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我们从出生开始就喝着同一个牌子的牛奶、穿着同一个款式的纸尿裤、在同样的幼稚园跟老师学唱同样的歌谣。这样高强度的复制,永远不能最终战胜生命的不可思议。
2但是我们不愿意变成一只从流的蚂蚁,在泛文化的的历史洪流中被席卷。我们有作为自然人最独特的个人语言,本体的特异与思想的独秀都要深刻被宣扬。
3本期《风尚志》,我们与几位游走于艺术展览生活中的女人们深情对话。从资深艺术家到热爱生活的小女子,她们依赖脑中的幻想和情绪生存,饱满的精神世界让人赞叹她们无穷的潜力以及追求自由的坚定,小女人,从个展梦中迸发出来的力量。
李若蕴个展是我内心的温床1979年生,一心只想成为画家。7岁学小提琴,9岁学画,中间因为家长阻挠中断过,但最终还是走在了艺术之路上。 1998年毕业于湖南株洲工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现在北京享受自由设计师的生活。
《风尚志》:最近在做的一次个展是什么主题?什么内容?在哪里展出?具体的规模有多大?预算是多少?实际花费是多少?
李若蕴:最近一次的个展示以理想•家为主题的,主要展出的是自己设计的家居产品,还有自己创作的一些装饰画等,预算是20万元,实际和预算差不多。
《风尚志》:一次个展下来,最痛苦的和最快乐的体验分别是什么?
李若蕴:最痛苦的是当一切准备妥当可以开始的时候,最快乐的是准备的过程,虽然很累很辛苦但是很快乐,因为希望和目标就在眼前。
《风尚志》:你的第一次个展是在什么时候?如今让你印象最深刻的回忆是什么?
李若蕴:第一次个展是在上大学二年纪的时候,算不上是个展,只是学校组织的一次艺术节,但那是第一次正式的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参展,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走进展厅的时候,一眼就看到自己的作品悬挂在那里,心中像一个孩子一样兴奋和喜悦。
《风尚志》:你认为个展带给你的意义是什么?
李若蕴:个展其实是很私人的东西,是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平台。
《风尚志》:你最希望办成的个展会是什么样子的?目前你的个展在硬件和软件上离这样的个展还有哪些差距?如果有,是什么?
李若蕴:我心中的个展应该只是一件纯粹的艺术品,是我自己创作的属于我自己的,为了打动心灵的艺术品是单纯的,而不是为了展而展。遗憾很多,我认为艺术是没有索取的,现在的我索取的太多,还需要太多的积累和沉淀,我也不知道我心中的个展什么时候可以实现,但是我在努力着。
《风尚志》:向那些想办个展和在准备中的女人给一些建议。
李若蕴:办个展一定要充分准备个展的作品;任何环节一定要自己把关。个展展出的是你自己,只有自己才能理解个展的重要。办个展一定要有平常心,个展展出的只是自己的艺术作品,不是所有参观者都能够理解和喜欢的,但是参观的人都无恶意,不管他们怎样表达他们的理解,微笑一下,接受就好,也许会对你下一次的个展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廖冬策展也是一个梦想
70后。原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因为对艺术的梦想使然,一个偶然的机会进入了AYE 画廊。对艺术的理解并不深刻,却愿意在脚踏实地的工作中为艺术奉献自己全部的热情和能量。说到一次次策展,就像儿时办的一场场家酒,是给自己、也帮别人编织的一个个美丽的梦想。
《风尚志》:作为画廊,它是否会为女人提供了更多种艺术和生活广场的可能?
廖冬:作为一个画廊,首先应该奉献好的艺术作品,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谈女人的展览。现在画廊做的《两生》展览就是一个法国女艺术家的摄影作品。她的作品就是想通过鱼来比拟当下的人类社会,来说明这个消费社会的种种荒谬。那些在抗议的鱼、在看博物馆的鱼、在流水线上的鱼,其实就是人类自己,我们从她的作品看到了我们的生活。以集体而言,女艺术家的作品大多数都比男性艺术家的作品表现的细腻、敏感而丰富,素材上也多撷取的是一些生活中的点滴。
《风尚志》:因为个展也是一个与小型公众交流的社会行为,在最后呈现的效果来看,会因为性别的不同而出现什么样有趣的现象吗?
