钢筋骨架很重,为保证保护层厚度,采用短钢筋作垫块,保护层垫块成排布置(排距1.5m),统一垫在主筋下、在梁骨架就位前放置。混凝土浇筑后,对垫块表面作防锈处理。
  5) 转换层钢筋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节点处梁上、下部钢筋应尽量位于同一垂直面上保证柱有足够的振捣空间,确保有 4 个振捣点能够上下贯通便于振捣。
  6、转换层混凝土施工
  6.1混凝土配制
  1) 选用较低水化热的 42.5R 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在混凝土搅拌料中掺入适量的 I 级粉煤灰。
  2) 细骨料采用细度模数为 2.7~2.8 的中砂,含泥量≤2%。
  3) 粗骨料采用连续级配的碎石,粒径为 5~31.5mm,含泥量≤1%,具有良好的形状,质地坚硬,细长和片状颗粒≤10%,不含分化颗粒。
  4) 掺入适量高效低碳的微膨胀剂 UEA。
  5) 掺入缓凝型的 RW-3 高效减水剂,缓凝时间达到 5h 以上。
  6) 转换层梁板 C35 微膨胀混凝土配合比为(kg/m3): 碎石∶砂∶水泥∶粉煤灰∶减水剂∶膨胀剂∶水 =997∶693∶390∶75∶15.8∶60∶195。
  6.2 混凝土浇筑
  1) 由于转换层钢筋量多,混凝土浇筑量大。采取先浇筑柱、梁节点部位,后浇筑梁、板的施工方法。
  2) 混凝土的浇筑从中间向两边对称进行,以保证支撑体系稳定,转换梁、板混凝土采用“薄层浇筑,循序渐进”的原则。
  3) 混凝土采用定点浇筑方法,混凝土通过预先布设的在梁内的下料管进行下料,下料管随浇筑随上拔,以免凝固在浇筑的混凝土内。
  6.3 混凝土振捣
  1) 钢筋稠密的地方采用直径为 30mm 振捣棒,振捣棒插点间距≤300mm。振捣棒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直上直下”,按梅花点位置布置。
  2) 上层混凝土浇捣时插入下层混凝土深度≥50mm,每点的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泛出灰浆,不再出现气泡为准。
  3) 混凝土的振捣顺序为从浇筑层的底层开始逐层上移,以保证分层混凝土之间的施工质量。
  6.4 施工缝做法及处理
  6.4.1留齿形加筋施工缝
  梁上、下部分间的水平施工缝沿纵向留出齿形,同时增设625 附加插筋,纵向间距500mm(见图 3),钢筋长1m,施工缝上、下各半以提高施工缝处的水平抗剪能力,加强梁上、下部分混凝土间的约束,缩短伸缩变形区段,分散因温差、收缩而产生的两部分混凝土间在施工缝处的约束变形应力,控制可能由此应力累积过大而产生明显的裂缝。
  图 3 框支梁水平齿形加筋施工縫示意
  6.4.2 施工缝处理
  由于框支梁宽度较大且钢筋较密,为有效做好施工缝凿毛和钢筋上所粘水泥浆的清理工作,在第1次混凝土浇筑1d 后用加长钢钎凿毛,加长钢丝刷清刷,并用高压水清洗,且在第2次混凝土浇筑时在施工缝处薄铺1层水泥浆。
  6.5 混凝土温度控制与养护
  1) 为防止混凝土表面散热过快、内外温差过大,并使混凝土有较好的保水性,在梁底模及侧模(均为竹胶合板)外铺设2层塑料薄膜。对于上表面的养护,第1次浇筑时将转换梁周边浇高 0.2m,在中间形成凹槽蓄水养护; 第2次浇筑的混凝土终凝后,将侧面的双层塑料薄膜上翻包裹再覆盖2层麻袋并浇水养护。然后,根据测温记录,及时采取掀或加盖麻袋的办法进行散热或者保温,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在25℃ 以内,基面温差和基底温差均控制在 20℃ 范围内。混凝土养护≥14d,升温阶段保湿养护,降温阶段保温养护。
  2) 本工程采用 JDC-2 建筑电子测温仪进行混凝土温度监控。平面共布置 9 个测点,每个测点布置 6 个测温传感器及测温探头,在混凝土浇筑前埋入并固定保护。在混凝土升温阶段每 2h 测1次,降温阶段每 4h 测1次; 后期 6~8h 测1次,同时测量大气温度。经测量,本工程实测中心最高温度73.8℃,此时板底 55.6℃,板面 50.3℃,混凝土内外温差符合规范要求。
  经测试,转换梁混凝土7d 抗压强度达34.5MPa,28d 抗压强度达 47.9MPa,完全满足设计要求。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平整,无任何蜂窝、麻面现象; 实测表面垂直度 2mm、平整度 3mm,实测点合格率达94%,均达到《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的合格标准。
  结 语
  本工程转换层梁的自重大,钢筋密集,施工难度大、质量要求高。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法,严格组织、精心施工,确保了转换层框支梁的施工质量和简化模板支撑系统的目的; 并对今后此类梁式转换层的施工提供了范例。
  参考文献
  [1] 唐兴荣. 高层建筑转化层结构设计与施工[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建筑施工手册(5 版)[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运筹学课程教学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明显更加困难。运筹学是由多种学科综合形成的,运筹学教材里面的内容比较繁杂,涉及许多方面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各种类型的问题,急需进行优化处理。文章阐述运筹学课程教学的具体现状,并依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找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一整套思路。  关键词: 运筹学 课程教学 改革思路  一、概述  运筹学是一门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
期刊
▲ 经典名剧《十五贯》在上海师范大学奉贤校区上演  1978年2月1日,春寒料峭,大雪纷飞,在上海的大众剧场门口,天不亮就排起了长龙,一张张期盼的面孔,等待的,是购买一场特殊演出的戏票——那一天,昆剧《十五贯》如期上演,作为上海昆剧团建团首演大戏,曾经有着“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美誉的《十五贯》,救活的,又岂止是奄奄一息的昆剧?“三代同堂”的文艺春天  曾几何时,十年八个样板戏,许久没有看到穿古装
期刊
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思想和能力实时的更新.党支部在建设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也需要不断的创新其思路和方法,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本文将具体分析基
【摘要】虽然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建筑事业获得一系列成就,但是对于工民建施工部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缺陷,严重制约了整体建筑的发展,为此急需改善施工管理内容,这已成为广大建筑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本文主要对现存工民建管理中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为相关单位提供一些意见,促进我国工民建的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工民建;施工管理;问题;对策  近年来,现代化建设飞速前进,建筑业在
导学互动的基本理念是“变教为导,以导促学,学思结合,”导学“是课堂教学的主线,”互动“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导“是前提,”学“是目的,”动“是根本.抓住了根本,就实现
雷电灾害会对生命财产安全形成严重的威胁,维护社会稳定,保护生命财产安全,就必须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重要性足够的重视.本文从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实施现状入手分析,探究雷
期刊
探究《天工开物》中关于工程伦理思想的内容,明确其工程伦理思想的理论核心,并借鉴到当代对工程伦理教育的实践应用中来,对加深工程伦理学的内涵,提高当代工程伦理学的教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