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险”退潮

来源 :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g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杠杆+错配”的高举高打模式正在受到考验。
  半年并未得到延续。
  截至8月初,已经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太平、新华保险、西水股份、天茂集团等6家上市险企相继公布了2016半年报业绩预告,除天茂集团之外,其余5家上市险企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均出现了大幅下降。
  其中,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等净利润下降幅度达到五成左右,分别为65%—70%、46%、50%。3家险企也均在预报中指出,上半年投资收益的同比大幅下降成为今年中期业绩预减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如以2016年3月31日及6月30日的收盘价计算,今年上半年,8家上市险企在重仓流通股的投资上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浮亏。其中,平安人寿、中国人寿及新华保险浮亏金额较大,分别达91亿元、65亿元及54亿元。
  非上市公司方面,由于资本市场低迷,致使半数寿险公司业绩出现了亏损。包括信泰人寿、恒大人寿、君康人寿等7家险企亏损金额超1亿元。
  2015年,保险资本与产业资本实现了深度结合,保险牌照具有的独特价值吸引了各路市场主体的进入,保险资金运用的自由与灵活度也让不少参与者赚的盆满钵满。
  但随着市场形势的急剧下滑,过于依赖投资端收益做法的负面效应正在显现。特别是对于一些中小险企来说,“杠杆+错配”的高举高打模式正在受到考验。

加速去杠杆


  去年以来,宝能系对万科的“杠杆收购”事件继续在市场发酵,也将前海人寿的万能险产品带入人们的视线。
  广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杰认为,目前的保险资金入市是一种“杠杆错配”,背后隐藏着较大的风险。目前保险机构争相发行万能险等高收益保险产品,并最终投向股市,相当于是保险成为了新的加杠杆主体。


  而通过万能险一味加杠杆的方式正受到监管层越来越多的限制。近日,保监会再度下发通知,要求各人身险公司报送2016年1—6月万能险业务数据,主要填报各预期存续期限下的规模保费收入和产品情况,摸底资产负债匹配及利差等具体现状。
  实际上,自去年底开始,保监会就已经开始陆续下发通知,严格限制以万能险为代表的短期理财型保险产品发售,并对保险资金入市做出规范。
  去年底,保监会发文进一步规范保险公司举牌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其中明确规定保险公司必须披露举牌资金来源,若涉及保费资金,还应列明相关账户和产品投资余额、可运用资金余额、平均持有期及现金流情况。
  有业内人士分析,“由此而来,保险公司会在监管压力与信披之间做出适当的平衡,要么进一步补充披露此前不愿披露的杠杆资金信息,要么选择慎用明显出格的杠杆资金举牌,以回避信披风险。”
  今年3月,保监会再度下发《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人身保险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有业内人士表示,其对目前整个保险行业的影响可能被低估了。这类似于保险行业的去杠杆,将保险业资本金的杠杆比例限制在了2倍以内。
  近年来,由于不少保险公司的投资手法过于激进,不是一味加仓就是向股权、不动产等变现能力较差的资产倾斜,而在产品端过度依赖一类甚至是一种保险产品。通过杠杆的确可以加倍受益股市上涨,但一旦发生极端市场行情,则可能会满盘皆输。
  国际保险市场并不乏“前车之鉴”。上世纪90年代末,日本先后有数家大型保险公司因一味追求规模扩张而自吞苦果,最终受股指和地产双重下挫影响,导致退保率攀升、投资收益下降、资产缩水而申请破产。
  业内人士分析,即使是广受推崇的“巴菲特模式”,在既定的“产业+保险+投资”业务链中,也是承保利润与投资收益两手抓,而并非只是借用保险杠杆在资本市场翻云覆雨。这种“赌一把”模式只适合于在行业景气度回升、经济及资本市场向好之初,保险公司若要长久生存下去做“百年老店”,最终还是要回归保险保障的本质。

