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文化网络传播的价值、困境及对策

来源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hua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化时代的网络空间已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宣传的“主阵地”,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迫切需要加强革命文化的网络传播。加强革命文化网络传播有利于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侵蚀、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然而,囿于革命文化和文化网络传播的特质,革命文化在网络传播过程中面临着革命文化网络传播主体权威被削弱、革命文化网络传播范式受挑战、革命文化网络传播受众个性化凸显和革命文化网络传播遭遇商业化侵蚀四个方面的困境。通过进一步加强革命文化网络传播队伍建设、创新革
其他文献
蔡和森早年立下“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愿,1920年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确立共产党人的初心。他在法国独立探索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理论与实践,初步论证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蔡和森积极宣传和践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开展社会主义革命,探索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时积极推动中国共产党实现真正的布尔什维克化,完成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任务。1931年,蔡和森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献身,他是坚持和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的典范。
发扬优势,是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彰显自身价值、服务治党治国的必然选择。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为奋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征程凝聚精神力量、为续写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提供思想引领、为赓续党和国家千秋伟业培育时代新人、为塑造良好国际形象和舆论环境讲好中国故事的优势。这些优势来源于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领导、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指导、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以及百年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丰富经验。在统筹两个大局中发扬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要做到筑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服务中心工作和战略需要、以党的最新理
进入21世纪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富民增收作为第一执政要务。2011年,江苏实施民生幸福工程,提出居民收入倍增计划(2011—2017)。2016年,中共江苏省委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两聚一高”奋斗目标,计划到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十二五”以来江苏富民增收政策实施效果如何,未来江苏富民增收的优化空间在何处,有待于研究给出回答。基于“十二五”以来江苏富民增
期刊
红色资源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具有强大的铸魂育人功能。将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实现教育主体供给与教育对象需求的高位对接、坚持思想认识与实际行动的双向提升,通过融入课堂教学主渠道、构建红色文化教学体系,融入校园特色文化建设、营造红色文化教育生态,融入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丰富红色文化育人载体。
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根基,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成为治党治国重要方式的底层结构,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力量之源、优势之根与发展之本。从内部结构上看,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实践、人民群众的磅礴伟力,分别为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理论根基、文化根基、现实根基与力量根基。把握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根基的依据,要从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属性、政治使命、基本职责与根本任务中找寻答案。稳固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根基,要讲清楚“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资源,把
社会公正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价值前提,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符合中国共产党秉持的人民至上理念。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公正的伟大实践分为萌芽、探索、发展、创新四个历史阶段。在探索社会公正的具体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总结出了发展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基础、制度是维护社会公正的保障、以人民为中心是实现社会公正的灵魂等基本经验。厘清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推进社会公正的历史实践及基本经验,对于开拓实现社会公正的视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机制统筹不足、西方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入侵、社会经济发展日益多元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需求特点结合不紧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弱项有所显现,如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性格局仍需健全、意识形态鉴别阐释传播能力还需增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管理有待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亟待加强等等。增强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弱项,就要加强统筹联动、落实主体责任、聚焦常态长效、推动改革创新。
凝聚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基质的民族自信意识与忧患意识在内涵上辩证统一。文章试图解析民族自信意识与忧患意识的内在逻辑,并就如何实现二者的平衡共进提出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史增信,就是要增强信仰、信念、信心,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进入新发展阶段,对于正阔步行进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的徐州而言,做到学史增信就是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全面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坚持“三主”工作思路不动摇,在取得辉煌历史成就的基础上,以强烈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过程中,领导中国人民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考察人类文明新形态,要与五千多年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中华文明有机联系起来。正是由于中华文明的滋养,马克思主义才得以在中国大地扎根,同时马克思主义以其真理的力量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使得蒙尘的中华文明被激活,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因而,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互动中相互成就,同时也成就了在中华大地上生长起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