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租赁收藏”在这里起步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89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中外首工美术馆目前召开的“租赁收藏”论坛,受到文化界、艺术界、收藏界以及国内数十家媒体的热切关注,在此次论坛上,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部艺术市场司副司长、著名艺术鉴赏家、理论家张新建先生作为特邀嘉宾,在论坛上就“租赁收藏”的市场需求及国内艺术品投资,收藏导向等方面做了精彩的演讲,张司长的演讲深入浅出,观点精辟,对艺术品消费者颇具启发和指导性。本刊全文刊发,以飨读者。
  
  首先感谢主办单位邀请我参加今天的艺术品“租赁收藏论坛”。在我印象中这样的论坛在中国还是第一次,艺术品租赁收藏的概念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还很陌生,根据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艺术品的租赁与收藏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今天我们有幸见证中国艺术品租赁收藏在这里起步,我想无论是在座的嘉宾还是我本人都是很荣幸的。
  对于艺术品租赁收藏我没有深入的研究,只想从几件小事儿谈起。今年8月,我随全国政协考察团到江苏考察文化设施。在一座历史名城考察当地官员非常自豪的文化中心,几万平米的现代化建筑,外墙面是花岗岩,内墙面是进口的大理石,大厅宽敞、气派,然而豪华的大厅里是各种形状、颜色的大理石拼贴的图案,却连一张画也没有,建筑设计就没有保留挂画的空间。我们楼上楼下考察一圈,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中国在哪里?第二,历史名城特色在哪里?第三,文化艺术在哪里?现代化的文化设施,既无中国元素,又无地方特色,作为传承文明和创新文化的文化中心,居然没有几张国画、油画,甚至连挂画的空间都没有,这是我尤感悲凉的。前不久,我到北京一所著名大学上课,该校历史悠久并以文科著称,然而更为现代化的教学楼内,走廊,教室依然是光秃秃的白墙和已经不太白的墙。有人解释说这就是外国设计师的理念、现代建筑的风格。别拿“外国”、“现代”吓唬人。据我所知一些发达国家法律规定公共场所、公共设施建设开支的一定比例用于室内装潢,包括悬挂、摆放艺术品。中国是文明古国,建筑的民族风格、装潢的文化传统,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血脉源远流长。今天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中华文明的血脉不仅不能割断,而且应当作为我们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发扬光大。因此,我认为不能为了建筑的现代风格而丧失民族传统,不能为了外国设计理念抛弃了地方特色,更不能让用花百姓纳税钱建起的地标建筑、公共设施从里到外都豪华得没有“文化”。
  公共设施悬挂、摆放艺术品,既是对社会公众的尊重,也是对社会公众的艺术熏陶。营造充满艺术气息的公共空间、文化环境,对社会公众的影响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其效果往往要几年、几十年才能逐渐显现出来。对于这种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好事由我们做起,由我们完成,是历史给予我们的机遇。公共空间特别是代表国家、民族和地方特色的标志性建筑,是展示历史文明、现代文化的窗口,应当悬挂、摆放与其规格、功能相适应的艺术精品,至少是名家名作的限量复制品。如果国家或者地方政府一时拿不出大量资金购买艺术精品,也应当与美术馆、博物馆或者收藏家协商,采取借展的形式或者租赁的形式,使藏在深闺人未识的艺术品,走出高楼深院的库房。地下室,能够在公共空间与人民群众见面,我想这是社会公众的期待,也是艺术家、收藏家的愿望。