廖冬:我们会尽量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不管是硬件上还是软件上的。他们也都会为自己的这一次SHOW贡献很多想法。说到有趣的事情,《两生》展出时,大家都在猜测这位艺术家的性别,因为有人觉得怎么能这么残酷呢?一个女人怎么会把鱼的头割下来作成作品呢?但这位艺术家只是想告诉我们一些事情,在她的重新安排里,会引起我们的反思。
《风尚志》:在办个展中可能出现什么问题?要如何解决硬件上的问题?
廖冬:什么样的问题都会发生,有些你是很难控制的。很多的小事情突发出来都会对你的展览产生影响,个展中每个环节都要细心去安排。记得2006年底我做的那个个展,非常安静的一组作品,布展断断续续地持续了两天,画廊当时的休息区里有一面电视墙,艺术家觉得跟作品有点儿冲突,需要把这面墙藏起来。最后是在展览的当天我们才把滑轨作好,用一面素色的布帘把这面墙遮了起来,结果展览效果非常好。没有了这些细节,一切的努力都会显得粗糙和苍白。
《风尚志》:举办一次个展大体的流程是什么?
廖冬:先是选择艺术家,然后是谈具体的时间,把时间订下来后把一些大致的安排和推算做出来。画廊通常是一年或者更早就定好的,一定要有充分的时间来安排,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接下来作品要拍照、装裱,然后是画册设计和制作,会有艺术评论家或是艺术家自己来阐述自己的看法。再接着就是安排运输、进场布展、布置开幕式、订茶会和酒会、海报请柬的发送等等。再往后就是大家看见的场面了,一个展览就此开始。
《风尚志》:你认为女人在未来的个展世界中会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廖冬:越来越多的女性运用她们的智慧和男性在同一个舞台上表现自己。比如2007年的52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主题展是由四位女性艺术家完成的。现今的女性在充分表达着对社会、对生活、对艺术的独到看法,这些对未来的展览起到的作用应该说是很积极的、有推动性的。
赵庭景美个展路,一个人走
曾经是被淹没在生活里的女人,不甘沉于生活末流,终于在某一天决定放弃平静的工作投身画坛。1996年开始自学油画,从此漂泊,居无定所。追随名师于上海,后辗转北京,最终停留于798,现于恩师李象群学习雕塑。
《风尚志》:最近在做的一次个展是什么主题?
赵庭景美:都市女人。讲述都市女人的状态。精神和情感的。
《风尚志》:具体的规模有多大?
赵庭景美:整体空间有一百多平方米,实际规模其实并不大。798是国际艺术园区,去的比较多的还是国际藏家和欣赏艺术者,可以结交一些国外喜欢收藏的朋友。展出的油画除一张外其余都被藏家买去,所以规模不大效果却很好。
《风尚志》:预算是多少?实际花费是多少?
赵庭景美:画廊只要喜欢作品。艺术家在展览开始时是不需要付费的。展览结束时画廊一般会按事先说好的比例抽取展览期间所售的油画金额。
《风尚志》:一次个展下来,最痛苦的和最快乐的体验分别是什么?
赵庭景美:每件作品都有她的情绪和情感。如果遇到了欣赏她的人,虽然不买,只要能理解并且用心地和作品交流,我就会很欣慰、很快乐。如果面对的人群不能了解那份情感,我也会觉得痛苦。
《风尚志》:你的第一次个展是在什么时候?
赵庭景美:第一次个展大约在5年前,上海莫干山路。
《风尚志》:你认为个展对于你的意义是什么?
赵庭景美:个展的意义初看是很个人化的,把自己独自一人花了心血的作品拿来展示。但实际上它是我们看社会的一个视角,容纳了我们的情感和想法。作品里有更多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部分。我是女人,比如我看到的是女人在社会和家庭的多重角色下普遍的焦虑,还有小女孩在情感和的精神上的迷茫脆弱,这会让我们反思,我们是否窥探过自己的内心,是否对自己真正有所了解。
《风尚志》:你最希望办成的个展会是什么样子的?目前你的个展在硬件和软件上离这样的个展还有哪些差距?如果有,是什么?
赵庭景美:不是差距的问题。成功的个展不仅仅是卖几张画,而是在这个过程中让作品更成熟,能引起社会关注。不是关注艺术家本人,而是作品背后的话题或情绪。
《风尚志》:向那些想办个展和在准备中的女人给一些建议。
赵庭景美:建议就是尽量做好的作品。让人可以在你的作品前停足、思考。对作品内容和风格要有一种确定,同时对老师朋友抱以感恩的心。淡然面对生活挫折,机遇就在身边。然后就是别总关在工作室,累了就出去呼吸下新鲜空气。
男人出招女人办展:
韩丁丁,宅男,三十而立,业店主,热爱阅读、自助旅行、自由摄影、种花种树、收藏回忆。生活方式:在喧嚣的闹市中寻一方净土,让浮躁的心变的平静,慢生活,乐在其中。以四合院作为沙龙进行数次布展。
《风尚志》:除了古老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活动的举办地,今天能为个展提供的大众空间还可能有什么样式?
