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辩证哲思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you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今的高考作文对于学生是否具有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应对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多加关注和培养,教会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以期能让学生的作文多点哲思。
   【关键词】辩证思维高考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102-01
   在每一年的高考尘埃落定之后,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题都会一度成为社会热点。虽然高考作文题千变万化,时而话题,时而命题,时而材料,让人眼花缭乱,甚至措手不及。但在将近年来各地的作文题目研究了一番之后,发现如果能够找到一个好的突破口,完全可以赢得高考作文的胜利。下面就以两个例子作简要说明。
   例一:2012年江西卷作文题
   原题呈现:
   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也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
   对上述说法,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从表面上看“没有什么”与“拥有什么”是对立的,得彼失此,非常明确。但若换个角度思考,两者又是相辅相成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样的题目能够引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同样是面对有无、得失、进退、荣辱,甚至生死等问题,由于学生各自的思维和认知的差异,感悟必然会大相径庭,考生在写作时,将会呈现出立意千姿百态和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
   例二:2012年江苏卷作文题
   原题呈现: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忧与爱”不是一个简单的关系型命题,“忧”与“爱”是对立而又统一的关系,甚而是一个有着多重甚至悖论的复杂关系型命题。“忧”,可以是忧愁、忧郁、忧虑、忧患,甚至是忧愤;“爱”,则可以是关爱、慈爱、友爱、博爱,又或者是溺爱,而“与”所传达的正是两者的关联。忧中有爱,爱中生忧;小忧与大爱,大忧与小爱;爱自然、爱社会、爱生命,忧天下、忧黎民、忧生态等等,皆可用“与”来关联,依此可以展开多元有深度的思考。
   不难发现,命题者不约而同地选择注重检测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考生的知识积淀厚度,都是极有哲思的好题目,都能激活学生的思考,写出丰富而又多彩的文章。
   这里所说的辩证思维能力就是基于唯物辩证法而言的。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恩格斯指出:“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辩证法是哲学在生活中最生动、最突出的体现。我们常说“水乳交融”“冰炭同炉”,这就是对立统一规律,又叫矛盾规律,它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切过程中矛盾着的各方面,本来是互相排斥、互相斗争、互相对立的。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过程里和人们的思想里,都包含着这样带矛盾性的方面,无一例外。”但“事物内部矛盾着的两方面,因为一定的条件而各自向着和自己相反的方面转化了去,向着它的对立方面所处的地位转化了去。”
   唯物辩证法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当然,如果高中生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理论,具备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是不是也可将作文提升到相对高的层次,以获取阅卷老师的“芳心”呢?
   基于这样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我便开始了一些尝试:
   一、运用辩证思维审题立意
   近些年来,高考作文试题命制,颇有眼花缭乱之感:“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轮番上阵。结束的2013呢?除了广东卷的命题作文《捐助》之外,无一例外或者毫不意外地全部选择了材料作文的命题方式。这无疑加大了考生在审题立意时的难度。
   在高三的教学中,曾经指导学生写过一篇材料作文: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尝不是呢?
   此材料其中一个角度是从青蛙的角度去写,“井底之蛙”给人的印象是狭隘、短浅,但看待问题不可太绝对,而应用辩证的观点来看,狭隘的青蛙或许在某个方面是专家,短浅的青蛙或许也是一个踏实的实践家。如果能这样辩证地去考虑问题,不难得出“小人物也有大智慧”这个立意。
   二、运用辩证思维论述观点
   议论文更看重学生的思维深度,关注更多的是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如果学生能在分析问题时运用一定的辩证方法,那么无疑加深了思维的深度,作文自然有亮点。
   以指导江苏2011年高考作文题《拒绝平庸》为例。原题为“不避平凡,不可平庸。为人不可平庸,平庸则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处事不可平庸,因此要有原则,有鉴识,有坚守。请以“拒绝平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在指导学生分析问题时,可以提示学生找几个与“平庸”相近的词语,如“平凡”“平淡”。若以“平凡”论,“平庸”与“平凡”在意义上有许多相似点,如普通、寻常、不突出、不特别,这是矛盾的统一。但“平庸”与“平凡”又有对立的地方:平凡的人可以升华为优秀和卓越的人,“平凡但伟大”;平庸的人,则很有可能沦为庸常甚至庸俗。
   若在写作过程中,能进行这样新颖而有效的辩证分析,提出一些有思想深度的观点,那么文章必定是更上一层楼了。当然,分析问题的过程并不只是局限于对中心论点或者分论点的提出和理性的论证过程中,文章中也会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一些素材,包括历史名人素材、时事素材等等。
   三、运用辩证思维分析素材
   在作文教学中,素材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为此专门开了作文素材课,以扩大学生的视野,达到丰富学生写作内容的目的。但高中生的作文里的素材并非“多多益善”,简单的罗列只是素材运用的最低层级。我们应着重培养学生对于素材的理性分析,其中能“辩证地看待问题”,是训练的一个重点。
   曾在素材课上和学生讨论鸟叔的走红,学生给出的说法无非是“搞怪”“新奇”“有意思”,但这仅仅停留在“好”或“不好”,“喜欢”或“不喜欢”的层面;也有学生给出了好的原因,如“节奏感强”“舞蹈设计新颖”,这又稍微加深了一点认识。但若能就这点“好”的原因说下去,说出这其实是满足了人们一时的热情,并不能长久,只是一种快餐文化。如此流行,正是人们从众心理的一种表现。“好”或“不好”并非完全对立,“好”背后的“不好”被揭示了出来,这便是运用辩证思维的一个成功的尝试。
   以上只是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粗浅的尝试,但我深知,辩证思维必定是制胜高考作文的一个有力武器。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多些思考,如何让学生的作文闪现哲思,如何加深文章的深度,如何让文章更有新意,而“辩证”便是一个好的突破口。问文哪得深如许,问文哪得新如许,为有辩证哲思来。
   参考文献:
   [1]选自《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P168
   [2]选自《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P170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摘要】职业院校的教学中,语文教学占着很重要的地位,而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写作水平,适应岗位需要。  【关键词】阅读主体地位创新精神体验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099-02  语文学科具有思想性、工具性、科学性、艺术性。为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素质,使之利用语文工具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摘要】本文旨在论述基于学生本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成长化视角”,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阐述:教学实践、阅读感悟、阅读挖掘、阅读体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成长化视角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098-02  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需求,要通过教学
本文从金河林业局天保工程一期建设项目入手,通过归纳、统计和总结各项建设任务实际完成情况,对林业局的天保一期工程进行客观评价,对天保工程实施效果进行全面评估。 This
1996年开始陕西关中地区引种美国黑核桃17个无性系,经嫁接试验,物侯期观察,生长量测定和开花结果分析,认为黑核桃适应关中地区气候条件,营养生长旺盛,并已开花结实,适于在关中及渭北
会议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最重要的是语感。因此,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和阅读文本的语感能力,是我们语文老师的首要任务。本文提出培养语感三步走——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