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有效教学理念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成为教师所关注的话题。它不仅是教学整体质量提升的主要保障,还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推动力。此外,有效教学活动的展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笔者从三个环节对此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全面备课;信息技术;评价体系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还未完全成熟,思维主要以具体想象的方式为主导。教师还以传统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这样显然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不相符。而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应从精心设置教学的各个环节,使每个环节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行为的产生,以保障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本文笔者以小学数学为切入点,从“充分掌握学情、借用信息技术、建立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对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分析。
一、充分掌握学情,全面展开备课
备课是一节好课的关键,也是教师充分掌握学情的重要过程。然而,教师常常以“备教材”作为唯一的备课工作,而忽视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导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产生严重脱节现象。因此,教师在备课环节,应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作为备课工作,这样不仅能够充分掌握学情来选择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方法,还能及时纠正教学方案,从而使教与学达到有机结合,并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以“认识分数”为例,为了强化学生对分数的数感,笔者在备课环节,预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来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来初步建立起对分数的认识。此外,在备课环节,一方面学生需要从操作中体验、感知来把握知识的重点,使他们的认知产生飞跃与提升。另一方面,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理解二分之一可以表示物体的一半。同时,笔者在备课时,准备好分数产生的历史,并将其渗透到教学活动中,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了解,从而对新知识的教学活动起到铺垫作用。
二、借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维持学习行为的驱动力,也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需要。然而,数学知识呈现出枯燥、乏味的特点,导致学生兴趣得不到有效激发。而信息技术的引入不仅能够将数学知识以具象化的形态展现在学生面前,与学生的思维特点相契合,还能够给学生多种感官冲击,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变化,从而产生学习兴趣,以保障学习活动的高效性。
以“認识图形”为例,为了使学生初步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图形,但由于学生对二维的图形很难产生学习兴趣,与此同时,他们对陌生的图形不易产生共鸣感。因此,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茶叶盒面、足球面、窗户面”等等,这些三维的物体给学生以视觉冲击。他们从这些直观化的实物中初步对图形具有了感性认知,并逐渐产生抽象思维来想象图形的具体形状。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不仅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还使他们体会到了数学知识和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整体性效果。
三、建立评价体系,树立学习自信
评价是学生树立自信心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环节。由于小学生的自尊心较强,并倾向于教师的合理评价。然而,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评价体系显然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教师应建立合理化的评价体系,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之处,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渐获得自我效能感,建立学习自信,还能维持学生间接的学习动机,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以“图形的运动——轴对称”为例,笔者组织学生通过“折一折,认一认,说一说”的探究操作活动。学生认识到对折的折痕这条虚线即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也学会运用折一折的方式找到对称轴。在学生操作过程中,笔者及时进行巡视并有效指导,根据学生展示的操作过程与结果进行表扬与鼓励。操作活动后,笔者让学生展示各自的作品,并积极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评、他们都将对方的优缺点进行客观评价。因此,通过这次操作活动,每个学生可以从中进行自我反思,建立自信,从而不断完善自我。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理念是传统教学理念的一次革新,它不仅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机制,还是落实新课改的重要保障。因此,教师作为新课改的主力军,应转变教育理念,并精心设置教学的各个环节。其一,在备课环节,教师应抓住小学生的思维正在处于具体形象阶段这一特征,并且采用的教学方法需要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符。其二,在教学环节,教师应与时俱进,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这一辅助工具,来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三,教师还需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摒弃“成绩论”,不以差异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树立自信心,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选平.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路径初探[J].学周刊,2018(3).
[2] 胡万影.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华少年,2018(21).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全面备课;信息技术;评价体系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还未完全成熟,思维主要以具体想象的方式为主导。教师还以传统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这样显然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不相符。而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应从精心设置教学的各个环节,使每个环节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行为的产生,以保障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本文笔者以小学数学为切入点,从“充分掌握学情、借用信息技术、建立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对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分析。
一、充分掌握学情,全面展开备课
备课是一节好课的关键,也是教师充分掌握学情的重要过程。然而,教师常常以“备教材”作为唯一的备课工作,而忽视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导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产生严重脱节现象。因此,教师在备课环节,应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作为备课工作,这样不仅能够充分掌握学情来选择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方法,还能及时纠正教学方案,从而使教与学达到有机结合,并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以“认识分数”为例,为了强化学生对分数的数感,笔者在备课环节,预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来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来初步建立起对分数的认识。此外,在备课环节,一方面学生需要从操作中体验、感知来把握知识的重点,使他们的认知产生飞跃与提升。另一方面,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理解二分之一可以表示物体的一半。同时,笔者在备课时,准备好分数产生的历史,并将其渗透到教学活动中,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了解,从而对新知识的教学活动起到铺垫作用。
二、借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维持学习行为的驱动力,也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需要。然而,数学知识呈现出枯燥、乏味的特点,导致学生兴趣得不到有效激发。而信息技术的引入不仅能够将数学知识以具象化的形态展现在学生面前,与学生的思维特点相契合,还能够给学生多种感官冲击,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变化,从而产生学习兴趣,以保障学习活动的高效性。
以“認识图形”为例,为了使学生初步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图形,但由于学生对二维的图形很难产生学习兴趣,与此同时,他们对陌生的图形不易产生共鸣感。因此,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茶叶盒面、足球面、窗户面”等等,这些三维的物体给学生以视觉冲击。他们从这些直观化的实物中初步对图形具有了感性认知,并逐渐产生抽象思维来想象图形的具体形状。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不仅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还使他们体会到了数学知识和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整体性效果。
三、建立评价体系,树立学习自信
评价是学生树立自信心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环节。由于小学生的自尊心较强,并倾向于教师的合理评价。然而,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评价体系显然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教师应建立合理化的评价体系,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之处,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渐获得自我效能感,建立学习自信,还能维持学生间接的学习动机,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以“图形的运动——轴对称”为例,笔者组织学生通过“折一折,认一认,说一说”的探究操作活动。学生认识到对折的折痕这条虚线即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也学会运用折一折的方式找到对称轴。在学生操作过程中,笔者及时进行巡视并有效指导,根据学生展示的操作过程与结果进行表扬与鼓励。操作活动后,笔者让学生展示各自的作品,并积极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评、他们都将对方的优缺点进行客观评价。因此,通过这次操作活动,每个学生可以从中进行自我反思,建立自信,从而不断完善自我。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理念是传统教学理念的一次革新,它不仅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机制,还是落实新课改的重要保障。因此,教师作为新课改的主力军,应转变教育理念,并精心设置教学的各个环节。其一,在备课环节,教师应抓住小学生的思维正在处于具体形象阶段这一特征,并且采用的教学方法需要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符。其二,在教学环节,教师应与时俱进,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这一辅助工具,来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三,教师还需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摒弃“成绩论”,不以差异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树立自信心,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选平.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路径初探[J].学周刊,2018(3).
[2] 胡万影.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华少年,20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