韩丁丁:今天的北京有千百个载体来运作各式各样的展览,鉴于北京有航空管制,“上天”(热气球升空等形式)在短期是无法实现了,但是“入地”是轻松实现的,例如地下停车场、地铁站台等。在变幻的展览主题中,恒久不变的是举办地的名字,对艺术家来说,选择一个与主题珠联璧合的场地是相当的可遇不可求。对于一些标新立异的展览就要在一个与众不同的场馆里;如果你想让展览大隐隐于市就在大商场的转角艺术空间中;如果你想让展览与皇城古韵进行“混搭”就在四合院……只要你有想法就可以找到展览举办地,“用心”就一切皆有可能。
《风尚志》:你所在的沙龙定期举办个展,是它存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吗?
韩丁丁:我个人认为这是四合院存在的三分之一理由,个展对于一个定位为沙龙的场地是不可缺失的。个展是沙龙的应季时装,在不同的季节用个展彰显自己沙龙独有的品味,这在我是很重要的。
《风尚志》:在办个展中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要如何解决?
韩丁丁: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意外交错在一起的,经历整个过程是一个让人痛并快乐的,例如我在举办一场摄影展时,突然发现场地的墙壁上没有办法悬挂巨幅照片。硬件是一个展览成功举办的基本保障,例如在无法保证温度与湿度的情况下,摄影个展就无法举行。
《风尚志》:在这样的沙龙中举办一次个展,大体的流程是什么?女人办个展的比率大吗?
韩丁丁:流程是相当繁琐的。但无外乎是策划、布展、宣传等几个步骤,主要是看主题的繁与简。女人办个展凤毛麟角,但是对女人办展的未来发展趋势倒我是很乐观,特别在新一代的女生中(90后)。
《风尚志》:在你看来,女人办个展的基本心理是什么?不断地举办个展会成为她们一个长久而持续的梦想吗?
韩丁丁:女人天生有丰富的情绪,容易多愁善感,在这个社会,做女人难,做女艺术家更难。对于一个女艺术家而言,自己的孩子在一个公共空间被检阅是值得高兴的事,只是展览过程的种种磨难与艰辛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是痛苦的,艺术家生性本来是自由与散漫的,可以让展览出现无数的意外,坚持办展是每一个艺术家的必修课,只要创新不停息,用一次的成功拷贝复制下一个成功就是可行的。
给所有想办个展的女孩/女人的建议:
1信心是最首要的。要相信自己,你所热爱的美好,一定能打动别人。
2
选择题材很重要。个展不是艺术家的专利,只要够爱生活,任何人都可以办展。
3搜集素材。临时抱佛脚不是好主意。把生活中你最热爱的那一部分搜集整理出来展示,这就是个人展示的意义。平常的搜集也是能凸现办展人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
4场地往往是让办展人很头痛的问题。前面的办展人已经给我们提出了很多方案。其实我们还能想到更多的解决办法。除了画廊、酒吧等较为常规的办展场所,自己的家也是不错的选择,还能借机与亲朋好友交流感情。一些露天的小广场甚至街头巷尾也不失为好的地点。不过选择公共场所办展一定记住去当地派出所或居委会备案。
5有了办展的计划后,宣传自然不能忽视。除了朋友圈子里的口口相传之外,不妨尝试印制一些海报在大学生和潮人密集的区域张贴。印名片也是不错的宣传手段。
6资金来源也是办展人最头痛的问题之一。除了自己必须要掏腰包的部分以外,找一些相对便宜的场地,用朋友帮忙也许能减少部分开支。贩卖艺术品也可以为个展创收。或者你可以尝试几个人联合办展资源共享。不仅费用大大降低连人流量也会大大增加。
7四月和五月是各种艺术活动蓬勃兴办的月份,无论是海外或海内的知名艺术家,还是正在崛起的新一代艺术形态的创作人,都会在这个时候推出自己的各人展览和作品。千万不要错过每年这个最好的时机。查阅当地艺术馆进行查询,就可参加各种展览,获取无穷的灵感,从今天起为自己的个展计划制定一个小别册吧。
2但是我们不愿意变成一只从流的蚂蚁,在泛文化的的历史洪流中被席卷。我们有作为自然人最独特的个人语言,本体的特异与思想的独秀都要深刻被宣扬。
3本期《风尚志》,我们与几位游走于艺术展览生活中的女人们深情对话。从资深艺术家到热爱生活的小女子,她们依赖脑中的幻想和情绪生存,饱满的精神世界让人赞叹她们无穷的潜力以及追求自由的坚定,小女人,从个展梦中迸发出来的力量。
李若蕴个展是我内心的温床1979年生,一心只想成为画家。7岁学小提琴,9岁学画,中间因为家长阻挠中断过,但最终还是走在了艺术之路上。 1998年毕业于湖南株洲工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现在北京享受自由设计师的生活。
《风尚志》:最近在做的一次个展是什么主题?什么内容?在哪里展出?具体的规模有多大?预算是多少?实际花费是多少?
