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家书
童先生书多,据说,在童先生“消永日”的书斋里,简直就是一条由书柜组成的胡同。童先生对青年学生的读书现状非常关心,在他看来,要真正做一个学者,读书必须做到两个字:“泛”与“精”。
“泛”就是夯实基础,读书面要尽可能宽一点,杂一点,丰富一点。具体到文科学生,那么文史哲经教各方面的书都要有所涉猎,这样将来才能有更远大的发展前景,后劲也会足一点。
但是,童先生更强调一个“精”字,要有几本看家书,放在床头,在这上面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精读乃至成诵。童先生举陆宗达先生为例:陆先生上课从来不用讲稿,他只有两本书——《说文解字》和《孟子》,而且这两本书还是存在他肚子里的,他早已倒背如流了。所以他讲课的道具只是两支粉笔,往往两三个字就讲一节课,每个字的来龙去脉他都很清楚。记得有一次陆先生喝了点酒,略有点醉意,童先生就开玩笑地问他,“陆先生,《孟子》尚能背否?”陆先生说,你随便挑。童先生就挑了《孟子·梁惠王上》,陆先生仍然是脱口而出,倒背如流。
20年冷板凳
1985年,李实进入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工作,2005年调入北师大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20多年来,李实和同事一起,在“收入分配和贫困研究”领域躬耕不辍,取得了大批高质量的学术成果,获得了经济学界的公认和肯定。“做学术就应该像李实一样,在一个领域做了20年,做专做精,做学术,就要敢于长期坐冷板凳。”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费方域对李实的执着精神颇为赞许。
提到 “冷板凳”,李实讲述了这样一件事:1993年,他到国外参加一个关于讨论收入分配的研讨会,与会的都是在该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学者。当得知与会的许多年过五十的学者已从事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达三十年之久时,李实不禁肃然起敬,“跟他们一比,我简直是刚入门的”。就这样,李实的“冷板凳”坐了20年,并且“坐”得踏踏实实。这种在很多人眼里不可想像的单调生活,李实却悉心经营得有滋有味。在他看来,想要在分工越来越细致化的国际学术界站住脚,就必须在一个领域深入地开拓下去。如果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就永远不可能站到研究的第一线上。
乐之者
“每个研究生进来,我问他们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喜欢什么?’喜欢什么就让他做什么,爱运动的可以研究计算机动作捕捉,爱历史的可以研究文物修复。”主动发现同学的爱好,有的放矢地将科学研究与兴趣结合,也是周明全的特长。一位同学的吉他弹得特别好,周明全就会对他说:“你给我谱个曲吧,把你的特长和兴趣运用到研究中去”,结果这个学生做起了音乐检索技术,成绩相当不错。在周明全教授的科研团队里,有做三维发型软件的,有做启功汉字学习软件的,也有做游戏软件工具开发的……他将个体的研究兴趣和科研工作结合,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在了社会的多个领域,创新成果令人赞叹!
