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互助合作学习模式,正在被逐步推广应用。小学数学互助合作学习模式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实践,对于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和数学综合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谈一谈实践与思考。
遵守小组规则,分工具体明确
互助合作学习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分组,并要制定一定的规则要求小组共同遵守。此外,每个小组都要有明确具体的分工,以免在课堂上出现秩序混乱的状态。合作不等于取消学生个人思考的权利。恰恰相反,在互助合作中,学生首先要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并对问题形成个人具有个性化特点的观点。下一步再进行互助合作的环节,这样的小组互助合作才能够体现出实践的价值。
比如,笔者在执教《统计和可能性》时,组织学生开展了小组互助学习活动“摸名片”游戏,首先要求每个学生制作出自己的名片。写清楚自己的姓名、年龄、性别、属相、所在班级、爱好、电话号码。以课件出示游戏规则要求学生自己阅读。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游戏,游戏后每个小组的组长做好记录,并统计出本组的结果,然后进行集体交流。各个小组将自己的统计数据提交出来,让学生自己观察,笔者对此作了这样的观察引导:为什么摸出的名片中同一个属相的占大多数?不同属相的同学少?结论就是有的小组同一个属相的可能性大,有的……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体现了练习的层次性、趣味性,提升了教学效果。
合理设置问题,激发探究兴趣
在小学合作学习中,设疑提问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具有一定思考价值且容易引起学生好奇心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基于此,教师要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认真、细致地解读教学大纲、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的要求,并对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能力、思考模式等进行准确的分析和把握,设计出优质的问题,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比如,笔者执教《24小时计数法》时,首先了解了教学大纲需要学生具备的能力,然后分析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设置了这样的问题:笔者通过课件给学生播放了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节目单,让学生思考14:00、15:00等是一种什么样的计数法?然后分组讨论:节目单中的节目播出时间和自己以前知道的时间表示方法一样吗?你知道对应的时刻各是什么时间?如何把普通计时法转换为24时计时法?这一问题激发学生们的浓厚兴趣,分组讨论后,他们踊跃回答了出自己小组内的交流结果。
相互帮助检验,开展小组比赛
小学生大多是具有爱表现,追求上进、表扬等方面的特点,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题,会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愉悦感,激发继续探究问题的动力。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小组挑战比赛。
两个学习小组相互挑战,甲组出题,乙组解答,再由乙组出题,甲组解答。比如,甲:为救助流浪猫捐款,明明捐了4块,比佳佳多捐了0.5元,明明比佳佳多捐了多少钱?乙:水果店今天进了400斤苹果,已经卖了3天,每天卖15公斤,剩下的需要在5天内卖完,平均每天卖多少公斤?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把学生平时一些掌握的不够牢固的知识拿出来比赛、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注意倾听、善于请教等良好学习习惯,小组合作为学生创造了展示自我,发挥潜能的条件。再加上教师积极性的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
合理安排时间,提升合作实效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的时间、结果都将会对教学进度产生直接的制约,为了确保数学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需要教师认真备课,对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进行确切的估算,教师可以把下一堂课中将要学习的内容提前告知学生,以便学生做好预习,对课堂学习所需要的资料进行准备和阅读,对于一些有疑问的问题作出重点标注,然后再到课堂上进行讨论。
比如,在执教《轴对称图形》时,笔者先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构成告诉学生,让他们在课下去寻找轴对称图形比做记录,对于一些自己不能确定的也特别标记出来。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首先让各个小组把自己找到的轴对称图形统计,各个小组提供了自己小组内找到的具有代表性的轴对称图形。如自行车胎、书、飞机模型、枫叶等等,将一些不能确定的也作了统计汇总,各个小组再进行讨论,最后我进行了总结,并开始了新课的学习,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的降低了教学难度,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合作效果。
结束语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互助合作学习模式的推行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互助合作学习模式由此也引起了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关注。在小学生互助合作学习过程中,作为教师一定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有效的教学策略,同时还要承担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角色,并且要注意给学生更多的鼓励,激发学生互助合作兴趣,提升合作学习效率。唯有此,小学生互助合作学习才能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云县第二实验小学)
