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脚女人到社会半边天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rfin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每一个女人都渴望拥有一个圆满的婚礼和一套美丽的婚服。从古至今,婚礼服经历了漫长的演变,从先秦到明清,从民国到当代,婚礼服受婚俗文化的影响,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婚礼服的演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和女性意识的觉醒,其总体上表现出从保守到开放、从统一到个性、从束缚到自由的变化特征。
  关键词:婚礼服;女性;历史;地位
  作者简介:高英培(1989-),女,山东潍坊人,山东女子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研究方向为服装设计与品牌管理。
  [中图分类号]:J5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1--02
  从古至今,婚礼是女人一生中的一件大事,承载着古今女性对幸福的向往和期盼。不管是古代的媒妁之言,还是现代的自由恋爱,身着婚服走进婚姻,依然是每个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婚礼作为一种仪式,使婚礼服成为这种仪式的最重要的标识之一,也成为我国服饰文化的一部分。婚礼服自出现以来,伴随着婚俗文化的演变,而且不同的民族也会有不同的婚俗文化,本文中探讨的女性婚礼服仅为汉族的婚礼服。
  一、中国古代女性婚礼服溯源
  中国是礼仪之邦,婚礼是人生的一次大典。礼服的挑选也是非常考究和重要的,先秦时期,女性的婚礼服是黑色丝衣,也就是以黑色为主色调的丝质礼服,总体上简单质朴,之所以用深色,是认为女性为阴的缘故,与奢华相去甚远。秦汉时期,婚礼开始向着奢华演变,婚礼服也朝着华贵的方向发展,这一时期,礼服以袍服为主,另外加罩衣。在颜色上则根据新娘地位尊卑决定,地位越高,用料和颜色越多,面部开始有障面之物。隋唐时期,女性婚礼服更加融合了先前的庄重神圣,也加入了热烈喜庆的原素,礼服的颜色均为青色,隐喻女子“德贵专一”,但是总体上雍容华美。宋代时期,服饰上提倡简练、质朴、自然,反对豪华,以大袖和霞帔为主,也就是大袖衫,袖的宽度能够占衣长的一半。凤冠霞帔的新娘装饰显得富丽堂皇,凤冠被正式定为礼服。此时,新娘出嫁时,用红色纱罗的盖头蒙面,这一习俗一直延续到近代。明代时期,婚礼服基本沿用唐宋制式,主要以大衫霞帔和凤冠为主,非常隆重与华丽,凤冠霞帔的礼服“标配”也被固定下来。清朝时期,由于清朝时少数民族建立政权,服饰的改变较大,满族女子婚礼服基本以袍和褂为主。但是汉族女子凤冠霞帔的样式被保留,颜色上也仍然以大红为主色调,戴红盖头。
  二、中国现当代女性婚礼服演变
  (一)改革开放前的女性婚礼服
  民国时期,女性的婚礼服经历了较大变革,随着西方婚礼礼仪东渐的影响,旧的婚姻制度受到自由恋爱的抵制,民国时期的新人物,更热衷于西化婚礼。出现了文明结婚的集体婚礼,传统的婚礼礼服被改变,或者上袄下裙头上披西式头纱,或者着花旗袍作礼服披西式头纱,西式礼服融入中式礼服,造就了中西合璧的婚礼样式。但是随着变革深入,西式婚礼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女性接受,甚至掀起了一股白色婚纱的浪潮,非常时髦。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女性婚礼服又趋于保守和单调,这是由于当时国情的影响,百废待兴,同时过于在形式上强调男女平等,抹杀男女差异,使女性在着装上男性化,结婚的时候甚至穿着列宁服和中山装。这种充满革命气息的婚礼服收到了当时广大女性的喜爱。到大革命时期,婚礼服逐渐沦为政治符号,新娘以穿军装戴大红花结婚为荣,女性婚礼服丧失了基本的女性特色。
  (二)改革開放后的女性婚礼服
  改革开放后,女性婚礼服悄然发生着变化,新娘不再热衷于绿军装,而是重新穿上颜色喜庆的绸缎棉袄。随着社会风气不断开化,女性婚礼服又发生了变化,西化的程度更加强,很多女性慢慢挣脱束缚,穿起了白色婚纱。农村女性即使不穿婚纱,也会选择红色西装一类的婚礼服。
