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稳的幸福(下)

来源 :作文周刊(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rene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出现在第二模块:探日——“理”的寻思。第一环节,让学生读文,了解到“车盖和盘盂”是从视觉的角度写太阳的,“沧沧凉凉和探汤”是从触觉的角度写太阳的,“车盖和沧沧凉凉”是写“日始出时”的太阳,“盘盂和探汤”是写“日中”的太阳。把四个词语代入文本,通过默读深思,探寻这四个轴心词两两相对的内在联系,认识到立场、视野的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同。接着我开始问:“同学们,按照常理来说,远的东西看起来总是显得小一点,近的东西看起来总是显得大一点,是吗?”学生自然给出了肯定答案。教师的权威形象根深蒂固,同学们会毫不犹豫地“认同”教师的观点。如果在这儿同学们稍有犹豫,我一定会发现问题,然而我当时的得意忘形和话语霸权,导致了后来我五分钟思维空白。
  我继续问:“老师现在把‘車盖’和‘盘盂’这两个词语给擦了,谁能在这两个空地方填上‘远’和‘近’这两个字?”学生却没有反应。我心里顿时一沉,上课之前,担忧的事情终于发生了。有人说,弹钢琴要有手感、乐感,同样,讲课也要有课感。而课感,指的是天衣无缝的融合感、张弛有度的节奏感、自然融洽的互动感、自信满足的成就感、勇敢大胆的刺激感、快乐和谐的幸福感。显然,这感那感,在那一刻,我都没有意识到,我所意识到的只有挫败感。
  当时我缺乏冷静,失去了自信,失去了舞台感。“舞台感表现为教学自信心,饱满的精神状态,从容、缓急有度的语言,生动、恰当的肢体动作,同时还表现为对课堂特殊的敏感和预见性,丰富、有吸引力的教学策略,巧妙、自然的调节,改善课堂氛围的能力。”失去气度,远离了耐心、敏感、克制、清醒,就会自乱阵脚。课后我才意识到,如果当时我给学生思考喘息的时间,相信一定会有学生能填上恰当的词语。“那些不能充分信任孩子的成人,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老师或作为教育者的父母。”我想,在那五分钟,我显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了。
  课,还得继续,我强行介入,“解决”问题。然而那时的我已经违背了经常挂在嘴上的“教育是慢的艺术”“要站稳儿童立场”等常识。慌神之后,我犯的第二个愚蠢的错误是继续提问:“按照常理,远的东西给人的感觉总是冷一些,近的东西给人的感觉总是热一些,对吧?那好,老师现在把‘沧沧凉凉’和‘探汤’也擦了,谁来填填‘远’和‘近’?”
  刚才的教学环节就出现了短路,我没有给学生任何缓冲时间,这次又再次饶舌般抛出和上次一般学生无法会意的问题。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学生当然招架不住,并开始担心万一回答错误会被同学们“取笑”,因此都选择做鸵鸟。
  冷场后,我再次瞟了一眼自己的教案,进入下一环节,开始引读:“一儿发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那么他的结论是?”学生开始读:“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我继续问,“他还得出什么结论?”有的学生慌了神,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有同学说:“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过了一会儿,学生意识到结论还可以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之后我们接着读:“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那么,他的结论是什么?”学生的回答也就顺溜起来,课堂氛围总算又活跃起来了。
  绕是绕过去了,但这里的绕显然不是那么高明,显然是因为我对教材解读出了问题。在擦去车盖和盘盂两个词后,学生为什么不能在合适的地方填上远近两个词呢?
  “教材文本解读不仅要实现读者视野与文本视野的融合,还必须顾忌学生视野能否和教师视野融合,实现学生视野与教材文本视野的融合,更得处理好读者视野与教学视野之间的关系,使两者相互融合起来。概言之,就是把文本视野、读者视野、教材编者视野、学生视野等因素紧密地融合起来,才是文本解读的正道。”读到这里,我恍然大悟,课堂上出现的一切问题在于,教师没有和学生一起思考——教师仍然在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在阅读。
  细读文本不难发现,一小儿的思维模式是,先说结论,晨近午远;再说理由,晨大午小。然而在反问的时候,他的思维模式转了个弯,不说近大远小,而说远小近大。咱们惯常的思维模式会这样顺着说下去——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近者大而远者小乎?他一颠倒,咱们一愣神,文本解读就走入了岔道。
  那么,这前一个小儿为什么不按常理出牌呢?理由是他在辩斗,他在辩论,他在辩驳,他也在辩护——事实上他找到另一小儿的逻辑疏失。因此,他在拿出了证据后,反问的部分是在攻击对方——你不是说日初出远吗?可是那离我们很远的、看起来很小的、如盘盂的太阳,却是日中时候的太阳啊!你不是说日中时近吗?可是那离我们很近的、看起来很大的,如车盖的太阳,却是日初出的太阳啊!