遵守小组规则,分工具体明确
互助合作学习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分组,并要制定一定的规则要求小组共同遵守。此外,每个小组都要有明确具体的分工,以免在课堂上出现秩序混乱的状态。合作不等于取消学生个人思考的权利。恰恰相反,在互助合作中,学生首先要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并对问题形成个人具有个性化特点的观点。下一步再进行互助合作的环节,这样的小组互助合作才能够体现出实践的价值。
比如,笔者在执教《统计和可能性》时,组织学生开展了小组互助学习活动“摸名片”游戏,首先要求每个学生制作出自己的名片。写清楚自己的姓名、年龄、性别、属相、所在班级、爱好、电话号码。以课件出示游戏规则要求学生自己阅读。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游戏,游戏后每个小组的组长做好记录,并统计出本组的结果,然后进行集体交流。各个小组将自己的统计数据提交出来,让学生自己观察,笔者对此作了这样的观察引导:为什么摸出的名片中同一个属相的占大多数?不同属相的同学少?结论就是有的小组同一个属相的可能性大,有的……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体现了练习的层次性、趣味性,提升了教学效果。
合理设置问题,激发探究兴趣
在小学合作学习中,设疑提问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具有一定思考价值且容易引起学生好奇心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基于此,教师要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认真、细致地解读教学大纲、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的要求,并对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能力、思考模式等进行准确的分析和把握,设计出优质的问题,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比如,笔者执教《24小时计数法》时,首先了解了教学大纲需要学生具备的能力,然后分析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设置了这样的问题:笔者通过课件给学生播放了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节目单,让学生思考14:00、15:00等是一种什么样的计数法?然后分组讨论:节目单中的节目播出时间和自己以前知道的时间表示方法一样吗?你知道对应的时刻各是什么时间?如何把普通计时法转换为24时计时法?这一问题激发学生们的浓厚兴趣,分组讨论后,他们踊跃回答了出自己小组内的交流结果。
相互帮助检验,开展小组比赛
小学生大多是具有爱表现,追求上进、表扬等方面的特点,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题,会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愉悦感,激发继续探究问题的动力。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小组挑战比赛。
两个学习小组相互挑战,甲组出题,乙组解答,再由乙组出题,甲组解答。比如,甲:为救助流浪猫捐款,明明捐了4块,比佳佳多捐了0.5元,明明比佳佳多捐了多少钱?乙:水果店今天进了400斤苹果,已经卖了3天,每天卖15公斤,剩下的需要在5天内卖完,平均每天卖多少公斤?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把学生平时一些掌握的不够牢固的知识拿出来比赛、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注意倾听、善于请教等良好学习习惯,小组合作为学生创造了展示自我,发挥潜能的条件。再加上教师积极性的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
合理安排时间,提升合作实效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的时间、结果都将会对教学进度产生直接的制约,为了确保数学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需要教师认真备课,对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进行确切的估算,教师可以把下一堂课中将要学习的内容提前告知学生,以便学生做好预习,对课堂学习所需要的资料进行准备和阅读,对于一些有疑问的问题作出重点标注,然后再到课堂上进行讨论。
比如,在执教《轴对称图形》时,笔者先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构成告诉学生,让他们在课下去寻找轴对称图形比做记录,对于一些自己不能确定的也特别标记出来。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首先让各个小组把自己找到的轴对称图形统计,各个小组提供了自己小组内找到的具有代表性的轴对称图形。如自行车胎、书、飞机模型、枫叶等等,将一些不能确定的也作了统计汇总,各个小组再进行讨论,最后我进行了总结,并开始了新课的学习,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的降低了教学难度,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合作效果。
结束语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互助合作学习模式的推行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互助合作学习模式由此也引起了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关注。在小学生互助合作学习过程中,作为教师一定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有效的教学策略,同时还要承担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角色,并且要注意给学生更多的鼓励,激发学生互助合作兴趣,提升合作学习效率。唯有此,小学生互助合作学习才能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云县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