李若蕴:最近一次的个展示以理想•家为主题的,主要展出的是自己设计的家居产品,还有自己创作的一些装饰画等,预算是20万元,实际和预算差不多。
《风尚志》:一次个展下来,最痛苦的和最快乐的体验分别是什么?
李若蕴:最痛苦的是当一切准备妥当可以开始的时候,最快乐的是准备的过程,虽然很累很辛苦但是很快乐,因为希望和目标就在眼前。
《风尚志》:你的第一次个展是在什么时候?如今让你印象最深刻的回忆是什么?
李若蕴:第一次个展是在上大学二年纪的时候,算不上是个展,只是学校组织的一次艺术节,但那是第一次正式的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参展,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走进展厅的时候,一眼就看到自己的作品悬挂在那里,心中像一个孩子一样兴奋和喜悦。
《风尚志》:你认为个展带给你的意义是什么?
李若蕴:个展其实是很私人的东西,是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平台。
《风尚志》:你最希望办成的个展会是什么样子的?目前你的个展在硬件和软件上离这样的个展还有哪些差距?如果有,是什么?
李若蕴:我心中的个展应该只是一件纯粹的艺术品,是我自己创作的属于我自己的,为了打动心灵的艺术品是单纯的,而不是为了展而展。遗憾很多,我认为艺术是没有索取的,现在的我索取的太多,还需要太多的积累和沉淀,我也不知道我心中的个展什么时候可以实现,但是我在努力着。
《风尚志》:向那些想办个展和在准备中的女人给一些建议。
李若蕴:办个展一定要充分准备个展的作品;任何环节一定要自己把关。个展展出的是你自己,只有自己才能理解个展的重要。办个展一定要有平常心,个展展出的只是自己的艺术作品,不是所有参观者都能够理解和喜欢的,但是参观的人都无恶意,不管他们怎样表达他们的理解,微笑一下,接受就好,也许会对你下一次的个展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廖冬策展也是一个梦想
70后。原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因为对艺术的梦想使然,一个偶然的机会进入了AYE 画廊。对艺术的理解并不深刻,却愿意在脚踏实地的工作中为艺术奉献自己全部的热情和能量。说到一次次策展,就像儿时办的一场场家酒,是给自己、也帮别人编织的一个个美丽的梦想。
《风尚志》:作为画廊,它是否会为女人提供了更多种艺术和生活广场的可能?
廖冬:作为一个画廊,首先应该奉献好的艺术作品,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谈女人的展览。现在画廊做的《两生》展览就是一个法国女艺术家的摄影作品。她的作品就是想通过鱼来比拟当下的人类社会,来说明这个消费社会的种种荒谬。那些在抗议的鱼、在看博物馆的鱼、在流水线上的鱼,其实就是人类自己,我们从她的作品看到了我们的生活。以集体而言,女艺术家的作品大多数都比男性艺术家的作品表现的细腻、敏感而丰富,素材上也多撷取的是一些生活中的点滴。
《风尚志》:因为个展也是一个与小型公众交流的社会行为,在最后呈现的效果来看,会因为性别的不同而出现什么样有趣的现象吗?
廖冬:我们会尽量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不管是硬件上还是软件上的。他们也都会为自己的这一次SHOW贡献很多想法。说到有趣的事情,《两生》展出时,大家都在猜测这位艺术家的性别,因为有人觉得怎么能这么残酷呢?一个女人怎么会把鱼的头割下来作成作品呢?但这位艺术家只是想告诉我们一些事情,在她的重新安排里,会引起我们的反思。
《风尚志》:在办个展中可能出现什么问题?要如何解决硬件上的问题?
