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今天,它们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社会进步贡献着它们生命的活力。现在,许多教授、教育专家,纷纷倡导诵读经典,旨在通过诵读经典汲取先哲智慧,传承民族尊严,弘扬祖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提高公民道德修养。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农村小学进行中华经典诵读意义重大。本文从诵读的目的意义、诵读的有效途径、取得成绩三方面来阐述对诵读经典的认识与实践。
[关键词]诵读经典 实践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1-0160-01
一、目的意义
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必须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汲取中华文化的精华。然而,今天的小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集体观念淡薄,个人至上,缺乏社会公德,道德意识有待加强,盲目崇拜洋文化,缺失民族自豪感。因此,要倡导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充分注意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通过对古代诗文的学习会加深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让学生多读、多写、多诵读,逐渐在阅读中提升学生作文水平和人生品位,从而为传统文化的复苏与传播起到积极的作用。
农村地区缺乏一定的文化底蕴与氛围,农村孩子接触古今经典辞赋很少。通过强化诵读经典来弥补这方面不足显得尤为重要,借助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让农村学生从小就在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传统文化殿堂的基础。
二、诵读经典的有效探索
多年持之以恒的诵读实践,我们摸索出一条符合农村小学诵读经典的有效途径。
(一)创设环境展经典
孟母三迁的故事就说明环境的重要性。营造儒雅书香环境,让学生时时刻刻与古代先贤对话。在学校走廊墙壁、教室悬挂、张贴古典名句,学校橱窗、板报定期更换经典名作,上下课铃声为古诗词歌曲,校园广播经典之声索绕于耳,让学生在经典文化的长河中沐浴,受到耳濡目染、潜移转化的影响。
(二)落实课时诵经典
1.每周安排一节诵读课,指导学生诵读经典。在诵读经典的方法上,引导“巧”背,实现“量”的积累。(1)表演背。恰当的体态和语气能促进学生对经典的记忆、理解,既能加深印象,又能提高诵读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背诵的速度,而且记得牢。(2)据意背。这是分类背诵的一种形式,如将诗根据内容分为言志、抒情、写景、叙事诗等。这样背诵,学生不但分类清楚,而且背得多。(3)创设情境背。可以利用不同手段,创设各种诵读氛围,引导学生背诵。如是配上一首轻松活泼的音乐,或是哀婉低沉的曲子,或是配一幅大自然的画面等,创设不同的情境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氛围,以此来促进背诵。(4)多种形式综合背。多种形式综合背,激发了学生的诵读兴趣。我们经常采用接龙背、轮换背、问答背、师生背;比赛的形式,如男女组赛、小组赛、两人赛等。灵活而且富有变化的背诵,极大调动了学生背诵的积极性。
2.持之以恒,天天诵读。每天晨读时间,伴着优美的音乐诵读经典,在诵读中启迪智慧,净化心灵。
3.发动家长积极配合,保证学生假期每天诵读经典。 本着辐射家长的原则,寒暑假学生即每周背诵一首古诗,开学后进行经典诵读考核。
(三)学科教学渗经典
学科教学承载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教师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补充相应的经典,让经典渗透在课堂教学中。
(四)实践活动促经典
组织经典诵读手抄报、黑板报评比、书法比赛,定期进行经典诵读成果展示、才艺展示、比赛等活动,调动学生诵读经典的积极性。
全体师生用智慧和汗水共同创建一个充满儒雅书香的现代校园环境,使大家置身在诗意盎然的温润氛围中,时刻受到经典的熏陶和感染,正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三、取得的成绩
几年来的实践,经典诵读活动提升了学生的人文内涵,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营造了学校的文化氛围。
1.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深厚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诵读经典的兴趣明显增强了。绝大多数学生有主动诵读经典的兴趣。每天课间休息、上下学路上,我们都能看到学生们饶有兴趣的互相背诵,有些有创意的学生还把《三字经》《弟子规》编成拍手歌、接龙游戏,使得经典诵读活动遍及校园。学生已经养成每天诵读经典的良好习惯。
2.学生语言素养提高了。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以来,学生们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开阔,表达能力越来越强,习作和诵读水平稳步提升。学生在各级写作、诵读大赛等活动中表现十分突出,2012年以来,十多名同学在省、市、区语言类大赛中获奖。
3.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了提升。经典,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水准,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生的性情变得温和了、举止文雅了。爱学习、守纪行、尊师长蔚然成风。
