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关注学生的阅读情趣;挖掘文本内涵,提高阅读效果;培养阅读质疑,促进多维思考;重视课外积累,拓展阅读视野。
关键词:质疑;挖掘;思考;阅读教学;和谐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支持和引导学生发展阅读能力的物质和人文环境。简而言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构建和谐课堂摆在首位。
一、构建和谐课堂,体现人文精神
新课程理念认为,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是一种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话。教师要研究学生在课堂上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的学习活动,善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树立参与学习的信心。
1.利用教室的整体环境。要构建和谐课堂,首先要突出教室环境的美与和谐,充分发挥环境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的熏陶作用。
2.关注学生的阅读情绪。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就应该鼓励他们敢于阅读,积极参与学习。教师应结合实际让学习力不从心的学生得到启发,激励学生敢于阅读,敢于发言,学生没有了紧张、畏惧心理,自然而然投入阅读学习中,同时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学习是一件很舒服和愉快的事情,激起了阅读兴趣,体现了人文精神。
二、挖掘文本内蕴,提高阅读效果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课文的情感,从而与故事的主人公产生心灵的共鸣。因此,教师应注重用好教科书,注重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挖掘文本的内蕴,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用心去读,用心去感悟。如教学《普罗米修斯》,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盗火?他事先考虑过自己会遭受最严厉的惩罚吗?他为自己的举动感到后悔吗?你如何评价文中的诸神?借助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课文内容,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个性化见解。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激发了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效率,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加强对文本的理解,把握、吃透文本,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究文本,抓住重点、难点,对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语文能力。
三、培养阅读质疑,促进多维思考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突出语感、质疑和应用能力培养的阅读课教学模式。目前,质疑问难、合作探究的阅读教学模式占着重要的地位。如教学《触摸春天》,“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我就此突出问题:蝴蝶为什么会被盲女孩抓住?什么是“神奇的灵性”?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大胆质疑,启发思维,充分培养他们探究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要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来探求新知,发展智力,和谐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父亲为了解救儿子,夜以继日地挖了38个小时的过程,使学生对父亲的敬佩:坚强、坚持、坚守信念——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但有的学生提出质疑:假如父亲挖了38小时,结果手里抱的是个没有救活的儿子,他还了不起吗?假如这位父亲在挖的过程中,房屋又塌了下来,自己真的永远和他的儿子在一起了,那该如何体会父亲的了不起呢?假如……各种假设,各种结局,学生从生疑、质疑、释疑中感知到父亲对孩子深沉的强烈的爱,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多维思考,帮助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
四、重视课外积累,拓展阅读视野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语言积累,不仅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阅读积累,还要在用好教科书的基础上,适当地引导学生收集资料,阅读文章,推荐读物,以拓展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应通过教材教会学生正确读书的方法,激励他们广泛涉猎课外读物,以达到拓展阅读视野,积累语言知识的目的。
五、树立整体观念,体会更加深刻
就小学语文课文来说,是由识字、写字、听话和说话、阅读和作文诸因素构成的,诸因素之间又有各自的体系。通过科学的排列组合,纵横联系,构成语文学科的整体。有些教师在教学课文时忽视了课文的整体,只注意其中某些词句,或是只注意开头结尾,或者只偏重认识一些生字,或者只讲求思想教育。凡此种种,都是忽视了整体。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课文的整体观念。在接触任何一篇文章时,教师首先要了解这篇课文在本单元的地位、作用,重点读写训练项目是什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将其训练重点贯穿始终。对于学生来讲,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本课的内容大意,知道主要讲些什么,而后再一部分一部分地深入理解,最后再总起来阅读,体会得才更深刻。
阅读教学是文本、生活与人的心灵之间的一道桥梁,教师应把爱心、微笑、激励感受给学生,营造一种配合、民主、愉悦的氛围,变苦学为乐学、趣学。阅读教学,为师生和谐构建了一座坚实的桥梁!
参考文献:
[1]?郭德俊,雷雳.教育心理学概论[M].北京:警官教育出
版社,1998
[2]?曾祥芹.新课标的阅读学阐释[J].语文建设.2002(4).