廖冬:什么样的问题都会发生,有些你是很难控制的。很多的小事情突发出来都会对你的展览产生影响,个展中每个环节都要细心去安排。记得2006年底我做的那个个展,非常安静的一组作品,布展断断续续地持续了两天,画廊当时的休息区里有一面电视墙,艺术家觉得跟作品有点儿冲突,需要把这面墙藏起来。最后是在展览的当天我们才把滑轨作好,用一面素色的布帘把这面墙遮了起来,结果展览效果非常好。没有了这些细节,一切的努力都会显得粗糙和苍白。
《风尚志》:举办一次个展大体的流程是什么?
廖冬:先是选择艺术家,然后是谈具体的时间,把时间订下来后把一些大致的安排和推算做出来。画廊通常是一年或者更早就定好的,一定要有充分的时间来安排,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接下来作品要拍照、装裱,然后是画册设计和制作,会有艺术评论家或是艺术家自己来阐述自己的看法。再接着就是安排运输、进场布展、布置开幕式、订茶会和酒会、海报请柬的发送等等。再往后就是大家看见的场面了,一个展览就此开始。
《风尚志》:你认为女人在未来的个展世界中会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廖冬:越来越多的女性运用她们的智慧和男性在同一个舞台上表现自己。比如2007年的52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主题展是由四位女性艺术家完成的。现今的女性在充分表达着对社会、对生活、对艺术的独到看法,这些对未来的展览起到的作用应该说是很积极的、有推动性的。
赵庭景美个展路,一个人走
曾经是被淹没在生活里的女人,不甘沉于生活末流,终于在某一天决定放弃平静的工作投身画坛。1996年开始自学油画,从此漂泊,居无定所。追随名师于上海,后辗转北京,最终停留于798,现于恩师李象群学习雕塑。
《风尚志》:最近在做的一次个展是什么主题?
赵庭景美:都市女人。讲述都市女人的状态。精神和情感的。
《风尚志》:具体的规模有多大?
赵庭景美:整体空间有一百多平方米,实际规模其实并不大。798是国际艺术园区,去的比较多的还是国际藏家和欣赏艺术者,可以结交一些国外喜欢收藏的朋友。展出的油画除一张外其余都被藏家买去,所以规模不大效果却很好。
《风尚志》:预算是多少?实际花费是多少?
赵庭景美:画廊只要喜欢作品。艺术家在展览开始时是不需要付费的。展览结束时画廊一般会按事先说好的比例抽取展览期间所售的油画金额。
《风尚志》:一次个展下来,最痛苦的和最快乐的体验分别是什么?
赵庭景美:每件作品都有她的情绪和情感。如果遇到了欣赏她的人,虽然不买,只要能理解并且用心地和作品交流,我就会很欣慰、很快乐。如果面对的人群不能了解那份情感,我也会觉得痛苦。
《风尚志》:你的第一次个展是在什么时候?
赵庭景美:第一次个展大约在5年前,上海莫干山路。
《风尚志》:你认为个展对于你的意义是什么?
赵庭景美:个展的意义初看是很个人化的,把自己独自一人花了心血的作品拿来展示。但实际上它是我们看社会的一个视角,容纳了我们的情感和想法。作品里有更多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部分。我是女人,比如我看到的是女人在社会和家庭的多重角色下普遍的焦虑,还有小女孩在情感和的精神上的迷茫脆弱,这会让我们反思,我们是否窥探过自己的内心,是否对自己真正有所了解。
《风尚志》:你最希望办成的个展会是什么样子的?目前你的个展在硬件和软件上离这样的个展还有哪些差距?如果有,是什么?
赵庭景美:不是差距的问题。成功的个展不仅仅是卖几张画,而是在这个过程中让作品更成熟,能引起社会关注。不是关注艺术家本人,而是作品背后的话题或情绪。
《风尚志》:向那些想办个展和在准备中的女人给一些建议。
赵庭景美:建议就是尽量做好的作品。让人可以在你的作品前停足、思考。对作品内容和风格要有一种确定,同时对老师朋友抱以感恩的心。淡然面对生活挫折,机遇就在身边。然后就是别总关在工作室,累了就出去呼吸下新鲜空气。
男人出招女人办展:
韩丁丁,宅男,三十而立,业店主,热爱阅读、自助旅行、自由摄影、种花种树、收藏回忆。生活方式:在喧嚣的闹市中寻一方净土,让浮躁的心变的平静,慢生活,乐在其中。以四合院作为沙龙进行数次布展。
《风尚志》:除了古老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活动的举办地,今天能为个展提供的大众空间还可能有什么样式?