一根烟“抽”了十多年
一次偶然的机会,青少年吸烟问题走进了方晓义的视野。那是1993年,一位美国学者来发展心理研究所做访问交流,她主要研究青少年吸烟问题。方晓义被所里派来协助她开展调查研究。这一查不要紧,结果让方晓义震惊不已——对北京地区小学六年级、初二和高一学生的调查表明 ,当时这一年龄段青少年中吸烟的人数比例让人忧虑。“为什么这么多孩子深陷泥淖无法自拔呢?一定要探个究竟!”他暗下决心。当年,方晓义申请了自己的第一个科研课题——北京市教育科学重点研究项目:青少年抽烟行为形成模式的研究。也许当初的方晓义未曾料到,这烟一“抽”就是十多年。
时光荏苒,五年、十年、十五年……关于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原因研究、机制研究、矫正和干预研究陆续得以开展,一系列科研成果相继发表,国内外同行不约而同地投来了关注的目光。
“捞”出2700余颗小行星
矗立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楼西侧的 “北师大星”纪念雕塑的原型,是编号为8050的小行星,它是1981级天文系校友朱进在国家天文台研究小行星时发现的。朱进特意将小行星命名为“北师大星”,象征百年师大对中国教育科技事业的重要贡献。
说到朱进的天文生涯,就不得不谈及他在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时的经历。也是在那个时候,他发现了“北师大星”。
原北京天文台研究员赵世英曾说:朱进这一代年轻的天文学家真不得了,发现小行星就像用篱捞饺子似的,一捞就一堆。朱进主持“北京施密特 CCD小行星项目”已发现小行星2700余颗,其中1000余颗获国际永久编号和命名权。他同时也成为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的委员。
“舞林秘籍”
赵春明主讲的本科生课程主要是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内容宏观,理论性强,但国际贸易的主体却是微观层面的企业,授课难度不小。也就是这颇有难度的课,赵春明愣是把它讲成了“北京市精品课程”。
在教学舞台上,赵春明自有“舞林秘籍”。他搜集、积累和制作了大量的相关案例音像资料。比如在讲到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中的创新阶段时,穿插史玉柱脑白金创新的音像资料并进行案例分析;在谈到双寡头竞争模型时,穿插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百年之争的音像资料并进行案例分析等等。赵春明还会把一些短片拿来和课程做比拟,引起同学更大的联想。比如他会别出心裁地播放一段“于丹谈周杰伦”,来说明需求偏好相似理论和品牌定位的三原则。赵春明积累了数十个这样的短片,教学效果非常好,这些直观的音像资料和案例分析,不仅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了课程内容,而且也增强了运用所学理论来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搜集、剪辑这些音像资料花费了赵春明相当多的工夫,一般10分钟左右的短片需要近2个小时的劳动。赵春明说,这没有窍门,只有长期积累,有些素材是可遇而不可求。
唯独不能拒绝学生
学生们谈起郭英德的课,常说他授课时很注重展开,引述多家的见解,并经常穿插讲解一些学界掌故,譬如陈垣、聂石樵、启功的一些故事,这些掌故不仅调节了课堂气氛,更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大师的治学精神。而郭英德在言及老一辈学人对其治学之路以及日后教学的影响之处时,所提到的却并不仅仅是他们的学识学风,更强调了他们对学生的亲切态度和真诚关怀。
在郭英德求学的时代,电话尚未普及,当时学生去见导师根本不存在需提前预约的问题,几乎都是以“不速之客”的身份随时登门领教的。在当时的校园里也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不论是多么大牌的教授,也许你可以拒绝任何人,但唯独不能拒绝学生!这一点,对日后走上教师岗位的郭英德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苦头