  其次是机构、企业空间悬挂、摆放艺术品。机构、企业空间是介乎于社会公共空间与家庭、个人私密空间之间的办公、待客和经营场所,这些场所既是企业门面,又是工作环境,装点什么艺术品,如何装点艺术品,代表着企业精神风貌、品味档次,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企业的经营场所比如宾馆、饭店等人流集中的经营场所,也注意悬挂、摆放艺术品,但是也许是眼界品味、经济能力的关系,相当多的地方装点的是假冒伪劣的艺术品,或者是假冒名家名作,或者是弄一些很“行”的艺术家粗制滥造的作品,还有些地方装点的艺术品与现代建筑以及室内装潢的整体风格或者场所的功能定位“不搭调”,不伦不类,缺少传统的、民族的文化内涵。这些东西不仅降低了机构、企业及其经营场所的品味档次,也低估了当代顾客的欣赏水平。这些场所的装修、装潢需要一大批优秀艺术品,不过有了艺术品的租赁收藏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供需矛盾。机构、企业可以租赁与自身需求相适应的优秀艺术品,租赁机构还可以组成专家咨询团队,为机构、企业场所装点艺术品提供现场指导,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互利互惠。
  再次是家庭居室等个人空间。今年十一期间,中艺博公司在国贸中心举办了一个青年艺术家新作展,集中了220多位青年艺术家的创作,每一幅作品—万元左右,个别高价也就是十万,是面向大众收藏的博览会。主办方介绍说,他们的定位不是艺术品投资,而是企业白领或者工薪阶层利用积蓄买来挂在家里欣赏的。这个定位可以说代表艺术品市场未来发展方向,但是主办方惨遭“滑铁卢”,或者说铩羽而归。我是这样看这个问题的,其一,中国由农耕经济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城市化使我们的家居结构发生了变化。农耕经济时代即使是农村庭院,正厅中堂必定挂一幅大画,两边一副对联,对联必须请名人题写,要不然就是祖上传下来的,这一副对联能够体现这个家庭的家风、家德和历史文脉,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城市住宅相对狭窄,最先被挤占的就是悬挂、摆放艺术品的空间,挂画的地方没有了,多宝格、书橱消失了。剩下的空间除了实用还是实用。字画、书橱、多宝格占据的空间是人最不可或缺的精神空间,是今人和古人交流的媒介,是现实与艺术对话的渠道。假日闲暇,与家中悬挂、摆放的文物艺术品相对而坐,细细把玩,静静欣赏,不需要语言,只要能从喧嚣浮躁的境况走出来,一种博通古今、温故知新的感情便油然而生,对古代文明有更深的理解,对当代艺术有更新的感悟,这是文明的对话,这是心灵的沟通。如果字画、书橱、多宝格都没有了,它们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也将不复存在,那么闲暇的时候,苦闷的时候,我们去跟谁煲一碗心灵的鸡汤?有人说这是“附庸风雅”,这个词够损的,我不知道附庸风雅有什么不好,难道风雅只是或者永远是少数人的专利吗?附庸风雅,至少表达了追求风雅、向往风雅、达到风雅的渴望,难道对风雅的渴望和追求也不应该吗?我真希望我们的社会有更多的人“附庸风雅”。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你只有从附庸风雅开始,才能够登堂入室,走向风雅。你连“附庸”都没有,你怎么走向风雅,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闲暇时间会逐渐增多,居住环境会逐步改善,中国人也一定有足够的闲情逸致购买艺术品、悬挂艺术品、欣赏艺术品。如果有了艺术品租赁的话,至少可以租几幅好画在家里挂挂,短暂的拥有,也许就滋生了对艺术的一生情怀。
  其二是艺术品市场的投资导向。农耕经济的中国重农轻商,重义轻利。中国在这样的 文化传统下进入计划经济,按计划生产,按计划配置,计划经济严重制约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艰难之旅。为了推动并加快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这个羞于言利的民族也提出了“时间就是金钱”的响亮口号,出现了“下海”潮、经商潮,甚至出现了“一切向钱看”的偏颇。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艺术品的投资功能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艺术品的欣赏功能、收藏功能反倒被忽视了。进入2l世纪,艺术品投资功能借助中国经济的顺风顺水逐渐放大,投机气氛日趋浓重,特别是2103年中国当代艺术全线飘红以后,一些当代艺术作品辗转于拍卖公司的库房、展场,价格年年蹿高,上涨得让人看不懂。我认为,这是中国艺术品价值长期被严重低估以后的恢复性或者是回归性上涨,而不是艺术品市场的常态,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中国艺术品的市场价格开始回归理性,投机的资金或者被高位套牢,或者套现离场。任何一个市场都很难杜绝投机,然而投机气氛过浓,或者过度投机,也必然危及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空间。投机与投资在市场运行领域很难截然分开,如果说投机是短期的买人卖出套现获利为主要特征的话,投资则是相对长期持有,以谋取未来一定时期内比较持续和稳定的经济收益。据业内专家称,国外艺术品收藏家购藏五年以上的在70%,以长期持有、长线投资为主,如果以购藏五年以上为长线投资的话,中国的艺术品收藏家购藏五年以上的能否达到30%仍值得商榷。投机或者投资的比例过大、气氛太浓,不仅加大了艺术品市场的不确定性,也极大地忽视了艺术品最为基本的欣赏和收藏功能。