韩丁丁:今天的北京有千百个载体来运作各式各样的展览,鉴于北京有航空管制,“上天”(热气球升空等形式)在短期是无法实现了,但是“入地”是轻松实现的,例如地下停车场、地铁站台等。在变幻的展览主题中,恒久不变的是举办地的名字,对艺术家来说,选择一个与主题珠联璧合的场地是相当的可遇不可求。对于一些标新立异的展览就要在一个与众不同的场馆里;如果你想让展览大隐隐于市就在大商场的转角艺术空间中;如果你想让展览与皇城古韵进行“混搭”就在四合院……只要你有想法就可以找到展览举办地,“用心”就一切皆有可能。
《风尚志》:你所在的沙龙定期举办个展,是它存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吗?
韩丁丁:我个人认为这是四合院存在的三分之一理由,个展对于一个定位为沙龙的场地是不可缺失的。个展是沙龙的应季时装,在不同的季节用个展彰显自己沙龙独有的品味,这在我是很重要的。
《风尚志》:在办个展中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要如何解决?
韩丁丁: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意外交错在一起的,经历整个过程是一个让人痛并快乐的,例如我在举办一场摄影展时,突然发现场地的墙壁上没有办法悬挂巨幅照片。硬件是一个展览成功举办的基本保障,例如在无法保证温度与湿度的情况下,摄影个展就无法举行。
《风尚志》:在这样的沙龙中举办一次个展,大体的流程是什么?女人办个展的比率大吗?
韩丁丁:流程是相当繁琐的。但无外乎是策划、布展、宣传等几个步骤,主要是看主题的繁与简。女人办个展凤毛麟角,但是对女人办展的未来发展趋势倒我是很乐观,特别在新一代的女生中(90后)。
《风尚志》:在你看来,女人办个展的基本心理是什么?不断地举办个展会成为她们一个长久而持续的梦想吗?
韩丁丁:女人天生有丰富的情绪,容易多愁善感,在这个社会,做女人难,做女艺术家更难。对于一个女艺术家而言,自己的孩子在一个公共空间被检阅是值得高兴的事,只是展览过程的种种磨难与艰辛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是痛苦的,艺术家生性本来是自由与散漫的,可以让展览出现无数的意外,坚持办展是每一个艺术家的必修课,只要创新不停息,用一次的成功拷贝复制下一个成功就是可行的。
给所有想办个展的女孩/女人的建议:
1信心是最首要的。要相信自己,你所热爱的美好,一定能打动别人。
2
选择题材很重要。个展不是艺术家的专利,只要够爱生活,任何人都可以办展。
3搜集素材。临时抱佛脚不是好主意。把生活中你最热爱的那一部分搜集整理出来展示,这就是个人展示的意义。平常的搜集也是能凸现办展人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
4场地往往是让办展人很头痛的问题。前面的办展人已经给我们提出了很多方案。其实我们还能想到更多的解决办法。除了画廊、酒吧等较为常规的办展场所,自己的家也是不错的选择,还能借机与亲朋好友交流感情。一些露天的小广场甚至街头巷尾也不失为好的地点。不过选择公共场所办展一定记住去当地派出所或居委会备案。
5有了办展的计划后,宣传自然不能忽视。除了朋友圈子里的口口相传之外,不妨尝试印制一些海报在大学生和潮人密集的区域张贴。印名片也是不错的宣传手段。
6资金来源也是办展人最头痛的问题之一。除了自己必须要掏腰包的部分以外,找一些相对便宜的场地,用朋友帮忙也许能减少部分开支。贩卖艺术品也可以为个展创收。或者你可以尝试几个人联合办展资源共享。不仅费用大大降低连人流量也会大大增加。
7四月和五月是各种艺术活动蓬勃兴办的月份,无论是海外或海内的知名艺术家,还是正在崛起的新一代艺术形态的创作人,都会在这个时候推出自己的各人展览和作品。千万不要错过每年这个最好的时机。查阅当地艺术馆进行查询,就可参加各种展览,获取无穷的灵感,从今天起为自己的个展计划制定一个小别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