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網上教學已是未來教育發展的大勢所趨,當下社會對網上教育的接受程度如何?未來如何推動民眾的參與度?網上教學會否有條件取代傳統的教學模式?
澳門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研究中心周明明主任:現在很多低幼年級的學生已開始接觸網上課程,內容多種多樣。借用互聯網來達到學習的目的對Generation X亦不是問題。網上教學的便捷性,多樣性,多選擇,高自由度都在吸引著眾多學生與家庭。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接受這種網上學習的形式並不一定意味著認同與參與。要保障在網上學習過程的有效性,才會進一步提高民眾的參與度。科學界對此已有深入的研究與探討。比如目前國內外很流行的MOOC,因其參與者眾多,涉獵科目豐富多樣,入學門欄低,免費的優勢牢牢佔據在網上學習平臺的前列。但是,國內外的近期研究均表明,縱使MOOC的參與度很高(具體表現在註冊用戶的數量上),堅持完成註冊課程的比例少之又少。這不免讓人懷疑其對學習的推動性,持久性和有效性。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網上教學缺少針對性,時效性,無法使老師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對於自主自律的學生來說,這種開放性和自由度可以讓其游刃有餘的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但是對於需要不斷外界敦促,提醒甚至警告的學生來說,沒有老師或家長的實時監測與及時干預,網上的學習效果恐怕會大打折扣。再者,面對浩瀚如煙的網絡資源,學生往往會出現抓不住重點,注意力分散等對學習有副作用的表現。這種信息迷航,認知超載的現象對於自控能力差或認知能力不強的學生來說,幾乎是致命的。因此,我認為雖然網上教學为教育教学改革带来新的生机与机遇,但是网络教育依然无法全面。
澳門中華教育會鄭洪光理事長:網上教學並非新鮮事物,發展至今也有十數年。學校的網站、網上測驗和練習等都是這些年學生們熟悉的事物,但礙於科技水平、網絡速度、不適應電子化等種種因素,令網上教學在過去的成效始終不及傳統課室教學,充其量屬於補充或支援性質。
在現今大數據的時代,網上教育有利一般人持續進修及終身學習。令學習過程由“以老師為中心”轉向“以學員為中心”。今天,直播技術、雲端技術、視訊會議軟件、教學軟件和教學平台的廣泛應用,都為推行網上教育提供一切可能。總體上,個人認為編著網上學習的深入普及,對學習型社會的建立是有利的。
教育工作是一項言傳身教的工作。“傳道”、“授業”、“解惑”等工作不可能完全在網絡完成。網絡教育在未來必定越來越重要。但至少在相當長時期內,傳統教學模式還有其無法替代的作用。本次因疫情導致“停課不停學”,現廣大的學生、老師以及家長迫切期望盡早復課充分說明了這點。
澳門高等教育管理學專家陳康妮:目前在澳門,社會對網路教學的接受程度依然屬於偏低狀態。大家普遍認為這可能這是一種替代方案,教學效果可能不那麼好。其實很多國外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網路教學是可“正規化”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我在澳洲墨爾本大學讀書時的親身學習經歷告訴我,網路教學有其巨大的優勢。
國外對於網路教學的接受程度是較高的。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在國外的中小學,平板電腦出現在課堂上已經是頻頻出現了。其實科技只要用的規範,就沒什麼問題。說白了,愛學習的孩子,會主動去學習;不愛學習的孩子,你給他個鉛筆他也能玩一天。
在中小學已經培養了用科技進行學習的習慣後,在大學推進網路教學就不是個難事了,畢竟它的優勢是非常巨大且直觀的。如網路教育具有跨越教學時空、突破時空限制的特點,還具有豐富的教學交互手段和突出的教學交互功能,可以為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教學互動和協作學習提供網路學習交互環境和平臺。
所以在未來,推進市民對於網路教學的參與度,可以向國外一樣,從中小學推進起,讓民眾有一個“適應”過程,大學也應儘量開展豐富的共用慕課,相信不久的將來,線上教學就會作為一種優勢巨大的教學模式被人們廣泛接受。
政府科技委員會卓重賢委員:行政長官賀一誠先生向本澳市民呼籲,疫情會持續一段時間,學生必須留在家中學習,相信網上教學成為傳統教學模式的後備方案並且會繼續相當一段時間。根據疫情的發展趨勢,本澳維持網上教學活動應該至下學年開學之際,接下來,相信教青局等部門會向全澳學校及學生提供各種支援,這未必是金錢和物質方面的,可能是涉及技術方面的培訓等等。
至於坊間所提出,現時大熱的網上教育軟件如ZOOM、騰訊課堂能否取代傳統教學模式,我認為,經過疫情期間的實踐和觀察,大家會發現網上教學雖有不受時間、空間和地點的限制的好處,但網上教學對學生的自覺性要求更加高,同時學生之間互動性比較差,缺少一定的交流時間,以及長期使用電子產品產生的輻射問題並存在影響學生視力的風險,因此,有利有弊。疫情過後,相信大家會更加認識到面對面的言傳身教恰恰是網上教育所不能做到的,而這些教學體驗正是傳統教育有其不可取代的優越之處。
