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女儿做作业时,问我,小麦的花是什么颜色的?
有着乡间生活经历的我,自然知道小麦的花是什么颜色的。但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准确形容小麦花的颜色,因为那是一种不太白的灰白色。对一个没有直观过的事物,表达与理解是很难合拍的。
有意思的是,过了几天,这样的题目,女儿又做了一次。可遗憾的是,女儿虽然写出了答案,可是小麦花的颜色,在她的内心依然是一片空白。甚至她已经把小麦花三个字当成了一种没有生命意义的中国汉字了。
我一直觉得,自然才是人类最好的老师,是自然开启了人的智慧,培养人的性情,让人的内心安静、丰盈、饱满、朴实。孩子的童年,应该是在秋千上,在草地上,在小溪旁。他们的童年,应该更多地跟春天的花朵与蝴蝶在一起,跟夏天的火烧云与荧火虫在一起,跟秋天的芦苇和飘落的树叶在一起,跟冬天的飞雪与麻雀在一起。孩子应该与天地万物相知、相惜。因为没有自然相伴,没有伙伴相陪,如今城市里面的孩子,已经没有真正的童年了。他们整天泡在电脑、电视面前,或是没完没了的兴趣班上,在空调操纵的四季里,他们分不清春夏秋冬,连眼神都有点呆滞了。
乡下孩子的世界单纯而美好。我们小的时候,学校就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草木的香甜气息混合在空气里。下课了,就会去操场或空地上,跳皮筋,踢毽子。在开阔的大自然里寻找我们最简单的快乐。春天里,听鸟语,闻花香,看小麦吐浆抽穗,吃路边熟透的桑果;夏天我们可以听蝉鸣,在水中游泳嬉戏;秋天,有秋虫的浅吟低唱,还有金色的稻浪和草垛……
那时候的课程,有劳动课,是真正意义的劳动,像大人一样,种菜、浇水、采收,还会卖给学校的食堂,或者卖给工厂的食堂,得来的钱作为班费。多年以后的今天,真的要感谢这样的童年时光,这样的劳动体验,让我仍可以保持一种劳动的喜悦感。
孩子是自然之子,每一个孩子,天生是热爱自然的,这种热爱源于天性,只需给他们一个环境,无须任何的启发与培养。可是,我们给了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呢?早早的,天还不太亮,孩子就背着沉重的书包上学了,接着便是上不完的课,做不完的作业。孩子对四季的理解,对自然的感悟都来自于书本。可是印刷再精美、内容再丰富的书本,能代替得了自然吗?能给孩子一个真实的感受吗?那些鸟语花香的清越之美、风霜雨雪的诗意之美,书本上能有吗?
现在的孩子不止是稻子与麦子都不会区分了,根本就是没见过,他们失去的是对自然与生命的感受。甚至有的孩子,以为鸡蛋就是超市里生产的或是冰箱里出来的,以为花生是树上摘下来的,以为切好的一片片的鱼肉就叫鱼……
遗憾的是,女儿至今还不知道小麦的花是什么颜色。因为生活的城市越来越大,到处都像水泥森林一样。我必须得等到小麦开花的时候,带她专程去乡村才行。可是这样的专程,又显得太过做作,一直未能如愿。现在,很多地方已经有了“草莓节”“葡萄节”“油菜花节”“桃花节”,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不会也有地方政府搞个“小麦花节”。那时候,真的是我们的悲哀了。
陶行知老先生一辈子都在提倡他的教育理念,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朴素大气又无比实用的教育理念。可现在的教育,看起来繁花似锦,却似乎离陶老先生倡导的教育越来越远。
我为女儿至今没见过小麦的花而难过。
编辑 王淑娟 [email protected]
有着乡间生活经历的我,自然知道小麦的花是什么颜色的。但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准确形容小麦花的颜色,因为那是一种不太白的灰白色。对一个没有直观过的事物,表达与理解是很难合拍的。
有意思的是,过了几天,这样的题目,女儿又做了一次。可遗憾的是,女儿虽然写出了答案,可是小麦花的颜色,在她的内心依然是一片空白。甚至她已经把小麦花三个字当成了一种没有生命意义的中国汉字了。
我一直觉得,自然才是人类最好的老师,是自然开启了人的智慧,培养人的性情,让人的内心安静、丰盈、饱满、朴实。孩子的童年,应该是在秋千上,在草地上,在小溪旁。他们的童年,应该更多地跟春天的花朵与蝴蝶在一起,跟夏天的火烧云与荧火虫在一起,跟秋天的芦苇和飘落的树叶在一起,跟冬天的飞雪与麻雀在一起。孩子应该与天地万物相知、相惜。因为没有自然相伴,没有伙伴相陪,如今城市里面的孩子,已经没有真正的童年了。他们整天泡在电脑、电视面前,或是没完没了的兴趣班上,在空调操纵的四季里,他们分不清春夏秋冬,连眼神都有点呆滞了。
乡下孩子的世界单纯而美好。我们小的时候,学校就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草木的香甜气息混合在空气里。下课了,就会去操场或空地上,跳皮筋,踢毽子。在开阔的大自然里寻找我们最简单的快乐。春天里,听鸟语,闻花香,看小麦吐浆抽穗,吃路边熟透的桑果;夏天我们可以听蝉鸣,在水中游泳嬉戏;秋天,有秋虫的浅吟低唱,还有金色的稻浪和草垛……
那时候的课程,有劳动课,是真正意义的劳动,像大人一样,种菜、浇水、采收,还会卖给学校的食堂,或者卖给工厂的食堂,得来的钱作为班费。多年以后的今天,真的要感谢这样的童年时光,这样的劳动体验,让我仍可以保持一种劳动的喜悦感。
孩子是自然之子,每一个孩子,天生是热爱自然的,这种热爱源于天性,只需给他们一个环境,无须任何的启发与培养。可是,我们给了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呢?早早的,天还不太亮,孩子就背着沉重的书包上学了,接着便是上不完的课,做不完的作业。孩子对四季的理解,对自然的感悟都来自于书本。可是印刷再精美、内容再丰富的书本,能代替得了自然吗?能给孩子一个真实的感受吗?那些鸟语花香的清越之美、风霜雨雪的诗意之美,书本上能有吗?
现在的孩子不止是稻子与麦子都不会区分了,根本就是没见过,他们失去的是对自然与生命的感受。甚至有的孩子,以为鸡蛋就是超市里生产的或是冰箱里出来的,以为花生是树上摘下来的,以为切好的一片片的鱼肉就叫鱼……
遗憾的是,女儿至今还不知道小麦的花是什么颜色。因为生活的城市越来越大,到处都像水泥森林一样。我必须得等到小麦开花的时候,带她专程去乡村才行。可是这样的专程,又显得太过做作,一直未能如愿。现在,很多地方已经有了“草莓节”“葡萄节”“油菜花节”“桃花节”,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不会也有地方政府搞个“小麦花节”。那时候,真的是我们的悲哀了。
陶行知老先生一辈子都在提倡他的教育理念,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朴素大气又无比实用的教育理念。可现在的教育,看起来繁花似锦,却似乎离陶老先生倡导的教育越来越远。
我为女儿至今没见过小麦的花而难过。
编辑 王淑娟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