  显然,他们绕来绕去,针对的就是前面第二和第三小节他们提出的结论——而此时反问时出现的“远”“近”,和前面两小儿的结论中出现的“远”“近”,叙述的顺序可是一切按照常理出牌的。
  可是,下一次,如果再上这一课,我还绕得回来吗?我想我会的,因为“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只有匠人的手腕而没有诗人的妙悟,固不能创作;只有诗人的妙悟而没有匠人的手腕,其创作亦难尽善尽美。妙悟来自性灵,手腕则可得于模仿。……”已然“妙悟”,就总会找到“手腕”,在成为反思型的实践家后,自然能成为一个技术熟练者。
  (完)
  【作者单位:湖北松滋市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我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兼班主任,在全民战“疫”路上,也将网络化为三尺讲台,同时化身为“主播”,成为了抗疫路上一道靓丽风景线。我的教学生涯已有8年,不再是那个刚刚离开学校害羞的小姑娘了,坐在电脑前,隔着屏幕上课,那一刻我竟然结巴了,甚至有点语无伦次。庆幸的是文水县教科局不断培训教师如何操作,总在我们“走投无路”时“雪中送炭”,我们才能更快地通过互联网为学子们送上“知识套餐”,成为学子遨游学海的指路人。 
期刊
一、案例背景: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扰乱了我们的生活与学习,也让更多的人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很多学生感叹着“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生活学习失去了原来的目标和动力。高三开学复课以后有很多同学消极等待,情绪低落,常常感叹生命的无常,出现一些负面情绪。  二、主题分析:  心理健康课最主要的特点是注重学生的体验与分享,这远比说教要好得多,而高中生的思辨能力已接近成年
期刊
一、教学目标:  1.强化校规校纪,明确班级及个人奋斗目标  2.进行“三好行动”社会实践总结汇报  3.协助学生自我调整,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教学时间:  2020年5月11日  三、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智力发展趋于成熟。他们的认知能力较高一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初步形成了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二年级是高中阶段的一个重要分水岭,这一学期将完成高中
期刊
对来年启示,承前启后,导向明显。  审视往年,对比今年,就会发现江苏高考作文命题有其一般规律,有其一贯风格:继承传统,拓展特点,优化特色。如果根据其一般规律,就可推断来年的命题趋向;倘若依据一贯风格,就可预测其今后的命题方向。  题型上,任务更具体,指令更明确。今年的江苏高考作文题为中介题型,过渡命题:切入点极多,拓展性颇强,有新材料作文的特点;下达任务指令,设有驱动要求,有任务驱动作文的特征。依
期刊
(二)恰当安排景物的描写层次  怎样才能更好地把景色展现在讀者面前呢?这就涉及到写景的先后层次问题,《济南的冬天》一文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景物分明:由鸟瞰济南全城到济南的山色再到济南的水,由总写再到写山写水,层次清晰,一目了然。  (三)调动各种感觉器官,让全身动起来  朱自清的《春》在调动各种感官方面是极好的例子,如写春风图,“‘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是触觉描写
期刊
摘要:阅读是一种能力,阅读的最高境界就是与作者情感互通,达到忘我的境界。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是写作的一剂良药。如果说习作中的文思泉涌是语言与心灵的激荡,那么笔耕不辍则是情感与知识的碰撞。只有打开阅读视野,锤炼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讀习惯,才能帮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中更好地吸取知识,增强能力,快乐阅读,快乐作文。  关键词:海量阅读;快乐作文;优化思路;提高能力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中小
期刊
1.活动前写“倡议书”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笔者在设计微写作活动任务时,特别注重满足学生的生命情感需要。例如在三月份“学雷锋献爱心”活动中,学校倡导大家为芦溪“215”荒山失火事件中的二十六位受伤者捐款,这是一个很好的微写作契机。于是,笔者在捐款活动前创设了微写作情境:“同学们,当我们了解了事故中受伤者现在面临的经济困难时,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我们应该怎样写倡议书才能引起同学们对这件事的重视
期刊
二、常联系,筑家校沟通好桥梁  晨的学习主要由母亲负责,晨妈妈是一个比较年轻、时髦的女人。曾经教过晨妈妈的老教师说,她小时候读书成绩非常差,不爱说话。报名第一天我就有所觉察:晨调皮,在办公室跑来跑去,晨妈妈在大庭广众下朝孩子大声喊叫。在简短的十几分钟报名时间里,她先后朝孩子喊了5、6次,但都没起到多大作用。晨妈妈还爱玩微信,班级群里数她最积极,每天回家作业下发以后,她总要再三询问作业怎么做,问拼音
期刊
教学主目标: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压力和焦虑,释放压力、缓解焦虑;指导学生学会减压、自我调适的方法,使学生尽快调整心态、适应全封闭教学生活,以积极、乐观、自信的心态迎接中考。  教学次目标:  1.让学生懂得生命的可贵,理解生命的内涵,增强珍爱生命的意识,提高严格遵守学校防疫制度的自觉性。  2.点燃学生追求梦想的激情,增强自信,汲取动力。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观看视频、演示、学生体验等。  
期刊
摘要:对小学生来说,阅读整本书需要有一定的阅读耐力和持久性,阅读兴趣是阅读整本書的重要内驱力。阅读指导课可以通过梦想体验、阅读地图、听读结合、联系背景等方式增强书本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强书本的感染力,发现书本文字的表达力,激活书本阅读的迁移力,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培养其整本书的阅读视野,进而形成积极持久的“悦读”力。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悦读”力;阅读策略  整本书阅读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