饹馇刘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9206448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城的柳条巷里有一家老作坊,青瓦,灰墙,方格窗,经过几次修葺,仍然保留着过去的样式。门口斜插着一面黄旗,上边写着三个红字:饹馇刘。
  刘福生经营着这家饹馇作坊,独生女儿香秀随丈夫去了南方,家中只剩下他和老伴。白天,刘福生用石磨碾绿豆面,然后加水过箩去渣,再除毛浆;半夜,他又早早起来,用姜黄汁和面,搅成糊状,在锅上摊饹馇。
  水城里有好多家摊饹馇的,星羅棋布在各个角落,众人却说,即便把饹馇刘的黄旗摘了,照样能闻着饹馇味儿找到他的作坊。
  巷子里有个鞋匠叫王十三,日子过得不赖,常常在刘福生家买饹馇吃。谁知,王十三家里突然着了大火,穷得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再也没有光顾刘福生的作坊,即使在门口路过,他也是佝偻着腰,捂着鼻子匆匆而过。
  偏偏遇上天灾,王十三瘦成了皮包骨。媳妇见他快不中了,便四下借钱为他准备后事。
  凉炕上,王十三紧闭双眼,仿佛真魂就要出窍。家人围在一旁,正哭天抹泪。这时,面色枯黄的刘福生端着一大碗饹馇汤,步履蹒跚地来到了王十三面前。王十三的鼻尖动了动,猛地睁开双眼喊道:饹馇刘!饹馇刘!吃过这碗饹馇汤,王十三的脸色居然缓了上来。 王十三媳妇翻箱倒柜找了几枚零钱,双手颤巍巍地捧给刘福生。刘福生却摇摇头说:十三是我的老客户,没少照顾我。说完,笑呵呵地走了。
  一连数日,刘福生都给王家送饹馇汤来,分文不取。不久,王十三又在巷子里摆起了鞋摊。
  不知何时,水城里开了一家大饭店,用刘福生的饹馇做了一道招牌菜,每天客人爆满。饭店老板找到刘福生,让他把饹馇独卖他一家。刘福生说:这可不行。老板说:只要你不给别人,价钱我给你翻番。刘福生的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说:水城的大街小巷都有我的衣食父母,我不能只钻钱眼儿,把心挤没了。老板在他家坐了一天冷板凳,脸都快绿了。刘福生却在隔壁不紧不慢地磨着绿豆,嘴里还哼着评戏段子。终于,老板站起身拍拍屁股,冲刘福生跷了跷大拇指,走了。
  水城有一座火车站,有人在那里卖起了饹馇。这天,一个老头倒背着手,在饹馇摊前来回转悠。摊主冲他笑道:大爷,我这可是正宗的饹馇刘,保您不上当。 老头笑了笑,说:好啊,你的东西我都要了。
  摊主高兴极了,赶紧用报纸包装饹馇。老头突然吼道:搁着!摊主顿时愣住了,说:大爷,我这是饹馇呀!老头啪地拍了一下案子,说:我让你别动,搁着。他嗖地抖开报纸,指着那一摞饹馇说:你瞪大眼睛看看,这饹馇刚折上就撕开了,分明是白面掺多了。摊主慌了神儿,道:你别瞎说呀!老头哼了一声,抓起一块饹馇说:你这饹馇看着亮黄,其实是掺了色素,才闻不到姜黄和豆香味。
  摊主道:你咋啥都明白?
  老头理直气壮地说:因为我就是刘福生。说着话,他一把扯下摊位上头悬挂的黄旗,怒气冲冲地盯着上面的三个红字,眼里仿佛出了血。
  数年后,刘福生因病去世。出殡那天,柳条巷内外人山人海。很多吃过他饹馇的人,都系着白布来为他送行。刘福生的女儿香秀被人架着,简直哭成了一摊泥。大伙纷纷感叹:饹馇刘的黄旗再也竖不起来了。
  一天凌晨,饹馇刘的作坊里突然亮起了灯。姜黄和豆香的味道从门缝和方格窗里钻出来,向四下弥漫。人们惊喜地涌过来,还排起了队。房门打开,香秀和她的男人笑盈盈地站在那里。
其他文献
“快嘴王”这名号可不是白来的,一分钟能从他的嘴里蹦出多少个字儿来,没有人数得过来,蹦出那些字儿像珠子一样噼里啪啦地散落,纵是你多长个耳朵,也会有收不到的音儿。  偌大一个说书的场子,快嘴王一出场,扇子一摇,醒目一拍,全场顿时敛起声,针鼻大的气儿都不会出了。  旧社会牡丹江老道巷子这地儿,各色人等混杂其中,这说书场子更是囊括林林总总,没名没号的且不论,有头有脸的坐成了片,能把这么大个场子震得住,且让
期刊
毒贩麻三叼着一支烟,斜眯着眼,面无表情地将一沓钱拍在台面上。  跑腿的马仔六子、皮蛋、长毛立即蚂蟥见血般蹿了上去,柳小飞拖着残疾的腿,一瘸一拐也想凑过去。麻三将烟头啐在地上,抬手就给柳小飞一巴掌,接着狠狠地一脚将他踹倒,骂道:“废物!一边呆着去,哪有你的份!”柳小飞擦掉嘴角的血丝,低声下气道:“钱好歹也分点给我。”麻三冷笑道:“你腿坏成这样,送不了货,拿什么钱?”柳小飞道:“我腿坏还不是因为逃警察