中小险企承压


  对于几家大型上市险企来说,虽然上半年公司净利润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但另一方面,上市险企2016上半年新业务价值增长强劲,持续发展能力有所提升。据海通证券预计,A股原四大险企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上半年新业务价值同比将分别大幅增长50%、45%、45%和20%。
  海通证券一位行业分析师认为,目前工业经济的下行导致保险行业的保障与理财功能被投资者广泛关注,有助于险企新业务价值的高增长,其次,保代考的取消使得险企营销员持续增加,这也为险企拓展个险渠道提供了契机。
  但对于许多中小险企来说,经济形势下滑、行业去杠杆的趋势下,前景并不明朗。既有业务的满期给付、提前退保都意味着未来巨大的现金流需求、来自股东方与市场竞争的压力,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中小型险企来说,企业在经营前期缺乏时间的积累,既没有强大的销售队伍,又没有品牌优势,未来前景仍然充满未知与挑战。
  另外,中小险企还将面临偿付能力下滑的局面。根据近期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披露的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在偿二代口径下,62家寿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数值上升的险企仅占17.7%。
  业内人士指出:“偿二代是风险导向的监管体系,回归保障是保险行业大势所趋。如果保障型业务占比较大,保障型业务在偿二代体系下需要的资本更少,说明保险公司业务结构更合理,在偿二代体系下更具有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可以看到的是,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一些中小险企开始了自我“瘦身”,包括富德生命人寿、华夏人寿、国华人寿在内的险企,虽然万能险等产品规模增长依然很高,但在新单续期保费、年金等保障型险种上增长势头明显,经营风格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产品结构正向传统险种倾斜。
  “一味做大理财险规模绝非我们的长久之策。”一家中小险企相关负责人对《英才》记者直言,“公司在万能、分红险上发力只是短期策略,在前期先打好客户基础,树立公司品牌价值,力争为以后转型打好基础。”
其他文献
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网络的安全性成为当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很多用户为了保障自身服务器或数据安全都采用了防火墙。这里针对各种防火墙的优缺点给大家做一简单介绍。
2014年11月,业内风传盛大文学被打包出售,售价高达50亿人民币,收购方为一家不出名的非上市基金公司。据传,此基金公司的背后有腾讯的背景。对此,盛大方面予以否认。一周后,盛大文学旗下的起点中文网和腾讯文学旗下的创世中文网同一时间发表声明,双方同时以第三方渠道身份接入对方,并且原来可以使用的盛大点券也宣布作废。  此举等于是暗示了之前的传闻,收购盛大文学的幕后推手,正是腾讯。  作为盛大的缔造者以
文章阐述了当前主流的组件模型的发展情况,重点介绍了组件对象模型COM+概念,COM、DCOM、MTS和COM+的结构关系,还给出了COM+的目录管理、内存数据库、安全机制、队列组件服务等几大
准系统一直是PC市场的热门产品,尤其随着高清技术和产品的普及,准系统产品更是受到不少消费者的欢迎,成为现代数字家居靓丽风景。国内DIY品牌斯巴达克(SPARK)在今年10月进军
鲜言从入主多伦股份到退出匹凸匹,获利约5.5亿元;而其多次的恶意炒作和违规,仅被处以警告并罚款30万元,所付出的违规成本非常低。  在A股市场,“壳”一直保持着稀缺地位,也因此保值增值功能分外突出。A股的壳有的是用来借壳上市或者重大资产重组的,而有的是用来囤积居奇、击鼓传花的;后者的买主被称为专业“壳倒爷”。  “倒爷”的运作手段,主要是通过协议转让或者集合竞价获得壳公司的实际控制权,然后经过一段
进入2016年,巨头的介入和风投的冷淡,智能硬件的浪潮不复去年的繁华盛景,大洗牌或将临近。  如今,以VR、机器人与智能驾驶为代表的智能硬件领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智能硬件从2014年开始升温,到2015年几乎达到了火爆的程度。进入2016年,由于巨头的介入,风投的冷淡,智能硬件的浪潮似乎不复去年的繁华盛景,大洗牌或将临近。  正是凭借汽车夜视业务的快速增长以及新开拓的智能硬件业务,保千里(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