  21世纪后,我国女性的婚礼服紧跟国际步伐,新娘穿白色婚纱结婚成为一种主流。婚纱的样式更加丰富,款式上有吊带式、抹胸式、挂脖式、露背式;轮廓上也更加多元化,有鱼尾式、A字式、蓬蓬式;面料上,以丝绸为主,加入蕾丝和网纱,点缀珍珠、亮片、水晶等装饰物。而且,随着我国婚纱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婚纱样式的需求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婚纱种类可供新娘选择。
  三、中国女性婚礼服演变的特征
  中国女性婚礼服演变的过程,实际上是婚俗文化的发展过程。女性在经济、政治、社会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其社会地位在不断提高,自主意识也得以体现,从封建桎梏的藩篱中挣脱的中国女性,以更加独立的姿态立足于世,正在彻底告别“小脚女人”的时代和“三从四德”的时代,不再是男人的陪衬,而是独立的自我。从女性婚礼服的演变中,可以看出中国女性正在从保守走向开放,从统一走向个性,从束缚走向自由。
  (一)从保守到开放
  古代女性的婚礼服,从秦汉时期看,色调以黑色和青色等深色为主,提倡简单质朴,实际上内在是对女性德行的要求,主张女性要遵守妇道,也表现了女性地位的低下,主要作为男性的陪衬而存在。即使到了宋代,婚礼服开始固定为凤冠霞帔,色调固定为红色,但是还是要求以庄重为主,暗示了对女性妇德的要求。特别是面部遮掩自先秦有之,延续到清代,红盖头成为婚礼服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女性在结婚时没有戴红盖头,或者红盖头掉落,则会被耻笑,新娘的容颜只能留给新郎看,这在一定程度上就说:新娘是新郎的私有物品。女性并不是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被尊重和被看待,而是作为丈夫的附属物而存在。这也正是所谓“出嫁从夫”的鲜明写照。从款式上,古代的女性婚礼服都以大气、严肃、庄重为主,里里外外要穿上很多层,头上要戴凤冠,基本装饰完毕后身上就被遮掩的严严实实,加上盖头,除了手之外,没有地方是露在外面的。可见,当时的婚礼服整体上非常保守。建国初期和文革时期,女性作为女性的性别特征被抹杀,穿衣与男子无异,加之受意识形态、军事化等影响,女性仍然保守,缺乏自我。   而随着社会发展,女性逐渐摆脱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和意识形态的碾压,一改保守的传统,在西化的婚纱映衬下,女性露出了脖颈、手臂、肩膀、前胸,展示了女性美好的体态,女性可以露出身体而不被看作不守妇道,再也不用红盖头遮面,而是以最美的妆容面对宾客,可见女性地位的显著提升。
  (二)从统一到个性
  从婚礼服的款式上看,古代婚礼服以凤冠霞帔为主,而很长一个时期,都以此为范本,遵循着这一婚礼着装规范。新娘出嫁,婚礼服大同小异,辨识度低,缺乏个性。最多在纹路上做文章,在点缀上下功夫,也只是改变些许皮毛。而现代女性婚礼服的种类、款式、风格上千种,新娘结婚没有统一着装范式,穿鱼尾还是穿蓬蓬,都是随自己喜好来定,自主权更大。新娘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来挑选婚纱,个子矮小,可以选择短款婚纱;身材肥胖,可以选择拖尾婚纱;有公主梦的,可以选择蓬蓬婚纱;文艺女青年,可以选择简约婚纱。每个人都可以在婚礼上做属于自己的最美的新娘。女性再也不是男性的附屬品,而是可以有自己个性的独立的人。
  (三)从束缚到自由
  民国时期,兴起了白色婚纱的风潮,女性结婚开始不愿意着传统的凤冠霞帔,甚至传统旗袍也被摒弃。在新女性看来,穿白色婚纱意味着恋爱自由,意味着打破了封建制度的束缚,不是父母包办,不是媒妁之言,而是自然的男女相爱结合。女性也不再是男性娶进家门的玩偶,而是与男性平等的家庭成员。现代婚纱中,也有很多为孕妇专门设计的婚纱,从这一点看,社会对女性的宽容度在不断提升,未婚先孕也不再是“大不道”之事,强压在女性身上的道德枷锁正在松动,由此可见,女性的社会地位再不断提高,女性的自我意识也在不断觉醒,从历代的婚礼服的变化上就可以看出,从封建社会到改革开放,女性在努力从束缚中挣脱,获得属于女性的自由。
  总之,婚礼是女性人生的大事,从古至今从未改变。但是,女性以什么姿态出现在婚礼上,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古代凤冠霞帔的雍容华贵比不上当代白色婚纱的自由洒脱,女性正在从小脚女人成长为社会半边天,在当今社会发挥自己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姚君洲.论女性婚礼服在中国的发展趋势[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3).