  我最近有一个感觉,我们这个长期重农轻商的文明古国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转型时期是否出现了矫枉过正的重商轻农、重商轻文的倾向。十一期间,我随中国水墨展团到匈牙利办展,首都布达佩斯的宁静、安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布达佩斯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被称为多瑙河上的明珠、世界最安静的首都。历史悠久、风格各异的古老建筑静静地矗立在多瑙河两岸,布达佩斯国会大街也有不少国际知名品牌的专卖店,店外装潢依然保持着古老建筑的历史风貌,绝少中国城市商业街区花花绿绿的招牌和广告。布达佩斯城市人口170万,街上行人、汽车都不多,很少听到汽车喇叭和大声喧闹,静得几乎可以听到心跳。这里的商业气氛并不浓,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也比较大,但是人们冷静、自信、充满活力,对中国当代水墨也具有很高的鉴赏能力。在布达佩斯我感到一种久违的单纯、古朴和宁静,也许我的感觉有些“小资”,但是特别喧嚣、繁华、忙碌、浮躁也不是长期可以忍受的。艺术品是精神产品,无论创作还是欣赏,都是高雅的、创造性的审美活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艺术品也不能超然物外、出离市场,艺术品的商品属性决定它也是一种投资理财产品,但是投资理财不是艺术品流通、传播过程的唯一属性。因此在商品经济火爆的氛围中,艺术品的创作者、经营者、投资者、收藏者都要保持一份冷静、一点清醒。透过商场硝烟发现艺术品本来的功能和效益,引导社会舆论和艺术品市场拒绝投机炒作,倡导投资收藏,并逐渐向大众化的欣赏收藏发展,这是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方向,也是提高国民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我们要学会善待自己,给自己留出点闲暇的时间,给精神留出点徜徉的空间,静下心来欣赏一幅画,陶冶情操,净化灵魂,提升精神境界。人要学会欣赏,善于欣赏,欣赏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人生态度。要通过欣赏艺术,进而欣赏你周边的一切事物,以欣赏的眼光还是挑剔的视角看同样的人、景、事物也许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以欣赏的眼光可以发现美好,创造快乐,并且成为一种人生态度。我经常给人出主意,花两万块钱买幅好画,挂个十年八年,审美疲劳了再四万块钱卖了,再买一幅挂上。如果有了艺术品租赁服务,就租一幅好作品挂到家里,而且可以午年挂新画,天天看精品,使你的家庭永远洋溢着温馨、儒雅的书卷气息。
  今天的研讨会很重要,中国艺术品租赁收藏从这里起步,我们有幸参与并见证了起步的过程。我希望中国艺术品租赁收藏从这里走向公共空间,走向机构空间,走进温馨的家庭,深深地扎根在百姓的心中。谢谢!
其他文献
如果说清末的文人画师以浅洚彩开创了文人瓷画的先河,那么民初的文人画师则以新粉彩的形式将文人瓷画演绎到几近极致的境界。清末民初的文人瓷画大师将同为国粹的中国书画和陶瓷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别开生面,意义非凡。  “新粉彩”就是粉彩。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的粉彩瓷有“始于康熙,精于雍正,盛于乾隆”一说,在瓷画界传承了数百年。“新粉彩”一说又缘何而来呢?其一,它出现在中国维新变法(百日维新)后期至民国时;其二,
期刊