[3]?苏立康.小学学科教学论(语文)[M].北京:科学出版
社,1998.
关键词:质疑;挖掘;思考;阅读教学;和谐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支持和引导学生发展阅读能力的物质和人文环境。简而言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构建和谐课堂摆在首位。
一、构建和谐课堂,体现人文精神
新课程理念认为,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是一种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话。教师要研究学生在课堂上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的学习活动,善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树立参与学习的信心。
1.利用教室的整体环境。要构建和谐课堂,首先要突出教室环境的美与和谐,充分发挥环境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的熏陶作用。
2.关注学生的阅读情绪。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就应该鼓励他们敢于阅读,积极参与学习。教师应结合实际让学习力不从心的学生得到启发,激励学生敢于阅读,敢于发言,学生没有了紧张、畏惧心理,自然而然投入阅读学习中,同时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学习是一件很舒服和愉快的事情,激起了阅读兴趣,体现了人文精神。
二、挖掘文本内蕴,提高阅读效果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课文的情感,从而与故事的主人公产生心灵的共鸣。因此,教师应注重用好教科书,注重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挖掘文本的内蕴,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用心去读,用心去感悟。如教学《普罗米修斯》,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盗火?他事先考虑过自己会遭受最严厉的惩罚吗?他为自己的举动感到后悔吗?你如何评价文中的诸神?借助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课文内容,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个性化见解。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激发了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效率,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加强对文本的理解,把握、吃透文本,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究文本,抓住重点、难点,对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语文能力。
三、培养阅读质疑,促进多维思考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突出语感、质疑和应用能力培养的阅读课教学模式。目前,质疑问难、合作探究的阅读教学模式占着重要的地位。如教学《触摸春天》,“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我就此突出问题:蝴蝶为什么会被盲女孩抓住?什么是“神奇的灵性”?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大胆质疑,启发思维,充分培养他们探究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要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来探求新知,发展智力,和谐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父亲为了解救儿子,夜以继日地挖了38个小时的过程,使学生对父亲的敬佩:坚强、坚持、坚守信念——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但有的学生提出质疑:假如父亲挖了38小时,结果手里抱的是个没有救活的儿子,他还了不起吗?假如这位父亲在挖的过程中,房屋又塌了下来,自己真的永远和他的儿子在一起了,那该如何体会父亲的了不起呢?假如……各种假设,各种结局,学生从生疑、质疑、释疑中感知到父亲对孩子深沉的强烈的爱,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多维思考,帮助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
四、重视课外积累,拓展阅读视野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语言积累,不仅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阅读积累,还要在用好教科书的基础上,适当地引导学生收集资料,阅读文章,推荐读物,以拓展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应通过教材教会学生正确读书的方法,激励他们广泛涉猎课外读物,以达到拓展阅读视野,积累语言知识的目的。
五、树立整体观念,体会更加深刻
就小学语文课文来说,是由识字、写字、听话和说话、阅读和作文诸因素构成的,诸因素之间又有各自的体系。通过科学的排列组合,纵横联系,构成语文学科的整体。有些教师在教学课文时忽视了课文的整体,只注意其中某些词句,或是只注意开头结尾,或者只偏重认识一些生字,或者只讲求思想教育。凡此种种,都是忽视了整体。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课文的整体观念。在接触任何一篇文章时,教师首先要了解这篇课文在本单元的地位、作用,重点读写训练项目是什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将其训练重点贯穿始终。对于学生来讲,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本课的内容大意,知道主要讲些什么,而后再一部分一部分地深入理解,最后再总起来阅读,体会得才更深刻。
阅读教学是文本、生活与人的心灵之间的一道桥梁,教师应把爱心、微笑、激励感受给学生,营造一种配合、民主、愉悦的氛围,变苦学为乐学、趣学。阅读教学,为师生和谐构建了一座坚实的桥梁!
参考文献:
[1]?郭德俊,雷雳.教育心理学概论[M].北京:警官教育出
版社,1998
[2]?曾祥芹.新课标的阅读学阐释[J].语文建设.2002(4).
[3]?苏立康.小学学科教学论(语文)[M].北京:科学出版
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