  [2]韩晶.雍容华美:“东方国度”的绝美之作[J].中国服饰.2010(1).
其他文献
我从暗黑到光明  一路走來  我试图记住往来的路标,记住你的  世界里的寸寸河山  我写不出你的世界  那不是一个风的世界  那不是一个雷电的世界  那不是一个存在即可见的世界  我曾与暗黑握手,与它一同寝食,论道  有一阵,我几乎断定我是一个暗黑者  可我,毕竟看清了你的世界  你头顶的王冠,聚集你的寸寸光芒  你的世界有一种温度,我能够感知  我摸着黑暗的行径,来到你的热烈的窗前  我爱:你的
摘 要:阎连科是当代文学世界备受关注的一位作家,因其“神实主义”的提出更是饱受争议。本文以阎连科作于1998年的小说《日光流年》为对象,寻找阎连科小说中表达出的人的力量,感受人在自然环境中的无穷韧性与在人的社会中力量的“消融”。体悟阎连科的生命意识。  关键词:阎连科;《日光流年》;人的力量;生命存在  作者简介:程方(1995-),女,山西省长治市人,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
摘 要:底层青年进城奋斗题材随着时代的发展愈演愈新,在反复书写中呈现出不同的文学面貌。本文选取了《人生》、《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和《世间已无陈金芳》这三部作品进行论述,纵观这三部作品在城乡关系、个人奋斗历程、社会心理、悲剧原因反思等方面的不同表达,梳理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这一题材的叙述变迁,以及背后所折射出的中国社会发展变迁的历程,对底层青年进城的奋斗困境提出更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底层青年;城乡关
摘 要:阿袁擅长描写高校里面的两性知识分子之间的婚姻爱情故事,尤其是对女性知识分子抽丝剥茧般的情感书写。她把女性知识分子从“象牙塔”中“释放”出来,撕掉她们身上的“知识分子”标签,还原为一个个普通的中年女性。通过分析高校中男男女女之间的时时猜忌、处处防备、竞争较量,探究阿袁小说中的女性观。  关键词:阿袁小说;知识女性;女性观  作者简介:莫云菁(1995-),女,汉族,广东肇庆人,广西师范大学文
摘 要:“暴力美学”一词起源于美国,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传播与推广。作为播放超过十年的“常青”美剧,《犯罪现场调查》与《犯罪心理》中所包含的暴力场景构架与犯罪心理描写等,均是对暴力美学的体现。本文以《犯罪现场调查》与《犯罪心理》为例,探讨美剧中的暴力美学元素,以及暴力美学的审美教育意义与影响。  关键词:暴力美学;犯罪现场调查;犯罪心理  作者简介:吴越(1998-),女,漢族,湖北荆州人,研究方向
在開普敦的天空下,把野性注入时尚,呼吸着同样的空气,各人却演绎出自己的魅力。
摘 要:通常认为,西方文学史上的四大吝啬鬼是指夏洛克、阿巴贡、葛朗台和泼留希金四人,而严监生也被称为吝啬鬼,他是中国文学史上吝啬鬼形象的代表。综观前四人,笔者发现,泼留希金和严监生二人处在不同时空和文化背景下却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具有类同性,因此可比性较强,所以本文是以类型学为基础展开泼留希金和严监生的比较。细读文本后我们又会发现二人各有特点,并且关于严监生是否该被归类于吝啬鬼说法不一。通过探究背
光阴如锉。细磨无声,回顾几十年前档案编研工作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可谓艰难之极,让人感慨万千。胡锦涛曾说:“档案是人们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档案事业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借助档案,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见未来。”为了使档案记录在构建历史记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必须通过档案编研工作使档案记录的内容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上得以认知。引起情感共鸣直至被
摘 要:“异”字是《聊斋志异》整本书的书眼,全书围绕“异”字展开,描摹诸种神异离奇的鬼妖狐仙故事,抒写鬼魅奇术与人鬼恋爱。“异”字又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文《狼》潜隐的文眼。蒲松龄为何将一则普通的人狼斗争的故事纳入“异”之行列?想必《狼》这篇课文自有其奇异之处,这具体表现在“异”狼之黠、“异”屠户之勇智双全、“异”人依靠自身心性与智慧战胜邪恶势力三方面。笔者从人物形象、作者褒贬情思的
今年是八国联军侵华110周年纪念日。110年前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挽救民族危机,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群众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这就是席卷中国北方,震撼世界的义和团运动。义和团最初是民间反清组织,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不断深入,外国列强与中华民族之间的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广大农民把尖锐的民族矛盾简单地看成“洋教”与“洋人”的问题,所以义和团运动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