“珠山八友”是民国时期景德镇陶瓷绘画领域中一个声名显赫的艺术团体,他们以新粉彩文人瓷画的表现形式在中国陶瓷绘画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珠山八友”成员分别是:王琦、王大凡、汪野亭、何许人、邓碧珊、程意亭、毕伯涛、刘雨岑、徐仲南、田鹤仙等10人。一直以来,围绕八友成员人数的界定多有争议,直至2004年,江西美术出版社为庆祝景德镇建镇千年出版了大型画册“珠山八友”,编撰者在经过近五年时间的搜集、
期刊
在陶瓷艺术史论中,文人瓷画应当是指一种典型的瓷绘艺术风格,发展阶段包括晚清时期的浅绛彩瓷、民国时期的新粉彩瓷以及这两种瓷绘艺术样式在当代的传承流变。追溯文人瓷画的兴起,必须探讨浅绛彩瓷在晚清时期缘何得以应运而生;追溯浅绛彩瓷的应运而生,又必须探讨御窑倒塌的社会背景。  明清两代的漫漫数百年间,具有宫廷背景的御窑瓷器始终占据着陶瓷艺术的统治地位。从乾隆末年开始,清王朝走上衰败道路,嘉庆年问的御窑烧造
期刊
西班牙双柱银币,在我国俗称“本洋”。双柱银币包括“双球双柱”和“人像双柱”,“双球双柱”铸造在前,“人像双柱”铸造在后,是最早流入我国的外国银币。双柱银币现在在我国大城市的钱币市场上还能买到,但多半品相很差。偶有好品相的,价格不菲。近几年,书报上介绍“人像双柱”银币的较多,涉及“双球双柱”银币的则很少。笔者藏有一枚“双球双柱”银币,参照资料介绍于后,与《收藏界》广大读者共赏。  西班牙位于欧洲西南
期刊
1986年的一天,我去拜访一位朋友。朋友知我痴迷字画收藏,于是翻出他珍藏的一幅石鲁的斗方。因印章是手画的画印,我当时怀疑画是赝品,但盛情难却,我只好把画带回。  有画印的石鲁画作是石鲁的真迹吗?为了解开疑团,搞清问题,我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翻阅了有关石鲁的大量资料,走访了多位石鲁的生前亲朋好友,观赏了石鲁画作的部分真迹,才得知:石鲁在1949年以前的作品不多,而且大都是连环画和宣传画。1949年以后
期刊
明朝建立之初,官府对于民间贸易中所使用的度量衡已明令严加管理。《明会典》中记载:“洪武元年,令兵马司并管市司,二日一次校勘街市斛斗秤尺,与官降相同,许令行使。”《大明律》中汇集了历年关于度量衡管理的典章制度和法律条令,自洪武至嘉靖年中(1368-1566年)由政府颁布的有关度量衡的典章制度、法律条令就达近二十次。为保证国家赋税和街市的公平交易,政府对违法者的处罚尤重,《明会典》中记载:私造斛斗秤尺
期刊
这是一位正处在其艺术创作巅峰期的浅绛瓷画大师的神来之笔;一位肩负着万人重托的瓷画界领袖的扛鼎之作。  这是一片形制特殊、寓意非凡的歌功颂德的匾牌;是那个多灾多难的年代,全体景德镇人为他们所敬仰的“青天大老爷”献上的一片祝福和崇敬,也是一位清末名臣在任上勤政为民、深受爱戴的不朽见证。  这是一件应当载入景德镇陶瓷史的近代瓷器精品,一件浅绛彩瓷画史上里程碑式的标志性作品。    瓷画印象    瓷板长
期刊
中国古代陶瓷装饰图案中,鱼纹比较常见,而且丰富多彩。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就有拙朴的鱼纹图案;六七千年前半坡氏族公社时期的仰韶文化彩陶上,鱼纹更为普遍。自古以来,人类与鱼有着密切的关系,鱼纹出现在陶瓷上,是人类在劳动实践中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提炼,反映出人类的渔猎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需求的心境。  景德镇自宋代以来鱼纹饰更是喜闻乐见的题材,有影青、青花、五彩、粉彩等表现形式,采用刻
期刊
◎阎正(中国画大家、著名艺术评论家):    虎年画虎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要“画”到“尊”上便不是那么容易了。为迎接《收藏界》创刊百期并虎年的到来,我与陶瓷大师蔡玲玲联袂创作了“吉祥虎尊”。杂志编辑让写点文字,那就写写创作过程与感想吧。  民间素有上山虎、下山虎诸如此类之说,画虎稍有不慎便会落入流俗,所以一开始我便刻意避开所谓上山虎或下山虎的传统模式,以虎出山林的构思,平出画面,设计了一只机敏睿智
期刊
刘晓强,河南镇平县人,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镇平县玉神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独山玉雕刻研究所所长。多年来,他立足于中国玉雕之乡厚实的土地,胸怀高远之志,在独山玉雕文化艺术事业领域,用心探究着、耕耘着、实践着,设计并描绘着它的灿烂未来,其指导并参与设计的独山玉雕刻作品,在全国各类玉雕作品展览上累获大奖。玉神公司典藏馆所收藏的经典独山玉作品,数量之多、品质之优,堪称全国之首。  晓强先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