张斌贤的教学以严谨著称。如此,他的很多学生都吃过“苦头”。他的博士生告诉记者,有一次张斌贤给他布置读书报告,让他去看一本英语原文版的西方教育史方面的书。他偷懒直接去图书馆借了中文翻译的版本,写了一份读书报告交了上去。结果一下子就被火眼金睛的张斌贤识破并严厉地批评了他。张斌贤说:“做学术研究第一要素就是要科学严谨,治学不严谨是出不了成果的,史学研究更是要建立在第一手研究资料上的,更需要严格、严谨。”
牵牛花——花之勇者
刘全儒很喜爱牵牛花。他说,牵牛花随阳光而生,也在阳光下逝去娇嫩的花朵,就像人的青春,美丽灿烂却又易逝,但它却有着永不放弃的品格,柔软娇弱的软枝穿过坚实的土地,越过砂石的障碍,不断坚定地缠绕向上,爬上篱笆,爬上树梢,爬上房顶,只为在最高处看那朝阳一眼。他认为牵牛花是花中的勇者,“心中总要有一个目标,只要执著于自己的梦想和目标,看准这个目标走自己的路,总有一天,理想就会在阳光下绽放。”
(选编自《风华:北京师范大学优秀师生印象》)
责任编辑:张婷
童先生书多,据说,在童先生“消永日”的书斋里,简直就是一条由书柜组成的胡同。童先生对青年学生的读书现状非常关心,在他看来,要真正做一个学者,读书必须做到两个字:“泛”与“精”。
“泛”就是夯实基础,读书面要尽可能宽一点,杂一点,丰富一点。具体到文科学生,那么文史哲经教各方面的书都要有所涉猎,这样将来才能有更远大的发展前景,后劲也会足一点。
但是,童先生更强调一个“精”字,要有几本看家书,放在床头,在这上面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精读乃至成诵。童先生举陆宗达先生为例:陆先生上课从来不用讲稿,他只有两本书——《说文解字》和《孟子》,而且这两本书还是存在他肚子里的,他早已倒背如流了。所以他讲课的道具只是两支粉笔,往往两三个字就讲一节课,每个字的来龙去脉他都很清楚。记得有一次陆先生喝了点酒,略有点醉意,童先生就开玩笑地问他,“陆先生,《孟子》尚能背否?”陆先生说,你随便挑。童先生就挑了《孟子·梁惠王上》,陆先生仍然是脱口而出,倒背如流。
20年冷板凳
1985年,李实进入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工作,2005年调入北师大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20多年来,李实和同事一起,在“收入分配和贫困研究”领域躬耕不辍,取得了大批高质量的学术成果,获得了经济学界的公认和肯定。“做学术就应该像李实一样,在一个领域做了20年,做专做精,做学术,就要敢于长期坐冷板凳。”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费方域对李实的执着精神颇为赞许。
提到 “冷板凳”,李实讲述了这样一件事:1993年,他到国外参加一个关于讨论收入分配的研讨会,与会的都是在该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学者。当得知与会的许多年过五十的学者已从事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达三十年之久时,李实不禁肃然起敬,“跟他们一比,我简直是刚入门的”。就这样,李实的“冷板凳”坐了20年,并且“坐”得踏踏实实。这种在很多人眼里不可想像的单调生活,李实却悉心经营得有滋有味。在他看来,想要在分工越来越细致化的国际学术界站住脚,就必须在一个领域深入地开拓下去。如果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就永远不可能站到研究的第一线上。
乐之者
“每个研究生进来,我问他们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喜欢什么?’喜欢什么就让他做什么,爱运动的可以研究计算机动作捕捉,爱历史的可以研究文物修复。”主动发现同学的爱好,有的放矢地将科学研究与兴趣结合,也是周明全的特长。一位同学的吉他弹得特别好,周明全就会对他说:“你给我谱个曲吧,把你的特长和兴趣运用到研究中去”,结果这个学生做起了音乐检索技术,成绩相当不错。在周明全教授的科研团队里,有做三维发型软件的,有做启功汉字学习软件的,也有做游戏软件工具开发的……他将个体的研究兴趣和科研工作结合,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在了社会的多个领域,创新成果令人赞叹!