澳門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研究中心周明明主任:現在很多低幼年級的學生已開始接觸網上課程,內容多種多樣。借用互聯網來達到學習的目的對Generation X亦不是問題。網上教學的便捷性,多樣性,多選擇,高自由度都在吸引著眾多學生與家庭。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接受這種網上學習的形式並不一定意味著認同與參與。要保障在網上學習過程的有效性,才會進一步提高民眾的參與度。科學界對此已有深入的研究與探討。比如目前國內外很流行的MOOC,因其參與者眾多,涉獵科目豐富多樣,入學門欄低,免費的優勢牢牢佔據在網上學習平臺的前列。但是,國內外的近期研究均表明,縱使MOOC的參與度很高(具體表現在註冊用戶的數量上),堅持完成註冊課程的比例少之又少。這不免讓人懷疑其對學習的推動性,持久性和有效性。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網上教學缺少針對性,時效性,無法使老師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對於自主自律的學生來說,這種開放性和自由度可以讓其游刃有餘的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但是對於需要不斷外界敦促,提醒甚至警告的學生來說,沒有老師或家長的實時監測與及時干預,網上的學習效果恐怕會大打折扣。再者,面對浩瀚如煙的網絡資源,學生往往會出現抓不住重點,注意力分散等對學習有副作用的表現。這種信息迷航,認知超載的現象對於自控能力差或認知能力不強的學生來說,幾乎是致命的。因此,我認為雖然網上教學为教育教学改革带来新的生机与机遇,但是网络教育依然无法全面。
澳門中華教育會鄭洪光理事長:網上教學並非新鮮事物,發展至今也有十數年。學校的網站、網上測驗和練習等都是這些年學生們熟悉的事物,但礙於科技水平、網絡速度、不適應電子化等種種因素,令網上教學在過去的成效始終不及傳統課室教學,充其量屬於補充或支援性質。
在現今大數據的時代,網上教育有利一般人持續進修及終身學習。令學習過程由“以老師為中心”轉向“以學員為中心”。今天,直播技術、雲端技術、視訊會議軟件、教學軟件和教學平台的廣泛應用,都為推行網上教育提供一切可能。總體上,個人認為編著網上學習的深入普及,對學習型社會的建立是有利的。
教育工作是一項言傳身教的工作。“傳道”、“授業”、“解惑”等工作不可能完全在網絡完成。網絡教育在未來必定越來越重要。但至少在相當長時期內,傳統教學模式還有其無法替代的作用。本次因疫情導致“停課不停學”,現廣大的學生、老師以及家長迫切期望盡早復課充分說明了這點。
澳門高等教育管理學專家陳康妮:目前在澳門,社會對網路教學的接受程度依然屬於偏低狀態。大家普遍認為這可能這是一種替代方案,教學效果可能不那麼好。其實很多國外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網路教學是可“正規化”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我在澳洲墨爾本大學讀書時的親身學習經歷告訴我,網路教學有其巨大的優勢。
國外對於網路教學的接受程度是較高的。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在國外的中小學,平板電腦出現在課堂上已經是頻頻出現了。其實科技只要用的規範,就沒什麼問題。說白了,愛學習的孩子,會主動去學習;不愛學習的孩子,你給他個鉛筆他也能玩一天。
在中小學已經培養了用科技進行學習的習慣後,在大學推進網路教學就不是個難事了,畢竟它的優勢是非常巨大且直觀的。如網路教育具有跨越教學時空、突破時空限制的特點,還具有豐富的教學交互手段和突出的教學交互功能,可以為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教學互動和協作學習提供網路學習交互環境和平臺。
所以在未來,推進市民對於網路教學的參與度,可以向國外一樣,從中小學推進起,讓民眾有一個“適應”過程,大學也應儘量開展豐富的共用慕課,相信不久的將來,線上教學就會作為一種優勢巨大的教學模式被人們廣泛接受。
政府科技委員會卓重賢委員:行政長官賀一誠先生向本澳市民呼籲,疫情會持續一段時間,學生必須留在家中學習,相信網上教學成為傳統教學模式的後備方案並且會繼續相當一段時間。根據疫情的發展趨勢,本澳維持網上教學活動應該至下學年開學之際,接下來,相信教青局等部門會向全澳學校及學生提供各種支援,這未必是金錢和物質方面的,可能是涉及技術方面的培訓等等。
至於坊間所提出,現時大熱的網上教育軟件如ZOOM、騰訊課堂能否取代傳統教學模式,我認為,經過疫情期間的實踐和觀察,大家會發現網上教學雖有不受時間、空間和地點的限制的好處,但網上教學對學生的自覺性要求更加高,同時學生之間互動性比較差,缺少一定的交流時間,以及長期使用電子產品產生的輻射問題並存在影響學生視力的風險,因此,有利有弊。疫情過後,相信大家會更加認識到面對面的言傳身教恰恰是網上教育所不能做到的,而這些教學體驗正是傳統教育有其不可取代的優越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