期刊
【编者按】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伟大的历史时刻,尤为需要一种凝聚人心的榜样精神,一种催人奋进的道德力量。为此,河北省文明办、河北省文联组织文学艺术家深入采访近年来河北大地涌现出的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创作短篇报告文学、新故事、散文、短篇小说、诗歌等。本刊特推出“榜样”专栏,刊发“榜样”系列小小说,让社会主义道德的阳光温暖人间,让文明的雨露
期刊
便利店在小区门口,偶尔有过路人进来买水、买烟,大部分光临者是本小区或者附近的业主,有的能叫出名字,叫不上来名字的也面熟。他一人看店,既是老板,也是售货员。媳妇曾说找个帮手吧,他说不必。小店本微利薄,多一个人工,不挣钱了。  如果进库房搬货,或者上厕所、站门口吸烟透气,店里就暂时沒人看管。好在,有监控录像呢,很少丢东西。  下午三点多,“欢迎光临”的提示音有一阵子没响了。他有点儿困,眼皮正打架时,进
期刊
李乞8岁开始练铁砂掌。10年后,挥起一掌把碗口粗的木桩砍断,李乞就觉得铁砂掌练成,该行走江湖、行侠仗义了。临行前,他告别老张头:今后,我要做一条好汉!  李乞是孤儿。他的铁砂掌,是跟钉马掌的老张头学的。  老张头喝过李乞敬的酒,教给他最后一招:打不过,就跑!  李乞很不以为然,觉得老张头是在戏弄他。因此,在行走江湖的路上,李乞一边暗暗心疼孝敬老张头的地瓜干子酒,一边在心里头偷偷咒骂老张头,骂他是混
期刊
都说,就怕土匪有文化。其实不然。古薛黑风口山上的土匪,老大於秀庭念过私塾,识文断字,棋琴书画皆通,尤其喜欢书法收藏字画,他自称:雅匪。  雅匪,雅是雅了,只是雅得有点儿瑕疵。老大於秀庭有个小嗜好,喜生食大蒜,而且是当零食吃。於秀庭坐在书房里赏画或是写字的时候,嘴里不停地咀嚼着大蒜。於秀庭说话喘气蒜臭味熏死人,因此就把雅字熏掉了,只剩下匪了。其实生活在这一地域的人,基本上都喜生食葱姜蒜,煎饼卷大葱是
期刊
老吕是谁?2018年9月8日之前你肯定不知道。后来怎么知道的?因为那天不寻常。  老吕是个热心肠,他在无极县城一个菜市场卖鸡蛋,起早贪黑挣个辛苦钱,不过,这也没耽误他帮助别人。看到有人被車撞了,老吕急忙找到这家人,还帮着他们把人送到医院。有人的腿突然不能走路了,老吕二话不说开上车就送到了市里救治;听到有个老人走丢了,老吕带着乡亲们找了半夜……哪里有需要,老吕就在哪里,这样的事可多了。  那天,就在
期刊
新房的儿子满脸阴郁地来诊所请我,想让我给他父亲把脉,判断一下还能活几天,便于给父亲准备后事。我有些吃惊,刚知天命的新房怎么会突然病入膏肓了呢?  原先新房家没有房子住,新房出生时,他们家用黏土垒了一座土坯房。父亲高兴,就给儿子取名叫新房。  土坯房见不得水泡。那年,李庄镇遭遇连阴雨,茅草覆盖的屋顶一直漏雨,滴滴答答。最要命的是大雨泡坏了地基,房子塌了,新房一家差一点被砸死在房里。死里逃生的新房长大
期刊
扶贫的重任落到王大伟的身上时,他暗自铆足了劲儿。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在乡镇警区他总结出一套群防群治的防控措施很受上级领导赏识;第二个就是自己从小生长在农村,农村的老少爷们大大小小的脾气,他吃得透、摸得清。  县城到兴隆村开车也就一袋烟的工夫。王大伟搬下了行李,就着热乎劲儿,从村东头到村西头,从这排房子绕到那排房子挨个数,一共82户人家。一座土坯房眼看要倒塌,想必没住人家,他没有数。  这么一走,王大
期刊
犹记得,那个隆冬寒夜。  我血淋淋的头,被挂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山国外的城墙上。  风咆哮着,吹乱了我的发髻。我是在迷茫中被彪悍的刽子手,举起屠刀的一刹那,失去了知觉的。  当我醒来时,得知可怜的妻,因伤心过度,竟纵身一跳,划出一道美丽弧线,凝成了井中一轮弯弯的月。  于是我努力地想啊想,到底是谁砍了我的头?  中山国,是我现在生活的国家。它虽是多国夹缝中一块弹丸之地,但小米粥加混合土夯就的高大城墙固
期刊