4.教师的个人素养、教研能力大幅提升。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教师们对诵读经典有了正确的认识。在实践中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并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和理论水平。
责任編辑:杨柳
[关键词]诵读经典 实践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1-0160-01
一、目的意义
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必须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汲取中华文化的精华。然而,今天的小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集体观念淡薄,个人至上,缺乏社会公德,道德意识有待加强,盲目崇拜洋文化,缺失民族自豪感。因此,要倡导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充分注意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通过对古代诗文的学习会加深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让学生多读、多写、多诵读,逐渐在阅读中提升学生作文水平和人生品位,从而为传统文化的复苏与传播起到积极的作用。
农村地区缺乏一定的文化底蕴与氛围,农村孩子接触古今经典辞赋很少。通过强化诵读经典来弥补这方面不足显得尤为重要,借助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让农村学生从小就在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传统文化殿堂的基础。
二、诵读经典的有效探索
多年持之以恒的诵读实践,我们摸索出一条符合农村小学诵读经典的有效途径。
(一)创设环境展经典
孟母三迁的故事就说明环境的重要性。营造儒雅书香环境,让学生时时刻刻与古代先贤对话。在学校走廊墙壁、教室悬挂、张贴古典名句,学校橱窗、板报定期更换经典名作,上下课铃声为古诗词歌曲,校园广播经典之声索绕于耳,让学生在经典文化的长河中沐浴,受到耳濡目染、潜移转化的影响。
(二)落实课时诵经典
1.每周安排一节诵读课,指导学生诵读经典。在诵读经典的方法上,引导“巧”背,实现“量”的积累。(1)表演背。恰当的体态和语气能促进学生对经典的记忆、理解,既能加深印象,又能提高诵读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背诵的速度,而且记得牢。(2)据意背。这是分类背诵的一种形式,如将诗根据内容分为言志、抒情、写景、叙事诗等。这样背诵,学生不但分类清楚,而且背得多。(3)创设情境背。可以利用不同手段,创设各种诵读氛围,引导学生背诵。如是配上一首轻松活泼的音乐,或是哀婉低沉的曲子,或是配一幅大自然的画面等,创设不同的情境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氛围,以此来促进背诵。(4)多种形式综合背。多种形式综合背,激发了学生的诵读兴趣。我们经常采用接龙背、轮换背、问答背、师生背;比赛的形式,如男女组赛、小组赛、两人赛等。灵活而且富有变化的背诵,极大调动了学生背诵的积极性。
2.持之以恒,天天诵读。每天晨读时间,伴着优美的音乐诵读经典,在诵读中启迪智慧,净化心灵。
3.发动家长积极配合,保证学生假期每天诵读经典。 本着辐射家长的原则,寒暑假学生即每周背诵一首古诗,开学后进行经典诵读考核。
(三)学科教学渗经典
学科教学承载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教师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补充相应的经典,让经典渗透在课堂教学中。
(四)实践活动促经典
组织经典诵读手抄报、黑板报评比、书法比赛,定期进行经典诵读成果展示、才艺展示、比赛等活动,调动学生诵读经典的积极性。
全体师生用智慧和汗水共同创建一个充满儒雅书香的现代校园环境,使大家置身在诗意盎然的温润氛围中,时刻受到经典的熏陶和感染,正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三、取得的成绩
几年来的实践,经典诵读活动提升了学生的人文内涵,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营造了学校的文化氛围。
1.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深厚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诵读经典的兴趣明显增强了。绝大多数学生有主动诵读经典的兴趣。每天课间休息、上下学路上,我们都能看到学生们饶有兴趣的互相背诵,有些有创意的学生还把《三字经》《弟子规》编成拍手歌、接龙游戏,使得经典诵读活动遍及校园。学生已经养成每天诵读经典的良好习惯。
2.学生语言素养提高了。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以来,学生们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开阔,表达能力越来越强,习作和诵读水平稳步提升。学生在各级写作、诵读大赛等活动中表现十分突出,2012年以来,十多名同学在省、市、区语言类大赛中获奖。
3.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了提升。经典,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水准,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生的性情变得温和了、举止文雅了。爱学习、守纪行、尊师长蔚然成风。
4.教师的个人素养、教研能力大幅提升。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教师们对诵读经典有了正确的认识。在实践中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并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和理论水平。
责任編辑: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