一根烟“抽”了十多年
一次偶然的机会,青少年吸烟问题走进了方晓义的视野。那是1993年,一位美国学者来发展心理研究所做访问交流,她主要研究青少年吸烟问题。方晓义被所里派来协助她开展调查研究。这一查不要紧,结果让方晓义震惊不已——对北京地区小学六年级、初二和高一学生的调查表明 ,当时这一年龄段青少年中吸烟的人数比例让人忧虑。“为什么这么多孩子深陷泥淖无法自拔呢?一定要探个究竟!”他暗下决心。当年,方晓义申请了自己的第一个科研课题——北京市教育科学重点研究项目:青少年抽烟行为形成模式的研究。也许当初的方晓义未曾料到,这烟一“抽”就是十多年。
时光荏苒,五年、十年、十五年……关于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原因研究、机制研究、矫正和干预研究陆续得以开展,一系列科研成果相继发表,国内外同行不约而同地投来了关注的目光。
“捞”出2700余颗小行星
矗立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楼西侧的 “北师大星”纪念雕塑的原型,是编号为8050的小行星,它是1981级天文系校友朱进在国家天文台研究小行星时发现的。朱进特意将小行星命名为“北师大星”,象征百年师大对中国教育科技事业的重要贡献。
说到朱进的天文生涯,就不得不谈及他在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时的经历。也是在那个时候,他发现了“北师大星”。
原北京天文台研究员赵世英曾说:朱进这一代年轻的天文学家真不得了,发现小行星就像用篱捞饺子似的,一捞就一堆。朱进主持“北京施密特 CCD小行星项目”已发现小行星2700余颗,其中1000余颗获国际永久编号和命名权。他同时也成为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的委员。
“舞林秘籍”
赵春明主讲的本科生课程主要是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内容宏观,理论性强,但国际贸易的主体却是微观层面的企业,授课难度不小。也就是这颇有难度的课,赵春明愣是把它讲成了“北京市精品课程”。
在教学舞台上,赵春明自有“舞林秘籍”。他搜集、积累和制作了大量的相关案例音像资料。比如在讲到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中的创新阶段时,穿插史玉柱脑白金创新的音像资料并进行案例分析;在谈到双寡头竞争模型时,穿插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百年之争的音像资料并进行案例分析等等。赵春明还会把一些短片拿来和课程做比拟,引起同学更大的联想。比如他会别出心裁地播放一段“于丹谈周杰伦”,来说明需求偏好相似理论和品牌定位的三原则。赵春明积累了数十个这样的短片,教学效果非常好,这些直观的音像资料和案例分析,不仅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了课程内容,而且也增强了运用所学理论来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搜集、剪辑这些音像资料花费了赵春明相当多的工夫,一般10分钟左右的短片需要近2个小时的劳动。赵春明说,这没有窍门,只有长期积累,有些素材是可遇而不可求。
唯独不能拒绝学生
学生们谈起郭英德的课,常说他授课时很注重展开,引述多家的见解,并经常穿插讲解一些学界掌故,譬如陈垣、聂石樵、启功的一些故事,这些掌故不仅调节了课堂气氛,更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大师的治学精神。而郭英德在言及老一辈学人对其治学之路以及日后教学的影响之处时,所提到的却并不仅仅是他们的学识学风,更强调了他们对学生的亲切态度和真诚关怀。
在郭英德求学的时代,电话尚未普及,当时学生去见导师根本不存在需提前预约的问题,几乎都是以“不速之客”的身份随时登门领教的。在当时的校园里也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不论是多么大牌的教授,也许你可以拒绝任何人,但唯独不能拒绝学生!这一点,对日后走上教师岗位的郭英德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苦头
张斌贤的教学以严谨著称。如此,他的很多学生都吃过“苦头”。他的博士生告诉记者,有一次张斌贤给他布置读书报告,让他去看一本英语原文版的西方教育史方面的书。他偷懒直接去图书馆借了中文翻译的版本,写了一份读书报告交了上去。结果一下子就被火眼金睛的张斌贤识破并严厉地批评了他。张斌贤说:“做学术研究第一要素就是要科学严谨,治学不严谨是出不了成果的,史学研究更是要建立在第一手研究资料上的,更需要严格、严谨。”
牵牛花——花之勇者
刘全儒很喜爱牵牛花。他说,牵牛花随阳光而生,也在阳光下逝去娇嫩的花朵,就像人的青春,美丽灿烂却又易逝,但它却有着永不放弃的品格,柔软娇弱的软枝穿过坚实的土地,越过砂石的障碍,不断坚定地缠绕向上,爬上篱笆,爬上树梢,爬上房顶,只为在最高处看那朝阳一眼。他认为牵牛花是花中的勇者,“心中总要有一个目标,只要执著于自己的梦想和目标,看准这个目标走自己的路,总有一天,理想就会在阳光下绽放。”
(选编自《风华:北京师范大学优秀师生印象》)
责任编辑: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